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只要任何一個環節監管到位,無資質的大型遊樂設備都很難有立足之地。
河南省滎陽市是全國聞名的建築機械之鄉,上世紀90年代,最初有一批做機械的工廠轉行做了遊樂設備,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業。如今,在滎陽多個村聚集了一批翻新大型遊樂設備的廠家,他們用低價從各地回收二手大型遊樂設備,自行翻新加工後出售,往往能成倍獲利。記者在當地採訪多個廠家發現均沒有特種設備製造許可證,屬於無證銷售。(《新京報》8月21日)
那些標榜帶人「衝上雲霄」的大型遊樂設備,可能產自滎陽農村一個翻新二手貨的小作坊。這些廠家不僅沒有特種設備的生產許可證,一些甚至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如是生產環境,想想都讓人心悸。和這種失範的產業對應的是,近年來,與大型遊樂設施相關的事故也越來越多,如去年2月,河北、河南發生兩起大型遊樂設施相關事故,造成人員死亡。國家質檢總局通報指出,這兩起事故涉及大型遊樂設施均為無生產單位、無製造許可的個人自製產品。
對大型遊樂設施這樣的特種設備,國家實行專門的特種設備生產許可制度。比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應當具備「與生產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與生產相適應的設備、設施和工作場所」等條件,並經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許可,方可從事生產活動。據說近年來因為事故頻發,已有廠家負責人因無證生產銷售遊樂設備被判刑。但滎陽那些無任何資質的二手設備翻新產業依然存在,說明行業規範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查處這些無證生產廠家真有那麼難嗎?地方監管部門是否履行了應有的監管之責,值得提出疑問。
過去對於遊樂場安全事故,往往只反思現場操作與設備的安檢、維修。這次媒體的調查結果卻表明,很多隱患其實從生產環節就已經埋下,出現事故只是遲早的事。那些本該被淘汰的大型遊樂設施,被一些無資質的廠家低價購來進行二次加工翻新,然後重新流入市場,這些翻新貨雖在價格上有巨大優勢,滿足和支撐了遊樂場在三四線城市甚至小城鎮的擴張,但同時帶來了「天然」的安全隱患。這一現象戳破了當前遊樂場快速普及的泡沫:在規模上,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差距似乎在縮小,可安全保障呢?
當然,正視生產源頭的「失控」,並不意味著其他環節的責任就可以忽視。大型遊樂設施從生產、銷售到日常的使用、維修,任何環節都與安全息息相關。景區和遊樂場,能夠輕易購買來路不明的二手翻新設備並投入使用,與日常性的設備檢查與安檢紕漏顯然亦有直接關係。今年2月,重慶豐都縣發生一起「女子乘坐遊樂設施被甩出」事件,依照現場張貼的《遊樂設施定期檢驗報告》顯示,該遊樂設施兩個月前剛年檢過——「經過整改,確認合格」,但重慶特檢院上僅有3年前報檢信息。這樣的安檢信息,如何讓人對其安全放心?另外,隨著遊樂場的普及,操作人員的專業性是否跟上,同樣也成了一個嚴重的安全隱患。
由於技術的進步和遊玩需求的提升,大型遊樂設施越來越邁向高端化、專業化,按理說,對於與此相關的安全規範、生產能力以及監管,要求也越來越高,否則就是放縱危險。在這種背景下,游離在規範之外的二手翻新廠依然能夠活得滋潤,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也留下了太多值得反思之處。與其說它僅僅暴露的是大型遊樂設施的生產源頭問題,不若說是對整個行業監管失範的一種揭露。因為,生產、銷售的無資質,往往意味著後續的安裝、售後維修也將無保障,只要任何一個環節的監管到位,無資質的大型遊樂設備都很難有立足之地。
遊樂設施供人休閒娛樂,它連接的本來是快樂與笑聲,而底線要求便是要足夠安全。然而,近年來屢屢發生的事故,卻一次次擊碎了遊客的安全感。可以說,忽視對包括大型遊樂設施在內的特種設備的監管,就無異於是拿生命當兒戲。媒體的調查和每次事故所給出的教訓,都一再指明了問題所在,它考驗的是相關部門落實監管的誠意和維護安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