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眾多藝術收藏人士而言,浙江龍泉,這個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山區小城,不僅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等共享「瓷器之鄉」的美譽,其另一主打招牌——龍泉寶劍同樣蜚聲中外。「劍瓷」文化合璧,讓龍泉這座有著青山綠水的城市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更讓人驚訝的是,龍泉雖然地處山區,人口也不過29萬,但云集此處的國家級、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卻是全國範圍內比例最高的。
一座小城,何以吸引如此之多的大師雲集?面對一帶一路新機遇,有著豐厚歷史底蘊的龍泉,欲將劍瓷文化產業帶向何方?帶著這些疑惑,人民網《藝術上海》欄目組日前專程趕往這座劍瓷之鄉,對龍泉市副市長徐達偉進行了專訪。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徐達偉副市長接受採訪 李心怡攝)
劍瓷產業欲登百億峰巔
記者:青瓷和寶劍是龍泉傳統的品牌,龍泉市政府也已出臺了「一城一鎮一窯址」的規劃,目前這個規劃的推進情況怎麼樣?
徐達偉:我們青瓷寶劍正在努力抓「一城一鎮一窯址」,概括起來講就是,傳統跟現代兩條腿走路。
「一城」:就是我們的主城區,我們以後青瓷寶劍主要的平臺打造就在我們的主城。我們在「一城」裡推進青瓷寶劍的創意基地,我們產業的基地發展平臺,還有我們已經建成的青瓷寶劍苑,都在順利地推進。那麼「一城」這塊上來之後呢, 我們青瓷行業的百億產業的打造基本上就形成了。
「一鎮」:建國之後,青瓷小鎮就是現代青瓷的發源地。那麼我們作為主打的旅遊產品和文化產品,現在來說,去年獲得了4A級景區。我們現在也在跟上海一些民間資本對接。近期我們就準備籤約,準備開發一個三平方公裡的規模,實現5A景區的打造,投入三年大概50個億,也是一個很大的項目。
「一窯址」:是指南宋時期,我們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發源地,一個重要的節點,我們現在已經做好了產業保護性的規劃。我們現在也準備做旅遊規劃方面的打造,下一步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龍泉上垟中國青瓷小鎮 樂熙蕾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龍泉古窯 樂熙蕾攝)
記者:龍泉市政府對未來幾年的規劃如何?
徐達偉:在「十二五」的最後一年,龍泉市政府提出一個「十三五」的規劃。按規劃,到2020年,龍泉有望實現三大產業產值百億的目標,這三大產業分別是汽車空調零部件產業、青瓷寶劍產業和旅遊產業。
去年,龍泉的汽車空調零部件產業已達到80億產值,預計將在2017年成為第一個實現「百億工程」的產業。而劍瓷產業去年的產值為30億,旅遊產業為28億。這兩個產業要在五年之內完成「百億工程」,必須翻兩番。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重鎮
記者:龍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今後將從那些方面做些突破呢?
徐達偉:我們市委市政府也在研究青瓷寶劍行業,怎麼響應中央號召,為一帶一路破題。
古代來講,龍泉確實是海上絲綢之中重要的發源地。因為當時龍泉作為甌江的源頭,我們的青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份額是相當重的。比如我們的南海一號上面打撈的,龍泉金春窯窯址生產的、大量的、幾萬件的瓷器。還有韓國沉船打撈,百分之五十都是龍泉青瓷,所以我們在古代海運貿易份額很大。
作為現代,龍泉青瓷怎麼樣去破題,也是我們一項研究和探討的方向。
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青瓷文化、青瓷產品的推薦。我們採取走出去的辦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辦展,包括每年在上海、北京、香港、廣州辦展,繼續擴大我們的知名度。另一個就是我們修煉內功。我們在產業瓷上面能夠更好的跟藝術瓷結合,來提升我們日用產品的檔次,伴隨並參與推動今後「一帶一路」的發展,把我們的龍泉產品順勢推出去。
大師比例全國範圍最高
記者:跟國內其他幾個著名瓷器產地相比,龍泉的特色和優勢在哪裡?
徐達偉:龍泉雖然地處山區,但是我們的國家級大師、省級大師、市級大師在全國範圍內比例是最高的,可以說是大師雲集。
你們看一看這組數字:龍泉共有28萬人口,平均每1000個龍泉人就有一位工藝美術大師。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4名,中國陶藝大師6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4名,中高級工藝美術大師219名。
我們的長處就在於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發掘跟提升已經到了歷史又一個巔峰期。我們青瓷歷史上的巔峰在南宋,當代現今是另一個巔峰期,所以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發展和傳承是抓的很好的。
對於跟其他主要的產區來看呢,日用瓷這一塊是我們的短板。像醴陵、像景德鎮日用瓷開發在GDP當中的比重佔比比我們高,這是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跟提高的。還有龍泉作為歷史五大名窯主產區之一,我們陶區之間有很多的聯繫和交往。我們龍泉青瓷現在更要在創新方面,向他們去學習和提高。像景德鎮,陶瓷產業的創新這一塊向他們學習和提高。此外,我們的青瓷職業技術學院對後續人才的培養更加重視。
千萬專項資金鼓勵創新
記者:近年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復興,而且特別對於青瓷,更受關注。因此從業人員相對來說增加了很多,可能造成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那麼龍泉青瓷行業規範是否有規劃?
徐達偉:這個有的。
首先應該說,我們的從業人員也好,我們的青瓷產業、廠子也好,都是提升得非常快的。產值從剛開始的幾個億到現在二十多億。從業人員現在通過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職業技術學院的培養,素質提升很快。
對於行業內部管理,我們充分發揮龍泉青瓷寶劍行業協會的自律內部管理來規範它。因為行業準則標準的制定是通過行業內部來實現的,我們現在除了協會方面、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努力之外,重點的還有一個青瓷寶劍標準化產品制定。現在的檢測平臺已經搞好了,投入使用了。那麼我們的青瓷的標準制定之後,就要督促行業管理協會以這個標準來規範產品的生產,使我們的龍泉青瓷在世界陶瓷行業立於不敗之地。
記者:今年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當中也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青瓷寶劍作為龍泉的支柱產業,在規範的同時也會鼓勵產業的發展,那麼在鼓勵大家創業創新的過程中,龍泉有沒有出臺一些相關的鼓勵政策?
徐達偉:有,我們出臺了龍泉市鼓勵青瓷寶劍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意見,我們每年安排了一千萬的專項資金,鼓勵我們行業的發展。這個政策出臺力度還是相當大,在創新方面也是我們今後著重抓的方面。
我們龍泉青瓷作為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掘已經做得很極致了。創新發展是我們短板之一。我們一方面要從創新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也想通過線上線下一起走,比如我們打算舉辦網際網路青瓷作品的設計創新大獎賽,還有通過請進國內國際上的陶瓷的高端人士、領軍人物到龍泉來建工作室,帶動我們年輕一輩的發展,龍泉青瓷以後才有希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龍泉青瓷寶劍苑 樂熙蕾攝)
旅遊為「體」文化為「魂」
記者:龍泉,山清水秀,這也是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特別好的優勢。而龍泉劍瓷文化的吸引力對遊客來說也非常強烈,那麼龍泉如何藉助這些產業來發展旅遊經濟?
徐達偉:江浙群巒第一峰,山清水秀三江源。龍泉的自然景觀資源自然是沒得說。作為市委市政府努力的方向,我們又提出一個「文旅融合」的指導思想,即我們的文化產業一定要跟我們的旅遊產業融合。
我們的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相當豐富,這裡請允許我數一數家珍。
龍泉一向劍瓷並稱。龍泉劍,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傳說是由歐冶子大劍師所鑄。歷史上,伴隨龍泉劍的誕生和發展,產生了眾多遺蹟和傳說。
龍泉還是世界香菇栽培發源地、中華靈芝第一鄉,龍泉的山區土特產數不勝數。
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祖籍龍泉下樟村。這個村,秀水奇巖怪石,白雲茂林修竹。宋代名士管師復隱居於此,「滿塢白雲耕不盡,一潭明月釣無痕」。2010年莫言前往龍泉尋根問祖參觀下樟村時,深深地被這雲塢古村的原生態所吸引,寫出了如下詩句:「龍泉祖居地,山水呈祥瑞。詩成白雲巖,根系石馬崗。寶劍生紫氣,青瓷吐幽光。慚愧我來晚,千裡獻心香。」
龍泉青瓷是中國漢族傳統制瓷珍品,始於三國兩晉,南宋時燒制出晶瑩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達到顛峰。最大特色為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龍泉市燒制青瓷的古代窯址有500多處,龍泉市境內有360多處,史稱龍泉窯。
龍泉的文化產品跟我們的文化旅遊要很好的結合。旅遊方面是一個「體」,劍瓷文化是一個「魂」,我們把旅遊工作做好後,吸引外地的遊客到龍泉,向我們的遊客展示青瓷寶劍文化的魂,然後將青瓷寶劍作為旅遊產品,通過旅遊帶動出去,這是我們最終努力的方向。(軒召強 樂熙蕾 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