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是英雄輩出,建功立業的時期,大凡有大能者,都會選擇一方諸侯進行效力。當亂世結束,大一統到來時,這些英雄又有幾人能安生?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也。
歷朝歷代都經常發生在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惋惜,而我們的大詩人劉禹錫,經過韓信廟時,想起韓信冤死的事情,寫下了這首惋惜的詩。
韓信廟
作者: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劉禹錫,字夢得,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寫的詩文都非常的好,在唐代非常的有名氣。他和同時代的柳宗元並稱為「劉柳」;和同時代的韋應物、白居易合稱為「三傑」;又單獨和白居易並稱為「劉白」。可見,他在唐代的名氣有多高。
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詩人北歸路經楚州(治今江蘇淮安)途中,經過韓信廟,面對前賢的不幸遭遇,念及自身的辛酸歷程,真是憂從中來,不能自抑。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沉鬱卻不失豪壯,恰是一篇風格樸老,氣骨森然的佳作。 詩歌的大意是:不論是將略還是兵機,你都是個蓋世的英雄,長樂宮鍾室情況突變,你才悲嘆烹狗藏良弓。後代登壇受拜的將領,一想起你來就怕立功。
開頭一句「將略兵機命世雄」,高度地評價了韓信,肯定了韓信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論兵機,論將略,都不愧為名高一世的英雄。第二句「蒼黃鐘室嘆良弓」,急轉直下,寫出了韓信的悲慘結局。
「嘆良弓」三字,既是寫韓信英雄末路的悲憤,又補足了韓信為劉邦奪取政權曾立下過汗馬功勞,相當充分地揭露了劉邦、呂雉屠戮功臣的卑鄙伎倆,表達了詩人對韓信的深切同情,對劉、呂的深深憎恨、狠狠鞭笞。
最後兩句「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就韓信被戮展開議論,指出屠戮功臣的無窮的後患。劉邦、呂雉對有功之臣的殺戮,在千秋萬代之後還使為大將者魂驚膽戰,心灰意冷,每念及此,怕敢立功。這惡果是足資各代的最高統治者為戒的。
此詩借歷史事件而加以發揮,抨擊了劉邦、呂雉屠戮功臣的罪過,不僅為唐代,也為以後各代的最高統治者提供了為政的教訓。在劉禹錫生活的那個時代,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也在屠戮功臣,王叔文的被賜死就是適例,起碼劉禹錫是這樣認識的。
同時,這首詩也暗喻當權統治者,不要做這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樣的事情。這樣會導致將不思立功,消極作戰的態度。劉禹錫這首詩雖短,卻道出千古值得深思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