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年輕人,我不想結婚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恐婚、剩女、光棍節、持續走低的結婚率……網絡上但凡出現和年輕人婚戀相關的話題,總是會引起熱議。大家都在討論:這屆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

據《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全年,中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結婚率為7.3‰,結婚率創近10年新低。民政部統計,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

數字背後,是鮮活的個體。他們為什麼不想結婚?婚姻對他們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單身不需要理由

「我單身,但是我光彩照人」

30歲的第一個月,劉子熙決定和相戀7年的男友分手。

在大家認為該談婚論嫁的階段選擇單身,她不是沒有糾結,甚至猶豫了兩年。「是會捨不得,但我不想自己以後的日子都過得不開心」。

這位從事自媒體行業的外語老師,樣貌姣好,收入不錯,且高度自律。運動、照顧寵物、練習口語、錄視頻、工作、一年兩次的旅行、每周一場的電影……她過得充實且有條不紊。

曾經很嚮往婚姻的劉子熙,正在重新考慮結婚的必要性。

不想做飯,可以點外賣;下水道堵了,可以請專業人員上門服務……經濟和思想獨立的劉子熙認為,很多生活中的麻煩請專業人員來解決就可以了。

所以對她而言,「家裡需要一個勞動力」這種傳統觀念已經不足以成為要結婚的理由。

愛情會過期,但和小狗Nico以及斯芬克斯貓Vincent的感情是不會變的。5年了,他們已經成為了劉子熙的「家人」,在需要的時候陪著她。「這麼多年,周圍的人來來去去,只有他們一直在我身邊」。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寵物(犬貓)市場規模達1708億,貓狗消費人群中,未婚者為主,80、90後佔比達到75%以上,女性佔比達到85%以上,除個人愛好之外,「精神寄託」成為養寵物的第二大理由。

「心情不好的時候寵物會陪伴在身邊,可是人不一定,寵物和旅行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自己需要人陪的心理需求,所以不孤單。」劉子熙說。

但在社會學家看來,這兩種陪伴性質是不同的。「無論從權利義務關係方面,還是從未來發展方向方面都不同,戀愛的陪伴,需要進展到結婚、生子,要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但現在年輕人一方面是懼怕這種確定性的,但同時他們又懼怕不確定性,這是非常矛盾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社會學教授陳輝說。

但劉子熙覺得自己的物質和心理需求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結婚變得可有可無。七夕的時候,她錄了一支短視頻,說;「單身不表示一種身份,而是形容一個人足夠強大,不需要依賴別人就可以享受生活;人應該先學會獨處,然後才是與他人分享」。

「你單身,但是你光彩照人」。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勇 攝

 婚戀的無奈

彩禮真的是一道檻嗎?

與劉子熙瀟灑的主動單身相反,安桐的單身是無奈的。

在知乎上,「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結婚了?」的話題獲得了近兩千萬的關注。24歲的安桐從現實角度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引起了網友共鳴,「這個社會沒有阻礙誰結婚,但社會規則決定了你『現階段』有沒有資格結婚」。

從職高畢業後,安桐成為了富士康的一名工人。加班加滿的情況下一個月能賺4900多,這意味著一個月要額外加班80個小時。沒有訂單的時候幾個月都沒活幹,大家只能吃底薪,剛進廠的安桐底薪只有1800左右。

「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極少數能在這個年齡段獨自買房娶妻吧?」他質疑道,在工廠上班的安桐一年最多存3萬。在老家村裡,同齡女孩都結婚了,而男生受限於物質條件,絕大多數都沒有結婚。

除了較低的收入水平,高價彩禮也是阻礙「安桐們」進入婚姻的一道檻。

在知乎回答「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結婚了?」時,安桐根據身邊的情況,按照最低標準算了一筆帳。

在老家安慶桐城,兩個人打算結婚,男方要出房子30萬首付,車最低要10萬,彩禮、三金、婚紗照、婚宴等林林總總至少需要16萬,一共是56萬。每個月還有3000左右的房貸,而安慶的工資水平大概就5000左右,工人賺的還要再少些,如果家裡有老人或是小孩身體不好,這種情況的家庭是沒有能力去預防意外的。

城市裡,高學歷高收入的大齡女青年婚戀問題是社交媒體的常見話題,她們生活在城市裡,有著較強的話題設置能力。而身處農村地區的大齡青年們,他們的婚戀尷尬,往往處在輿論焦點之外,偶爾出現的一些與他們相關的熱搜話題,大都與「天價彩禮」有關。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錢,錢不能度量婚戀和情感,但沒有錢,似乎又是萬萬不能的。」安桐說。

家庭條件、工作是否穩定、收入高低,都成了限制安桐結婚的因素。他還是對婚姻抱有期望的,但不是現在,他要先賺錢,等自己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再結婚。

 婚姻門外的恐懼

結婚,他們在猶豫什麼

雖然單身的理由不盡相同,但是面對婚姻,他們都有相似的煩惱和恐懼。

劉子熙對婚姻的猶疑還來自於周圍已婚朋友的經歷。

對方物質條件好,或有北京戶口,都是結婚的理由,是否相愛不再是唯一的因素。「結婚要面對很多風險。」劉子熙說,婚後一開始兩人或許如膠似漆,生活得很幸福,但當激情退卻,矛盾就會變多。出軌,家暴,高昂的離婚成本,孩子的撫養……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一時也難以割捨。

「感覺婚姻到最後,就是大家湊合著過而已。」劉子熙說。

對此,陳輝認為和傳統婚姻相比,現代婚姻的功能已經發生了變化。「現代婚姻最核心的是保持自我的獨立性,要愉悅,自主,自己開心,而傳統婚姻是不講個人的,是家庭本位的,個人服從家庭。」他坦言,當代中國正處於轉型,是傳統和現代的雜糅。

而對安桐來說,除了經濟壓力,責任也是他是否進入婚姻的猶疑之一。在老家人眼裡,1996年出生的安桐該結婚了。但他並不覺得自己現在有能力去承擔婚姻家庭的責任,特別是對於孩子的責任。

「萬一……我像我父母那樣怎麼辦?我的孩子要重複我的一生麼?」

作為曾經的留守兒童,父母一次次離開的背影深深地烙在了安桐心裡。他被迫獨自成長,自己面對不會的難題,面對同學的欺凌,面對師長的譏諷。

安桐無法原諒父母當初的選擇。但在他周圍,大多數人結了婚,生下孩子還是給爺爺奶奶帶,自己出去打工。他明白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可情感上還是無法理解。

此外,作為獨生子女的安桐還有另外的顧慮。「以後我爸媽萬一生病了,我除了辭職照顧他們還有選擇嗎?但辭了職就沒有經濟來源,一結婚,上面有四個老人,還要養孩子……」他認為,不結婚也是在控制風險,怕自己承擔不起。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未來

歸根到底是要遇到合適的人

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顧慮,但面對「結婚」這道題,劉子熙和安桐有一個共同的認知:要選擇合適的人。

三觀不合,這是劉子熙對已逝感情的總結。「我所追求的他不支持,而他認為可以放棄的,我卻並不能接受」。

買房,結婚,生子,終老——這曾是劉子熙想像中兩個人的未來。她想著結了婚需要更安穩的生活,房子能夠提供保障;生了小孩要好好教導,對自己創造的生命負起責任。

但在男友看來,劉子熙是在製造焦慮。何必那麼拼呢?房子可以不買,租就可以了;孩子也可以不要,少些壓力;最重要的是享受當下,計劃下一次出遊。

對於劉子熙開抖音帳號和個人微信公眾號,並且逐漸走紅這件事,男友也很不滿。「他怕我成長太快,見得人多了,會脫離他的掌控。」劉子熙說。

「女性在婚姻中的需要和體驗在發生大變化,對於婚姻的價值感也在變化。」陳輝分析道:「現在女性成為了獨立主體,不再依附,這對於兩性關係協調構成了挑戰。」

三觀不合,也是安桐對自己至今單身的原因總結,「一直沒有遇到喜歡的人」。

他認為,情侶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支持。「我穿地攤貨,吃路邊攤,你不能說我摳門和沒品味。我不一定和你一樣穿名牌,但我不反對你穿名牌。」他覺得,最起碼雙方都要尊重對方意願。

至於對未來伴侶的要求,安桐覺得對方的工作收入和自己差不多就可以了,低一些也沒關係,對方想做家庭主婦也可以,但是不能好吃懶做。

「我們要明白晚婚問題的複雜性,不要給年輕人貼上標籤。」陳輝認為,不能僅僅只是施加壓力,最後可能適得其反,「寬容的婚姻文化,對於整個社會,是非常有益的」。

以後會考慮結婚嗎?劉子熙的答案不確定。她承認,看到周圍的人紛紛結婚生子,偶爾也會有點著急,但自己還是更享受當下的狀態。

「我是個可以和自己相處得很好的人」。 (應受訪者要求 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90後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了?採訪3位90後,我聽到了這些大實話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需強求……——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昨天傍晚,同事家的孩子突然問我:「結婚這件事,應該看年齡,還是看心情?」其實這種現象也並非個例,我身邊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如此,他們忙著工作,忙著掙錢,可對於婚姻大事,他們永遠不急,甚至很多人都已經做好了孤獨一生的準備。此篇,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90後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了?」我採訪了3位90後,聽到了這些大實話。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不婚者」4條理由,我無言以對
    結婚,應該是看年齡,還是隨心情?我的朋友最近一直都在飽受父母催婚的痛苦,每隔兩天,母親就要給她打一個電話,喋喋不休的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孩子都有兩三個了,你怎麼到現在連個對象都沒有呢?這位朋友也不是我身邊唯一的個例,似乎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不管父母怎麼催促,他們都始終不會著急。男性25周歲、女性23周歲以上初次登記結婚,就屬於晚婚。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開始把自己結婚的時間拖得越晚越好,甚至乾脆選擇不結婚。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想結婚了?「不婚者」4條理由,我無言以對。
  •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結婚了?
    最近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不婚」言論火了,有網友在她的微博下評論:一個女人不結婚生娃,活著有什麼價值?於是該網友遭到了女權主義者的抨擊,不結婚怎麼了?楊麗萍逼你跳孔雀舞了嗎?我只想感嘆一句,害,新媒體人又有熱點來跟了。
  • 2018年結婚率新低年輕人為何不想結婚?
    越來越多的「不婚族」,他們認為婚姻不能穩定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伴侶之間的依賴性不強,甚至認為「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才是耍流氓」。這班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結婚?最大的痛點:沒錢有網友列出了一系列婚姻成本清單:訂婚禮物、婚宴、房子首付、家電裝修、按揭車貸、嬰兒出生後的奶粉尿布幼兒園、興趣班、一家人日常開支、節日孝敬父母、人脈……除了缺錢,沒時間做這個年輕人醒著的時間基本上被上下班和上班所佔用,我只想下班後睡個安穩覺
  • 這一屆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結婚了?|研究發現
    2018年後,最小的90後也滿了18歲,到了國家法定的結婚年齡。相比起父輩們,這一屆的年輕人更加的喜歡自由戀愛。由此可見,現代年輕人對愛情的追求更加偏向於精神層次的契合,在自由戀愛的現代社會下,人們對愛情的信仰從「婚配」變成了「契合」。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個體素質的提高,年輕人口不僅不想結婚的人口比重提高了,連不想談戀愛的比重也提高了,對於認為人生中必須結婚的看法也在減弱,都將強化未來的低生育水平。
  • 日本年輕人的焦慮,繳納「單身稅」也不想結婚?
    為了讓日本年輕人能夠早日脫單結婚,「單身稅」的發明可謂是一時之間起到了不少的「恐嚇」作用,被上一輩總結來施壓,看吧,再不結婚可是要向國家繳納單身稅的!然後,「單身稅」真的在年輕人結婚這件事上有什麼作用嗎?
  • 對不起,我不想再結婚了
    太多女人離婚後,都不想再嫁了,因為傷夠了。可是男人離婚後,用不了多久,就結婚了。所以說,男人離不開女人,更離不開婚姻。而女人,終於從婚姻中逃離出來,再也不想進去了。陸竣離婚半年結婚了,娶了小情人方瑜。陳瑩與陸俊結婚第六個年頭離婚的。離婚原因太多太多,但主要的原因是陸俊出軌了。
  • 我不想結婚,只想生孩子,怎麼就丟臉了?
    ——素素從前,我以為婚姻是愛情的終點站,後來我才發現,婚姻和愛情是不同的個體,它們可以很好的合作,也可以互不相干。對於父母那輩來說,愛情可以沒有,但婚姻必須有;對如今的80、90後來說,愛情必須有,婚姻可有可無。
  • 年輕人無奈吶喊:我不想生孩子!原因究竟是為何?
    改革開放以前,很多中國人都追求多子多福的,大部分農村人都覺得孩子生得越多越好;不過,如今受西方文化影響,我發現大家的思想觀念都有更加開放和自由了。現在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想太早結婚,甚至還有男生和女生希望找個「丁克」一族結婚,他們追求二人世界,不希望快樂的日子被孩子所影響了。
  • 「你要等我人老珠黃才肯娶我嗎?」男友不想結婚,應該繼續等待嗎
    而有的人卻對婚姻抱有恐懼之感,也不是說恐懼婚姻的人就不想擁有自己的婚姻,也許只是對未來不確定的婚姻生活充滿擔憂。那麼要是一對戀人中,出現了一方想要結婚,而另一方不想結婚的情況,結果是不是很糟糕呢?記得有一次,我實在感覺自己太委屈了,我那麼多年的青春都給了他,他卻連個承諾都沒有,我忍不住就質問他,難道要等我人老珠黃你才肯娶我嗎?我真要等到那個時候你就算想結婚了,真就不會嫌我年紀大嗎?這樣繼續等待下去還有意義嗎?
  • 拍完婚紗照,我再也不想結婚了
    - 這是 新世相 的第 1398 篇文章 -Sayings:一到國慶,全國人民就扎堆兒結婚。這幾天,光是請帖,我就收到了 5 個。看著朋友圈裡的婚紗照,許多「過來人」,都會心一笑。有人拍到一半就想撂挑子:「我不想結這個破婚了!」有人苦口婆心奉勸打算結婚的朋友:「聽我的,這錢省了去旅遊,它不香嗎?」拍婚紗照,就是兩人踏入婚姻世界,面對的第一場硬仗。能闖過這關順利結婚的,一定是真愛!
  • 捷克年輕人結婚不著急
    捷克年輕人結婚不著急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2日09:21  光明網-光明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
  • 口述:「結婚好幾年,我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娘家了?」
    文/小伍談情感大家好,我是小伍。很多女人結婚後,對娘家的感情就滿滿變淡,會出現逢年過節不想去婆家,也不想回娘家的感覺。有的女人表示,一開始一位自己是個異類,但是和別人聊過後,發現很多人都有這種心理。婆家不想回去,可能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路途遙遠等原因,但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娘家,為什麼也不想回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的原因吧。
  • 單身人口即將突破5億,是什麼讓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那時候,「離婚」這個詞對於男女都是極為陌生的,誰家裡要是出了個離婚又二婚的姑娘或者女婿,保準就成了新聞。可是換到現在,閃電結婚、閃電離婚,似乎早就見怪不怪了。逐年遞增的離婚率,也讓人們對婚姻逐漸不抱興趣。一句話,時代在變,人們的觀念也在變化。隨著肩頭的責任越來越重,不少人開始反思,結婚是否是人生中必要的事。
  • 不僅不想結婚,日本年輕人的婚禮也越來越小了
    因為年輕人結婚、生娃欲望再創新低,前幾天日本政府宣布,明年起,部分新婚夫婦可申請60萬日元(約3.9萬元人民幣)生活補助。 少娃、老齡化會導致國家競爭力下降,社會停滯,有日本學者甚至推算,1000年後,他們會「絕種」。
  • 「別再勸我結婚了,真沒必要!」
    再說那張大爺,女兒離婚,兒子也離婚,見了面還是免不得要說「你說你們年輕人,怎麼就那麼對自己不負責呢?要麼不結婚,要麼結婚了不好好過,你們以後可怎麼過得好喲」,有時候真忍不住要說——沒結婚和離婚不一樣,一個人一樣能活,看看你自己的兒女不就知道了。其他人都好辦,就算說了也可以當沒聽見,微笑著點點頭就混過去了。
  • 我不想結婚,只是因為不想被壓榨人生
    我決定以後都不會結婚了,就這樣單身一個人就好。我曾經也期待過可以有愛情,有一個自己的小家,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可是我的原生家庭卻摧毀了我這所有的幻想,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如此,我的家庭卻是如此的。回來之後沒有多久,他就帶著我見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也是一個很好人的,起碼讓我覺著比我的父母要好很多很多。我很慶幸可以遇見他,甚至說有些期待可以和他成為一家人。年底的時候,家人見面,準備商量結婚的事情,開始的時候,在家明明說好了不要彩禮,就要了兩萬塊錢意思一下就行了。
  • 同學結婚我隨禮600,今年我結婚,打開紅包後,我把他拉黑了
    同學結婚我隨禮600,今年國慶我結婚,他的紅包讓我懷疑人生我和張洋是大學同學,同寢室4年的鐵哥們兒。大學畢業後,我留在了本市做銷售,張洋則選擇回到老家工作。隨著工作越來越忙,我們也沒有相聚的時間,畢業後再次見面,是在他的婚禮上。
  • 我結婚好兄弟給上800禮金,他結婚我上1000,結果他發給我5個字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旦加入了利益,這份感情就變了質。這不嘛,就因為錢的原因,我一個好朋友竟然和我翻了臉,弄的兩個人都很生氣,現在也不來往了,事情是這麼回事。我結婚比較早,五年前就已經結婚了,當時的紅包和禮錢都不像現在的這個標準,給個幾百塊已經不少了。我一個關係特好的朋友,當時給了我800塊的紅包,當時我也想著他很有心,我也很感動,以後等他結婚的時候,我再添一些,給他也包一個紅包,現在就心裡感謝他就夠了。
  • 同學結婚,我打算給六百,有人卻說有些少
    說到朋友或者同學結婚,我一般都是看關係,關係好的,我就給多點,關係一般的,我就看著給。不過對於結婚紅包這塊,我覺得量力而行吧,如果自己一個月都沒賺多少工資,然後碰到別人結婚,你看人家給了一兩千,你也為了不想丟面子,於是也給了這個數,然後又在那邊抱怨自己沒錢過日子了,這不是有點讓人笑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