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訪中美洲「友邦」,在抵達尼加拉瓜時,竟然出現了隨行記者看到當地電視直播,才知道蔡英文正在會見該國總統奧爾特加的詭異現象。臺灣《中時電子報》今晚(10日)對此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整件事從頭至尾,在臺灣內部引發了很多的批評與臆測。臺灣在民進黨主政下,除了只對大陸強悍,對其他各地一律軟趴趴,不僅對美日喊爹叫娘,難道連對自己的「友邦小國」也是一味委曲求全?
文章說,其實只需問,如果這件事發生在馬英九執政時代,民進黨會不會大肆抨擊臺灣自喪尊嚴而竟忍氣吞聲,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文章表示,蔡英文辦公室先前公布細部行程時,唯獨尼加拉瓜行程未列與奧爾特加的會談,並有多處空白,也引發外界對於「邦誼」是否穩固的揣測。結果尼加拉瓜接機並未依循「外交」慣例,既非副總統或外交部長,而是由總統的一位「顧問」接機,接下來則是突然的蔡英文與奧爾特加閉門密談,卻又開放直播。怪的是,這場矛盾的「直播密談」,事前連臺當局「外交部長」李大維也不知道,而這些怪象都是活生生發生在臺灣所謂的「邦交國」身上。
文章指出,奧爾特加行事作風一向難以捉摸,過去不但曾經放過馬英九5次鴿子,也曾將原定不開放的會議讓尼加拉瓜媒體現場直播。後來經過馬英九的抗議,他終究只能低頭致歉。臺灣為了維持所謂「邦交」固然是煞費苦心,但這次奧爾特加是否又會使出什麼招數,與蔡英文之間有無其他「暗盤」條件,當然是臺灣民眾所關心的。
文章說,如今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影響到臺灣「外交關係」的負面效應已經逐漸顯現。馬英九時代能夠制住奧爾特加,不讓尼加拉瓜予取予求,當然是因為兩岸關係的和諧,給了臺灣硬起來的底氣。現在奧爾特加當然看到兩岸新變化,給了他左右逢源的機會。而臺灣在民進黨主政下,除了只對大陸強悍,對其他各地一律軟趴趴,不僅對美日喊爹叫娘,難道連對自己的「友邦小國」也是一味委曲求全?
「外交危機」中的「英捷專案」
從1月7日開始,蔡英文相繼拜訪中美洲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四個國家,期間在美國休斯敦和舊金山過境停留。
這場「大拜拜」活動,是蔡英文新年開篇的政績塑造,也烘託了臺灣「外交」岌岌可危的悲涼氣氛:在她到訪的四個國家中,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都已經顯現失控的徵兆。宏都拉斯本沒有安排在這次訪問行程中,是考慮到雙方關係搖搖欲墜而增加的出行。尼加拉瓜則是本次出行的重點,適逢總統奧德加就職典禮,蔡英文受邀出席。只可惜尼加拉瓜似乎刻意迴避和蔡英文接觸,臺灣駐尼加拉瓜外事部門曾一度面臨對接無門的窘境,「兩國元首」也並不會舉辦任何雙邊會談。
實際上自2016年起,「外交危機」便一直和蔡英文如影隨形。2016年3月,與臺灣「斷交」兩年的甘比亞,與大陸恢復了外交關係。臺灣在歐洲唯一的「友邦」梵蒂岡也與大陸快速接近,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了聖多美普林西比的跑路。儘管這個西非小國多次在兩岸之間跳來跳去,但接手這次「外交敗筆」的終歸是此時執政的蔡英文。5.20後已過了七個月,小馬哥也早已經重新回到學校拿起了教鞭,「外交」危機的延續,扣不到馬英九頭上。蔡英文的確該像她推特中的國軍那樣「戰戰兢兢」起來。
火中取慄的臺灣「外交」
主權國家之間的縱橫捭闔,本就是一場零和博弈。在憲法層面,兩岸均堅守「一中」,那麼在國際場合勢必存在「漢賊不兩立」的情況。蔡英文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將會面臨到的「外交」困境,這是她對抗中國大陸所要必須付出的代價。想和大陸建交的國家已經在北京排起了長隊,只是在兩岸「外交休兵」時期,為了維持來之不易的兩岸緩和,大陸婉拒了一些請求,但這也意味著大陸掌控了臺灣的「外交」生態。臺灣同大陸拼這一塊,無異於以卵擊石。
好在臺灣整體社會輿論並不關心國際上的風雲變幻,外事對選舉的影響力並不如臺灣內部轉型正義、同志平權、一例一休等社會問題來得直接有效。臺灣本無「外交」,臺灣的「外交部」長期享有「斷交部」之名。其現存在的「邦交國使領館」,一幢大樓便全部囊括。況且這些美洲、非洲的小國,在關鍵時刻並不頂用,還要冒著他們左右逢源的風險。丟掉幾個「邦交國」也算是減輕了臺灣不少負擔,甚至可以削弱「中華民國」這個符號的合法性,為「臺灣國」破繭而出創造條件。
這大概蔡英文最現實的考量。她的前輩陳水扁,用「烽火外交」的鬧劇,告誡了她做事不要輕舉妄動。但若要抗拒身強力壯的中國大陸,臺灣不可能不需要國際上的支持。雖然臺灣在「外交牌」上捉襟見肘,但也並未到無牌可打的絕地。為了填補「邦交國」可能出現的虧空和損失,蔡英文採取了兩個方案:一方面強化與美日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通過「新南向政策」,從東南亞攫取國際空間。
儘管遭到「友邦」的「老朋友」一痛耍,但蔡英文仍在Facebook上發文聲稱,「我邀請奧爾特加總統訪問臺灣,他也答應願意認真思考。」對此,中評社文章提示:從沒訪問過臺灣的奧爾特加,一再耍弄臺灣,這句話認真思考,應有多少成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