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桃城區地毯工藝、玉器雕刻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2020-12-15 長城原創

  長城網衡水10月19日電(劉霞 李新朋 王永宏 扈煒)今日從衡水市桃城區獲悉,該區申報的衡水地毯傳統編制技藝、桃城區傳統玉器雕刻技藝入選河北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截至目前,該區已申報成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五處。

  衡水地毯傳統編制技藝源於1972年衡水縣人民政府在衡水鞋廠組建的地毯車間。經過幾十年的傳承創新發展,衡水地毯現主要有傳統純羊毛手工打結地毯、加絲藏毯、仿古毯和開司米四大系列產品。一塊地毯要經過選料、圖案、染線、合線、撈線、織做、半修、平毯、掃邊、片毯、洗毯、清投、整理13道大工序、86道小工序才算完成,織做方法多種多樣,段染和環染染線技術不斷創新,原材料也由純羊毛增加到選用高附加值的綿羊絨、牛絨、駝絨和柞蠶絲,織做成毛加絲、絨加絲地毯,不但內在品質高貴,外觀更加細膩典雅,也更便於消費者使用和收藏。

  傳統玉器雕刻分為四大種類,即瓶素類、花鳥類、動物類、人物類。有著40多年設計雕刻經驗的玉器設計師李子來是精華玉器廠負責人、玉器雕刻傳統手工技藝的第十代傳承人。李子來精心鑽研多年,巧手慧心,把四大種類融為一體,去除了作品的單一性,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把傳統工藝發揮的淋漓盡致。他雕刻的玉器大氣而不張揚,簡約而不簡單,很好地傳承了明代的粗狂豪邁、清代的細膩婉約。

  據悉,近年來,衡水市桃城區全面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工作,進展順利,成果喜人。一是認真普查,摸清家底。該區文廣新局負責對全區300多個自然村進行了拉網式普查,收集非遺線索3116條,調查項目93個,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字、圖片、影視資料,編寫《桃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成果彙編》兩卷。二是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項目。從項目篩選到專家論證和評審,從申報文本製作到專題片攝製和相關輔助論證材料的收集,該區申報的非遺項目質量和入選的數量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宣傳。該區政府投資70萬元,遷擴建了法帖博物館。該區文廣新局以文化遺產日和其他重大節日為載體,開展對非遺保護的宣傳,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帖拓印技藝、侯店毛筆製作工藝參加了多屆河北省文化節,法帖拓印技藝還參加了文化部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四是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進校園工程建設。該區在滏陽小學建成了全區首個法帖拓印傳承基地,為整體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

相關焦點

  • 30名小學生走進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感受家鄉非遺魅力
    賞非遺 聽非遺 學非遺 30名小學生走進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感受家鄉非遺魅力 本報訊 (記者 金莉莉 通訊員 李新朋)傳承非遺,從娃娃抓起。6日,我市30名小學生走進衡水內畫藝術博物館,開展「遇見非遺,匠心傳承——我是小小講解員」體驗活動,近距離感受家鄉非遺的魅力。
  • 桃城區舉辦首屆文化旅遊直播節活動
    桃城區舉辦首屆文化旅遊直播節活動 為弘揚我市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經典,加速經濟復甦,近日,一場大型的非遺+線下展銷+線上直銷的展銷活動在市區上海公館廣場上舉辦據了解,本次活動是由桃城區區委網信辦,桃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桃城區發展和改革局主辦,在活動開始前,主辦單位邀請了多名本地知名網紅和非遺傳承人,希望通過以網紅來聚引流量,以傳承人現場展示來促動文化傳播,實現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雙贏。
  • 永嘉麥餅等76個項目 被列入我市非遺名錄
    原標題:永嘉麥餅等76個項目 被列入我市非遺名錄   昨天,市政府公布了第七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永嘉麥餅、前陳龍燈、塘河民間故事、礬礦號子、溫州吟誦等76個項目入選。  這批非遺項目共設民間文學、傳統音樂、曲藝、傳統體育、遊藝、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與民俗等10個類目。
  • 錦州市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錦州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本次公布的八大類46個項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相關規定,經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序,最終由省政府批准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予以公布。截至目前,錦州市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7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32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17項。
  • 腸旺面、辣子雞、香酥鴨、羊肉粉……列入貴州省級非遺名錄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2項、174處)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72項、141處),現予公布。
  • 申請9年 白雲區舞火龍入選省級非遺名錄
    申請9年 白雲區舞火龍入選省級非遺名錄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李應華  2018-06-06 通訊員供圖  白雲區於2012年舉行首屆火龍文化節,至今已舉辦六屆  新快報訊 記者李應華 通訊員雲宣 陳若蘭報導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35項,廣州市白雲區舞火龍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被列入擴展項目名錄。
  • 衡水地毯傳統編制 巧手織出「軟黃金」
    衡水地毯傳統編制 巧手織出「軟黃金」 2016-01-07 09:50:36 來源:衡水新聞網 作者:崔玉玲 王耀 衡水地毯傳統編制
  • 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原標題: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在廣州增城,有一種客家特色小吃叫鵝湯餈,最近被列入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錦州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
  • 威海9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
    威海9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名錄 2020-12-24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陽腸旺面、辣子雞列入省級「非遺」,看得流口水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遼寧「非遺」名錄:10項傳統技藝中9項是名吃
    遼寧省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鞍山的海城牛莊餡餅製作技藝、錦州的溝幫子燻雞、錦州小菜製作技藝、老邊餃子、馬家燒麥製作技藝等,全都入選遼寧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  10月11日晚8時,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第四批遼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此次全省共有35個「非遺」項目入選,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八個門類。  目前遼寧省已有190個「非遺」項目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貴陽腸旺面、辣子雞;水城羊肉粉…列入省級「非遺」,看得流口水
    大家喜歡的這些美味全部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啦趕快來看看同樣入選的還有哪些呢?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和旅遊廳確定的
  • 贛州市第五批「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客家新聞網訊 王宗報導:11月26日,贛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贛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有9大類別55個項目。其中民間文學(2項):王陽明祈雨的故事、定南客家民歌;傳統舞蹈(3項):大餘客家小雙獅舞、車馬燈、信豐馬燈;傳統戲劇(1項):汶口漢劇;曲藝(1項):贛州南北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1項):石城屏山功夫;傳統美術(5項):會昌剪紙、萬隆紅石雕刻、客家紙雕藝術、安遠客家刺繡、客家木雕;傳統技藝(26項):小河手工制鼓技藝、於都三錘三匠技藝、於都梓山醬油釀造技藝
  •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結合創森大力發展經濟林
    今年以來,為了更好地推進創森工作,河北衡水桃城區加快推進發展經濟林,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實現種植結構多樣化。參加技術培訓。桃城區派出8名技術人員及林業公司人員參加了培訓。培訓會上,三名省級專家分別講解了核桃、金銀花和榛子的栽培管理技術,使大家學到了很多新經驗,深受啟發。調整種植結構。桃城區核桃種植面積有3000多畝,畝產幹核桃可達到250公斤,畝收入可達3000元以上。金銀花和榛子在桃城區種植較少,都是高效經濟作物。桃城區將在小面積試栽的基礎上,進行大面積推廣。
  • 白雲舞火龍入選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名錄,速來點讚~
    >八月十五月兒明火龍飛舞心兒晴每年中秋大傢伙兒都會記得來白雲看一場精彩的舞火龍而這一個千年的傳統習俗入選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啦日前,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35項,白雲區舞火龍作為一項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被列入擴展項目名錄。
  • 翔安這個村正式列入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
    近日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翔安區新圩鎮金柄村從1000多個自然村中脫穎而出正式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一起去康康~新圩鎮金柄村翔安新圩鎮金柄村流傳著一句俚語:「未有廈門,先有同安;未有同安,先有金柄」。
  • 點讚│晉江3個項目「升級」為省級非遺!再添9個泉州市級非遺傳承人
    活動啟動儀式上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第七批泉州市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晉江市民間文學類的「李五傳說」傳統技藝類的「衙口花生製作技藝」「安海廬山國佛雕技藝」3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遺項目
  • 【非遺】貴州省貴陽市清鎮中秋瓜燈節瓜燈雕刻
    瓜燈的製作工藝。不但注重內容,將大量的歷史、神話人物和具體有時代特徵的事物鏤刻在瓜上,而且還特別注意增強藝術創造效果,使瓜燈儘量凸顯「刻、鏤、鑽、挑、繪」和「形、色、光、聲、動」等特。 非遺文化進校園 2009 年 8 月、9月,清鎮雕瓜燈這一獨特民俗先後被列入貴州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貴陽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月清鎮市首個 " 瓜燈雕刻傳習所 " 在清鎮市紅楓第一小學落成。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公示 相城區聖堂廟會上榜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姜鋒)文化和旅遊部近日正式對外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相城區聖堂廟會上榜。聖堂廟會,史名「春會」,於2013年6月被列入市級非遺名錄,2016年1月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聖堂廟會是在陽澄湖區域延續至今的民間信仰活動,是當地民俗儀式、民間文藝的重要載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