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常識積累:漢族傳統節日及習俗(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

2020-12-23 重慶樂恩公務員考試

備考諮詢,報考指導

重慶樂恩,專業解答

愛情、友情、親情是人們生活在這個世上不可或缺的情感關係,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人們對於這三種情感關係的追求都未曾減弱。漢族的七夕、中秋、重陽正是這三種情感關係追求的淳樸展現。

(一)七夕節

1.時間及別稱:農曆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等。

2.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3.主要習俗:(1)乞巧:在七夕的晚上,女子要在院中陳設瓜果向織女星祈禱,請求織女幫助提高刺繡、縫紉的技巧。

(2)拜魁星:相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在神話中是「主宰文章興衰」之神,求取功名的人在七夕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4.文化意蘊:崇尚美好與幸福。

5.常考相關詩詞句:(1)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二)中秋節

1.時間及別稱:農曆八月十五,又稱團圓節、八月節、追月節等。

2.起源:「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夕月」是祭拜月神。

3.傳說:后羿因射下九個太陽,被王母娘娘賞賜長生不老仙丹,后羿將仙丹交由妻子嫦娥保管。后羿門徒蓬蒙威逼嫦娥交出長生不老仙丹,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對手,情急之下吞下仙丹飛升上天。后羿回家後痛心不已,於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擺下宴席,盼著與嫦娥相聚。

4.主要習俗:

(1)拜月:在院中擺下香案,放上食品、點上紅燭,全家跪拜,保佑全家人健康平安、團團圓圓。

(2)吃月餅:「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夢粱錄》。當時月餅只是餅形食品,後將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5.文化意蘊:對團圓的渴望。

6.常考相關詩詞句:

(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指月亮。

(2)蘇軾《陽關曲·中秋作》,「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本首詞是蘇軾和弟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樂事,後兩句抒發聚後分離的哀傷。

(三)重陽節

1.時間及別稱:農曆九月初九,又稱重九節、登高節等。

2.起源:《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重陽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3.主要習俗:

(1)登高:重陽節正值秋季,登高望遠可以心曠神怡、健身祛病。

(2)賞菊:在傳統認識中,菊花象徵長壽,比如菊花大會一般在重陽節舉辦。

(3)飲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4)佩茱萸:茱萸入藥可以製成藥酒,養身祛病。

4.文化意蘊:步步升高、高壽的意願;對親朋好友的思念。

5.常考相關詩詞句:

(1)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佳節」是指重陽節。 (2)岑參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黃花酒」是指菊花酒。

(3)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東籬」最熟悉的是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後來「東籬」也成為許多詩人慣用詠菊的典故。

樂恩教育通過從不同角度為廣大考生分享了漢族傳統節日以及習俗的相關考點,希望廣大考生在備考時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那麼備考的生活也不在那麼枯燥,並且相關考點也會掌握得更加牢靠,為我們的公職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來源:樂恩教育教學部 周治平

相關焦點

  • 公務員常識積累:漢族傳統節日及習俗(春節、元宵節)
    備考諮詢,報考指導重慶樂恩,專業解答我國有56個民族,節日文化、習俗豐富多樣,對於很多考生而言備考難度較大,但其實相關的知識點都是和生活相關的,廣大考生可結合生活進行備考。對於漢族節日文化習俗,考生需要掌握各個節日的時間、別稱、習俗以及相關詩句,而相關詩句是考試的重點。樂恩教育將陸續為廣大考生送上節日的備考福利。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在公職類考試中,文史常識的考查比重較大,其中關於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的考查是一大熱點。且節日和古詩詞的對應是常考知識點。因此本文中將我國的常考傳統節日進行搜集總結,方便大家理解記憶。以下是相關知識點的介紹:2013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有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五個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一月一節一律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節的。七夕節: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 文化常識: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夕節、燈節,是漢族傳統節日
    文化常識: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夕節、燈節,是漢族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夕節、燈節,是漢族傳統節日,時間是農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早在西漢漢文帝時,就已經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傳統節日》
    1、出示圖片,聽詞猜節日。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了解「傳統」。從悠悠遠古到現代文明,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特有的傳統節日、獨特的民風民俗。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 2019重陽節幾月幾日及由來起源?中國重陽節傳統習俗是什麼
    201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2019年的重陽節在十一國慶的最後一天,重陽節可以和父母在一起度過,祝福敬愛的父母及長輩親人。重陽節的由來起源是什麼?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 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傳統文化100題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行測常識積累:傳統文化100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不管是國考還是省考對常識都有一定的考察,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
  • 古代的七夕有哪些比賽?聊聊古代節日習俗
    我們的傳統文化延續至今,很多習俗已經漸漸被其他活動所替代,古代很多有趣的風俗我們也不能有幸一觀,那麼今天我們繼續來盤點古代節日習俗,相信你又會有新的發現。一.七夕節現如今男同志過七夕多恐懼,古代女同志過七夕就有多愉快。
  •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2020重陽節是哪一天?重陽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登高節、敬老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但每年新曆的時間卻是不一樣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吧。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2020年重陽節時間為新曆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農曆庚子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  據現存史料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因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所以在這天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Chinese Valentine's Day:西方情人節是Valentine's Day,故七夕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日本、韓國以及越南是如何過七夕節的
    七夕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那麼他們是如何傳承中國的七夕節的?一、日本主要祈願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02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節日中的傳統文化習俗有哪些?1、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下元節,小年,除夕等十二個節日。2、節日時間及傳統文化習俗1.春節: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又稱陰曆年,老百姓叫「過大年」。
  • 傳統節日居然也能擬人化?七夕、鬼節瘋狂吐槽,寒食節古風感十足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多多~俗話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尋根上下五千年,除了歷史、建築、衣食住行外,傳統的節日也是不應該被忘記的重要文化。倘若將傳統節日擬人化,七夕、鬼節瘋狂吐槽人們的第一感,寒食節化身古風小哥,俊朗十足。你更喜愛其中的哪一個?
  • 傳統習俗被冷落,小學生錯將「洋節」當作傳統節日交作業
    課文全文一共有八句話,每句話通過兩行文字介紹一個傳統節日,介紹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第一個節日和最後一個節日都是講的春節,首尾呼應。課文描述了各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春節:貼窗花,放鞭炮,全家團圓。元宵節:看花燈。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傳統節日
    事業單位考試當中經常會考到文化常識中的中國傳統節日,小編就帶著大家來梳理下部分傳統節日以及這些節日的風俗習慣。   五、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按中國古代曆法的解釋,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賞月是由祭月發展而來的。祭月是中秋節最重的一項活動。祭拜對象是月神。北京的「月壇」就是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我國歷史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包含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曆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時期發展到現在,留下了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那麼,我國傳統節日主要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公務員考試常識必備(人文知識)
    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 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臘八等等。 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稱「團年」。
  • 二年級語文下冊《傳統節日》的預習學案+練習題,快為孩子收藏吧
    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傳統節日》,趕緊下載學一學吧。一、我會認。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這些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本文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我國的七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七夕 、中秋 、重陽 ,以及每個節日的習俗。
  • 重陽節:傳統習俗與12生肖旺運指南
    10月17日,我們迎來了入秋後的重要傳統佳節——九月初九重陽節。 一、重陽節來歷 重陽節,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定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日月逢九,雙九相重,所以稱為「重九」,而在《易經》中,以九為陽數,兩陽相重,故名「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