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輝煌的東部瑤海區,有著全國數一數二的安徽拖拉機廠。
曾經是合肥市經濟支柱的東部,因工業而熱鬧昌盛。
曾經熱鬧的東部商業街,有著全省最齊全的批發市場。
合肥東部人口流動量全市第一,人口密度也是全市第一。
退二進三,工業區改建,東部的發展腳步漸慢……
當東部的人們回憶過去種種榮耀時,常常這樣感嘆:
東部何時迎來自己的商圈?
東部什麼時候有新的工業園?
東部什麼時候能再次迎來發展契機?
東部何時能重新崛起?
如今
東部的交通正在改建,高架修建,老路重修……
大量的城中村改建工程落實到位,一批批新的土地熱火出爐……
退二進三的老工業區,工業結構在不斷調整中,新建的廠房,新投入生產的生產線,新引進了企業,新物流區的興建……
此外,長江東大街商業區的修建,專業市場的不斷拓展,商圈的全新規劃,大量商業項目的修建,最大體量的綜合體緩緩升起……
這一切的改變能否喚醒一個新東方?
曾經繁華似錦 曾是經濟支柱
東部 期待輝煌再現
據老瑤海人說,合肥曾是「西三裡,東七裡」。這裡人口密集,這裡工業扎堆,這裡曾經有著繁榮的「東七」,這裡一度是合肥人引以為傲的東城。但是繁華褪去,便是滄桑,近年來已漸漸沒落。當合肥的西部日益繁華的時候,東部何時才會崛起?
◤ 工業 「安拖廠當時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
「什麼時候瑤海還能再度繁榮?」
1956年,年僅26歲的小董從老家江蘇來合肥參加安徽拖拉機廠的招工,當時已經在工廠上班的哥哥找人把小董安排進了拖拉機廠。當時的安徽拖拉機廠還以生產雙輪犁為主,到後來就是噴粉機,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才有了安徽拖拉機廠。
當時26歲的小董,一直從事車間一線機械維修的工作。幾年後,小董結識了附近安紡廠的女工,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從此定居合肥。
董先生說,「當時安拖廠在安徽省是最大的工廠,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當時都是先交錢,再排隊買拖拉機,記得當時和平路每天都有好多車輛,都是等著買拖拉機的。當時工廠效益很好,產銷兩旺,我們的工資還有福利待遇在合肥都是很不錯的。」
在當時的和平路段,除了赫赫有名的安徽拖拉機廠以外,還有安徽紡織廠、麵粉廠等很多國營工廠。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老工業區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採訪中,幾位這裡的老瑤海人拉著記者的手說:「一輩子都住在瑤海,看過瑤海區曾經的繁榮,希望也相信瑤海區還能再度繁榮!」
◤ 商圈 「這裡一直有商業基礎」
「什麼時候商業氛圍會更好一點?」
老侯是肥東人,在廣州經營服裝加工已有10年,後來去了北京,又奮鬥了10年。2006年回到合肥,在安徽四季青服裝批發廣場的二樓買了一個面積50平方米的鋪面,經營女裝批發等。
來合肥已有6年,他也是四季青服裝批發廣場的第一批賣家。他說這裡是合肥市的東門附近,一直都有很多外地人和本地人在這裡做生意。這一片以前就有小攤小鋪,後來改建有了安徽大市場和七浦,隨著商業的不斷發展後來又建設有白馬、四季青以及中綠廣場。
中綠廣場經營家居服飾的李小姐在這邊已有近4年的時間,她說:「這裡一直有商業基礎,但是目前這邊的交通和物流仍然不是很方便。」
新站區站前板塊因為鄰近火車站的區域交通優勢,將全省乃至周邊城市的銷售終端客戶吸引過來,逐漸成了以商品批發為特色的專業市場。但是,隨著商圈的擴大,商業需求的增加,交通和周邊的配套開始跟不上步伐,東部商業什麼時候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是這裡經營鋪面商家的疑問和關心點。
◤ 經濟 「以前的瑤海是經濟支柱區域」
「什麼時候瑤海還能成為領跑者?」
四季青批發市場的老林,現在是一家品牌女裝的安徽總代理。他對《房地產報導》記者說:「我當時就住在大通路附近,瑤海區以前是很繁榮的,當時從和平路和合裕路那一段,都是大型的國有工廠。當時合肥市大部分的工廠都在瑤海區,在當時,瑤海區是合肥市的經濟支柱區域。」安徽拖拉機廠的技術員張老先生說:「我大學畢業就分配這裡上班,當時周末會從安拖廠到三孝口,去市裡面轉轉。當時西部主要是教育區,出了西門(三裡庵)就是農村了。當時瑤海區人多廠多,經濟效益也好。當時合肥市大半個財政收入都來自瑤海區的工業區。」
現在,瑤海區大部分國有工廠都倒閉關門了,大部分的員工還都留在了東邊。有的去了私營企業上班,大部分下崗做點小買賣。很多人都對《房地產報導》記者說:「現在瑤海區不如從前了,都快成為四大老城區發展最慢的區域了,我們作為這裡的老人,我們也希望東門能發展的更好,還能成為四大老城區的領先者,我們的日子也會好一點。」老東部人時刻關心著東部要怎樣崛起,什麼時候才能再次崛起。
◤ 榮耀 「以前住東城是件了不起的事」
「什麼時候住這裡還能引以為傲?」
93年退休後一直住在東邊,後來住進了寶業·城市廣場東區的吳阿姨也是安徽拖拉機廠的老員工。她在小區內時常看看當年安徽拖拉機廠留下的香樟樹,她對記者說:「以前安拖在東城,很多人都住這附近。我們單位的早點是全合肥市最晚收攤的一家。那時候人們住在東城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呢,住在東邊,意味著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住在這邊,意味著收入和福利各方面在當時合肥市,都是很不錯的人。更何況是住在單位分的文明大院裡,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
那時候東部的人口相對於西部較為集中,住在東部的人大多在當時的國營單位上班,收入也比較穩定。這在當時的合肥市民心中,住在東城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情。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東部的發展已經落後於西部區域,什麼時候東部能像現在的西部一樣繁華和美麗,什麼時候這裡也交通便利,商業繁華,成為很多東部人共同的期許。
和平中學已招生 銅陵路高架已開建
東部的變化你可發現?
老城區的改建,火車站的改建,商圈的不斷擴大,地鐵線的規劃,新校區的新建,東大街商圈的規劃,東部已經在點滴間蛻變,長江東大街、龍崗、生態公園各大板塊紛紛崛起,何時才是東部真正破繭的時刻?
◤ 教育 和平中學已招生 將籌建勝利中學
在四季青服裝批發市場做生意的吳先生,之前一直與妻子在外地做生意,最後因為孩子上學的問題,回到了合肥。「剛回來那會兒,園上園(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小學、和平中學還沒開學,現在明顯感覺學校多了起來。」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老火車站片區將籌建勝利中學,「十二五」期間東城將建更多配套學校。
園上園(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小區配套小學、城建·琥珀名城配套學校小學部,均於2010年秋季開始招生。去年9月,由名校38中承辦的和平中學開始招生開學。
去年上半年,瑤海區已經順利接收一所公辦幼兒園,龍崗開發區的龍騰家園配套幼兒園由銅陵新村幼兒園承辦,於去年9月1日準時開學。去年下半年,在琥珀名城小區,還在推進配套幼兒園的移交工作。
此外,全市最大的復建點新海家園將籌建新漕衝中學。據了解,該校規劃投入3200萬元,於去年11月前開工建設;在同一時間段開工的還有遷址新建的銅陵新村小學,規劃佔地38畝。此外,當塗路小學已經布點完畢,規劃投資2400萬元;龍崗開發區恆大城(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小區內將籌建配套學校,,開發區內還將完成馬崗第二小學的建設項目;此外,13中等一批改擴建項目也已啟動。
◤ 醫療 市二院新區已經開始就診
張奶奶今年76歲了,在市二院新區住院的她感慨說,「現在看病方便多了,條件非常好,費用也可以接受。」
市二院新區從今年1月16日開診以來,給周邊需要就醫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為方便市內居民和周邊縣市患者來院就診,市二院在新亞汽車站建循環班車始末站,開設循環中巴車免費接送患者。
據了解,市二院新區是合肥市東區最大的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一期開設床位800張,設有內科、外科、康復醫學科等22個病區。步入醫院門診大廳,迎面便是一條縱貫整個大樓、近300米長的「醫療街」。「不光老人,我們年輕人生病的時候,體力也差,這樣設置肯定合理方便的多。」正在排隊掛號的李先生如是說。
瑤海區的房價在全市處於低洼,小李08年畢業後便與男友在合肥東城定居下來。3年後,他們有了可愛的寶寶。小李說:「寶寶生下來之後,爸媽不在身邊,帶孩子又沒有經驗,醫生的建議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正在哺乳期的楊女士跟小李一樣,「瑤海區婦幼保健站會教授我們母乳餵養的技巧,為準媽媽和媽媽們就母乳餵養的好處、正確的餵奶姿勢及擠奶手法、產婦的合理營養膳食等幾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我們明白一些帶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 交通 拓寬主幹道 打造立體交通體系
「隨著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建,東部火車站商圈、元一商圈以及勝利廣場商圈將貫通,合肥東部的商業圈呼之欲出。」提到東城的交通,住在瑤海區的老王很有話語權,「一直期待東邊的交通能再好點,這些年也算有了一些實實在在的變化。銅陵北路改成8車道,銅陵北路高架的修建,臨泉東路的改造都已經動工。」
《房地產報導》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結合舊城改造,未來瑤海將完成主幹道的改擴建,打通重點道路的斷頭路,完善區域內支路網建設,努力構建便捷通暢的交通網絡體系。全面完成勝利路高架、銅陵路高架和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完成六橫六縱主幹道的東擴和南北暢通,重點建設臨泉東路、新安江路東延、淮南路、和平路東段、龍崗路、大眾路、郎溪路、採石路等一批主次幹道,基本形成空中、地下立體交通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臨泉東路是合肥東部城區的一條重要東西向道路,此次修建工程西起二十埠河,東至肥東縣祥和路,長約7公裡,採用雙向六車道。該項目建成後將連接中心城區、瑤海區及肥東縣之間的距離,為東部組團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供支撐。
◤ 商業 大東城商圈呼之欲出
原本在壩上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做生意的老何從壩上街搬遷以後,便乾脆將新鋪面的事情都交給兒子去打理,自己落得清閒。「離開這個做了將近十來年生意的市場,心裡總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但是不管怎麼樣,我覺得舊城改造是好事情,逛起來也有勁。」
之前在城隍廟做生意的孔先生,當時覺得城隍廟的交通跟不上發展,便乾脆將鋪子從城隍廟挪到了信地·安徽大市場。「商圈正在更新換代,城隍廟、三孝口、壩上街這些老商圈,隨著時代的發展,勢必也要經歷一場變革。」孔先生來信地·安徽大市場做生活用品小家電生意,不知不覺已經有10餘年了,「人們現在一講到批發就自然會聯想到安徽大市場,名氣出去了,生意自然就好了。」
商業的崛起,離不開優良的交通配備,火車站商圈,依託全國重要的公路鐵路樞紐,周邊服飾批發市場密集。聚集了白馬服裝城,中綠廣場等批發市場。此外,信地·安徽大市場和國際汽車城兩大安徽省大型品牌專業型市場,也使得這裡擁有超高的人氣,商業發展日趨成熟。
除了傳統的交通配套,軌道交通1號線的規劃建設,催生著合肥商圈的更新換代。
「朋友過來玩,都沒地方去」
期待東部能有大商圈
這裡是合肥市流動人口最多的區域,這裡也是合肥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但這邊卻沒有一個完善的商業中心,這裡的商業需求一直被壓抑,東部何時才會擁有自己的品質商圈?
◤ 集中需求 「我希望大市場能再大一點」
無論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信地·安徽大市場,還是隨後的白馬、中綠服飾廣場;無論是2005年開業的元一時代廣場還是大、小東門的繁圈,時代的印記通過建築的形態凝結為一種可感知的記憶。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革下,老商圈也正在合肥東部寸土寸金的土地上鳳凰涅槃。
作為一個老合肥人,親身經歷了合肥尤其是近些年的飛速發展,從鄰裡街鋪到百貨大廈再到城市CBD,親眼看著合肥一步步地變化,喜歡逛街的劉女士就住在市中心,城市改變帶來的便捷讓她無比歡喜。三孝口、四牌樓、淮河路步行街,作為外來的合肥新人,常常將合肥的發展歸納為一個階梯狀的演進過程。如果說三孝口代表了80年代的合肥,那麼四牌樓則代表了90年代的合肥,而淮河路步行街無疑代表了2000年的合肥。如果以10年為一個演變期限,那代表下一個10年的又是怎樣的商業中心呢?
在信地·安徽大市場做雨傘批發的吳女士認為:「現在信地·安徽大市場,我們都覺得小了,跟義烏那邊的大市場相比,體量太小了。在我看來,市場越大,抱團取暖的作用就越明顯,交通配套再完善一些,生意也就越好做。」
◤ 商業需求 「我們期待周邊有一個商業中心」
來自長豐的鄭女士,一家子靠包工程賺錢養家,兩年前在新站區買了套房子。「日常生活用品在樂活廣場(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的永輝超市幾乎都能買到,不過像衣服和家電之類的,一般還是會去市裡買,元一時代廣場和步行街去得比較多。不過坐公交都要轉車,不是很方便。」像鄭女士一樣,需要轉公車到市區逛街購物的人群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聽說樂購超市今年能夠開業,不過超市畢竟只能滿足生活的一部分需求,逛街還是要去商場的。」
其實不光居住離市區有段距離的鄭女士有購物的需求,在信地·安徽大市場做生意的吳女士同樣期待周邊能有一個商業中心。「生活日用品在大市場就可以買到,我是不會捨近求遠的,如果周邊有一個大的商業中心,化妝品、衣服之類的就在附近商場消費了,我們本來就忙,也免得往市中心擠。」
「臨泉路沿線,除了信地·安徽大市場這個較為成熟的批發市場,與其相鄰的信地·紅星美凱龍已是成熟的高端家具市場,而信地·城市廣場和勝利廣場項目也都在建設中,我們也非常期待一個新的高端商圈崛起。」談到瑤海區的商業,吳女士如數家珍。
◤ 商圈需求 期待東部三大商圈能集中
「從現有的商業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商業來看,合肥東城有火車站商圈、元一時代廣場商圈、長江東大街商圈,三個商圈彼此獨立分布,商業業態感覺不如市中心集中。」在火車站附近上班的阮先生這樣說道,「而且合肥火車站商圈以批發市場為主,目前商業業態比較低端,很多高端的商業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合肥火車站商圈,是發展千億級商貿服務業集聚區,有安徽白馬服裝城、信地·城市廣場、勝利廣場歡樂城(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等項目。據了解,區政府有意重點扶持知名品牌服務業龍頭企業,鞏固和完善現有服務業良好氛圍,力爭商貿服務業取得新提升。以消費性服務業為導向,進一步增多信地·安徽大市場、安徽國際汽車城等大型市場的服務業態,引入一批競爭力強的大型超市賣場,提升商貿、購物、休閒、居住服務功能,完善站前路「安徽服飾第一街」和臨泉路服務業軸心街區功能。
而元一商圈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合肥幾大成熟商圈之一。北京華聯、沃爾瑪、希爾頓、國美電器、肯德基、時代影城、歡樂谷遊樂場、時尚百貨的相繼進駐,豐富的業態全方位滿足新站區及周邊居民的購物、餐飲、娛樂、休閒、文化需求。同時,火車站、新亞汽車站、旅遊汽車站、長途汽車站等交通樞紐都在周邊,使得元一商圈的交通網絡十分發達。
◤ 娛樂需求 期待大型綜合體 能有娛樂休閒
在京東方上班的小劉說自己平時幾乎沒什麼休閒娛樂,「休息的時候上上網就打發了,去市中心太遠了,附近也沒什麼休閒娛樂的場所,就算我朋友過來找我玩,也沒地方去。不過這樣,可以省點錢,因為沒地方花。」小劉開玩笑說。
「平時約同事朋友吃飯、唱歌、看電影,還得去市裡。坐車不方便,來回時間耽誤的也比較久。」居住在生態公園附近的趙小姐,以前租住在市中心,一年前在新站區安家後,發現生活變得沒有以前豐富多彩了,「人都喜歡就近,聽說家天下(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後期會有家庭式購物街,希望到時候能夠滿足我們休閒娛樂的需求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休閒娛樂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希望東城能崛起一個大型的綜合商業中心,一站式地滿足吃、喝、玩、樂等多方面的生活需求。」
引進新產業 規劃新商圈
東部,向夢想起航
在東部,很多人都說新站附近又有一片土地劃入合肥的版圖,東部板塊在不斷擴大。銅陵路高架2012年年底南側將投入使用,軌道交通1號線直達火車站,長江東大街的規劃,110萬平方米綜合體的成長,這些都將成為未來東部的新風景。
◤ 工業 引進京東方 新興產業在增多
新站區一直堅持「一城兩區、雙軸雙帶、雙主雙副、組團聚合」的總體規劃。目前在新站區工業發展過程中,引進了京東方六代線、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等國家級新型平板產業。記者實地走訪時發現,京東方工業園區目前已經全線投入生產,周邊的交通和生活配套也在進一步的完善中。
在合肥市大建設的規劃中,新站區一直作為「工業強區」和「創新發展」的代表區域,在大東部的建設過程中,新站區全面推廣退二進三的產業改革,大力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相關新興產業鏈。以便更好地解決當地住戶的就業需要,以及更好地推進產業結構創新、節能減排創新,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生態化重組和低碳產業體系建設。目前新站區的產業發展已經站在各區的前列,隨著新站區的發展,東部的工業區是否會迎來新的發展時期,這些對於東部未來的疑問都寫在了老東部人的心中。
◤ 交通 銅陵路建高架 1號線已開工
隨著銅陵路一直往北,銅陵北路從四車道開始過渡成為八車道。道路兩旁有正在新建了各大住宅小區,而且位於京東方產業園區附近有接近30萬居住人口的住宅群樓。目前新站區的交通正在不斷地變化中,銅陵路高架橋已經於去年年底動工建設,目前在銅陵路與繁昌路交會路段,正在進行地基建設,根據銅陵路規劃我們可以得知,該段高架和平路以南部分將於今年年底能夠通車並投入使用。從銅陵路高架橋的規劃我們可以看出,全長約8.05公裡,北起北二環,南至望江路,由北向南設置多個出匝口,在站前路和臨泉路南側上分別設置上下匝道,同時在長江東路北側設置一處上匝道,長江東大街北側設置一個下匝道。
同時,隨著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工,東部的交通也將迎來新篇章。軌道交通1號線南起濱湖區,北至火車站,途徑新站區,並在新站區設置有多個站點。
交通的不斷發展和改變,將更好地助推東部的發展,東部的交通是否還有其他的改變,站前路等老城區交通幹道是否有拓建工程,這些都將是東部發展的重要落足點。
◤ 規劃 據說新站板塊已經擴展到磨店鎮
《房地產報導》記者在東部各區域走訪時,發現很多市民對於東部的發展十分關心,其中多人提及新站區目前有意將肥東縣的磨店等地區劃入新的板塊中,將新站區的版圖擴張一倍。一位家住肥東的市民告訴記者,目前在磨店鎮已經有大部分的土地被徵收了,並成立了專項辦公室。但對於未來東部區域的規劃和發展概況,大多數人仍在猜測中。
在安徽大市場做家居百貨批發的小孔告訴《房地產報導》記者,大市場是安徽省最大的批發市場,非常繁榮,但僅靠一個批發市場,無法滿足周邊商業發展的需要,如果在周邊出現大體量的綜合商業,就有望拉動一個新商圈的崛起。
東部的規劃,依舊是老東部人關注的熱點之處。這裡是否會有新的板塊加入?是否會有全新的商業規劃?這些又將組成怎樣的新的東部?
◤ 商圈 長江東大街 信地打造城市綜合體
長江東大街是合肥市在東部建設時期,規劃的一條全新道路,將在長江中路全面改造的基礎上,將該路段延伸,隨著長江東大街工程的不斷推進,名企大腕紛紛入駐東大街,東部人居品質不斷提升。
人氣的聚集,人居品質的提升,對品質商圈的呼喚,越來越迫切。
在臨泉路與全椒路交會處,信地集團投資打造了以110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集七大業態於一身。信地集團投資打造的城市綜合體項目——信地·城市廣場是目前合肥市最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信地集團吳圖平董事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信地·城市廣場是安徽省政府861重點項目、合肥市政府1346重點工程。集信地·紅星美凱龍、樂匯商業街、國際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5A級寫字樓、高端住宅、餐娛不夜城於一體,形成超大型內循環系統。目前項目已經有大量品牌商家入駐,信地集團站在城市運營商的角度上,將更好的實現東部、信地、商戶三方共贏的結果。」
東部能否崛起,東部商圈何時形成,它會給合肥市民帶來什麼樣新的感受,又將給合肥東部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