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不等於睡大覺,1天24小時身體生物鐘,你真的會休息嗎?

2020-12-13 騰訊網

千萬別聽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人生

所謂「休為人木,息為自心」,知自心者才是真休息,如果僅僅只是休了而沒有息,那將是對休息最錯誤的理解。什麼叫做休息?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減輕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作為腦力勞動者,當一天工作都結束的時候,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採,而只需下班後遊泳半小時就神採奕奕。

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

也許你可以:

1. 睡眠保持6-9小時,作息有規律

周末睡懶覺的小夥伴們,對於腦力工作者來講,選擇睡懶覺對於放鬆並沒有什麼作用,很可能「越睡越累」、「越睡越困」,何不按照工作日的作息時間,起來後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醒腦放鬆

2. 運動放鬆更高效

對於腦力工者來講,應該選擇運動放鬆而非延長睡眠放鬆,這樣的效果更好。

3. 打遊戲也能放鬆大腦

適當打遊戲可以放鬆我們長久緊繃的大腦,放鬆身心,但是玩遊戲一定要控制時間,3個小時以上會讓你更加疲勞啦。

4. 做你喜歡的一個人活動

周末不必把緊張一周的忙碌狀態停下來,與其靜止,不如去做一些其他活動。你可以選擇約朋友打籃球、自己做家務、看小說、看話劇、旅遊等方式。

5. 接觸工作以外的人

可以約上大學同學、發小和朋友等出來聊聊天聚會,心情自然更加舒暢。

關於休息,除了睡覺以外,我們還有一百種方式來達到放鬆目的,但是還有一點對於更好的休息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那就是生物鐘。古人在《黃帝內經》上就記載了:「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是說,生活規律才能活得長久,人的健康可以說幾乎都由生物鐘掌控。

1~3點 熟睡養肝

這段時間是肝臟工作的旺盛時段,此時最好能熟睡,建議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睡前避免情緒激動,不要飲水過多,以免起夜影響休息。

5~7點 排尿護腎

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腎臟活動最強。早起排尿,可使腎臟儘快開始一天的工作。

7~9點 宜吃早餐

這一時段胃腸活動比較活躍,推薦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穀物,如小米粥、燕麥片等。

9~10點 做重要工作

此時神經興奮性強,警覺性高,注意力集中,是思考的最佳時段,適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4點 小睡安神

午飯後血液黏稠度增高,人更容易犯困。飯後半小時最好打個盹兒,休息15~20分鐘,不宜超過1小時,最好躺著午睡。如果沒有條件,建議去戶外活動一下。

15~16點 適當放鬆

久坐的人最好起身走走,喝點水、適量加餐。

17~18點 最宜運動

英國科學家阿特金森發現,幾乎每一項田徑運動的世界紀錄,都是在下午或晚上打破的。此時鍛鍊效果最好,建議快走或慢跑半小時。

18~19點 晚飯七分飽

晚飯不宜過飽,飯後適當散步。這一時段血壓波動較大,人容易激動,尤其應保持心平氣和。

21~23點 準備睡覺

大部分生理功能趨於低潮,讀讀書或聽音樂,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

相關焦點

  • 高考前一天晚上睡不著覺,壓力大佔了幾成,怎麼辦
    還有20天左右就要開始了高三學生們的人生第一次大考。記得當年自己參加高考的時候也是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就是,頭高考的前一天睡覺很晚才睡著,據說到那天同學們都是這樣的?如何來調整自己。真的就是壓力大導致的睡不著覺麼?
  • 十一八天長假,你真的會正確地休息麼?
    場景二:好不容易盼到放假了,終於能好好補個覺了,於是每天睡到中午11-12點自然醒,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之後就覺得越睡越累,直到配得腰酸背痛。甚至因為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了,晚睡晚起,惡性循環,作息完全亂套。
  • 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調整法」了
    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德國睡眠科學家託馬斯·坎特曼認為,當身體習慣於晚睡,而又不得不早起時,睡眠赤字會一周又一周地積累,等於生活在慢性的社會時差中,而社會時差明顯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是什麼意思?或不是迷信,勸你別睡錯
    導語:睡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休息過程,畢竟一個人有七八個小時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如果一個人的睡眠不好,那麼就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如果長時間的睡眠不好,那麼影響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健康了。其實睡眠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同樣睡眠也能夠體現一個人是否健康,一般來說睡眠不太好的人,健康都是很容易出問題的,而且睡覺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睡的,這也是有講究的,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那麼這三覺到底是指什麼呢?「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 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什麼?有沒有科學依據?
    對此,我並不敢苟同,因為睡眠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太重要了,睡覺時我們真的什麼都做不了麼?並非如此,睡覺時,我們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行了養生。老祖宗常說的一句話「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正是向我們傳達了睡覺的一些禁忌,睡覺時如果不注意這三點,是容易傷身的。那麼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呢?
  • 月子裡睡眠少得可憐,困意連天卻睡不著,做好三點才能高效率補覺
    兩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期間還要換尿布,如果哭了還要哄他一會兒,好不容易忙完躺下自己也睡不著了。 老公讓她白天睡一會,可她根本睡不著,就算有時有點睡意,只要孩子一哭要奶吃,立刻清醒。 以前睡眠質量特別好的她,最近缺覺快要缺到懷疑人生了,關鍵這還只是個開始,真不知道以後該怎麼熬。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如何睡一個好覺)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如何睡一個好覺)如何睡一個好覺提升我們白天的活力精神:首先我們要了解睡眠,睡眠分為兩種:第一是REM睡眠:即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s Movement)在此睡眠階段,眼球會不由自主地快速移動,大腦保持微清醒,身體保持休息狀態又叫淺睡眠。
  • 凌晨三、四點睡不著,暗示身體出了什麼毛病?別掉以輕心
    基本上每個人的睡覺時間都是在十二點之後了,還有不少人會在凌晨睡覺,三、四點睡不著覺的人也不斷的在增多,若是長期三四點還睡不著,身體的受損程度會出乎你的意料。凌晨三四點睡不著,是什麼原因?凌晨三四點還睡不著覺,多是身體中作息時間出現了紊亂,晚上本該是休息的時候,若是長時間熬夜就會使得體內的生物鐘紊亂,出現異常的興奮,可能就一直睡不著覺。這類人群 多是有夜班的人,晝夜紊亂,身體難以適應。在更年期的女性也會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她們不是一直睡不著,而是在睡著之後,容易驚醒,並且還會經常做夢。
  • 高速服務區休息會被罰?千萬不要睡長覺,否則會吃啞巴虧
    由於我國經濟迅速發展,高速公路的建設特別重要,相信很多人已經上過高速,尤其大家為了更方便一些,由於在高速上速度特別快,而且沒有一些幹擾,在遵守交規的情況下,可以很快到達一個地方,但是由於速度特別快,車主就必須得打起精神,由於長時間駕駛感到睏乏,就需要在服務區休息。
  • 老是睡不著覺? 不妨去野外露營幾晚
    (原標題:老是睡不著覺?美國研究人員近期提議,不妨去野外露營幾晚,重置人體生物鐘,你可能因此提前2個多小時就感到困意。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讓一組志願者去野外露營幾天,晚上住帳篷時不得攜帶手電筒或手機,另一組志願者在家休息。結果顯示,露營者大腦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峰值比其他人來得早。褪黑素負責調整人體睡眠節奏。
  • 成年人每天睡幾個小時合適?達到這個時間,你或許會更長壽
    我們每天都要睡覺,一天不睡覺,精神就會變差,睡覺和休息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一個話題。現在很多人都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態,長期的睡眠不好,熬夜等,都會讓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對於18歲到64歲的成年人來說,每天睡覺的時間最好在七個小時到九個小時之間,每天只睡六個小時,或者是睡了十個小時,都是可以的,具體是哪個時間段還是因人而異。對於65歲以上的人來說,一般是建議睡七八個小時左右,但是也有一些老年人早上起得比較早,大概一天只睡五個小時左右。具體應該睡多長時間,還是要看你睡覺之後的狀態。
  • "生物鐘"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知道一天有24小時的?
    後來成功分離出這個「周期」(Period)基因,PER蛋白濃度在24小時周期中波動,和晝夜節律同步。發現Per基因是人們認識生物鐘的一個良好開端,但是只靠這個基因還是無法解釋為何人體具有24小時節律以及在白晝和黑夜有不同的行為的機理。
  • 機場是休息的好地方嗎?世界最適宜休息的機場大比拼
    旅行網站《睡在機場》對那些需要經由機場旅行,以及想知道他們會不會在那裡被延誤,或者預定酒店休息的人進行了一個調查,從而揭示了最適宜和最不適宜休息的機場。如果你在新加坡樟宜機場,那麼你就非常幸運,但從報告來看,如果你在像威尼斯、盧頓和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國際機場這樣的地方,那麼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噩夢,可能要眨眼40多次。
  • 送你一份《人體健康24小時時間表》,超實用!
    然而,現如今熬夜加班、黑白顛倒不按時吃飯等時有發生你的生物鐘正常嗎?這份最值得貼在床頭的 「24小時人體健康活動時間表」 告訴你答案 為健康收好這份時間表>此前,多位專家定製了一份「生物鐘說明書」,堪稱「24小時人體健康活動時間表」↓↓1點|進入深睡眠期,此時人體對疼痛敏感。
  • 公司採取綜合工時制,上24小時休息48小時,如無休息則違反勞動法
    公司即使採取綜合工時制,上24小時休息48小時,如果不安排休息則違反勞動法。原因如下:1.綜合工時制的工作時間是167小時。有些朋友誤以為綜合工時制的工作時間是174小時,他們是如何計算的呢?一年365天,雙休日104天,一年12個月,所以每月的工作時間是21.75天,實際上這是用來計算工資標準的。(365-104)/12=21.75。而計算工時標準,還需要提出11天的法定節假日。(365-104-11)/12=166.64。
  • 選擇這7種休息方式,比睡一整天都管用
    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你嘆到:太累了,我要睡個好覺。你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睡會兒吧」,但這是一個陷阱。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採,而只需下班後遊泳半小時就神採奕奕。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麼辦法才可以?
  • 24小時,48小時,72小時不睡覺,你的身體會發生些什麼?
    我們都知道,睡眠不足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影響,但人們往往為了達成工作目標,或是出於其他原因而不睡覺,或許是真的沒有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長期睡眠不足會給我們帶來肥胖、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當我們睡著之後,我們的身體會分泌有助於控制食慾、新陳代謝和葡萄糖的激素。所以長期睡眠不足,我們的身體會出現一些狀況,但你知道不睡覺超過24小時你的身體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嗎?如果是48小時呢?再或者72小時呢?
  • 如何判斷你是真的需要休息還是太懶?
    編者按:你是否也會在做一件事前想很久,遲遲不行動?或者是在事情完成前就提前休息和獎勵自己,之後卻又自責和愧疚?當時你以為你只是累了,需要休息,其實自己也沒有把握究竟是懶還是真的累。本文無意鼓勵你累到崩潰還要工作,而是為你檢測自己的狀態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相信看完後的你工作效率會大大提升,對生活的掌控感也會增加。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不是迷信,老祖宗提醒:這3個時辰別貪睡
    人不睡覺,怎麼能活下去呢,就連機器人也不能連軸轉,也要休息一會,給它補充能量。其實人在休息時,人的身體和大腦會自動調整、自我修復。缺覺的人,神經系統紊亂,身體會疲乏 ,睡一覺起來,覺得神清氣爽,立刻覺得元氣滿滿。所以睡覺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那麼怎麼才能睡個好覺呢?
  • 凌晨兩點睡十點起算熬夜嗎?其實熬夜時間標準,或和你想的不一樣
    那麼大家會不會疑惑,晚上十一點前睡覺睡八個小時和凌晨兩點睡覺第二天十點起睡八個小時有什麼差別嗎?後者也睡夠了八個小時,還算熬夜嗎?同樣是睡八個小時,凌晨兩點睡十點起算熬夜嗎?對身體有傷害嗎?若你不是一直保持這種睡眠時間規律的話,某天十一點睡覺八點起,某天卻是兩點睡十一點才起的話,即使你睡夠了八個小時,也算是熬夜了,對於身體的健康也是有影響的。十一點就是膽經和肝經的排毒時間了,若是這個點不睡覺的話,對於身體是有影響的,不僅會造成身體堆積毒素,還會消耗我們體內的陽氣,會讓身體總是處在一個亞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