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路過韓信廟寫的這首詩,道出飛鳥盡,良弓藏的遺憾!

2022-01-07 阿錦品詩

亂世,是英雄輩出,建功立業的時期,大凡有大能者,都會選擇一方諸侯進行效力。當亂世結束,大一統到來時,這些英雄又有幾人能安生?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也。

歷朝歷代都經常發生在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惋惜,而我們的大詩人劉禹錫,經過韓信廟時,想起韓信冤死的事情,寫下了這首惋惜的詩。

韓信廟

作者:劉禹錫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劉禹錫,字夢得,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寫的詩文都非常的好,在唐代非常的有名氣。他和同時代的柳宗元並稱為「劉柳」;和同時代的韋應物、白居易合稱為「三傑」;又單獨和白居易並稱為「劉白」。可見,他在唐代的名氣有多高。

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後。詩人北歸路經楚州(治今江蘇淮安)途中,經過韓信廟,面對前賢的不幸遭遇,念及自身的辛酸歷程,真是憂從中來,不能自抑。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沉鬱卻不失豪壯,恰是一篇風格樸老,氣骨森然的佳作。 詩歌的大意是:不論是將略還是兵機,你都是個蓋世的英雄,長樂宮鍾室情況突變,你才悲嘆烹狗藏良弓。後代登壇受拜的將領,一想起你來就怕立功。


開頭一句「將略兵機命世雄」,高度地評價了韓信,肯定了韓信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論兵機,論將略,都不愧為名高一世的英雄。第二句「蒼黃鐘室嘆良弓」,急轉直下,寫出了韓信的悲慘結局。

「嘆良弓」三字,既是寫韓信英雄末路的悲憤,又補足了韓信為劉邦奪取政權曾立下過汗馬功勞,相當充分地揭露了劉邦、呂雉屠戮功臣的卑鄙伎倆,表達了詩人對韓信的深切同情,對劉、呂的深深憎恨、狠狠鞭笞。

最後兩句「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就韓信被戮展開議論,指出屠戮功臣的無窮的後患。劉邦、呂雉對有功之臣的殺戮,在千秋萬代之後還使為大將者魂驚膽戰,心灰意冷,每念及此,怕敢立功。這惡果是足資各代的最高統治者為戒的。

此詩借歷史事件而加以發揮,抨擊了劉邦、呂雉屠戮功臣的罪過,不僅為唐代,也為以後各代的最高統治者提供了為政的教訓。在劉禹錫生活的那個時代,唐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也在屠戮功臣,王叔文的被賜死就是適例,起碼劉禹錫是這樣認識的。

同時,這首詩也暗喻當權統治者,不要做這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這樣的事情。這樣會導致將不思立功,消極作戰的態度。劉禹錫這首詩雖短,卻道出千古值得深思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劉禹錫路過韓信廟,寫下這首詩,道出千古值得深思的話
    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也。歷朝歷代都經常發生在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惋惜,而我們的大詩人劉禹錫,經過韓信廟時,想起韓信冤死的事情,寫下了這首惋惜的詩。劉禹錫,字夢得,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寫的詩文都非常的好,在唐代非常的有名氣。他和同時代的柳宗元並稱為「劉柳」;和同時代的韋應物、白居易合稱為「三傑」;又單獨和白居易並稱為「劉白」。可見,他在唐代的名氣有多高。
  • 詩人劉禹錫《韓信廟》,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韓信廟》·劉禹錫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良弓,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士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這兩句寫的是,韓信具有高超的軍事才能而成為一代豪雄之士,怎料功高遭嫉,被殺於長樂鍾室,於是歷代文人遂生發出良弓之嘆。陶淵明有詩云:「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蘇拯亦感嘆道:「可嗟獵犬壯復壯,不堪兔絕良弓喪。」
  • 劉禹錫的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劉禹錫非常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裡沙》,這首詩寫得樸素無華的美,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可以說是劉禹錫眾多詩作中,非常特別,也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詩作,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有種大徹大悟之感
    劉禹錫也正是經歷了這樣的人生,他的詩作裡,也自然有著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畢竟對於詩人來說,他在被打擊之後嘗盡了人生冷暖,這也就使得他對於人生,以及對於人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從而也使得他的詩作中,自然而然地有著一種大徹大悟這感,譬如他的這首《烏衣巷》,那便是詩人描寫最深刻的一首詩,通往雖然只有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可是詩人卻是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請客的三道菜暗藏殺機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請客的三道菜暗藏殺機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逆襲成功的案例。那個時候,他家裡非常的貧窮。家裡的兄弟姐妹都被餓死了,父母也都死了,全家的人就只剩下了他自己一個人。之後,他就去了寺廟,做了和尚。
  • 物是人非的無奈,劉禹錫政治夢想破滅,最終寫出這首獨孤之詩
    而在唐朝中後期的詩人裡面,劉禹錫可以說是被貶次數最多的一位,主要原因是因為「永貞革新」的失敗,少年時的劉禹錫也是一位懷有抱負的年輕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柳宗元、王叔文等志同道合的人合力政治改革。卻因為不敵宦官勢力而失敗。這次的改革失敗便成為了劉禹錫潦倒一生的開始,劉禹錫先後被貶到四川、湖南等地。
  • 劉禹錫的這首詩,何焯稱可匹敵《黃鶴樓》,頸聯是千古名句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由頭,《唐詩紀事》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長慶中,元微之(元稹)、夢得(劉禹錫)、韋楚客同會於樂天(白居易)舍,論南朝興廢,各賦《金陵懷古》詩。
  • 劉禹錫很含蓄的一首詩,表面上寫天氣,實際上卻在寫愛情!
    公元821年,也就是唐穆宗長慶元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奉節縣)刺史。期間劉禹錫根據當地民歌創作了新詞《竹枝詞》十一首,共分為兩組,以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為主。 《竹枝詞二首·其一》是其中一組二首詩的第一首,也是劉禹錫《竹枝詞》十一首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其中「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更是千古名句,歷來深受世人所稱讚。
  • 劉禹錫的這首詩很冷門,卻是一首高亢的秋歌,值得你我一讀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始聞秋風》,卻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現了一種「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獨特的美學趣味。詩中所包含的這種倔強進取的精神和品格,無論古今都是難能可貴的,都值得你我一讀。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寫出名句「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唐代詩人劉禹錫。
  •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丨對!這是人性邪惡最佳的解釋
    這都是表現人性邪惡,不懂得知恩圖報,為人處世極為短缺,不夠厚道的表現。 天道輪迴,從春秋戰國,到秦朝統一,再到歷史更迭,漢朝、晉朝、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哪朝哪代,似乎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打天下奪江山的建國功臣,在建國後,昔日的文臣武將,都被慢慢的拿下。
  • 劉禹錫這首愛情詩寫得很是傷感,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一生寫過無數膾炙人口的詩作,而且他大部分的詩作,也都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篇。唐詩裡最令人感動的作品,應當是愛情詩,這一類詩作往往寫得很深刻,也非常的細膩,讀來更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特別是有過愛情經歷的朋友,讀這些愛情詩篇,更加能夠被詩作中的那一份深情所感動。
  • 發現陽泉--平定西郊韓信廟
    很多年來每次走太舊高速公路都會注意到路邊這座小廟,然而基本上每次都是飛馳而過,但即便這樣匆匆一瞥,也足夠被它吸引,這座小廟在我看來是陽泉最特別的小廟之一。單是這座廟所處的環境就足夠彰顯其不凡的氣場了,它矗立在一大塊造型特別的石頭上,近距離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首先佩服的是在當初設計建造它的那位設計師,真是了不起的人,將建築放置在這樣一種環境下的人一定是個非常有美學修養和境界的人。
  • 作為唐代詠史懷古詩的第一人,劉禹錫的這首詩絕對意味深長!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在詠史詩中是個現象級的存在!因為,劉禹錫本人根本就沒有去過南京,也沒有到朱雀橋烏衣巷口去看夕陽和燕子,而是在看了朋友寫的關於金陵的詩之後,有感而發寫下的,沒想到,詩人偶然的詩興大發卻妙手天成,成就一篇偉大的詠史名篇。
  • 劉禹錫秋日送客,這首詩動中顯靜,王安石也盛讚頷聯有聲有色
    劉禹錫是中唐傑出詩人,其作品常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不僅含蓄委婉、樸素優美,而且清新自然,充滿生活情趣。讀者們都很熟悉他的諷喻詩,比如耳熟能詳的「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也喜歡他的具有地方風味的竹枝詞,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劉禹錫為曾經錯過的女子寫了一首詩,二十年的時間,任然心存遺憾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宋代作者秦觀的一首關於愛情的詞,它描述著一個離別的愛情故事,被迫分隔兩地的有情人,遙望著遠處的天空,無論怎麼踮起腳也觸摸不到對方的影子,但只要兩人的心是一體的,就算身體分開也不會減弱他們對彼此的思念,這也許就是愛情的魅力所在吧。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詩是怎樣一種意境?
    前言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句話形容的是一種怎樣的意境?這是中唐劉禹錫排律中的最後兩句,寫這首詩的時候兩個人同時居住在洛陽,都已經是暮年了。這首詩是劉禹錫回贈好友白居易的酬唱之作,要想說清楚並理解其中的意境,不妨從劉禹錫的坎坷遭遇說起。一、少年得志 中年坎坷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有「詩豪」之稱。793年,劉禹錫21歲中了進士,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之說,21歲及第可謂是少年得志了。
  • 李白的這幾首詩,寫自己被貶後遊洞庭湖,對後來的劉禹錫產生影響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第二首描寫月亮出來後,他們泛舟,痛快的喝酒、賞月為樂。借賒洞庭湖的月色,到白雲邊去買酒暢飲,這是一種詩意的說法,不過極寫他們的興致之高罷了。其中「賒月色」的說法,在其他的詩中也重複過,如「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送韓侍御之廣德》),就是一例。
  • 陸遊的這首詩,描寫的非常直白,卻是道出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陸遊,南宋時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一生寫了三萬多首詩作,也是流傳下來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同時也與了當時的楊萬裡、範成大等人,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家」,他的詩作,寫得非常的直白,用詞極其的簡練,這也正是他詩作中的一大特點。
  • 劉禹錫的浪淘沙意蘊深厚,三首詩寫出了人生的三個階段
    劉禹錫卻毫不抱怨,面對窗外的江景,題寫對聯一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他不僅安心住下讀書作文,還在這期間寫下《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現了他面對艱難的達觀精神。下面介紹的是劉禹錫著名的《浪淘沙》,這組詩共九首,是劉禹錫在唐穆宗長慶年間任夔州刺史時所作。
  • 劉禹錫這首詩看似在描寫桃花,其實是在抱怨,還諷刺了當時的權貴
    雖然他後來從湖南被召回過,但是他的遊歷長安的玄都觀時,寫了一首詩,諷刺了當時的權貴,又再一次被貶到了更為偏遠的嶺南,也就是今天的連州,在那裡他一呆又是十幾年,後來又被召回,他已經是一位老者,再次到玄都觀遊玩,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這首詩可以說是同樣的表達出了他內心的不滿,雖然這首詩表面與他前所作的那一首一樣,也是在描寫玄都觀裡的桃花,但是字裡行間,卻是表達出了他內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