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將至,準備赴日旅遊的朋友可要注意了!
由於正規導遊數量不足,一群「黑導遊」活躍在黃金旅遊線路上,遊客稍不留神就可能「挨宰」。
【正規導遊稀缺】
隨著近年來日元貶值,赴日旅遊逐漸成為國人出境遊的主要選擇之一。
但是,在赴日中國遊客猛增的背景下,日本的中文導遊數量卻遠遠未能跟上。日本首都圈以外的地區,通過資格認證的中文導遊仍然稀缺。
在日本,外語導遊和律師、醫生一樣,須經過國家級考試。除精通外語,導遊還必須熟知相關的日本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知識,能通過筆試、口試等環節考核的合格者寥寥無幾。
截至2016年,日本全國擁有該資格的導遊僅有約2萬人,其中英語導遊佔67.8%,而需求高漲的中文導遊僅佔12%。九州地區7個縣內,取得資格的中文導遊僅有100餘人。
記者在東京銀座商業區詢問了9名帶中國旅遊團的導遊,結果只有1人持有資格證,其他人都是「無證導遊」,有些人甚至說不知道要考證。據日本有關機構估計,目前在日本接待中國遊客的導遊有數千人,其中大部分是「無證導遊」。
據悉,日本政府有意放寬限制,允許沒有資格認證的人提供導遊服務,以填補導遊缺口。一些業內人士擔心,此舉會導致「無良導遊」增加,影響遊客體驗。
【揭開「黑導鏈」】
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日本旅遊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日本,地接社接到團單後通常會與導遊頭頭、業內俗稱「大哥」的人聯繫,以每團兩萬至三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00元至1800元)的價格委託給「大哥」,再由「大哥」分配給「小弟」。
這些「小弟」多數來自中國港臺地區,也有一些來自內地。他們中絕大多數沒有導遊資格,僅接受過短期「陪團員」培訓,然後匆忙上崗。
有「黑導遊」透露,在日本幹3個月,就可以掙到300萬日元(18萬元人民幣)。
日本《外語導遊法》明確規定,除志願者外,不持有外語導遊資格的人不得從事旅遊景點講解等導遊工作。該法還規定,導遊不得向顧客推銷商品或強制遊客前往景點或商店;不得以任何名義拿回扣,違者將被逮捕。
而「黑導遊」們也有對策:在無人監管的大巴上對遊客大肆推銷,到達景點後卻裝成普通隨團陪同,不講解。這使得很多日本調查員無從追究。
「黑導遊」忽悠遊客的說辭五花八門,例如「日本的物價在哪裡都幾乎一樣,這是觀光廳定的。買東西去哪裡都一樣,所以不用拘泥於在哪家店買」,「日本人開發了新一代化妝品,世界上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這種化妝品只有日本有,絕對不會出口」。
【三大「購物陷阱」】
業內人士說,赴日旅遊要警惕三大「購物陷阱」。
一是行業內俗稱的「車售」,即導遊在大巴車上兜售商品,既有化妝品、小電器,也有保健用品、營養品等,售價少則高出進貨價三到五倍,多則近十倍。更糟糕的是,其中不少屬於未經日本安全認證的「三無」產品。
二是忽悠遊客進店購物。不少中國遊客被帶去購物的「免稅店」,其實並不是日本大商業公司開辦,價格也往往虛高。這些商店的利潤分成一般是店家五成,地接社和導遊按五五分或三七分拿取剩下的利潤。
據一名導遊透露,導遊們可能故意帶團在同一時間湧入店內,讓遊客在人潮中跟風搶購「好貨」。
三是私下添加進店購物行程,俗稱「滑店」。例如,在前往東京淺草寺觀光途中,導遊讚嘆「淺草有一家老店鋪的南部鐵壺非常好」,到達目的地時暗示司機停在店旁,誘哄遊客進店。實際上,該店商品售價約為市價的3倍。
【行程「貓膩」多】
知情人士提醒,行程安排也有不少「貓膩」。
有導遊透露,赴日遊線路一般為6到7天,東京-靜岡-京都-大阪的大致線路被業內稱為「東進阪出」的黃金線路。
旅行社卻安排下午出發、晚上抵達東京的航班,回程則安排上午的航班。「5夜6天遊」,在日本真正逗留時間只有4天。
另外,遊客到日本後,會發現到哪裡地陪導遊都要收錢。去迪斯尼樂園,收1萬日元(618元人民幣);到銀座購物,收4000日元(247元人民幣)……
一些「黑導遊」還忽悠遊客放棄行程內的2000日元(124元人民幣)和牛午餐,轉而帶團前往「特別好吃有名」的1000日元(62元人民幣)拉麵店,從而撈取餐費差價。
【為何會有如此亂象?】
業內人士說,由於惡性競爭,日本接待社紛紛壓低接待中國旅遊團的價格,甚至以虧本價接團。
例如,有旅行社推出「日本黃金旅遊線5晚6天」的線路,從東京到京都、大坂的旅遊項目報價只有人民幣3000多元,遠遠低於實際所需費用。
業內一般稱這種團為「填坑團」或「賭團」。這種團的「虧本」部分,旅行社當然不會承擔,最終還是要想辦法從遊客身上找補回來。於是,誘騙遊客高價購物成為近乎必然的選擇。按照一名導遊的說法,「報了填坑團,想不挨宰幾乎不可能」。
中國駐日大使館提醒中國遊客,在日旅遊購物時,對於導遊的勸導、商家的宣傳和口頭承諾,要保持應有的警惕,勿聽信其誇大宣傳,將保健食品當藥品購買。
購買保健品前,應做好功課,通過各種渠道充分了解產品的價格、功效,做到心中有數、理性消費。(方藝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