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虹橋站失物招領處「特產」的味道很濃
食用油桶裡的土雞蛋塞得滿滿當當
三袋菜肉丸子已經在失物招領處待了三四天了
保溫杯的認領率最低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吳藝璇
春運期間,位於虹橋火車站候車室北13區的失物招領處異常忙碌。本月以來,虹橋火車站失物招領處登記失物達2810件。遺失物品被送往失物招領處後,都會被工作人員錄入系統,生成相應的失物編號,並分類擺放。
每天,平均有近80位旅客的物品在這裡失而復得。19日下午,記者蹲點虹橋火車站失物招領處,來這裡的旅客失落、焦急,也有欣喜,被送往此處的物件背後也有不一樣的故事。
遺失物品均被錄入系統
朱雯曄是失物招領處的工作人員,昨日她手頭的工作幾乎沒停過,來回於登記、檢索、查找失物中。當一件遺失物品送達後,她需要將遺失地點、物品屬性、拾物人、相關車次錄入系統,生成編號。若遺失物品找到了失主,她又會將失主電話、取件方式(比如自取、轉送、快遞)等預留信息補充錄入。
每位失主前來認領時,只需要報出遺失物編號、手機號、車次號其中之一,便可在系統內快速檢索。但是,除了出具身份證和車票之外,朱雯曄都需要對方儘可能準確地說出遺失物的特徵,比如保溫杯的品牌、包袋的樣式等信息,以確保失物找到了真正的「主人」。
春運以來,虹橋站日均有近200件遺失物品被拾取,同時也有近半數以上的遺失物品通過自取、快遞、轉送等方式回到主人手中。
在此期間,上海鐵路公安處虹橋站派出所接報大大小小的物品遺失類警情500餘起,安檢口、售票窗、衛生間、檢票口都是物品遺失高發的地點。上海鐵路公安處虹橋站派出所值勤二大隊教導員孫太強介紹,在安檢口,許多旅客會將大件行李或雙肩包遺忘或錯拿;而在售票窗和取票口,則是旅客遺忘手機和錢包的多發地;衛生間隔間內的網兜和掛鈎上,一些小件的物品和隨身挎包常被遺落在此;檢票進站口的座位上,旅客們通常在聽到檢票廣播後,便急匆匆地排隊進站,把行李遺落在原地。
每兩分鐘就會有人到訪
昨日下午,失物招領處裡平均每兩分鐘就會有人到訪。到失物招領處來的人有三種,腳步急促的一般是丟失物品的旅客,他們儘可能詳細地跟工作人員描述丟失物品的細節,焦急地用手比劃著;拿著身份證和車票來的,通常是收到12306通知前來認領遺失物的旅客,失而復得的他們臉上有種「中大獎」的喜悅。此外,推著行李箱、拎著大包小包來這裡的民警、乘務員、工作人員也是絡繹不絕。
14時30分許,一名戴眼鏡的女生推門而入,急得上氣不接下氣:「我一個粉色挎包,裡面有好多好多現金,上廁所掛在那我忘記拿了。」由於是剛遺失,還沒有人來登記過,民警靳嬌嬌立即駕駛警用電瓶車帶女生去洗手間尋找。
「我的車9分鐘以後就要開了。」路上,女生告訴民警包裡有將近1萬元現金,都是過年的壓歲錢。剛說完,民警對講機那邊就傳來消息,一位好心旅客撿到一個粉色挎包,裡面有大量現金。靳嬌嬌調轉方向,往問詢臺駛去。在問詢臺處,拾到包的女士在與女生核對包內物品後才放心交出,「你也太不小心了吧!我上洗手間看到這包裡有這麼多現金,還有學生卡!」說罷,兩人還沒來得及有過多交流,就各自趕車去了。
錯拿行李也是件讓人頭疼的事,長春的高先生前兩天誤把他人的拉杆箱推下車,雖然都是藍色28寸拉杆箱,但撥動密碼無法開箱他才反應過來。他的拉杆箱裡裝滿了兩個女兒的紙尿褲和奶粉,更重要的是,女兒的防疫證和出院記錄還在裡面。幸運的是,虹橋火車站失物招領處聯繫上了拉杆箱的主人,高先生的行李也被工作人員找到。
各地特產被送進招領處
在失物招領處,行李包袋、拉杆箱是最多的「常客」,工作人員將每一件行李都掛上吊牌,標記行李的編號、日期和類別。身份證、駕照等各類遺失證件,裝滿了整整四個盒子,均貼上了標識以便查找。
到了春運期間,越來越多各地的家鄉特產被送來失物招領處——京華火腿、北京烤鴨、德州扒雞、新疆紅棗、寧波糕點……專門用來堆放遺失特產的柜子已經塞滿,工作人員又騰出一塊四五平方米的地方給它們。
除了包裝精美的禮盒特產,還有「年味」濃濃的家鄉小吃。三袋桌球大小的菜肉丸子裝在透明的夾袋裡,看似可口但已來到失物招領處三天了;菜肉丸子旁邊,一個5升的食用油桶被透明膠帶包裹嚴實,裡面的土雞蛋塞得滿滿當當,「裝得這麼嚴實卻被遺忘了,真是可惜啊!」旁邊的工作人員說。
按規定失物招領處並沒有義務接收食物,但為了幫旅客留住「年味」,他們最多會存放7天左右,無人認領則會被處理。
此外,保溫杯和圍巾、外套,也是春運期間「熱門」的遺失物件。失物招領處的小倉庫裡,堆滿了近百個保溫杯,令工作人員苦惱的是,保溫杯的認領率是最低的,但因不少杯子易碎,保存難度較大。
「每天送來的東西太多了,必須清理,否則堆不下。」堆滿遺失物的小倉庫裡幾乎沒有落腳地,工作人員稱,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將三天前的物品移入大倉庫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