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在深藍之下的中國傳奇——海洋科技發展年終盤點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書寫在深藍之下的中國傳奇(科技2017②)

  ——海洋科技發展年終盤點

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新華社發

  「縱觀中國歷史,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海洋,海洋強國之夢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離我們這麼近。」這是吳立新對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現狀作出的樂觀判斷。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多年來致力於藍色科技創新,推動中國海洋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裡,中國海洋科技工作者瞄準建設海洋強國的偉大目標,按照規劃的海洋科技發展宏偉藍圖,繼續心無旁騖地向浩渺無垠的大洋進發,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海洋科技突破。他們用萬丈豪情和驕人的智慧在深藍之下繼續書寫震動世界的中國傳奇。

4500米級載人潛器深海勇士號。新華社發

  「透明海洋」計劃實現新跨越

  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84%的海洋水深超過2000米。遺憾的是,人類對2000米以下的海洋知之甚少。鑑於此,吳立新多年前就提出了「透明海洋」計劃。而讓神秘莫測的海洋特別是深海摘掉「面紗」變得「透明」,當然不易。這需要中國科學家以水下滑翔機、水下機器人、載人潛水器和海洋衛星等為主要觀測手段,構建從海底到海面再到太空的立體綜合觀測系統,通過艱苦細緻的科學考察,大幅提高對海洋的認知。值得欣喜的是,2017年,中國科學家實現了海洋科考能力的大幅躍升,為推進「透明海洋」計劃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科技裝備基礎。

  今年3月,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中國海翼號水下滑翔機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突破之前由美國科學家創下的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6000米的世界紀錄。「海翼」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製,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臺,是深海科考的一大利器。

  去年歲末和今年年初之際,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公司的張謇號科考船攜帶3臺自主研發的全海深探測器(著陸器)在西南太平洋完成海試,獲得了洋底萬米深淵的生物、微生物及海水樣本和影像資料。這標誌著中國科學家擁有了又一批進入世界最深海域進行科考的裝備,向著「透明海洋」目標又邁出了一大步。

  12月1日,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在完成各項海試後正式交付,這是繼7000米級載人潛器蛟龍號之後,中國載人深潛領域新的裡程碑。雖然其在深度上不及後者,但是在核心技術和國產化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特別是在球艙研製方面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這為萬米級載人潛器的研製創造了條件。實際上,從目前傳遞出的信息來看,中國已經形成了由「載人深潛英雄」崔維成和葉聰分別領銜的兩個團隊,「競相」開展萬米級載人潛器的研製工作。

  海洋衛星是「透明海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11月,由吳立新領導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辦了「觀瀾號」海洋科學衛星總體設計及其遙感應用關鍵技術研發項目論證會。這表明,中國在新一代國際海洋衛星遙感領域邁出新的步伐,將提升「透明海洋」觀測水平。

中國打撈船在打撈韓國世越號沉船。新華社發

  海洋開發高端裝備高歌猛進

  2017年是中國海洋工程科技的「大年」,一批用於海洋資源開發的高端裝備問世,極大地提升了中國開發海洋資源的能力。

  開發海洋最重要的裝備是鑽井平臺,它被稱為「流動的國土」,象徵著一個國家海洋科技的實力。7月29日,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二號」在6艘拖船的拖力下,駛離山東煙臺碼頭,向目標海域前進,開始為期21天的試航。該平臺長117米,型寬92.7米,高118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50米。試航中,藍鯨二號優異的性能得到了驗證,達到預期效果,取得圓滿成功。它將可能成為中國海底可燃冰開發的主力裝備,為催生能源變革作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藍鯨二號的「姊妹」船藍鯨一號是在今年2月剛剛交付使用的。此後約3個月,藍鯨一號就投入到南海可燃冰試採戰役,並經受住了颱風考驗,確保試採取得了圓滿成功。在短短半年左右,中國就接連實現了海上鑽井平臺這一重要海工裝備的跨越,一步躍進到當今世界在此領域的一流水平,在世界海工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11月3日上午,江蘇啟東,一艘巨艦靜靜地停在船塢內等待下水啟航。這便是第一艘由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該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掘深度可達35米,能以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沙、巖石以及海水混合物輸送到最遠15000米的地方。天鯤號代表了中國疏浚船舶的建造水準,象徵著中國疏浚核心技術已從模仿發展到自主創新,關鍵系統、關鍵設備從嚴重依賴進口發展到自主研製。

  穩定、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供給一直是制約中國海洋事業發展的瓶頸,而建設海洋核動力平臺是破解這一約束的理想方案。該平臺是一座海上小型核電站,有「浮動式」和「可潛式」兩種類型,可適應不同海域環境,為海洋石油鑽井平臺、島礁等提供電力,未來將成為中國海工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今年,海洋核動力平臺建設邁出新步伐。據媒體報導,11月26日,該平臺進入技術設計收尾階段,即將轉入工程建造,預計首個核動力平臺將於2020年前問世。

本報報導深海勇士號版面。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報導海翼號版面。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海洋科技合作

  提升到新水平

  探索、認識、開發海洋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目的是為人類的這一共同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在邁向海洋強國的進程中,中國一方面堅持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艱苦奮鬥,另一方面也高度重視開展海洋國際科技合作,相互取長補短、攜手共進。2017年,中外海洋科技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中國海洋技術服務於韓國世越號沉船打撈是2017年國際海洋領域頗為引人矚目的合作案例。3月25日,經過連續590天奮戰,在位於韓國西南海面上,來自中國的上海打撈局成功實施「鋼梁託底」整體起浮技術,於44米深海下,讓沉沒近3年的世越號重見天日。打撈期間,上海打撈局項目團隊戰勝了水流湍急、海底水深等惡劣環境,克服了船底有堅硬巖石的巨大困難,通過對設備的發明改進,對技術的不斷創新,先後成功完成對沉船打撈首階段的沉船預調查、防流失安全網安裝、油艙抽油、船艏抬吊、託底鋼梁穿引等作業內容。中國海洋打撈技術有助於為韓國這一沉船悲劇畫上句號,對於遇難者家屬和韓國社會是個極大的心理撫慰。

  10月20日,中法航天合作迎來重要時刻,中國國家航天局和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法海洋衛星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由長徵運載火箭在中國發射。1個月之後,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與印尼科學院深海研究中心、美國馬裡蘭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在青島籤署了三方合作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和技術交流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三方將在印尼貫穿流研究、東印度洋上升流研究及交流培訓等多領域開展合作。

  12月初,旨在增進海洋領域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世界海洋大會暨海洋發展黃島論壇在中國青島召開,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洋科學及其工程技術領域的專家共300餘人參會,他們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海洋工程、船舶與航運、海洋汙染治理、國際公約與規則等專題展開研討。這次大會標誌著中國正在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已經成為國際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要組織者和推動者。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做海洋建設的中流砥柱
    高校的科教優勢、深圳的區位優勢、企業的創新優勢緊密融合、效應倍增,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未來更加可期。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95年來,中國海洋大學始終謹記「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立足青島、面向世界、深耕海洋,走出了一條特色立校、科學發展、樹人立新、謀海濟國的發展道路。
  • 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熱衷「年終盤點」?
    同樣的,在百度沸點的年終盤點中,「工業物聯網」、「產業智能化」、「智能紅綠燈」、「無人計程車」等等科技熱詞,也伴隨疫後產業轉型升級出現在人們的搜索框中,這也給出了行業風向的一種預測,即新基建領域的技術落地,將成為未來產業變革的新力量。從這個維度上看,人們對於年終盤點的偏好,圍繞個體、群體,從中洞悉一些行業和社會的脈動,也成為年終盤點的任務之一。
  • 科技為芯 品質為魂 ——記大連深藍肽科技研發有限公司創始人包衛洋
    大連深藍肽科技研發有限公司(簡稱「深藍肽」)是專業從事海洋健康產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中國遼參產業創新發展基地」——平島為研發生產基地,專注海洋活性肽的精深加工與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發、生產與產業化。
  • 走進深藍丨這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提名
    齊魯網5月22日訊 近期,「海洋牧場生境與生物資源修復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提名,這個項目是由中科院海洋所牽頭,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南海所、海南大學、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和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
  • 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
    新華網深圳電(記者 王豐)以「夢逐大海,走向深藍」為主題的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16日在深圳舉行,與會者圍繞濱海及深海工程建設、深海能源資源開發、智慧海洋信息技術等主題,共同探討海洋工程科技發展的最新狀況及未來趨勢。   本次論壇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主辦,業界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200餘人與會。
  • 《走進深藍》2019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敬請關注
    同年12月5日,聯合國大會第63/111號決議決定,自2009年起,指定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自2010年起,我國於每年的6月8日舉辦「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2009年世界海洋日  「我們的海洋,我們的責任」2010年世界海洋日  「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2011年世界海洋日  「Our Oceans:greening our future」2012年世界海洋日  「海洋與可持續發展」 2013年世界海洋日  「建設海洋強國」2014年世界海洋日  「建設海上絲路,聯通五洲四海
  • 【拾藍回顧】無境深藍-深圳團隊,打擊海洋垃圾活動
    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垃圾被人們傾倒進海洋,而這其中約70%的海洋垃圾最終都會沉入海底。每年因此而受傷的海洋動物不計其數,相信每個潛水員看到這樣的照片都會心痛。己亥正月十二(2019.02.16),農曆新年還沒有結束,水溫還很低,無境深藍-深圳團隊就開始行動起來,開展了2019年第一次「打擊海洋垃圾」活動。
  • 中嘉推出「深藍之境」藝術展 用行動力推海洋環保
    中嘉推出「深藍之境」藝術展 用行動力推海洋環保 2019-03-08   中新網3月8日電 3月7日,中嘉集團在天津工廠召開「深藍之境「海洋沉浸式體驗互動藝術展推介會。
  • 從「天馬行空」到科技興海 威海這樣向深藍挺進
    原標題:從「天馬行空」到科技興海 威海長青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這樣向深藍挺進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2日訊 8月12日,全省海洋牧場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威舉行,觀摩團一行首先來到了威海長青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觀摩該公司的海水育苗、養殖和海產品精深加工業務開展情況。
  • 沉浸式體驗展《國家地理深藍》,在科技互動中探索海洋奧秘
    當科技與藝術相遇將會是視覺上的震撼當海洋與環保相逢將會是心靈上的觸動《國家地理·深藍》由國內頂尖創意營銷機構中嘉集團攜手國家地理,以及國內外諸多活躍藝術家與海洋愛好者聯合打造。以「海洋母親」與觀眾對話的形式,啟發人們對2050年上海的遐想。意在與大眾共同探索神秘的海域,讓藝術激發更多人的海洋保護意識。
  • 《國家地理·深藍》在光影之中感受沉浸式海洋世界
    本文爆點 科技海洋的環保藝術展 用故事觸動心靈 上周,國家地理及國內一眾藝術家和海洋愛好者在上海聯合打造了一場《國家地理·深藍》環保藝術展。
  • 日本海洋科技發展的演進
    日本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被視為世界海洋大國與海洋強國,「海洋立國」和「科技創新立國」是日本的基本國策。作者嘗試淺析當今時代日本海洋科技發展的演進,以期對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提供借鑑。每期《科技基本計劃》與《海洋基本計劃》均拿出不小篇幅用於海洋科技發展規劃的闡述,可以說兩個計劃對日本海洋科技的發展給予了重要指導。
  •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承辦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
    作為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論壇以「夢逐大海,走向深藍」為主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升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海洋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實施海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以下簡稱「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承辦了此次論壇,並為論壇現場提供了優質的志願者服務。
  • 《國家地理·深藍Exploring Blue》海洋沉浸式互動體驗展再度重磅...
    《國家地理·深藍Exploring Blue》9日在上海興業太古匯啟幕,香港興業國際和太古地產、中嘉集團、國家地理雜誌、澤曼文化的高層人士一同出席了此次活動。《國家地理·深藍Exploring Blue》要做的,就是打造成情感內容與創意並行的精品文化IP。中嘉集團CEO潘軍表示:「在白色塑料侵佔海洋,海洋生物岌岌可危的當下,作為新一代企業家,要把海洋環保事業當作自己的責任。將情感與藝術銜接,通過打造真正的海洋沉浸式體驗展,去喚醒人們的環保理念。」
  • 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海洋和陸地是相聯相通、休戚相關、不可分割的整體。今年「世界海洋日」主題「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就是把陸地和海洋連成一個整體,呼籲更多人共同來守護好美麗海洋。1986年,中國廣西沿海發生了近百年未遇的特大風暴潮,合浦縣398公裡長海堤被海浪衝跨294公裡,而凡是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衝跨。
  • 深藍紳士,卓爾海洋藍寶珠筆測評
    它的藍色就像是它的名字卓爾海洋藍白夾寶珠筆一樣,光線下呈現著海洋的幽藍,而且並非海面上的藍色,而是海底的深藍,帶有一縷神秘氣息。海洋藍上的白夾也是點睛之筆,就好似白色浪花般委婉精美。卓爾這支海洋藍是標準的M尖,手感如絲般順滑,握筆時整體舒適緊緻,書寫靈動,配重和結構無可挑剔,籤字練字這個粗細簡直再合適不過。這支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離不開紳士這個字眼,畢竟氣質在此,簡直就是專門為沉穩有氣質的男人設計的,在這樣的人手中,它既是鋼筆,也是一件襯託氣質的裝飾品。
  • 百度百科年終盤點《史記2014》 揭曉年度熱詞
    12月9日,結合詞條權威數據,百度百科發布《史記·2014》年終盤點榜單(http://baike.baidu.com/shiji/2014),以「詞」為媒,見證年度大事件,鐫刻歷史豐碑。作為百度百科推出的權威年終盤點項目——《史記·2014》,透過詞條回顧2014年熱點大事,聯合多家媒體,結合網友與專家投票,選出最終的年度熱詞。
  • 2020固定資產年終盤點,降本增效了沒?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易盤點最新資訊 > 正文 2020固定資產年終盤點,降本增效了沒?
  • 戰忽局年終盤點:2019中國智造TOP10
    文/周郎局座帶領戰忽局給大家送上兩個專題的年終盤點,昨天先「上線」的是「2019年國際風雲年終盤點TOP10」,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2019年中國智造年終盤點TOP10」。如果說2019年國際風雲變幻,那麼2019年中國人民可是真精神,值得盤點的亮點多多,重中選重,我們還是來一個TOP10榜單。
  • 【年終盤點】2018年有哪些網絡小說值得一看?
    2018年就快過去了,照例來一個2018年的年終書單吧,方便老白書友尋覓好書。排名書名作者點評人數評分字數(萬)1詭秘之主愛潛水的烏賊31348.71782覆漢榴彈怕水10887.81623從姑獲鳥開始活兒該11847.6854重生野性時代王梓鈞8617.6555大醫凌然志鳥村13817.11176馬恩的日常F君6637.91217我有一座恐怖屋我會修空調9537.4948戰國野心家最後一個名10297.32249秦吏七月新番13836.922310學霸的黑科技系統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