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市面上興起了一種益生菌乳品飲料,這種富含腸道有益菌落的飲品,在大魚大肉後來上一瓶,對解油膩和促進消化有如神助。隨著益生菌飲料的流行,很快各大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益生菌產品。
而國內第一款益生菌飲料品牌叫「養樂多」,相信大家對這個牌子並不陌生,其在各大超市和零售店都有銷售。尤其伴隨著這兩年「蒙牛」和「伊利」等這種民族品牌也推出了乳酸菌飲料後,愛屋及烏,一直以來,大家一定也以為「養樂多」也是中國品牌。
可惜它並不是,而這種益生菌飲料技術也並非誕生於我國,而是一位日本人的發明。
這個日本人叫代田稔,是上世紀初日本的一位微生物醫學博士。他於1930年發現了一種活性乳酸桿菌,對人體消化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經過十多年的菌落培養,代田稔最終成功分離培養出了乳酸桿菌,並將其命名為「乾酪乳酸桿菌代田株」,也叫「代田菌」。
這個「代田菌」就是我國「益生菌」的鼻祖,何能促進消化?在於其能抵抗胃液和膽汁等強力殺菌消化液的侵蝕,以活體狀態直達人類的腸道系統,有效預防食物中其他毒菌的感染,促進腸道蠕動和新陳代謝。
而「代田菌」剛分離出不久,代田稔並沒有想好怎麼去商業化。後來有一家叫「Jahurto」的公司出現,他們將「代田菌」的培養技術買斷,再經過多年的研究,最後研製出了一款酸奶,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養樂多」。
這款酸奶一經發售,便引爆了整個日本市場。再加上60年代,Jahurto公司開創了家庭配送的銷售模式,也就是我國前些年的牛奶配送服務,養樂多迅速壟斷的日本市場。在整個60年代,養樂多幾乎蟬聯日本飲料銷量冠軍。
那麼,這樣一個紅得發紫的日本品牌,又是如何進入中國,最後讓國人誤以為其是國產品牌的呢?還請各位接著往下看。
2002年,養樂多開始入駐中國市場,在充分研究中國人的消費心理後,Jahurto公司決定將「養樂多」喬裝打扮成中國品牌。
他們先是在廣州註冊了一家「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再將飲料包裝上的「Yukult」產品名換成「養樂多」三個漢字。同時,將日本的家庭配送銷售模式照搬到我國。由於這種「益生菌」酸奶早前國內從未出現過,一下激起了國人的興趣,養樂多的中國市場迅速打開。
如今,養樂多在我國已經經歷了18年風雨。雖然我國不少其他國產乳業品牌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但養樂多仍以每年65億的銷售額牢牢佔據益生菌飲料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還連續7年拿下「中國食品健康七星獎」,其「國產品牌」的定位再次夯實。
雖然多年來養樂多公司一直沒聲稱自己是中國品牌,但他的營銷和包裝無不給國人以這種暗示。正是因為營銷策略的成功,這一日本飲料巨頭才能每年偷偷賺走國人65億。不得不說,日本人做生意是真的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