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為何至今找不到,一切要從那道神秘的符咒說起

2021-01-11 史鹹魚

提到蒙古,自然會想到一位歷史名人: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鐵木真。

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1227年在徵伐西夏國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的時候去世。

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生善戰,先後消滅了20多個王國,無數奇珍異寶收入囊中。傳說,成吉思汗墓中的珍寶甚至超過了秦始皇陵,是中國十大神秘寶藏中最富有的一個。

成吉思汗陵自然也成了無數盜墓者的覬覦之墓。

不過,成吉思汗的後人早有打算,一邊將他秘密下葬,一邊用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又在墓地三十裡範圍內插滿了箭簇,並派重兵把守多年。

同時,使出最有威懾力的「大招」,建陵時請來薩滿巫師,為陵墓下了一道神秘的符咒。——驚擾偉大的王者,死神的翅膀就會帶走他的靈魂。

這樣的威懾,換作平常人嚇也嚇死了。 可以說,也正是有這樣一條真假不明的詛咒,成吉思汗陵才能在八百年間免遭盜墓者的洗劫。

然而,神秘詛咒卻有應驗的跡象。話說,一支考古探險隊曾企圖找到成吉思汗陵,就在他們即將大功告成的時候,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牆壁擋住去路。

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這條長牆貌似有被盜挖過的跡象,探險隊在牆壁內側找到了兩具身首異處的屍骨。這兩具屍骨死因不明,看起來比較像盜墓之人的屍骨。

屍骨剛剛出現,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因為,長牆中突然爬出無數毒蛇,咬傷了一些考古隊員。

幾乎同時,考古隊停放在山邊的車輛莫名其妙從山坡滑落了下去。

薩滿巫師,神秘符咒,成為了難解之迷。

成吉思汗陵的傳說,被歷史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薩滿文化,淵源久遠,因此更加神妙莫測。

薩滿,一個神秘的職業,薩滿文化同樣富有神秘色彩。

在我國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青海地區以及韓國、墨西哥等地都有著薩滿文化。

信仰薩滿文化的人們認為,薩滿可以與天地溝通,能從神靈那裡求得福祉,驅除災難和邪祟。

薩滿文化古老神秘,充滿著詭譎的奇幻色彩。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對於薩滿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滿族以及蒙古祖先流傳下來的薩滿儀式和傳統。

這樣的儀式很有畫面感:薩滿頭上戴著奇異面具或流蘇面罩,身穿法篷手持大鼓,身穿顏色鮮豔多彩的民族服飾。儀式上,薩滿跳著原始舞蹈,念著古怪的咒語或唱著盪氣迴腸的奇特歌聲,做出各種奇異動作……

著名作家遲子建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以平民史詩般的描述,將鄂溫克民族的薩滿文化由幕後推至臺前。在小說中,既可以讀到鄂溫克民族住宿、狩獵、食用、穿戴的民俗,又可以了解與馴鹿、野獸、魚類的關係,更具有神秘色彩的是可以盡情領略充滿神秘氣息的薩滿文化。

在遼寧岫巖的薩滿文化,又與遲子建筆下的鄂溫克民族的有所不同。

薩滿文化在岫巖,與玉文化緊密結合。

追根溯源,便是因為岫巖玉孕育了中國最早的「玉文化」。 1982年東北紅山文化區域內的興隆窪文化出土了距今8000年前的玉禮器,被認定是迄今為止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

《周禮·大宗伯》中說,「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史前玉文化的動力是神,玉器是中國古人對天崇拜的產物,神秘是玉器的先天性特徵。

古代玉器總是與獻祭、殉葬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玉文化體現的是古老的薩滿教意識。薩滿教,中國的原始宗教,敬畏天道,倡導天人合一,都認為玉是天人之間的連接紐帶。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無論是薩滿文化,還是玉文化,歸根結底,都是中國文化。

關於中國玉文化,大量的考古實據早已經證明,東北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玉文化」是中華文明最獨具特色的文化表徵,是東方精神和中華傳統的物化根基。

中華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更是區別於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誌。

在中國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構成的一個重要基因。玉器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七千多年的歷程。

中國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譽。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國。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對玉的崇敬和熱愛始終未變,綿延不斷,傳承至今。

● 政治功能。玉器是古代級制的物化體現。秦朝以前,「九鼎」象徵君權。秦朝以後,玉璽成了君權的象徵,秦始皇製成傳國玉璽,以後各代帝王認為得了這塊玉璽才是真命天子。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乾隆皇帝釐定的25枚寶璽,絕大多數為玉制。漢、唐兩朝更是明確規定了官員用玉的制度。

● 道德功能。儒家定義「君子比德於玉」。「言念君子,溫潤如玉。」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就連我們老祖宗創造的文字裡,與玉相關的字、詞無一例外地代表著美好。

● 經濟功能。玉器顯示富貴的標誌,在新石器時代已見端倪,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就是鮮活的例子。商周,用玉作幣,以玉作交換和貢品。到了清朝,更有「古銅舊玉無身價」的說法。

● 裝飾功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是最生動的文字證明。

在薩滿文化與玉文化交織中,有這樣一個有靈性,充滿人道、商道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獨特的中國薩滿文化和玉文化,共同孕育出了一個充斥中國式關係的圈子——玉石商圈。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陵為何至今找不到,一切要從那道神秘的符咒說起
    一提到蒙古,自然會想到一位歷史名人: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的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1227年在徵伐西夏國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的時候去世。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
  • 神秘的成吉思汗陵:蘇聯美國曾出動精銳專家,至今找不到具體位置
    但說是宮殿,其實是成吉思汗陵,不過這裡並非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只是一處用來紀念成吉思汗和發展旅遊業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仍是一個謎。而這些跟隨成吉思汗南徵北戰的鐵騎,則忠誠地守護著陵墓,一代接著一代。根據一些報導稱,這些守陵人已傳承了37代。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謹遵父輩的遺志,擊退了無數抱著挖掘陵墓,盜取寶藏的盜墓賊,忠誠守護著成吉思汗最後的安眠之地。
  • 神秘的成吉思汗陵:蘇聯美國曾出動精銳專家,至今找不到具體位置
    但說是宮殿,其實是成吉思汗陵,不過這裡並非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只是一處用來紀念成吉思汗和發展旅遊業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仍是一個謎。而這些跟隨成吉思汗南徵北戰的鐵騎,則忠誠地守護著陵墓,一代接著一代。根據一些報導稱,這些守陵人已傳承了37代。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謹遵父輩的遺志,擊退了無數抱著挖掘陵墓,盜取寶藏的盜墓賊,忠誠守護著成吉思汗最後的安眠之地。
  • 拜謁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以優美的草原環境,神秘的人文景觀顯示著草原帝王陵雄姿,是著名草原文化旅遊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旅遊勝地是十佳,全國百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成吉思汗祭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專家尋找成吉思汗陵,竟多次發生意外之事,至今科學家都難以解釋
    那麼,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被葬在了哪裡,為何其陵墓會讓一眾探險隊望而卻步呢?作為蒙古帝國曾經的統治者,成吉思汗在其死後依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坊間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即:任何挖掘其陵墓者,最後,都會受到詛咒。可以說,也正是有這樣一條真假不明的詛咒,成吉思汗陵墓才能在八百年間免遭盜墓者的洗劫。
  • 壯哉成吉思汗陵
    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  陵園規模宏大。除陵園主體外,還以伊金霍洛風情小鎮和巴音昌呼格草原景區為兩翼。
  • 震撼,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主體建築 王閩九 攝□ 王閩九赴鄂爾多斯市訪名勝,最不容錯過的,定然是「一代天驕」的衣冠冢。蒙古族自古盛行「密葬」,我無從得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僅見其衣冠冢盛況,已十分震撼了。這個衣冠冢歷來遷徙頻繁。如今我之所見,為1954年由青海省西寧市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的陵園。陵園主幹道成吉思汗聖道,中間有塊保護的遺址,即是成吉思汗陵舊址「大伊金霍洛」,供奉成吉思汗宮帳長達307年。我有幸一遊現在已成為5A級景區的成吉思汗陵,至今難忘。陵園規模宏大。
  • 成吉思汗陵天驕聖地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被評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其獨特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國務院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初觸王的心  「伊金霍洛」蒙語意為「聖主的院落」,因1649年成吉思汗陵從黃河南岸遷至這裡得名。成吉思汗陵遷至鄂爾多斯,最早是8個白色的宮帳,史稱「八白室」。蒙古族人認為靈魂不滅,這裡供奉的是天驕靈魂。
  • 成吉思汗陵
    在乾隆年間,八白室當中除成吉思汗靈帳和商更斡爾閣白室之外的其他白室散落到鄂爾多斯各地,只有在每年大型祭祀的時候才會重新聚集到伊金霍洛。   光緒年間,有部分傳教士來到伊金霍洛,把八白室當做「成吉思汗陵」對外宣傳,從此「成吉思汗陵」這一稱呼就流傳開來。
  • 成吉思汗陵到底在哪裡?
    那座陵其實只是成吉思汗陵的衣冠冢。裡面供奉的最重要的一件東西,也是最值錢的是一根駝毛。沒錯,就是一根毛!那寶藏呢?寶藏呢?!不要急,成吉思汗還有一座真正的肉身陵。那裡面,才真正藏有珍寶。那肉身陵呢?肉身陵呢?!這個,其實地球人都不知道。因為蒙古人的陵墓太難找了!根據記載,蒙古人有墓無冢,不但不起土包,還要用馬踏平墓地。讓墓看起來跟平地一樣。成吉思汗陵就是這樣處理的。
  •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
    成吉思汗陵,以優美的草原環境,神秘的人文景觀顯示著草原帝王雄姿,是著名草原文化旅遊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百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專家尋找成吉思汗陵,竟多次發生意外之事,至今科學家都難以解釋
    那麼,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被葬在了哪裡,為何其陵墓會讓一眾探險隊望而卻步呢?作為蒙古帝國曾經的統治者,成吉思汗在其死後依舊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坊間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即:任何挖掘其陵墓者,最後,都會受到詛咒。可以說,也正是有這樣一條真假不明的詛咒,成吉思汗陵墓才能在八百年間免遭盜墓者的洗劫。
  • 內蒙古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長眠之地?現實讓人意外
    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不是羅馬帝國,不是英帝國,也不是俄羅斯帝國,而是由中華民族的蒙古族英雄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成吉思汗是當之無愧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美麗的甘德利草原上,我們當地人都簡稱成吉思汗陵為「成陵」。就蒙古語本意來看,「鄂爾多」為宮帳,「斯」為複數。
  • 成吉思汗的陵墓為何至今找不到?在他的遺囑中,早已道出其中原因
    ▲成吉思汗陵然而,這座以白色為基調的陵墓建築,其實並不是成吉思汗真正的金身所在。存放於陵墓中的,主要是承載著成吉思汗靈魂的白公駝頂鬃、生前用過的蘇魯錠長槍和其它物件,以及他的夫人、四子拖累等貴族的靈柩。蒙古人以一種象徵性的方式,將成吉思汗供奉起來,並由專門的部落世代戍守。
  • 成吉思汗陵:開天闢地 氣壯山河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氣勢逼人的高大雕像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位於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巴音昌呼格草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四十佳旅遊勝地之一,內蒙古旅遊業龍頭景點。
  •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一代天驕的衣冠冢
    如今,在內蒙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現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一派草原特有的壯麗景色。成為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遊景點。但是,因為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 叱吒風雲,風骨永傳:民俗學視野下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
    按照蒙古人傳統習俗與觀念 ,成吉思汗奉祀之神 ,就是成吉思汗的象徵 ,比其他的葬身陵墓更為重要。所以 ,成吉思汗陵在蒙古人心目中仍然是祭祀成吉思汗神靈的宮殿 ,而不是陵墓。守護、祭祀成吉思汗陵的達爾扈特人 ,至今不稱成吉思汗陵為「陵」,而將其尊稱為「伊金霍洛」「聖主的院落」或「八白神靈」。
  • 冰雪景致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是以成吉思汗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成吉思汗陵傳承的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以其內容的原始性、內涵的神秘性、形式的獨特性和傳承的唯一性,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發展文化旅遊業提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厚重的人文歷史文化底蘊。成吉思汗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旅遊行業十佳信譽單位、中國民族文化旅遊示範基地。
  • 歷史還原:成吉思汗陵裡面沒有成吉思汗?為何有人為他世代守靈
    ,將成吉思汗的葬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並且在用萬騎將埋葬之地踏平,又在上面種上了樹木,樹木和草瘋狂的生長,用不了幾年,人們已經無法分辨陵地和周圍的的草原了,那些參與下葬的人全部被殺死,所以說,沒有一個人知道成吉思汗的陵地具體位置,然而蒙古人是怎樣去祭拜成吉思汗的吶?
  • 成吉思汗陵的歷史變遷
    建國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於1954年春把「八白室」迎回原地,於1956年建起固定的成吉思汗陵供人瞻仰。成吉思汗陵所在的伊金霍洛旗距呼和浩特有400多公裡,距陝西榆林市的神木縣境卻僅幾十公裡。因此,近年由榆林出發經神木去成吉思汗陵已成一條旅遊熱線。據說,現在全國各省版圖是在元代劃定的,歷代並無大的改動。各省犬牙交錯,比如陝西省北部已深入內蒙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