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陝川日誌:8月28日,一日三省陝西青木川-四川姚渡-甘肅碧口

2020-09-05 楊東升的視野

燕子砭鎮上正是早集時間,四鄰八鄉趕場的人們或買或賣,在各個自然分類的區域進行交易,有一個共同特點,不管賣還是買,竹簍是鄉親們出門的必背之物,會動的小豬崽、雞鴨,還有小孩子,不會動的菜蔬、豆腐、木材等等,背簍文化在這裡開始顯現。背簍是當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用具,好比城裡姑娘的手提包、男士的公文包,還有騎行人的馱包,材質不同,用途相近。

多功能的背簍,在進入陝西、甘、川交界處用的多了,我最喜歡的是看到背簍背孩子和背豬娃趕集

寧強縣是漢江源頭,這裡的一種麵食-核桃饃很有名,不過我直到九寨溝縣城才吃到。那是一種發酵面摻搗碎的烘乾核桃仁,用炭火烤制的很大很厚的麵餅,比新疆的饢還要大,不過厚實得多,有甜味和鹹味,八塊錢一個(幾年前的價格)。

這種是在網上找的圖片,我吃得那種是直徑大約有40公分、2公分厚的餅,涼的也是軟軟的,面香和著核桃焦香

其實在今天騎行的一個小鎮上已經見過這種食品,當時早晨八九點的樣子,餓的發慌,小鎮尋覓早餐,見有幾個人在路邊吃飯,四方桌上有湯、饅頭、油條,以為是早點鋪子,靠近去鬧了個笑話,是一家人圍桌在路邊吃飯,不好意思!

這家人給我指點飯店,沒早餐,男老闆卻正在製作大餅,等到出鍋,問價錢,十元,第一反應是宰客,搞價,降到八元,再搞價,五元行嗎,不行,那好,走人,寧願挨餓也不願被宰,到後來在九寨縣城買到,還真是八元,我是冤枉餅鋪老闆了,慚愧!這種核桃饃的分量大,又好吃,買一個帶在路上,足夠兩天貼補饑荒用。

公路上寂靜,空氣也好,是最適合騎行道路。路邊的這是蘑菇架嗎

燕子砭到青木川在修路,時而塵土飛揚,時而碎石鋪地,起伏很大,直到羌族古鎮青木川。青木川地處陝甘川交界,金溪河環繞古街,上通下暢,明清時繁華興盛,現在保留了許多明清、民國古建築,私人宅邸、祠廟等。

陝西最西邊的鎮子-青木川,因為根據葉廣岑小說《青木川》改編的電影《一代梟雄》而聞名

從古街口望進去,皆木質兩層結構,下店上住,古樸大氣,時至中午,人跡稀疏,歷史的煙塵被現代修路的揚塵覆蓋,灰頭土臉了無生氣。

從開始收費的牌坊門口往裡望青木川街道

進標明古鎮的牌坊還要門票,但是從街口就望了十分之四五,要了解一個地方還是多走走吧,自然的山水、生活的人群,那才是真實的,景區只是為來去匆匆的浮躁的人們準備的標籤,我們走的不是一個道。

好了,在古街門前休息片刻,向前進。

青木川留影,告別

出鎮西北行不遠,忽見一個標明地界的大牌子,而且是省界『四川人民歡迎你』。蒙了,應該過青木川到甘肅文縣境內,再出文縣,進入四川的九寨溝縣,怎麼現在就到了四川省呢。其實這是到了四川青川縣境內,馬上就是甘、陝、川三省交界的姚渡鎮。

從陝西寧強進入四川青川縣,這是徹底告別了陝西。之後又馬上離開四川,進入甘肅文縣

一個長下坡,道旁村莊面貌突變,與陝西寧強縣內迥異,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房屋純樸中融匯精緻現代,生活很富足的樣子。仔細想想,原來是災後重建,新村新鎮新氣象,此後在四川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5·12地震後災後重建的村鎮和城市,人們的生活應該是比震前提高了一大步。

四川境內的村舍,乾淨整潔

地震帶來傷害毀滅,是全國人民的力量和幫助還有災區人們的積極自救恢復生產生活鑄就了新四川,一派祥和生機勃勃安居樂業的景象,這也是我們都願意看到的。

村旁,大水牛俯臥碧泉,好會享受啊

姚渡鎮只是青川縣插在陝甘川之間的一個角,是為『雞鳴三省』之地。過姚渡,跨過白龍江大橋,就暫時告別了四川,進入甘肅文縣境內。

白龍江畔青川縣姚渡鎮-雞鳴陝、甘、川三省之地

進入文縣,是在G212騎行,之後到文縣城後走文九縣道到九寨溝。行走這一段國道如同騎遊山水畫廊,溯白龍江(到玉壘鄉之後沿白水江西北行)曲折西行,山之角,水之彎,青山滴翠,白浪滾滾,又有水電站築壩,湖水凝滯幾近靜止,兩岸樹木投影,湖水宛若凝脂碧玉,那份綠是純粹,那份美是窒息,小時候作文中把景物比喻為的綠寶石大概如此吧。

令人窒息的江水,驚異的是對面陡峭高山下、深水之上的村莊


沿江而行,騎車十分愜意

碧口是文縣的大鎮,自古水旱碼頭,好像還是甘肅名鎮之首。不過,它實在是與傳統的甘肅印象不一樣,更多巴蜀之風。原計劃今天在此住宿,到達時才下午三點半鐘,問三輪大哥,都說前方玉壘鄉有住宿,離此地40公裡,玉壘距縣城40公裡,文縣距九寨溝60多公裡,算算,如果今晚趕在玉壘住宿,明天一天就可以到九寨溝了,且時間還早,決定繼續趕路,到玉壘鄉住宿。誰料知,此一決定,成為此次騎行住宿方面最考驗我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的一天。

碧口鎮大唐水電站


大唐,可真是無處不在,從西南到東北,從水電到風電。也很驚嘆祖國西南的高山大江,氣勢非凡

今天騎行較累,沿江路向西是上行,起多伏少,過碧口,努力行進,只為早點到達目的地玉壘鄉,可玉壘鄉的狀況卻給人當頭一棒。這是個很小很小的鄉所在地,只有一個政府、醫院、幾個小店,問貌似一群鄉政府的人,此地沒有旅店,還很輕鬆的建議可以到文縣住宿嘛,哎,是該罵你們的冷酷還是可憐你們的無知,此地到文縣還有40公裡的山路,還是夜路,你們懂得騎行嗎?再問小店門口的一群漢子,同樣的答案,沒有地方可供住宿,心下急荒,一位大哥提起前方五公裡馬家村可能有住宿,確定後,又滿懷希望朝馬家村摸去。

白水江

天色漸晚,幾番打聽,終於到了水庫邊上的馬家村,問村人,並沒有旅店,原是幾年前有城裡人來這裡的水庫釣魚,村裡當時是曾經有飯店和住宿提供,現在沒有。向一小飯店老闆娘求助,說明情況,表示同情,但不能住,又說前邊有一家,到前邊那家,女主人立刻瞪起警惕的眼睛,問是誰告訴他家可以住的,幾番交談看出這個村子民風不純,村民勾心鬥角,只能含糊的答說,並再次把我的情況說了一遍,這次,仍然沒有得到留宿,好在男主人還不錯,通過電話又為我推薦了隧道那頭的另一家,謝過,穿行隧道,現在,我可真的對今晚能否住下來感到擔心了。

最後留宿的那家人就住在這片水域的岸邊

到水庫邊的這一家,兩口子都在家,五十歲樣子,都是乾瘦型的,男人老實,沒話,女人叼著菸捲,又推脫家裡沒地方,我只好又把情況說明一遍,再說些感謝的話,關鍵是主動提出給錢,我說三十元,乾癟的女人才佯裝不情願的答應下來,看掏錢,又提出再加十元,無奈只好答應,提出加十元要管晚飯,但女人卻說晚飯已經吃過了,我悲,就算是渣渣我也認了,只要有個地方度過今晚,無飯可吃,也不願女人旁敲側擊的讓他家老頭以十元一桶的價格為我出去買方便麵,還沒有餓到任意被宰和欺騙的時候,人在屋簷下,有地方呆,已經不錯了。雖然很討厭兩口子的冷漠和勢利,但恭維話還是要說,結果是要來兩瓶水,好了,開水也可以填飽肚子。

把車推進屋裡,鎖好門,等待天明。

就是這家人,說不上好或不好,有點貪財,起碼留宿我了。對這個村子乃至這個鄉的人都沒有好印象,冷漠、貪婪

今日騎行距離135公裡。

且看下回分解:文縣-九寨溝縣城-夜宿路邊招手民宿,老闆兩口子好極了!

相關焦點

  • 陝,甘,川交界處的青木川古鎮,最全旅遊攻略 自駕旅遊不迷路 - 遠方...
    青木川,居秦嶺腹地,漢中寧強前西南部,離四川九寨溝227公裡。青木川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處,這裡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軍事要衝以及經濟政治重鎮現在去青木川旅遊交通十分便捷,除了自駕跟團 您也可以半自助來遊玩。這是沿途的風景,欣賞就好 不過多贅述。
  • 騎行陝川日誌:8月29日,一日跨越甘肅四川,文縣玉壘鄉-九寨溝縣
    起於陰平郡,即今甘肅隴南文縣的鵠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到達四川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鎮),全長265公裡,與《三國志》所記的七百裡陰平道完全一致。那麼我現在走的國道是古陰平古道的一部分,甘肅南部的文縣與四川北部的青川交界處的摩天嶺北。也就是說,我自西安出發以來,翻過秦嶺之後,從漢中盆地開始,就開始了一路爬高,不過由於道路多沿河流走向盤旋,忽上忽下,沿途美景不絕,並沒有爬坡的累和感覺。
  • 【魅力碧口】甘肅最美小鎮——碧口
    明清以來,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龍江、嘉陵江兩百裡水道,成為水上「絲綢之路」。乾隆初年,碧口成為繁華興旺的水陸碼頭,甘肅、四川的物資集散地,木船沿白龍江入嘉陵江可直達重慶。  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藥材、土特產品運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帶日用物品進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須經過碧口集散。碧口商賈雲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會館5處,藥材行棧40多家。
  • 青木川,一個藏在川甘陝雞鳴三省處的小鎮
    早就聽說一個藏在深山的小眾古鎮青木川很有特色,這次利用周末,從四川綿竹市出發,開始我們的青木川的自駕之旅。 青木川古鎮行政上隸屬於陝西寧強縣管轄,位於陝,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34;之譽,是陝西最西的鎮,距寧強縣城約108公裡。
  • 世外桃源,古青木川
    青木川,位於陝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陝西作家葉廣苓的長篇小說《青木川》和電視劇《一代梟雄》講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留洋歸來何輔堂的傳奇歷史……沿108川陝公路順漢江
  • 騎行陝川日誌:8月27日,流動的文明,漢中-武侯祠-寧強燕子砭
    勉縣馬超墓武侯祠就位於G108道旁,原本計劃今天的騎行距離較近,在此處看到古色古香的武侯祠(原本只知成都、南陽、襄陽武侯祠過大安鎮不遠,在一個叫烈金壩的小環島,這是三條路的交叉點,北來的是漢中,南往的是四川廣元,西行是青木川、九寨溝。
  • 青木川,像不像是個日本的地名?其實是陝西寧強縣的一座千年古鎮
    近些年,一個名為青木川的古鎮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青木川古鎮因人物魏輔唐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過去,魏輔唐的商號匾牌裡就隱含了「輔唐盛世」,體現出他的理想。因與眾不同的土政策和寬鬆的環境,形成一個「世外桃源」,外地各行各業人士紛至沓來,被稱為「青木城」 。
  • 從陝西省漢中市到青木川古鎮,需借道四川,才是最快的到達方式
    9月4日,我從上海飛往漢中,一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對於「漢中」這個名字,我聽得最多,應該是來自《武林正傳》佟湘玉常常叨念的臺詞——「我當初就不應該從漢中嫁過來,我要是不嫁到這裡,就不會。。。」不過,促成我飛一次漢中,不僅是佟湘玉的娘家,更因為那裡有一座,匯通陝西、甘肅、四川三省的古鎮——青木川。青木川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最西邊的一個鎮,面積208平方公裡,距離漢中有200公裡。
  • 陝西移動解讀2016年黃金周陝西旅遊大數據
    十一黃金周期間,陝西作為熱門旅遊省份吸引了大批遊客。根據陝西移動日前發布的2016年國慶節旅遊大數據分析,國慶節七天,陝西共接待遊客276.7萬人,其中接待國內遊客275.4萬人,國外遊客1.3萬人,人均遊覽景點數4個,大雁塔、鐘樓、兵馬俑、華清池等景區人流如織、十分火爆。
  • 出川入陝車輛注意!6月29日起 走京昆高速這樣繞行
    四川在線記者 燕巧6月23日,記者從四川交警高速二支隊二大隊獲悉,因G5京昆高速公路陝西境內漢寧段路面封閉施工,導致所有出川入陝車輛無法通過京昆高速廣陝段正常通行。為確保陝西漢寧段施工期間轄區高速公路安全暢通,有效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從6月29日10時起至2020年7月14日10時止,對G5京昆高速公路(綿陽至漢中方向)K1536-K1470羅家溝樞紐至川陝界主線路段實行交通管制。
  • 【陝甘川晉散行日記】古色古香的「雞鳴三省」青木川小鎮
    1/青木川古鎮 青木川,陝西漢中寧強西北角的一個小鎮,地處川、陝、甘三省交界處,襟隴帶蜀,有「一腳踏三地,雞鳴三省驚」的美譽,為秦蜀之咽喉。
  • 騎行陝川日誌:8月25日,翻越秦嶺,周至縣馬召鎮到佛坪縣
    歇息片刻,山蔭覆身,久了倒心生股股寒意,開始溯河而行,時上時下,視野和心境明朗不少,開始的困累都無影無蹤,清風流動,山重水複,山澗轟鳴,真正開始享受快樂騎行。騎行黑河峽谷,雖為國道,車輛極少秦嶺是我國南北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是黃河長江的重要分水嶺,更主要的是家鄉河南境內的山如嵩山、邙山、伏牛山都是秦嶺的分支餘脈,還有華山、太白山、終南山等等在文學和歷史上常現的名字,老早就對這座在中國地理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名山心懷崇仰,這也是這次計劃路線穿越秦嶺到達四川的緣由。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崎 ‖ 摩天嶺戰場遺址今昔
    紅軍為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激戰摩天嶺,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摩天嶺腳下的碧口是依白龍江而建的,最遲在明末,碧口開始集鎮。古鎮踞三省雞鳴寶地,文明積澱,歷史厚積,是千年水運碼頭,商賈繁榮,物資豐實,也是甘肅省四大名鎮之一。古鎮居民的先祖是從四川和陝西、湖廣遷移到這裡,經過一段時間發展,碧口成為一個重要的古埠碼頭。
  • 陝川古城遊記
    盼望已久的青木川古鎮>之旅終於成行,乘坐蘭州至姚渡的高鐵大約六個小時便到了,客棧老闆姓馬,騎著電奔子在古鎮門口接我們。一代梟雄魏輔唐在青木川這個雞鳴三省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獨立王國,統轄陝甘川十幾個縣,還建了學校、劇社和洋行,他雖然在解放前夕向解放軍投誠,終沒逃過被鎮壓的宿命。
  • 6月29日起京昆高速陝西境內封閉施工 向北出川注意繞行
    川報觀察記者 付真卿6月24日,記者從四川高速公安二分局獲悉,6月29日至7月14日,G5京昆高速陝西境內漢寧段將進行路面封閉施工,屆時,所有出川進入陝西的車輛將無法通過京昆高速廣陝段正常通行。根據通告,交通管制路段位於G5京昆高速公路(綿陽至漢中方向)K1536-K1470羅家溝樞紐至川陝界主線路段。交通管制時間為2020年6月29日10時起至2020年7月14日10時止。
  • 寧強 襟隴帶蜀青木川
    同時,順著另一條公路從甘肅隴南、四川九寨溝方向,可經甘肅文縣碧口鎮進入青木川鎮。三省交界的特殊地理方位,使青木川鎮成為秦蜀文化薈萃之地,當地文化風俗亦川亦陝,並帶有部分隴南文化特色。羌族文化及民國時期形成的鄉紳文化對生活在青木川鎮的人們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各種文化並行碰撞、交相輝映,是青木川文化的最大特色。
  • 一條隧道穿越川陝!記者提前探訪巴陝高速米倉山隧道
    川網記者提前探訪巴陝高速米倉山隧道四川端隧道入口四川新聞網巴中11月22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導)2018年8月9日上午10時23分左右,國內第二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巴陝高速米倉山隧道順利實現雙幅貫通。
  • 碧口 收藏在博物館的故鄉前世/今生
    解放前,碧口是甘川兩省的水旱碼頭,商船列隊,搏擊驚濤駭浪,號子聲聲,縴夫肩上的縴繩維繫了甘、青與巴蜀,成了甘肅、四川的物資集散地,商賈雲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會館5處,藥材行棧40多家,古鎮名播隴原,享譽華夏,有「小上海」之稱。隨著水運業的日益興旺,碧口古鎮繁華至極,各地客商紛紛解囊建館修宮,一時間工商船幫會館林立,成為商鎮發達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