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罕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玉帶海雕驚現青華海

2020-12-24 最保山

來源: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3月14日下午,一隻玉帶海雕出現在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玉帶海雕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在國內非常少見,為保山市新記錄。

玉帶海雕抓了一條魚 蔡慶彪/攝

玉帶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英文名:Pallas's Fish Eagle)。屬大型猛禽,全長約0.9米,空中展開雙翅可達2米。頭和頸沙皮黃色,頸部羽毛較長,呈披針形,上背較褐,其餘上體暗褐色,下體棕褐色。尾為楔尾且尾下具白色橫帶,寬約10釐米,為其主要特徵,並因此而得名。虹膜淡灰黃色到黃色,嘴灰色或鉛色,腳和趾黃白色或灰色,爪黑色。雌鳥羽似雄鳥,但體型稍大。繁殖期從11月到翌年3月,繁殖於我國新疆西部及中部、青海、甘肅、內蒙古東北部(呼倫池)、黑龍江和西藏南部等地。

來源: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歷史上玉帶海雕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廣,從南亞到中東,從中國到俄羅斯,還有遼闊的中亞腹地,從低海拔到5000多米的高原,只要有大的水體,就有玉帶海雕的身影。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性瀕危物種(Collar et al.,2017年),根據2018年的種群調查結果,全球數量為1000-2499隻,而目前這個數值可能更低。

玉帶海雕為全球性瀕危物種

玉帶海雕分布範圍

玉帶海雕主要棲息於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域的開闊地區,無論是平原或高原湖泊地區均有棲息,在湖泊岸邊以魚類和雁鴨類水禽為食,在草原及荒漠地帶則以旱獺、鼠兔等齧齒動物為主要食物。經常長時間地站在高高的樹上,一動不動地觀察著獵物的活動,一有機會就立刻出擊。而且非常耐心,有時會一動不動地等上1—2個小時。它們起飛時的聲響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

出現在青華海的玉帶海雕為一隻亞成鳥(還未性成熟) 蔡慶彪/攝

隨著觀鳥活動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守護溼地,親近自然的隊伍中來。越來越多的觀鳥和攝影愛好者用手中的鏡頭記錄生態之美,用影像講述青華海的生態故事。同時,很多物種的新紀錄也是由他們發現,他們手中的鏡頭,既是發現生態之美的「窗口」,也是監督各種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行為的「武器」。

玉帶海雕發現者蔡慶彪是一位生態攝影師

(完)


相關焦點

  • 雲南保山:瀕危玉帶海雕現身青華海溼地公園
    央視網消息: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攝影愛好者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的珍貴影像。目前,溼地鳥類總數增至236種。照片中這隻褐色的大鳥就是玉帶海雕,它的雙目炯炯有神,正展開一雙長長的翅膀,在天空翱翔盤旋,優美的姿態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耀眼。 玉帶海雕屬大型猛禽,主要棲息於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域的開闊地區,以魚、水禽以及鼠兔等齧齒動物為食。
  • 消逝的青華海為何又重現了
    由保山市委書記趙德光親自擔任「青華海溼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2016年12月21日,概算投資約34億元的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順利通過評審,成功列入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項目,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自正式批准開展試點建設以來,保山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積極推進溼地公園建設工作,傾力打造一個集保護與恢復、科普宣教和合理利用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
  • 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增至236種
    今年以來,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不斷有珍稀鳥類現身,吸引了國內主流媒體及鳥類愛好者高度關注,青華海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近期,鳥類攝影愛好者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青華海的鳥類照片,通過梳理鑑定,結合近期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的鳥類監測數據,發現14種青華海鳥類新記錄,分別是北椋鳥、矛紋草鶥、灰山椒鳥、澤鷸、比氏鶲鶯、棕胸藍姬鶲、短耳鴞、白琵鷺、豆雁、中杜鵑、鶚、燕雀、斑鶇和綠嘴地鵑。其中,北椋鳥為保山市新記錄。短耳鴞、鶚和白琵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 保山再增兩種鳥類新記錄 種類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保山再增兩種鳥類新記錄 種類居全省第三近日,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在開展日常巡護監測中發現了兩種保山新記錄的鳥類——白頭鷂和灰背椋鳥。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達252種,其中包括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級重點保護鳥類23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2種、瀕危1種、易危2種、近危7種。01白頭鷂(yào)白頭鷂(Circus aeruginosus)為保山市新記錄。
  •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12月12日,鬥門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驚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隨後,調查組一行沿著堤壩「轉戰」新二圍西南方向,到達指定的地點,市觀鳥協會會長郭竣工架起單筒望遠鏡觀察起來,隨後在此地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種類-黑鸛,儘管拍攝條件極其惡劣,同行的張福慶還是舉起相機,記錄下這一珍貴的畫面。
  • 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截止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為274種(鳥類名錄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查看),其中包括國家 I 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 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2種、瀕危2種、易危2種、近危9種。 01 東方鴴 Charadrius veredus東方鴴為雲南省新記錄。
  • 新疆珍稀野生動物第17集:一種叫聲很響亮的鳥-玉帶海雕
    玉帶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為隼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 主要以魚和水禽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種水禽,如大雁、天鵝幼雛和其他鳥類,捕魚主要在淺水處,也吃死魚和其他動物的屍體。 棲息於高海拔的河谷、山嶽、草原的開闊地帶,常到荒漠、草原、高山湖泊及河流附近尋捕獵物,有時亦見在水域附近的漁村和農田上空飛翔,活動高度在海拔3200米至4700米之間。
  • 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人鳥和諧」記事
    新華社昆明11月5日電 題:候鳥雲集處 人來鳥不驚——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人鳥和諧」記事新華社記者孟佳、趙珮然秋意漸濃,候鳥南遷。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等數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今年10月26日以來,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持續監測到4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去年只監測到1隻黑鸛。」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說,「溼地恢復後,候鳥漸漸多起來了。」青華海歷史悠久,遠古時期曾為一片海洋。
  • 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保山
    新華網發(楊磊 攝)12月21日,7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國際候鳥遷徙路線的重合節點,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致力於恢復溼地、修復溼地生態系統、改善生態環境,吸引了近2萬隻候鳥來此越冬。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記錄到的鳥類達279種。新華網發(毛三、楊磊攝影報導)黑鸛在天空中翱翔(12月21日攝)。
  • 保山市全力推進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
    2008年來,保山市先後開展了青華海景觀規劃、保山中心城市東河景觀規劃、雲南保山市北廟湖風景區詳細規劃、國際河流(怒江)一級支流勐波羅河上遊隆陽區東河段綜合治理等多項工程,對青華海周圍景觀進行提升改造。但這些工程多出於對汙水處理和景觀等方面的考慮,尚未對青華海溼地作為完整溼地生態系統進行統籌規劃,青華海溼地仍未得到較好的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和生態功能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遏制。
  • 7隻「鳥中大熊貓」黑鸛現身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
    新鮮資訊一籮筐 舉報   新華社昆明12月23日電(記者張雯)記者從雲南省保山市委宣傳部獲悉,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於
  • 天然湖泊:鳥類的樂園
    磴口縣境內有160多處天然湖泊,優良的水質、豐富的浮遊動植物、優美的環境,吸引了眾多鳥類在此棲息。其中,有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鳥類24種,佔鳥類總種數的15.58%。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玉帶海雕、遺鷗,二級保護鳥類有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等22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前來一睹鳥兒們的風採。
  • 「網紅鳥」青頭潛鴨背後的青華海
    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規劃面積10525畝,選址於哀牢古湖遺址,包括1000畝的西湖城市綜合公園、1525畝的東湖生態公園以及8000畝的生態溼地。2016年12月21日,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成功列入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項目。保山市委、市政府對生態建設、林業建設、溼地保護高度重視,全力推進溼地保護恢復,獲得了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等中央部門的高度讚譽和大力支持。
  • 190種廣西野生鳥類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調整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正式向公眾發布。
  • 中國最大內陸淡水湖鳥類有198種 數量達上萬隻 保護野生鳥類 守護...
    環博斯騰湖區域的鳥類有198種,每年的3-4月是大量鳥類遷徙的季節,今年博斯騰湖水域的鳥類數量就達上萬隻。據博斯騰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站站站長劉興春介紹,「博斯騰湖 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鳥類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環博斯騰湖區域的鳥類有198種, 其中,有金雕、玉帶海雕、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大天鵝、獵隼、普通、禿鷲等二級保護動物。我們通過實施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人工育葦和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使博斯騰湖 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市觀鳥協會在富山發現珍稀...
    原標題: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市觀鳥協會在富山發現珍稀候鳥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
  • 【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原標題:【生態】劍鴴、大杓鷸現身,保山青華海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近日  保山青華海溼地公園飛來「新朋友」  經專家鑑定發現  劍鴴數量稀少,是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政府協定中的保護候鳥。為保山市首次記錄,雲南省第二次記錄。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跨省救助成功野放
    全世界有8種海雕,中國有4種,海雕是大型的猛禽,在自然界中種群數量很少,非常珍稀。常棲息於沿海、江邊的沼澤地區或島嶼,主要捕食魚類為食。白尾海雕成年後尾巴純白,非常漂亮,體長可達1米,翼展可達2米多,有「鳥中巨無霸」之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又來新「客人」
    這不,過去從來沒有來過的灰雁,近日也來到了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我們一起去認識它們。冬日午後,陽光明媚,一隻體型碩大的灰雁在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東湖水面上悠閒自在地遊動。據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1月11日,在開展巡護監測時首次發現了灰雁,到目前為止共有3隻。
  • 罕見!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同框覓食
    3月15日,在福建省明溪縣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紫雲均峰山,觀測人員記錄到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和1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亞成鳥一同覓食的場景。明溪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專家告訴記者,兩種不同的珍惜鳥類在一起覓食的場景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