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商業的下一個出口:做好家門口的生意

2020-12-09 贏商網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需要大型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等體現城市規模,更離不開貼心的社區商業。社區商業的品質提升,才是一個城市商業品質真正提升的標誌。

  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範圍內的居民為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滿足和促進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屬地型商業。

  

  所以常被人們說起的「51015」,是衡量社區商業的基本指標, 即實現居民步行5分鐘可到達便利店,步行10分鐘可達到超市和餐飲店,騎車15分鐘可到達購物中心。社區商業所提供的服務主要是社區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務。

  「因住而商」的特點,決定了社區商業的便利性。社區商業的服務人口一般在5萬人以下,服務半徑在兩到三公裡以內;規模也一般控制在3萬㎡左右。是一種以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為主的地屬型商業模式。

  迅猛發展的網際網路在短短數年間,已經相繼攻陷服裝、快速消費品、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等領域,通過線上預訂線下消費和體驗的O2O模式,在餐飲、娛樂、旅遊等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有人擔心社區商業會因此遭遇衝擊。但是,社區商業卻憑藉「最後一公裡」的優勢,剛好彌補了物流業最後500米的短板,在城市綜合體和電子商務夾擊下,應對從容。

  在歐美等國家,社區商業早已成為居民綜合消費的載體,約佔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60%,人均商業面積達1.5~1.8平方米,而我國社區商業領先的北京,人均商業面積僅為0.7平方米。據預測,未來10年內,我國社區商業消費將佔全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1/3。

  雖然社區商業未來發展空間很大,但現階段國內的社區商業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只能算是起步階段。

  

  那麼,如何打造優質又成功的社區型購物中心?社區型購物中心有哪些創新業態組合?有句話說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們精選了幾個國內外典型社區商業的案例, 希望帶給同行們一些啟發。

  1

  杭州萬科勸學薈Qsquare

  全面的社區服務及兒童培訓業態

  杭州萬科勸學薈Qsquare位於杭州市西北部的良渚文化村,於2019年10月正式開業。開放僅3天,1.2萬方的商業體量,客流量高達8.5萬人次。

  

  項目毗鄰三所學校及勸學裡等多個萬科住宅及公寓區,定位為家庭體驗商業體,提倡開放輕鬆、家庭歡聚的社區生活,致力於打造良渚文化村「村民」的公共會客廳、聚會場和活動地。

  勸學薈主要包括親子教育、餐飲美食、生活配套三大業態,包括肯德基、藍之蓮、一點點、九爺火鍋、華為等70餘家品牌,其中35%入駐品牌首進良渚片區。 

  引進各類生活零售、服務品牌,打造功能齊全的社區商業:通過引進超市、便利店、藥房、房產中介、汽車養護、乾洗店、花店等業態,打造多功能、綜合化的社區商業形態,提升社區居民生活便捷度與舒適度。

  典型品牌如:

  精品生鮮超市——聯華超市

  超人氣連鎖便利店——羅森

  杭州連鎖醫藥供應商——鄰家大藥房

  鏈家旗下房產品牌——德佑

  社區汽車美容養護品牌——邁奇克

  衣物洗滌保養專家——洗白白乾洗店

  花藝生活體驗館——花間集

  乾花生活藝術館——FINGERED STUDIO花店

  集結豐富多元的親子教育品牌,助力社區孩童全面發展:匯聚了全國領先的少兒教育品牌,涵蓋編程教育、藝術教育、專業輔導、素質教育等多個領域。

  典型品牌如:

  編程教育——智慧喵科學活動中心

  藝術教育——藝樂多美術、美善音樂、聽浙裡舞蹈、歐美思少兒模特

  專業輔導——杭州思閱培訓教育、Fiona英語俱樂部

  素質教育——沃能優童館

  體育教育——時振體育

  超人氣少兒活動

  打造杭州首座商業體屋頂400米空中跑道:跑道激活了商業空間的活力,彌補良渚文化村戶外運動空缺。同時引入單車傳送帶、飛翔海洋球、魔力傳聲筒等趣味裝置,為小太陽家庭和二胎家庭提供室外歡聚場。

  2

  泰國Samyan Mitrtown

  部分區域24小時經營的友好型社區mall

  泰國Samyan Mitrtown於2019年9月開業,與曼谷地鐵山燕站接駁。項目包括辦公樓、住宅和商業等部分,其中商業區租賃面積超過3.6萬㎡。MITR泰文意思是「Friendly」,項目旨在打造一個共享友好型社區,為周邊上班族、學生提供娛樂休閒場所,預計每日至少迎接2.5-3萬人次。

  部分區域24小時經營為項目一大特色,為商場貢獻近20%客流,如:Big C超市與美食廣場、星巴克、肯德基、雙聖冰淇淋、亞馬遜咖啡;大城銀行、開泰銀行、匯商銀行以及健身房等,均提供24小時服務。

  24小時免費開放共享辦公學習空間Samyan CO-OP Co-Learning Space:面積1400㎡,通過提供500個座位的閱讀和工作空間、會議室、活動室等功能來回饋當地社區,每天24小時免費開放。以創建充滿動感和社交互動的生動空間為目標,採用玻璃、廊道、階梯、高層交織空間,開放或隔絕、討論或自習、面壁或遠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專心的位子及姿勢。

  24小時營業超市Big C Foodplace:泰國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Bic C,首次推出的24小時營業超市。針對的客戶群體主要是生活和居住在該區域的大中小學生、公司職員、遊客和自由職業者等。

  3

  日本GRAND TREE

  豐富生活業態 屋頂樂園成最大引流點

  Grand Tree位於日本東京神奈川縣武藏小衫,賣場面積約3.7萬㎡,是集百貨、超市、餐飲、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社區型購物中心。項目半徑5公裡的商圈內約有居民117萬人、49萬戶家庭。項目於2014年11月22日開業,13天客流量即突破100萬。

  根據目標顧客的特徵、需求來明確每個樓層的主題及業態:共有約160家店,各樓層主題及主營業態包括:

  1層:My Beautiful Life,主要針對年輕客群,經營生鮮超市、美妝精品店、餐飲、服飾等;

  2層:Closet & Mirror,主要面向成熟女性、家庭主婦,以日本本土服飾、飾品、美容服務等為主;

  3層:Enjoy Living,家居、樂器、書籍、雜貨等與生活趣味相關的業態;

  4層:Handy for Moms,以兒童用品、家庭時尚為主,還有美食廣場。

  

  4300㎡超大屋頂花園、室外兒童樂園,成項目最大「客流發動機」:種植有300棵樹,樹上均有品種介紹,成為科普樂園;多種開發兒童智慧的免費遊樂設施,在缺乏公共空間的塔樓建築中成為孩子們難得的歡樂之地。

  

  巧妙利用公共空間打造兒童遊樂項目,解放家長雙手:微笑廣場位於4層中間位置,鋪設有人工草坪,孩子們可以在此光腳奔跑,寬4.8m、高27m的大尺寸多屏顯示器提供參與型遊戲體驗;釋放律動旋律的地毯鋼琴,為孩子們打造帶來歡樂與驚喜。

  4

  臺灣Joy Plaza悅城廣場

  "書香四溢" 強調文藝氛圍 

  臺灣高雄悅誠廣場是興富發集團於2019年以全臺首創「森林圖書館」概念打造的社區型商場,建築樓地板面積為11,880坪,營業租賃面積約3,500坪。試營運三天帶來10萬客流。

  

  高達15米的巨型書牆,增添文藝氣息:由4萬本以上的圖書打造的高達15米的巨型書牆、劇場式大型階梯、綠植牆等貫穿商場動線,充分體現了「森林圖書館」的概念,搭配有休憩座椅、檯燈,營造出文藝氣息,適宜商務洽談,還是朋友聚會、個人獨處等各類場景,成商場最大引流點。

  

  百坪挑高的廣場展演空間,打造社區活動中心:以公園的概念鋪設草皮、擺放動物造型休閒椅,供消費者停下來休憩;此處在周末還是音樂演奏、文創市集等藝文活動的舉辦場所,每周舉辦的活動最多可達15場。

  項目共有120家店,餐飲佔40%,包括美食小吃、輕食、主題餐廳,以及自營的品牌「悅誠超市」;零售方面,擁有家電、生活家飾用品、男女服飾品牌;另有北高雄獨家英倫風誠品生活、玩具反鬥城、快樂爬爬客親子樂園,為親子家庭提供豐富選擇。

  

  引進臺灣唯一的英倫風情誠品生活:店內以歐式劇院售票亭為概念打造了讀者服務站,以英國紅色圓頂2號電話亭的形式打造了充電休憩站。同時,這裡首次設有「雙語學習專區」,以及獨立的兒童館,精選世界五大洲共46國的1500餘種優質繪本,為周邊親子家庭提供學習成長環境。

  結語

  社區商業怎麼打造?

  1、加碼「美好生活」類業態

  疫情之下,消費者更注重自我,對「悅己型」消費關注度提升,文化娛樂、家居、美容等將成為疫情後消費的爆發點。

  社區商業除了承擔日常餐飲、社交、休閒、娛樂等功能外,也承擔了人的情感與成長記憶。所以無論社區商業定位為「體驗主題」、「快樂主題」或 「精品生活主題」等,都需要能夠真實參與、反映居民的「日常生活」,都應建立在營造親切感基礎上,讓遊逛其間的人感覺到親切與放鬆。如街道寬度與長度保持適度、能夠引發情感共鳴的廣場設計、賞心悅目的建築呈現、不產生壓迫感的藝術裝置等。

  

  2、增加兒童教育業態比例,加強空間互動性

  疫情的發生、鮮活生命的離世,使得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人們更珍惜當下,對兒童教育、親子陪伴、天倫之樂關注度提高,這或將促進疫情後家庭社交消費的爆發。

  未來社區型購物中心可加大對兒童教育業態的比例,同時強化公共空間營造,打造屋頂兒童樂園、跑道、農場等,促進社區居民交流與互動,將為項目起到較好的導流作用。

  3、網際網路+社區

  社區商街具有消費便利性強、客群穩定度高等優勢。社區商業如果聯合電商企業,能夠使網際網路成為社區服務線下交易的前臺,實現線上與線下間的無縫銜接。如以商業街店鋪作為社區業主收發貨品、臨時寄存和代收貨款等增值服務的模式。另外,社區商業也可自建網絡,實現業主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一站式到家O2O模式。

  「網際網路+社區」可實現電商企業、經營戶、投資客、社區居民的多方共贏。通過打造商場APP、建立社群,打通全渠道,加強與社區消費者的溝通互動,是社區型購物中心發揮就近優勢的新玩法。

  

  4、打造共享空間、延時經營

  疫情對中小微企業帶來巨大衝擊,為控制經營成本及規避風險,未來公司辦公場地更為靈活、辦公時間更為彈性,一大批自由職業者誕生。「家門口」的共享辦公空間迎來發展契機。

  為更好地服務各類人群,國外出現以24小時經營為特色的社區mall,國內項目也開始將餐飲品牌經營時間延長至0點,打造「深夜食堂」,還有引進酒吧業態等,這也符合「夜經濟」的消費新趨勢。

  社區商業必須以人為本,以居住人群為中心,全部設施需緊緊圍繞居住地來設立,滿足居民尋求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鄰裡中心的業態業種配置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實惠以及便利,拉近了商業經營者和居民之間的距離,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這種新商業強大的生命力。

  疫情之後,中國的社區商業可以迎來更加有質量的發展,更期待國內能夠湧現出真正成熟優質的社區商業。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歉)

本文轉載來自:新思維地產機構,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開業即火的社區商業,這家mall秀出了家門口的「新玩法」
    乘風破浪的社區商業,正通過「家門口的生意」激起千層浪。尤其是,匹配最後一公裡的生活服務及社交場景的項目,往往蘊含強勁的消費力量。   「在鎮江美的城家門口的購物中心終於要開了!」   「疫情之下,社區商業凸顯了家門口的場景優勢和社群服務,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有效率的關懷,成為商業領域的聚焦點。」
  • 社區商業再迎新契機 「家門口」也是必爭之地
    社區商業中心則是社區商業的最高組織形式,一般都由社區底商、社區商業街以及其他高級配套,如酒店、醫院、大型購物中心等共同組成。 「因住而商」的特點,決定了社區商業的便利性。社區商業的服務人口一般在5萬人以下,服務半徑在兩公裡以內;規模也一般控制在3萬平方米左右。
  • 蘇州:「家門口的幸福」社區生活節啟動
    昨天「雙12蘇州購物節——家門口的幸福」社區生活節啟動,全市100家商業體拿出超5000萬元的促銷優惠,撬動品牌廠商讓利7.5億元,整體讓利達到8億元,預計將帶動50個億的銷售,銷售同比增幅20%。此次由市商務局、園區管委會主辦,蘇州市商聯會、園區自貿區綜合協調局承辦,蘇州市社區商業專業委員會協辦的「家門口的幸福」社區生活節,從12月12日延續到2月26日,活動貫穿雙十二、冬至、元旦、春節、元宵五大重點節慶,拿出「十二分優惠、十二分誠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前所未有的方式,覆蓋全市10個板塊100個社區商業綜合體360萬平方米載體、2000個品牌參與優惠促銷
  • 商戶抱怨被大平臺搶生意 社區團購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蛋殼」?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電訊特稿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 社區商業將是下一個風口 萬科新街坊何以突圍?
    聯商網消息:經過十餘年的野蠻式生長,中國商業地產正逐漸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國家經濟新常態,消費結構升級以及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兇猛來襲的當下,傳統實體商業都在探索轉型之路,尋找新的發展契機,而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社區商業正在成為商業地產新的角力戰場。「高大上」的購物中心、主題Mall固然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名片,但真正令市民最經常產生消費的,還是家門口的社區商業。
  • 把城市裡最好的Mall縮小搬到社區,就是理想社區商業嗎?
    我們通過「茵曼+」打造線下場景,圍繞「愛人、愛家、愛自然」的品牌理念進行社群運營,打造網紅店主,維繫非常多的茵曼粉絲,這些都是我們在分析消費者畫像之後,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 可以賺大錢的生意都是給生活賦予了意義的事情
  • 家門口的社區會客廳 尹山湖陽光天地歲末綻放
    7月12日,蘇州尹山湖陽光天地品牌答謝酒會在蘇州凱悅酒店盛大舉行,「家門口的社區會客廳」活動現場場景化布置,綠植、鮮花隨處可見,活動現場,各品牌商戶、媒體齊聚一堂,陽光城集團商管總經理徐輝女士、陽光城集團蘇州商管負責人曾彬彬先生、陽光城集團酒店管理部負責人、希爾頓酒店中國區業主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欣偉先生、春天國際影城、小象生鮮、康慈健身、星巴克、漢堡王、小米之家、旅人の
  • 走進家門口的社區美學館窺見社區的生活美學
    走進家門口的社區美學館窺見社區的生活美學 2020-10-20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下的餐飲新變革:社區店生意火爆,商場店生意不如意!
    各個城市都想依靠消費券的形式,鼓勵大家外出消費,目的是想要提振消費市場信心,儘快恢復商業經濟。兩個月沒上班的消費者,囊中羞澀,消費信心不足,利用電子消費券的形式可以吸引一部人出門消費,同時也會對餐飲外的消費形式有效的示範性,比如商場購物、服侍珠寶首飾等商業形成示範效應。
  • 社區團購狂潮下的超市老闆:努力了一個月後,我的生意終於垮了!
    人們議論著社區團購是否真的會革超市的命,有的同意,有的反對,舉出各種正例反例。然而很少有人真正把目光放在超市老闆身上。他們身為輿論的焦點,卻奇異地在這場口水戰中失聲了。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一群體,看看他們到底對社區團購是怎麼看的。實體店本來就不好做,社區團購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罷了小王是北京的一名小型超市店主。
  • 社區營造|家門口的城市設計:一場在地居民共創實驗
    別提逛了,下腳都困難。新華路街區原貌這麼著一來二回,每每神經緊張地走在這條髒亂差人車混行的馬路上,我就對門口的弄堂產生了極大地怨念。心裡不服的是:做了這麼久的城市設計,我難道連家門口的小弄堂都設計不了嗎?
  • 哥倫布商業孫旭東:社區商業與租售結合是公司兩大IP
    2007年,哥倫布商業打造的第一個社區型購物中心——無錫哥倫布廣場正式落地,今年剛好是第十個年頭。孫旭東說,「我們就是深耕社區商業的一個農夫,準備在做個十年、二十年。」   隨著時間的沉澱,社區商業儼然成為了哥倫布上的一大「超級IP」,而對於「IP」,孫旭東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解讀。   「IP就是心智投射。」
  • 捲土重來,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嗎?
    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  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最近一周,輿論對社區團購的關注持續火熱。
  • 黃小鮮如何玩轉社區商業?
    黃小鮮如何玩轉社區商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成為行業風口,而餐飲化更成了風口中的浪尖。線上線下餐飲新零售業態的出現,一時間可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然而,如果從市場總容量和總需求來看,餐飲新零售大消費領域還有一個超級大概念沒被深度挖掘,這就是社區商業價值重塑。
  • 閒林網友:下樓就能吃麥當勞、賢合莊…家門口的綜合體太棒了!
    閒林網友:下樓就能吃麥當勞、賢合莊…家門口的綜合體太棒了!  定位未來社區商業綜合體的未來· 七彩小鎮,規劃有約10000方的集中式商業、步行街區「辣街」和青年創客空間「矽巢」。它創造性地將「商業+公共服務+文化+公益社群」多場景複合,體現全域未來社區理念,倍增了商業價值與客流粘性。  此次嚴選節,未來·七彩小鎮攜手各大品牌一同,共覓未來發展機遇,共繪閒林人民美好願景。
  • 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 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玩」壞?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原標題:家門口的菜攤會被社區團購「玩」壞?一邊是輿論質疑,一邊是資本青睞,社區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滴滴」「蛋殼」?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勢必壟斷的立論是否站得住腳?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還透露了哪些現實焦慮?
  • 小美一日菜的社區生鮮生意經
    導讀2019年11月,全球蛙攜手美特好將生鮮店開到了社區門口,一改往日大而全的百貨類銷售特點,轉而主打生鮮產品,強調日清日畢,不賣隔夜肉。前有美特好26年實體零售經驗,後有全球蛙4年網際網路技術支撐,這11家名叫「小美一日菜」的社區生鮮店一經亮相便受到了大眾的關注。01社區裡的「熟人經濟」「嘿!王大哥,下班回來啦,今天買點啥呀,姑娘不是喜歡排骨麼,這是今天新到的新鮮小排。」
  • OCT PARK商業空間設計賞析,將家門口的煙火氣與「詩和遠方」結合
    商業空間設計公司天霸設計小編了解到,這裡又有一商業中心要來了,那就是OCT PARK歡樂時光,且其設計頗具吸引力,核心亮點就是將家門口的煙火氣與「詩和遠方」結合!話不多說,本文就為大家帶來OCT PARK商業空間設計賞析!
  • 辣子千紅首創社區火鍋連鎖店,有品牌、有質量,兩年開出200家
    摘要:辣子千紅在戰略上細分市場,首創社區火鍋的新商業理念,著力打造消費者家門口的火鍋,為餐飲業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餐飲業的風潮隨著社會發展一直在改變。二十多年前的街邊店,只要不是特別難吃,基本都能賺得盆滿缽滿。十幾年前,隨著大型商場、購物中心的興建,行業內又颳起商場餐飲的風。商場的人流為餐飲店帶來了可觀的顧客數量,很多品牌在這一階段快速崛起。
  • 商業振興|中海商業西部區總經理張煒:社區商業要和消費者建立情感...
    封面新聞特別策劃商業振興系列訪談,對話行業大咖,應對疫情影響,解讀當下,探索疫情過後的商業新出路。2020年開年,黑天鵝來襲,疫情的肆虐讓實體商業按下了暫停鍵,各路商家不得不在此次突發事件中審視自身的商業模式的抗風險能力和反脆弱性,並在危機中尋找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