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文化的活化石甩髮舞

2021-02-10 微佤山

《佤族甩髮舞》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項目流傳於勐董鎮永和社區永茸寨和班老鄉新寨等地,省級傳承人為肖葉弄和鮑葉內,傳承人肖葉弄已經去世。

永和社區位於滄源縣城南面,轄永茸、永班嘎、永嘎頂、永考、班弄等19個自然村,距縣城3公裡,距省級口岸永和13公裡,永和口岸是滄源佤族自治縣通往緬甸佤邦的重要通道。永和社區主要居住民族有佤族和漢族,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5%以上。


佤族是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佤族少女酷愛長發,她們以長發為美,誰的頭髮又黑又粗又長,誰最漂亮,所以習慣於長髮披肩。每當她們在戶外水槽邊或竹樓曬臺上洗淨頭髮,低頭梳妝時,黑色長髮就會左右擺動,似春風吹柳、動感強烈、變化萬千。佤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是《佤族甩髮舞》。《佤族甩髮舞》佤語:「搞西尾嘿」,是廣泛流傳在佤族姑娘中的自娛性舞蹈之一。它以佤族姑娘們黑色長髮飛舞而名揚四海,被藝術家們稱為「會跳舞的黑頭髮。」



《佤族甩髮舞》的產生、民間有個美麗的傳說。500多年以前,阿佤山有一對十分相愛的青年男女,男的叫巖奇,女的叫葉帶。巖奇英俊剽悍,葉帶長髮披肩,婀娜多姿。一天,他們倆相約去山箐裡找竹筍。竹林裡到處結滿了蜘蛛網,他們倆人把竹筍採夠裝滿背籮時,發現頭上身上粘滿了蜘蛛網。回到家後,他們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都沒有把頭頂上的蜘蛛網清理乾淨。

寨子裡佤族老人認為這是蜘蛛鬼在作怪,於是發動全寨的老老少少把房前屋後的蜘蛛滅掉。蜘蛛網纏女人的長髮給巖奇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聰明的巖奇想了許多方法、最後用竹片做了一把「竹梳子」送給葉帶讓其梳頭,用「竹梳子」梳頭、女人的頭髮變得光滑和漂亮。於是巖奇和葉帶每天晚上在月亮下用「竹梳子」相互梳頭,互訴衷情。當微風輕輕吹來,齊腰的長髮隨風飄灑起舞,更是嫵媚動人。葉帶於是將洗髮、涼發、梳發等環節圍繞甩髮這一主旋律進行創作、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佤族甩髮舞》。

巖奇和葉帶的愛情故事也像春風傳遍了阿佤山的村村寨寨,於是佤族小夥子們都自製竹梳或木梳送給心愛的姑娘,久而久之,送「竹梳子」和相互梳頭也就形成佤族青年男女的戀愛習俗「梳頭戀」。


《佤族甩髮舞》僅限於女性,屬女青年舞種類、無樂器伴奏,人數不限,可以一人獨舞、可兩人對舞,也可集體共舞。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姑娘們相聚在竹樓曬臺和寨中空地,大家手拉手、排成排、圍成圈,邊唱邊跳,隨著歌聲左右前後甩動長發,如火焰升騰,似瀑布飄灑。

《佤族甩髮舞》是佤族女性舞蹈的精華,整個舞蹈節奏強烈、動作優美瀟灑,展現了佤族姑娘熱情奔放、粗獷純樸的性格。在佤族甩髮舞的強勁豪邁中,隱含著溫柔、平和,這是不同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影響的結果。剽悍與溫柔,剛健與飄逸融為一體,這正是佤族甩髮舞所呈現的風格。

《佤族甩髮舞》的服飾一般以黑紅為主色調,或者是紅、黃、綠,上著黑色三角領對襟無袖短卦,衣長為32釐米,露肚。下著紅色短裙,長58釐米,寬117釐米。用2號銀泡和紅黃色花邊鑲圖點綴,頭戴銀箍或鋁片,脖子掛各色塑料珠串成的項鍊,耳戴大圈耳環,手戴銀手鐲。從《佤族甩髮舞》的舞蹈動作和服飾中你可以感悟到山地民族火一樣的性格,感悟到佤族姑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佤族甩髮舞》有效的推動了滄源佤族自治縣民族舞蹈的挖掘和發展,滄源文化人以《搞西尾嘿》和《鋩鑼舞》為素材,經創作、提煉加工,成功的編創了佤族舞蹈《高格龍勐》,該舞蹈參加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獲一等獎。佤族女孩的長髮會跳舞、這在56個民族舞蹈中是一個奇葩,於是該舞蹈就跟隨中央民族歌舞團去香港、美國等國家訪問演出。從此,《佤族甩髮舞》從秘境走出家門、從自娛自樂中走向藝術、從中國走向了世界。

導演:史茂、趙清平   

臨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出品

昆明逸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攝製

微佤山現已開通新聞投稿平臺,如果你有臨滄周邊好的新聞,好的素材,請到微佤山官網投稿,如投稿信息被我們採納和刊登,我們將有50-500元的稿費做為獎勵!

:如何投稿?

:登錄微佤山訂閱號在平臺上留言,我們會和你取得聯繫。

相關焦點

  • 佤族甩髮舞
    《佤族甩髮舞》是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項目流傳於勐董鎮永和社區永茸寨和班老鄉新寨等地,省級傳承人為肖葉弄和鮑葉內,傳承人肖葉弄已經去世。佤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是《佤族甩髮舞》。《佤族甩髮舞》佤語:「搞西尾嘿」,是廣泛流傳在佤族姑娘中的自娛性舞蹈之一。它以佤族姑娘們黑色長髮飛舞而名揚四海,被藝術家們稱為「會跳舞的黑頭髮。」
  • 佤族部落的木鼓舞和甩髮舞
    佤族是一個純樸、熱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來,佤族人民在佤山這片熱土上,創造了燦爛而獨特的民族文化。他們粗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會說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連頭髮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當然地成了佤文化表現形式的載體之一。
  • 雲南省:佤族《木鼓甩髮舞》亮相成都
    近日,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文化和旅遊局民族文化工作隊的演員們帶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佤族《木鼓甩髮舞》亮相成都。一場別具佤族風情的民族特色「快閃」活動引發了眾多遊客和市民的駐足、圍觀。佤族《木鼓甩髮舞》歷史悠久,它集中體現了佤族民間歌舞、文學、藝術及宗教信仰。該舞蹈主要包括拉木鼓舞、鋩鑼舞、刀舞、甩髮舞等。
  • 雲南滄源佤族木鼓甩髮舞點亮成都盛夏
    6月18日上午,來自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工作隊的演員們走進成都,以「快閃」形式展示獨具特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佤族木鼓甩髮舞。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身著民族盛裝的佤族小夥和少女傾情演示了《佤族木鼓舞》、《加林賽》、《阿佤人民唱新歌》等精彩紛呈的佤族文藝節目。
  • 接新火 木鼓舞 甩髮舞 中緬邊境雲南西盟縣 佤族同胞的獨特新年
    佤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新火節、播種節和新米節,也和漢族同胞一樣過春節。春節在佤語中叫「臥」,是佤族一年中最歡樂、最高興、最團圓的日子。 請跟隨小魚的鏡頭,一起來中緬邊境的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與佤族同胞一起過春節吧!佤族人過年儀式頗多,在送舊火、迎新火、招魂、打歌等儀式背後,是這個曾經的狩獵民族對自然的敬畏,對萬物的尊重。
  • 甩髮舞?中國500年前就有了!
    中國的甩髮舞是高山族原始舞蹈的遺存形式,常見於雲南境內的佤族,其風俗與高山族近似
  • 殺姐姐穿越時空 現身《黃金線路》跳起甩髮舞
    網易娛樂11月20日報導 央視財經頻道(CCTV2)大型星粉互動旅行真人秀節目《黃金線路》11月22日晚迎來彩雲之南雲南收官之站——西盟佤族自治縣美麗的佤族山寨,這裡群山懷抱、雲霧繚繞,受氣溫影響,在佤族山寨中經常可見極為壯觀的佤山雲海、雲霧日出等奇美氣候景觀。
  • 甩髮舞承載百年愛情的船揚帆起航
    雲南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而雲南普洱更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有一個淳樸民族創造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舞蹈,那就是佤族的甩髮舞。這個甩髮舞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據說是500多年前一個叫葉帶的姑娘和心愛的男子去山上找竹筍卻不想被蜘蛛網布滿了長發,幾經戰鬥都不能將蜘蛛網洗淨,後來男子做了一把木梳送給女孩,讓她先梳發再洗最後再把頭髮甩幹,最終把蜘蛛網洗淨了,為此女孩就創作了甩髮舞以此來紀念她和男孩的愛情。
  • 一個以黑為美的少數民族——佤族
    最早知道佤族,是小時候聽過的一首流行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瓦唱新歌......佤族分布在雲南西南地區,是以牛為圖騰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聖、高貴、莊嚴的象徵。
  • 西盟——艾羽:舞動的佤族精靈
    艾羽,佤族女孩,7歲。「老師,現在要跳舞麼?我要面向哪一邊?」當我們表示想看艾羽跳舞,她並沒有直接回答我們,而是轉過頭問她的老師。艾羽說話的聲音很小,甚至有點怯生生的。這確定是那個曾經在原生態舞劇《佤部落》的演出中C位出演,用甩髮舞驚豔全場的小女孩麼?我們在心裡打了問號。音樂響起,我們驚訝地發現這個看起來並不自信的女孩隨著音樂靈動起來,落落大方的笑容,嫻熟的舞蹈動作,分明就是那個讓觀眾在臺下尖叫的7歲佤族女孩,就是那顆全場最亮的星。
  • 「可愛的中國」之佤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
    光明網訊 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阿佤山腹地,生活著一個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佤族。佤族是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佤族甩髮舞,就是佤族舞蹈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甩髮舞也成為佤族人民熱愛生活、崇尚力量的真實寫照。現在,甩髮舞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表演形式,更是佤族人民對勤勞勇敢精神的讚頌。他們將先民的生活智慧和傳統習俗代代相傳,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創新,謀求發展。近年來,阿佤山不僅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當地人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一個以黑為美的少數民族——佤族
    最早知道佤族,是小時候聽過的一首流行歌曲《阿瓦人民唱新歌》: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瓦唱新歌......佤族分布在雲南西南地區,是以牛為圖騰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聖、高貴、莊嚴的象徵。
  • 香港青少年走進雲南佤鄉 以「舞」會友研習佤族文化
    刀志楠 攝中新網滄源12月27日電 (記者 刀志楠)26日,參加「香港青少年佤族文化研習活動」的19名香港師生走進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民族中學,與當地學生以「舞」會友,交流藝術、研習佤族文化。在現場,來自該校高二的學生們表演了佤族傳統舞蹈甩髮舞。香港青少年也將近日學習、精心排演的佤族舞蹈加以展示,贏得陣陣掌聲。
  • 佤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
    可愛的中國【佤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阿佤山腹地,生活著一個雲南特有的少數民族,佤族。佤族是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佤族甩髮舞,就是佤族舞蹈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舞者伴著節奏強烈的木鼓聲,配合著腳上的彈步動作,舒展上肢,甩動長發,動感十足。
  • 「永不落村」金色永不落,佤族精神永不落
    佤族精神永不落佤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甩髮舞就是佤族舞蹈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舞者伴著節奏強烈的木鼓聲,配合著腳上的彈步動作,舒展上肢,甩動長發,動感十足。甩髮舞也成為佤族人民熱愛生活、崇尚力量的真實寫照。
  • ...雲南篇】佤族:姑娘美不美,除了勤勞善良,還要看她的頭髮長不長...
    佤族·西盟縣城 雲視網 供圖  佤族姑娘楊娜是十九大代表,她皮膚黝黑,個性爽朗,曾當過老師,在文化工作隊唱歌跳舞,現在是西盟縣文化旅遊局的一位文化工作者,也是佤族文化的傳播者。楊娜唱歌很好聽,一首佤族歌曲《白鷳鳥》被她唱得情真意切,談起她熟悉的佤文化,楊娜有說不完的話,楊娜從小就生長在佤寨,小時候在火塘邊聽家裡的老人講述佤族故事,口耳相傳學習佤族歌舞,逢年過節或者重大活動,全寨人一起完成所有的傳統活動。畢業後楊娜成了一名小學教師,為了讓本地佤族學生會說佤族話、會唱佤族歌,並且了解佤族文化,她精心備課,把佤族文化穿插到講課中。
  • 佤族民歌打動兩代華人 海外華媒代表: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
    12日,海外華文媒體採風團來到西盟佤族自治縣,一首祖國人民都耳熟能詳的《阿佤人民唱新歌》拉近了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和佤族人民的距離。(圖:唐哲)「《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我們童年的歌謠,歌詞美,歌曲也美,匯聚全中國各族人民民族文化的精粹。」
  • 【可愛的中國 雲南篇】佤族:姑娘美不美,除了勤勞善良,還要看她的...
    佤族·西盟縣城 雲視網 供圖  佤族姑娘楊娜是十九大代表,她皮膚黝黑,個性爽朗,曾當過老師,在文化工作隊唱歌跳舞,現在是西盟縣文化旅遊局的一位文化工作者,也是佤族文化的傳播者。楊娜唱歌很好聽,一首佤族歌曲《白鷳鳥》被她唱得情真意切,談起她熟悉的佤文化,楊娜有說不完的話,楊娜從小就生長在佤寨,小時候在火塘邊聽家裡的老人講述佤族故事,口耳相傳學習佤族歌舞,逢年過節或者重大活動,全寨人一起完成所有的傳統活動。畢業後楊娜成了一名小學教師,為了讓本地佤族學生會說佤族話、會唱佤族歌,並且了解佤族文化,她精心備課,把佤族文化穿插到講課中。
  • 「非遺雲南」佤族:姑娘美不美,除了勤勞善良,還要看她的頭髮長不長...
    曾當過老師,在文化工作隊唱歌跳舞,現在是西盟縣文化旅遊局的一位文化工作者也是佤族文化的傳播者楊娜唱歌很好聽一首佤族歌曲《白鷳鳥》被她唱得情真意切談起她熟悉的佤文化畢業後楊娜成了一名小學教師為了讓本地佤族學生會說佤族話、會唱佤族歌並且了解佤族文化她精心備課把佤族文化穿插到講課中
  • 《中國面孔》驚現"歐巴馬夫人" 佤族矮黑人血統
    「以黑為美」的佤族人「摸你黑」沒商量  佤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員,人口約40萬,多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佤族自治縣。1976由峨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孔雀飛來阿佤山》和民歌《阿佤人民唱新歌》讓全國人民開始了解佤族。標準的佤族人皮膚黝黑、嘴唇豐厚,被稱為「東方的黑人」,那麼他們皮膚黝黑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