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全力推進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

2020-12-11 人民網

青華海遊人如織         北廟水庫大壩全景

去年12月21日,保山市城市生態化建設工作取得一大突破,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溼地公園評審會評審,成功列入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項目。

近年來,保山市將生態作為立市之本、發展之基,確立了「生態立市」戰略,不遺餘力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精心打造「生態保山、森林保山、綠色保山、美麗保山」四張名片,加快城市生態化建設步伐,努力構建全省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

高位推動 試點申報推進迅速

青華海地處保山城市中心位置,是保山躍動的「心肺」。據史料記載,保山壩子原為沼澤、湖海、汪洋之地。自明代開始墾殖,民國時期,今保山城東的青華海還依然存在——東至大官廟,西到紅花村,南至漢莊,北到板橋,南北長約15公裡,東西寬約10公裡。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隨著水利工程建設和東河不斷疏浚,對青華海進行排乾墾殖,保山城外萬頃碧波的水景也一去不復返,成為當地人心頭的一大憾事。從現今仍存的 「打漁村」、「東海子」、「黑龍塘」等地名,可以想見當時溼地面積廣大、水產豐富的特點。

2008年來,保山市先後開展了青華海景觀規劃、保山中心城市東河景觀規劃、雲南保山市北廟湖風景區詳細規劃、國際河流(怒江)一級支流勐波羅河上遊隆陽區東河段綜合治理等多項工程,對青華海周圍景觀進行提升改造。但這些工程多出於對汙水處理和景觀等方面的考慮,尚未對青華海溼地作為完整溼地生態系統進行統籌規劃,青華海溼地仍未得到較好的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減少和生態功能下降的趨勢沒有得到遏制。

為重新建構融城市、生態、傳統文化於一體,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城市生態空間新格局,提升保山中心城市承載能力和城市品位,去年初,保山市把握當前生態建設大方向,融合「山、水、田、園、城」等要素,按照生態綠色園林文明城市的理念統籌規劃,全面實施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建設,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同年2月29日,保山市委書記趙德光將青華海溼地恢復建設工程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現場研究青華海溼地恢復及東山生態恢復工程建設有關問題。此後,保山市數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申報工作,並成立以趙德光為組長,24個市直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雲南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申報及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相關工作。

與此同時,保山迅速啟動《雲南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邀請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院、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西南林業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林科院等單位有關專家參與青華海溼地公園的資源調查、科考和總規編制等工作,歷經多次修改完善,完成了自然地理、植物植被、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河魚類等多項專題調查和總規編制。

《總規》於5月進行了市級審查,6月通過省級評審,9月通過了國家林業局初審,12月順利通過國家溼地公園評審會評審。保山市委、市政府對生態建設、林業建設、溼地保護高度重視,全力推進溼地保護恢復,得到了國家林業局溼地管理中心和專家的高度讚譽。

總體規劃 打造高品質溼地公園

在保山市林業局,記者看到了近200頁的《雲南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裡面詳細記載了雲南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規劃範圍,包括青華海東湖、西湖、北廟水庫、東河兩岸,規劃總面積為1359.19公頃,其中溼地面積661.02公頃,溼地率48.63%。

保山市林業局副局長寸瑞紅介紹,根據規劃區的區位特徵、現狀特徵、旅遊發展潛力、方便管理、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目標出發,嚴格按照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導則的要求,保山實行分區管理的方式,分別設立管理目標並制定技術措施,將規劃區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共5個功能分區。

——生態保育區,是溼地公園的主體和景觀載體。包括北廟湖一級水源地保護區及其周邊公益林、北廟湖風景區、東河水域及青華海西海水域,面積為690.17公頃,佔規劃面積的50.78%,溼地面積為441.92公頃。

——恢復重建區,位於規劃的東湖蔬菜大棚區域及東河兩側溼地區域,面積為413.97公頃,佔溼地公園規劃面積的30.46%,溼地面積為262.87公頃。

——科普宣教區,位於青華海萬畝荷塘區域北側,面積為74.37公頃,佔溼地公園規劃面積的5.47%。主要分為2個亞區,分別是湖泊溼地多功能展示區、農耕展示區,溼地面積為49.75公頃。

——合理利用區,包括東海、西海及萬畝荷塘周邊區域和北廟湖周邊區域,面積為170.70公頃,佔溼地公園規劃面積的12.56%,溼地面積為87.82公頃。是公園主要的生態旅遊和溼地景觀展示區。

——管理服務區,位於象山路與規劃景區大道交口東北區域及西海的西南方向,總面積為9.98公頃,佔溼地公園規劃面積的0.73%。

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建設期限為5年,其中,2017—2018年為近期發展階段,2019—2021年為遠期完善階段。

為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保山市制定了詳細的發展目標。近期將儘快完成規劃區詳細規劃,優先安排生態保護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生態保育區、生態恢復區、合理利用區的部分項目,實施退化溼地的生態恢復工程,由當前劣Ⅴ類水提高至Ⅴ類水。基本完成覆蓋整個規劃區的自然溼地景觀恢復和人文景觀營造,逐步開展溼地觀光遊、初步實現科普體驗功能,初步形成獨具特色、主題突出的國家溼地公園。

在遠期階段,保山將完善溼地公園的保護管理體系、科研監測體系、科普宣教體系,完善生態旅遊設施,重點完善溼地室外科普展示區、溼地生境體驗區和溼地文化展示場館和園區,水質達到Ⅳ類併力爭實現Ⅲ類。將其打造成溼地保護的典範,獨具特色的旅遊精品,生態旅遊的完美體驗區,達到溼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相互促進的目標。

整體謀劃 統籌大水體系統

目前,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青華海西湖城市綜合公園已建設完成並於去年投入使用,隨著景區園林綠化、各種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一個「有湖、有田、有魚、有鳥、有塘」的秀美公園已形成,成為市民濱水休閒、湖泊遊覽、康體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每天接納遊客達上千人次,周末更是多達三四千人。

項目區內的北廟水庫是保護的重點區域,保山把北廟水庫劃分為一級、二級和准保護區,持續加大水源保護工作,在徑流區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對入庫河道進行整治,在庫區實施生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封停庫區採砂場、採石場及水源保護區的經營商戶,在一級保護區安裝水源安全隔離欄,並對庫區74000平方米的空地進行種花植樹等綠化工程。

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的實施,可以很好地保護和恢復溼地自然屬性,改善溼地公園水質,維護勐波羅河流域水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為棲息在該區域的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生境;保護和恢復溼地生態系統,為區域生態安全提供保障;打造溼地科普宣教和溼地文化展示平臺,為公眾提供認識溼地、關愛鳥類的場所;發展生態旅遊等相關產業,使其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樂園。

隨著生態城市建設的推進及保山生態市建設規劃的編制,保山提出融合「山、水、田、園、城」等要素的城市生態景觀系統,依託現有自然資源,將生態環境引入城市,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保山市規劃局總規劃師張怡怡介紹,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被列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項目,將有利於保山以此為基礎,站在更高的視角,統籌市政、水利、排汙以及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等項目的整體水系,為保山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終青華海溼地公園將建設成為生態良好、景觀優美、文化豐厚,融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效益於一體的綜合性溼地公園,使其成為保山市對外展示的窗口和名片,成為雲南乃至全國具有知名度的國家溼地公園。(賈雲巍 朱金磊 文/圖)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相關焦點

  • 「玩在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保山人的幸福家園
    近年來,保山市立足「山水田園城市」定位,以「四創兩爭」為契機,以「城市生態化建設」為抓手,通過加快城鄉垃圾治理、城鄉生活汙水治理、城鄉公園綠地建設、城市河道治理等措施,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2016年,保山市提出了城市生態化發展戰略,規劃建設「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便是其中之一。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於2016年被批准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西湖於2016年元旦建成開放,東湖於2018年5月建成開放。
  • 消逝的青華海為何又重現了
    一個令保山人欣喜的消息不脛而走:保山市青華海溼地與雲南其他15個景區一道,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獲悉這一消息,記者與保山人一樣高興。2016年11月28日,當記者第一次來到青華海時,這裡的西湖溼地剛剛初具規模,東湖片區還是一大片工地,推土機、挖掘機正在緊張施工,一些房屋拆遷工作還未完成。
  • 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畫卷
    10月25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來到雲南省保山市,參觀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青華海歷史悠久,遠古時期曾為一片海洋,明代文學家楊慎謫居保山時,取「東極青華大地」之意將其命名為「青華海」。 由於圍湖造田、治理水患等原因,青華海溼地一度退化。
  • 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最新宣傳片上線
    &nbsp&nbsp&nbsp&nbsp地處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境內的&nbsp&nbsp&nbsp&nbsp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1160公頃&nbsp&nbsp&nbsp&nbsp包括北廟、東河和青華海三個片區&nbsp&nbsp
  • 「網紅鳥」青頭潛鴨背後的青華海
    申邵懷 攝黨的十八大以來,保山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首位,提出恢復哀牢古湖「城市綠肺」的構想,建設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構築山水田園城市,打造核心生態地標。在先期建成青華海西湖並於2016年元旦向市民開放的基礎上,2016年3月,保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生態化發展戰略,決定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規劃建設 「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萬畝青華海生態溼地恢復工程便是其中之一。《雲南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於2016年12月順利通過國家溼地公園評審會評審,規劃建設期限為5年。
  • 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增至236種
    今年以來,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不斷有珍稀鳥類現身,吸引了國內主流媒體及鳥類愛好者高度關注,青華海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近期,鳥類攝影愛好者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青華海的鳥類照片,通過梳理鑑定,結合近期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的鳥類監測數據,發現14種青華海鳥類新記錄,分別是北椋鳥、矛紋草鶥、灰山椒鳥、澤鷸、比氏鶲鶯、棕胸藍姬鶲、短耳鴞、白琵鷺、豆雁、中杜鵑、鶚、燕雀、斑鶇和綠嘴地鵑。其中,北椋鳥為保山市新記錄。短耳鴞、鶚和白琵鷺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 雲南保山:瀕危玉帶海雕現身青華海溼地公園
    央視網消息: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攝影愛好者首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的珍貴影像。目前,溼地鳥類總數增至236種。玉帶海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已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地處橫斷山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市民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停留棲息。今年新監測到的鳥類有64種,鳥類總數增至236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2種。
  • 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人鳥和諧」記事
    新華社昆明11月5日電 題:候鳥雲集處 人來鳥不驚——雲南保山青華海溼地「人鳥和諧」記事新華社記者孟佳、趙珮然秋意漸濃,候鳥南遷。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等數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雲南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今年10月26日以來,公園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持續監測到4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去年只監測到1隻黑鸛。」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林磊說,「溼地恢復後,候鳥漸漸多起來了。」青華海歷史悠久,遠古時期曾為一片海洋。
  • 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又來新「客人」
    這不,過去從來沒有來過的灰雁,近日也來到了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我們一起去認識它們。冬日午後,陽光明媚,一隻體型碩大的灰雁在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東湖水面上悠閒自在地遊動。據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1月11日,在開展巡護監測時首次發現了灰雁,到目前為止共有3隻。
  • 雲南這個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監測記錄增加
    掌上春城訊 近期,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陸續迎來遷徙的候鳥。根據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鳥類監測記錄,結合攝影愛好者提供的影像資料,經專家鑑定,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新增鳥類記錄13種,目前該溼地公園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 雲南保山青華海:寒冬裡的醉美畫卷
    新華網發(楊磊 攝)在萬物凋零的冬季,雲南省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卻生機盎然。一些水鳥時而掠過天空、時而在湖中嬉戲;餘暉下,青華海水面泛著粼粼波光,湖邊毛茸茸的蘆葦也被裹上了橘光;冬櫻花掛滿枝頭,蜜蜂在花間飛舞;市民在公園裡悠閒散步,沐浴著冬日暖陽。眼前的一切儼然一幅和諧、靜美的畫卷,令人陶醉。
  • 金昌市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原標題:我市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國甘肅網11月7日訊 據金昌日報報導 近日,中央財政對永昌北海子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再次安排了300萬元補助資金,市林業局已向永昌縣下達了任務計劃。
  • 福建永春桃溪溼地公園試點建設穩步推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泉州市訊(記者郭紅燕) 福建省泉州市正在進一步完善國家溼地公園永春桃溪溼地公園建設和保護管理,全力把桃溪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他們的做法有,一是強化有效管護,持續開展受損溼地修復,重點做好棲息地修復,建立健全溼地公園長效管護機制,落實管護責任,加強日常巡查與督導檢查,提升管理水平。
  • 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工作迎國家級評估驗收
    11月25至2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組來到麻湧,就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工作進行評估驗收。驗收組認為,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是當代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可持續性發展的典型案例,值得推廣與借鑑。
  •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玉帶海雕驚現青華海
    來源: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 3月14日下午,一隻玉帶海雕出現在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玉帶海雕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在國內非常少見,為保山市新記錄。
  • 「高清組圖」43隻紅腳鷸現身雲南保山青華海
    4月20日下午,43隻紅腳鷸現身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它們時而閉眼休息、時而梳理羽毛、時而覓食、時而飛翔。在碧藍的水波間,紅腳鷸橙紅色的長腳杆非常醒目,遠遠望去就像是踩著紅色的高跟鞋翩翩起舞,優雅而靈動。紅腳鷸分布廣泛,繁殖於我國西北、青藏高原及內蒙古東部。
  • 視頻| 「保山之眼」青華海 讓世界看見
    視頻 | 「保山之眼」青華海 讓世界看見 2020-12-16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截止目前,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種數為274種(鳥類名錄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行查看),其中包括國家 I 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II 級重點保護鳥類27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極危2種、瀕危2種、易危2種、近危9種。 01 東方鴴 Charadrius veredus東方鴴為雲南省新記錄。
  • 國家溼地公園專家驗收組到奈曼旗對孟家段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
    11月16日,國家溼地公園專家驗收組來奈曼旗,對孟家段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進行驗收。旗委副書記、旗人民政府旗長布仁,旗人民政府副旗長邱軍陪同。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特聘專家閆曉紅帶隊的驗收組,實地查看了孟家段溼地公園的溼地保育區、合理利用區、恢復重建區、管理服務區、宣教展示區等5個功能區,並召開反饋會議,會上觀看了孟家段溼地公園驗收匯報專題片,聽取了孟家段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工作開展情況。
  • 樂活在「公園」
    2019年5月14日,保山攝影愛好者首次在青華海發現瀕危鳥類三趾翠鳥,據國家溼地研究中心2018年監測結果顯示,青華海周邊已觀測到鳥類67種。「以前我們所嚮往的『荷池觀奕』這些幾乎消失了的『內八景』,如今不但以更豐富的內涵和更時尚的姿態回歸了,而且因為大面積的綠化還讓各種鳥兒也紛紛到保山安了家!」一位「老保山」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