蘇丹清真寺是新加坡最壯觀的伊斯蘭教堂,又叫舊日王宮總統府

2020-12-24 百家號

蘇丹清真寺是新加坡最壯觀的伊斯蘭教堂,又叫舊日王宮總統府

蘇丹清真寺——進寺前,請洗澡

1818年,英國人斯坦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並欲與島主天猛公阿卜杜勒·拉赫曼籤訂協定,在當地建立殖民據點。雖然島主天猛公是實際的統治者,但此地仍是柔佛·廖內·龍牙馬來蘇丹國的一部分。天猛公在前一年已經和荷蘭人籤訂了條約,他的王國其實已經處於荷蘭的統治之下。根據廖內蘇丹和荷蘭之間的條約,天猛公無權代表蘇丹與外國定約。

被蘇丹統治的地方,一般都對外號稱擁有獨立主權或完全主權,無論是王朝還是國家都可以被指為「蘇丹國」。柔佛蘇丹王朝,是由馬六甲王朝的蘇丹阿拉烏丁二世於1528年成立的。當時的柔佛王朝控制了柔佛、廖內與蘇門答臘的部分,領土包含新加坡。

當時萊佛士知道柔佛內部對於新升任的蘇丹的合法性有很大分歧後,立即想方設法幫助被流放的長子東古海珊偷渡回新加坡。阿卜杜勒·拉赫曼只是前一位蘇丹的小兒子,而長子因為當時父王去世時沒有及時趕到身旁而被宣告排擠流放。於是,1819年2月6日,萊佛士宣布只有東古海珊才是大英帝國承認的柔佛蘇丹,接著了一份新的正式條約,授權英國在新加坡合法地設立工廠,租借新加坡給英國為商港,新加此成為英國殖民地。

東古海珊蘇丹就在甘榜格南區( KampongGam)落腳,開始建造宮殿作為住所。1824年,為影顯蘇丹國王功績,萊佛士爵士撥款在他的宮殿旁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它就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一蘇丹清真寺( Sultan Mosque),又叫舊日王宮總統府。

蘇丹清真寺是新加坡最壯觀的伊斯蘭教堂,由著名愛爾蘭設計師丹尼斯·桑特裡(DensSantry)設計建造,主要採用印度一撒拉遜建築風格( Indo-Saracenic Style,指印度建築與伊斯蘭藝術相互影響交融的新式風格),有壯觀的金色圓頂和巨大的祈禱殿。整體建築呈淺卡其色,外牆用粉橘色、暗黑、淺黃色的線條裝飾。

蘇丹清真寺的外形最能夠體現東南亞文化特色的就是屋頂和講壇了。蘇丹清真寺的頂樓四周環繞著黑桃心形狀的裝飾,並且有兩座金色洋蔥型的大圓頂。此外,有四個對稱的宣禮塔,以及許多小亭和小塔。仔細觀察穹頂底座,其周邊圍著一圈由信徒獻上的玻璃瓶底,它們在陽光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為這裡增添了更多神聖的氣息。

在伊斯蘭教傳入東南亞地區之前,佛教、印度教和本土宗教是當地居民的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傳播到東南亞後迅速與當地傳統文化融合,創造出了特色鮮明的東南亞伊斯蘭教藝術。穆斯林在各地修建了大批清真寺,並結合當地的建築藝術,從而使結構嚴謹、雄偉壯麗和帶有本地裝飾藝術特色的清真寺建築群相繼出現。清真寺是穆斯林舉行禮拜活動的中心場所,作為公共活動中心,它既是穆斯林紀念和慶祝各種節日、舉行各種文化社交活動以及求福避禍、濟貧助窮的場所,又是醫療服務、集市貿易所在地。在伊斯蘭國家它還是國家政治和財務生活的重地,是處理教俗糾紛的法院和軍事活動的舞臺。

每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誕辰日人們都會在蘇丹清真寺舉行慶祝活動,來自各地的穆斯林聚集在幹達哈街上,像嘉年華般熱鬧。這裡可以同時容納5000多人一起祈禱。進入清真寺,男性上衣必須有領有袖,必須穿長褲;女性上衣必須有領,袖長及腕,褲長及腳踝。不過不用擔心因著裝不合適而錯過參觀,寺外入口處備有外袍,供訪客借用。

寺外院內有一間用淡藍色瓷磚砌成的洗漱臺,教徒們脫下鞋子整齊地擺放好,全身沐浴後才能進入禮拜堂。禮拜堂是供信徒禱告的地方,男子在一層大廳,女子在二層大廳。這裡的教徒對待異教徒也非常友善。一般遊客不能進入大廳。寺內非常大,鋪著精緻漂亮的地毯,許多教徒正在禱告。誦經聲在巨大高闊的大殿裡迴蕩,即使看不懂聽不懂,空靈、靜謐、肅穆、神聖的感覺也會如同初陽的光芒一樣籠罩全身,也會讓你有踏實的安全感。

當年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建立新加坡時,根據居住人口的種族將城市分為不同的地區。蘇丹清真寺和阿拉伯街所在的甘榜格南地區是他安置馬來人和其他穆斯林的地方。蘇丹清真寺周邊有許多可以購買到阿拉伯風味商品的商家,售賣各種傳統物品,如衣服、手工藝品、家具和首飾等。附近的巴稜拉街的小店裡也出售各種貨物,包括傳統服裝和手工藝品、竹編器具、刺繡品、蠟染布、朝聖用品天然香油和香水等,都貝有濃厚的伊斯蘭風情,手工製作,價格便宜。這裡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穆斯林聚居地,民居最近修繕過,大都色彩繽紛,玲瓏有致,但是依然能感覺到當年的風貌。周邊有很多美食店,店主友善而熱情。很多街道是以中東地名命名的,步行區街道還有一排很有熱帶風情的棕櫚樹。

20世紀初,這裡成為伊斯蘭商業、文化和藝術中心。蘇丹清真寺作為伊斯蘭文化的縮影,是一種藝術創造,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真實反映。它在新加坡宗教建築史上有閃耀的成就,是了解當地人生活風情極佳的場所,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相關焦點

  •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屬拜佔庭(東羅馬帝國,以希臘文化為主體文化)風格的圓頂建築,周圍有六根宣禮塔,象徵伊斯蘭教六大信仰,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紀初由伊斯蘭世界著名古典建築師錫南的得意門生Mehmet Aga設計建造,因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故名,是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蘇丹回教堂:新加坡國家古蹟,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
    蘇丹回教堂建於18世紀初期,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1975年3月14日被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可以在巴梭拉街的盡頭觀察它,堪稱最佳角度,而這條街已成為眾多咖啡館、古董商店、傳統服飾店的聚集地。坐落在甘榜格南,附近有很多的小商店,香水、香料、小地毯、食物名副其實的阿拉伯街,這裡的清真寺建築風格與其他地方沒什麼很大區別,只是顏色較為鮮豔一點,以及周邊的商業、相關的人文風情在非阿拉伯國家裡面算是較為發達的。蘇丹回教堂就坐落在阿拉伯街的中段,最顯眼的位置。蘇丹回教堂開放的供遊人參觀的區域不多,對於著裝有嚴格的要求,女性可以在進入之前在門口租借綠色長袍。
  • 最早興建的清真寺之一艾鬱普蘇丹清真寺
    艾鬱普蘇丹清真寺位於伊斯坦堡歐洲一側的艾鬱普區,靠近金角灣,君士坦丁堡城牆外。建於1458年,是奧斯曼土耳其人於1453年徵服君士坦丁堡後最早興建的清真寺之一。 據說該清真寺毗鄰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親密同伴艾鬱普蘇丹的墳墓,他在670年阿拉伯人襲擊君士坦丁堡時埋葬於此。
  • 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欣賞金色的圓頂,參觀巨大的祈禱堂!
    蘇丹清真寺是為彰顯蘇丹國王功績,由史丹福·萊佛士爵士撥款興建,著名畫家DenisSantry設計建造,於1928年落成竣工,擁有金色的圓頂和巨大的祈禱堂,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每天從日出時分至日落,共有5次禱告儀式。教徒們都是在院子內進行全身沐浴後才進入禮拜堂。
  • 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建築,體現了伊斯蘭教信仰、行為及理論
    清真寺,也稱為禮拜寺,是伊斯蘭穆斯林進行禮拜、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的場所,也是伊斯蘭建築中最重要的部分。清真寺的建築形式產生於它的宗教文化特性,體現了伊斯蘭教信仰、行為及理論。由於伊斯蘭教沒有偶像崇拜,因此清真寺不像印度教和佛教的神廟那樣設神像,沒有神座、祭壇等讓清真寺內部簡潔清爽。伊斯蘭教認為真主是無形的,因此伊斯蘭教建築的雕刻裝飾通常採用植物、幾何、文字等圖案,色調清新淡雅。全世界的穆斯林都朝著聖地麥加方向禮拜,在印度是朝向西方,而印度的清真寺內設置了一面被稱為"米哈拉布"的禮拜牆,禮拜牆和入口相對,當信徒朝向禮拜牆禮拜時,就是朝著聖地麥加方向朝拜。
  • 美麗又壯觀的馬來西亞清真寺——雪隆篇
    ,除了穆斯林以外的種族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可以信奉一些主要的宗教,包括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和基督教,使這個國家成為一個以伊斯蘭教、佛教和印度教為主要宗教的多元化國家。(Masjid,在馬來語裡「Masjid」的意思是清真寺 / 回教堂)裡祈禱,因此全國各地都能看到歷史豐富、壯觀又美麗的清真寺。
  • 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最具代表性的大清真寺!
    奧斯曼土耳其的聖地,這個清真寺前身是東正教最大的教堂,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後,改為了清真寺,四周高大的石柱,額就是奧斯曼第一任皇帝時期修建的。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因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故名,藍色清真寺屬拜佔庭(東羅馬帝國,以希臘文化為主體文化)風格的圓頂建築,周圍有六根宣禮塔,象徵伊斯蘭教六大信仰,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藍色清真寺正對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徵服者默罕默德為了抗衡大教堂而修建的大清真寺。六座宣禮塔高聳入雲,氣勢宏偉壯觀。
  • 上海清真寺伊斯蘭教「主麻日」見聞
    冒著酷暑高溫,居住在上海的穆斯林從四面八方來到小桃園清真寺,參加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每周星期五(金曜日)是伊斯蘭教的「主麻日」,即「聚禮日」。每逢這天,小桃園清真寺裡都要舉行禮拜、聽念「呼圖白」(教義演說詞)和聽講「窩爾茲」(勸善講演)等宗教儀式,本周五也不例外。小桃園清真寺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上海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
  • 蘇丹哈桑清真寺設計獨特,號稱是開羅最美的清真寺!
    寺內有兩座呼喚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是開羅之最,相當於30層的大樓。登上尖塔雖然困難,但是可以俯瞰包括Great Pyramid在內的開羅全景,非常壯觀。這座清真寺設計獨特,從大門進入後要穿過一條長長的黑暗的通道,才能到達方形的中庭。
  • 土耳其著名的清真寺,是世界上著名的清真寺之一,讓人們充滿嚮往
    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畔的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的地標之一,它巨大的圓形穹頂醒目而壯觀。藍色清真寺又稱作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由奧斯曼土耳其蘇丹阿赫邁特下令建造,因清真寺內部運用了藍色瓷磚裝飾而得名藍色清真寺。
  • 汶萊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金頂清真寺
    這個清真寺架有一座橋梁,通往被稱作是水上人家的村落。在汶萊人心中,這座以前國王蘇丹命名的清真寺,可以說是公認的國家標誌。當然了,這座被譽為是亞太地區最壯觀的清真寺,如今也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勝地。在汶萊,伊斯蘭教被尊為國教,有資料顯示汶萊人囗是四十萬,有六成以上是穆斯林。可想而知,這座熠熠生輝的金頂清真寺,必定是當地人頂禮膜拜的神聖之地。
  • 這裡有一份伊斯蘭教的詳細介紹 銀川地區 清真寺多不勝數
    元朝時期,大批回回人定居寧夏後,伊斯蘭教就在寧夏首遍傳播.民族與宗教信仰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銀川的回族聚居區,往往把回族稱作「穆斯林"。即伊斯蘭教教眾。(二)教派。中國西北回族所信奉的伊斯蘭教有三大教派、四大門宦。銀川市伊斯蘭教教派比較單一,以格迪目(俗稱老教)和伊赫瓦尼(俗稱新教)為主。
  • 蘇丹
    紅色象徵革命與進步,白色象徵和平,黑色象徵屬非洲黑色人種的南方居民,綠色象徵北方居民所信奉的伊斯蘭教以及繁榮、幸福。    【國徽】蘇丹國徽    70%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僅有5%的人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    【首都】    喀土穆(Khartoum),人口約600萬(1999年),最熱月為5月(26-42℃),最冷月為1月(16-32℃)。首都喀土穆意為「大象鼻子」。
  • 摩登城市中的清真寺——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
    碩大的穹頂,挺拔的宣禮塔——中亞草原新興城市阿斯塔納的摩登建築群中,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格外引人注目。該清真寺坐落於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市伊希姆河左岸,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亞地區室內可容納5000人做禮拜,節日時加上清真寺外面的廣場,可容納一萬人。 該清真寺建築屬於傳統的伊斯蘭風格建築,大量使用了哈薩克族裝飾圖案。
  • 伊斯坦堡風光,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
    剛剛有說到伊斯坦堡,最先回憶起的是那抹藍色,你一定聽說過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是人們俗稱的藍色清真寺,這個暱稱其實是因為牆壁上的伊斯尼克瓷磚反射的太陽光線,使整個清真寺內顯示出藍色光彩而來。伊斯蘭教在土耳其是絕對的主流,國民有96.5%是穆斯林,基督教信徒僅僅佔到0.3%,剩下的人口要麼信奉其他宗教,要麼就沒有信仰。
  • 蘇丹回教堂旁品嘗美味的冰淇淋
    但是眼前三岔口的空地上矗立著一個教堂,紅瓦白牆,高聳的十字架……當然還有旁邊這棵 大樹披著紗巾的伊斯蘭教徒,應該走到這片區域了遠處有著玻璃幕牆的高樓與這些低矮且色彩豐富的二層小樓儼然兩個世界終於看到 蘇丹
  • 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建築歷史都很悠久,建築宏偉並且很有特色
    穆罕默德·阿里1905年成為埃及的統治者,這座清真寺是以伊斯坦堡的清真寺為原型建造的,典型的拜佔庭風格大圓頂和箭塔,紅色系的地毯,大吊燈,和土耳其的清真寺基本一樣。天氣好的時候,在清真寺的後花園裡能看到開羅全景,甚至吉薩金字塔都清晰可見。
  • 西安有一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距今1300年,屬伊斯蘭教
    要說佛教的興盛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北魏,唐朝都是,但是這兩個王朝都曾滅過佛,拋開這個不說,這個時期也是佛教比較興盛的時期,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文化包容的國家,善於接受別的文化,這也許就叫開放包容,外來宗教就可以體現,比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等,而在西安,就隱藏著一座千年古寺,只不過這不是佛教的寺廟,而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
  • 新加坡最迷人的宗教建築之一「蘇丹回教堂」
    令人印象深刻的蘇丹回教堂又名 Masjid Sultan,地處歷史悠久的甘榜格南(Kampong Glam),是新加坡回教社群聚集的地點。如果您身處歷史悠久的甘榜格南區,一定不要錯過蘇丹回教堂,它有個華麗壯觀的金色圓頂和寬敞的祈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