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夢想 臺灣「老男孩」把咖啡文化帶到了麗水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2018-04-29 17:32 | 指尖麗水

臺灣「老男孩」羅傑翰(左)與許劭威(右)

去年10月,兩位來自臺灣的「老男孩」,跨越海峽來到麗水,開起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咖啡館。半年多時間過去,他們不僅將臺灣獨特的咖啡文化帶到了麗水,也讓越來越多的麗水人愛上了他們特製的手衝咖啡。

只要走進這家咖啡館,你就能聞到一陣陣或濃鬱、或清新的咖啡香。

這家名叫「曦季」的咖啡館,位於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大街181號的江泰星悅匯街區。極具現代工業風格的內飾裝修,使這裡處處散發著一種從容、愜意的生活氣息。

當然,迎接你的,不止咖啡香與閒適的環境,還有兩位氣質截然不同、卻都有著陽光般笑容的咖啡師——一位熱情的「健談型男」,一位沉穩的「斯文暖男」。只要你一進門,他們就會不約而同地報以友善的問候,讓人倍感親切。

他們是來自寶島臺灣的「老男孩」——羅傑翰和許劭威。而這家「曦季咖啡」,是他倆開設的第一家咖啡館,也是他倆在麗水創業的「大本營」。

咖啡緣起,一場父輩的雲南行

兩位咖啡師,都來自臺北市。其中,被顧客冠以「健談型男」稱號的羅傑翰出生於1983年,是「曦季咖啡」的創始人,也是這家咖啡館的店長。他的合伙人,「斯文暖男」許劭威,比他小兩歲。對於在這個年齡段重新走上創業路,兩人都略帶自嘲地說自己是夢想不滅的「老男孩」。

臺灣「老男孩」羅傑翰

他們一直覺得,咖啡是每天人手一杯、甚至數杯的飲品。羅傑翰家經營咖啡豆生豆批發生意,並且擁有自己的品牌:CG咖啡。這也成了後來「曦季咖啡」的由來。

「有關『曦季咖啡』的一切創業緣起,都要從我父親8年前的一次雲南之行說起。」羅傑翰說。

2010年初,羅爸爸在前往雲南的旅途中,結識了一群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叢崗村生活的傣族和傈僳族農民,他們世代都生活在山裡,靠種植咖啡豆為生。但是,由於這些豆農不了解科學種植技術和生豆處理工藝,導致當地咖啡豆品質一直難以提高,只能低價銷售給生產速溶咖啡的企業。

在了解當地產業的發展困境後,羅爸爸萌生了幫助豆農的想法。於是,他回到臺灣成立了CG咖啡公司,經營起了自己完全不擅長的生意,先後花了三年多時間,無償幫助豆農改良咖啡豆品種、改進種植技術,併購置了一批生豆處理設備。但隨著年歲漸長,幾年下來,羅爸爸逐漸感到力不從心。2015年,他把這些年的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和盤託出,告訴了兒子羅傑翰。

那時的羅傑翰,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並在舊金山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我在美國念完工商管理碩士後,一直在一家大型旅遊公司工作,還升任了公司副總。對於是否聽從父親的召喚、回來做咖啡生意,也是幾經猶豫和掙扎。可家裡只有我一個學商科的孩子,既然父親有這樣的志向,需要我的幫助,我覺得自己有這份義務。」為了達成父親的心願,2015年,羅傑翰毅然辭職,放棄了原本優渥的工作與生活,帶著妻兒返回臺北,全面接手家族的咖啡豆生意。

來麗創業,偶然中充滿必

「有人說『臺灣一半是海,一半是咖啡館』,這種說法聽起來誇張,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咖啡的受歡迎程度。尤其在臺北,許多咖啡愛好者一日三餐都以咖啡佐餐,平時一天喝三四杯咖啡,是很正常的事。」羅傑翰笑著說,這種對咖啡的熱衷,營造了獨特的咖啡風尚與文化,但也意味著咖啡市場已接近飽和。

「要不是我們擁有主營雲南咖啡豆的特色,在臺北的生意會面臨更殘酷的競爭。」羅傑翰說,對他們而言,從臺北來到麗水創業,既是偶然,也充滿了必然。

回到臺北接手咖啡豆生意後,羅傑翰一心想找到一個咖啡市場飽和度較低的地方開一家咖啡館。「這能便於我從原料到成品,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羅傑翰說,正是在這個時期,他在一家臺北街頭咖啡館偶遇了多年未見的學弟——曾經在臺北經營過一家咖啡館、有著七八年咖啡師從業經歷的許劭威。

手衝咖啡

志趣相投的兩人,決定離開競爭過於激烈的臺北,開闢一個全新的市場和創業基地。此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016年底,麗水江泰國際星城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們入駐江泰城,來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咖啡館。從2016年底到2017年7月確定投資咖啡館項目之前,羅傑翰先後來麗水考察了三次,每一次,他都為麗水飛速發展帶來的變化感到驚嘆。

「短短半年後,我就下定決心把咖啡館建在這裡。我對麗水的第一印象很好,感覺這裡是一個包容度很高的地方,能夠接受不同文化的影響,發展潛力和文化彈性都很強。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可以推廣和傳播咖啡文化。」羅傑翰說。

「我們公司主營雲南咖啡豆,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咖啡並不是簡單的『舶來品』,在雲南也有品質上乘、不輸外國名牌的優質咖啡豆。」許劭威補充道。

一杯咖啡,衝泡出情誼與文化

2017年下半年,羅傑翰和許劭威來到麗水,歷經2個多月緊鑼密鼓的裝修施工,這家只有兩名咖啡師的「曦季咖啡」,在同年10月正式開業。

和一些人流如織的快銷式咖啡店不同,「曦季咖啡」的節奏似乎特別悠閒。人們不僅可以喝到各式各樣的咖啡,還可以在這裡與咖啡師談天說地,像朋友一樣相互交流、寒暄。

「一些不熟悉咖啡文化的顧客,總喜歡問我們關於意式咖啡和手衝咖啡的區別,而許多資深的咖啡愛好者也愛與我們交流各種單品咖啡豆的口感差異,還有一些朋友,會與我們從臺灣的風土人情聊到各地的傳統民俗……總之,在我們的咖啡館裡,我們希望打破店主和顧客的傳統界限,打造充滿輕鬆與溫情的嶄新體驗。」許劭威說。

高品質的咖啡、熱情周到的服務模式,通過老顧客的口耳相傳,很快讓這家偏安一隅的咖啡館,在麗水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與人氣。

老男孩在說著他們與咖啡的故事

而隨著他們推出各具特色的單品咖啡豆手衝咖啡,兩位「臺灣咖啡師」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媒體的關注、報導,店長羅傑翰更是憑藉風趣健談的性格和陽光型男的形象,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咖啡師」。

許劭威說:「我真的覺得麗水人非常友好,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熱情也非常特別的城市。」

從初來乍到的人生地不熟,到現在有了一群志趣相投的麗水朋友;從咖啡店鮮少有人光顧,到現在逐漸打開知名度……羅傑翰和許劭威在麗水的生活,已經逐漸邁入正軌。今年年初,他們還與一家甜品店進行深度合作,兩人每天輪流在北城的萬地廣場與南城的星悅匯總店「坐鎮」。偶爾,他們也會結伴去上海、杭州等地的知名咖啡館進行交流。

「現在越發忙碌,但也越發充實了。值得感恩的是,越來越多的新老顧客會抽空專程從市區趕到我們在南城的店裡喝咖啡,和我們聊天。希望今後我們能有更多的機會推廣、發展咖啡文化。」羅傑翰說。

(據指尖麗水,原標題《在麗水,臺灣「老男孩」開啟咖啡創業路》。編輯楊慧玲)

相關焦點

  • 《老男孩》:你是我日復一日的夢想
    看豆瓣上有人推薦《老男孩》,我就吵著讓他們陪我一起看。他們興趣索然,但拗不過我,和我一起看完。 最後,我伸了個懶腰,點了根煙,很專心的開始吃一袋牛肉乾,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這一切小動作,都是為了掩蓋我呼之欲出的眼淚。最後一行字幕,花褲摸了摸我的頭,說,不錯,可是你不懂,我懂。 不管懂不懂吧。
  • 視頻丨臺灣咖啡師在麗水 帶你體驗一杯手衝咖啡的魅力
    2018-01-07 07:1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欣慰 邱建平有人說,臺灣一半是海,另一半是咖啡店。聽起來有點誇張,卻道出了臺灣獨特的咖啡文化。在那裡,你幾乎可以喝到世界各地的咖啡。不同產區的咖啡豆、不同國家的衝煮方式,加上高密度的咖啡銷售點,交織出多元、豐富、專業、親民的咖啡文化。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來自臺灣的一名咖啡師——羅傑翰,他同時也是麗水曦季咖啡的店長。咖啡師羅傑翰曦季咖啡位於麗水經濟開發區成大街181號。大大的落地窗與世隔絕出一方小天地,鬧中取靜。
  • 微電影風暴席捲中臺灣 "老男孩"催淚靜宜學子
    由素有「短片奧斯卡」之稱的「全球華人非常短片創意盛典」主辦的「臺北國際短片電影節」校園巡迴影展,首度於中臺灣落地,吸引靜宜大學數百位師生熱情參與,將整個放映廳擠得水洩不通,連走道上都坐滿學生。一部感動大陸上億網民的微電影「老男孩」,更搏取了全場師生的眼淚和熱烈的掌聲!
  • 【壹周旅遊】麗水山居「牽手」臺灣民宿——麗水舉辦麗水山居•臺灣民宿交流合作活動周
    臺灣民宿,起緣早,上世紀70年代即開始發展,到了今天,已經相對比較成熟。麗水山居,剛剛起步,但是這兩年以迅猛的勢態發展,各種風格的麗水山居遍布麗水各地。臺灣多山的環境與麗水十分相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兩年來,麗水山居與臺灣民宿頻繁交流,碰撞出許多令人矚目的火花。
  • 麗水多措並舉助推咖啡特色產業發展
    「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咖啡產業成為麗水特色產業,麗水咖啡享譽全國,麗水成為『貿研製文旅』高度融合的中國咖啡城、知名的咖啡交易集散地、時尚生活地和產品生產地。」今年9月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促進咖啡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促進咖啡產業發展的「三年目標」。
  • 美軍對臺灣咖啡文化的影響
    最初期是由日本殖民政府打頭陣,為臺灣咖啡種植與咖啡飲用奠定根基。(關於日本對臺灣咖啡的影響,請參考文末所付,咖啡公社的兩篇專文。)今日,我們要從戰後美軍駐臺的三十年(1950-1979),來看美軍對咖啡飲用文化的推波助瀾。
  • 麗水多措並舉助推咖啡特色產業發展—— 一杯咖啡,香溢處州
    「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咖啡產業成為麗水特色產業,麗水咖啡享譽全國,麗水成為『貿研製文旅』高度融合的中國咖啡城、知名的咖啡交易集散地、時尚生活地和產品生產地。」今年9月市政府第6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促進咖啡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促進咖啡產業發展的「三年目標」。隨著該《方案》的出臺,如今在市區,「滿城咖啡香」的氛圍也日益濃厚起來。
  • 老男孩插曲放下的時候是誰唱的 老男孩插曲放下的時候完整歌詞介紹
    老男孩插曲劉燁回想前妻時背景音樂是什麼歌?很多人都說插曲音樂很好聽,據悉,這首歌叫《放下的時候》。那麼是誰唱的呢?一起來看看老男孩插曲放下的時候歌詞吧!  老男孩插曲放下的時候是誰唱的?  劇集播出後,兩人在劇中相愛相殺,屢次上演餵食、餵咖啡等有愛互動,讓網友直呼羨慕這對暖心搭檔好兄弟。
  • 臺灣創業者林易翰和他的「咖啡夢想」
    新華社南京4月24日電(記者劉巍巍)醇香的咖啡、雅致的空間……走進江蘇崑山任何一家「咖啡星樂」,人們都會禁不住放慢腳步,在寧靜的空間裡享受一段愜意時光。而每當看到客人心滿意足的表情,「咖啡星樂」創始人林易翰都會覺得幸福溢滿心頭。16年前,20歲出頭的林易翰懷揣夢想,從臺灣來到大陸,開啟了嶄新的歷程。
  • 咖啡在中國的咖啡文化咖啡在中國的興起
    咖啡雖然是一種不能當食糧的飲品,但是它所代表的文化和自身的氣韻,確是人人都嚮往的想去接近,所以它終有一天會來到每個人的身邊,讓它不再神秘。其實咖啡來到中國已經已經很久了。據史料記載,早在一八八四年就來到中國臺灣,這是試種成功的時間,如果說咖啡在臺灣開始有這種飲品還無從考證。咖啡在中國的臺灣試種成功,是咖啡在中國正式拉開序幕,這個序幕一拉就是幾十年。
  • 臺灣菇農王裕宏:要把慶元香菇文化帶到臺灣去
    他告訴記者,他來自臺灣臺中市,從10歲開始種香菇,到今年已經有32年了。臺灣也有很多人以種植香菇為生,僅在臺中市,就有至少500多戶菇農,算上南投、屏東、臺南等地,那就更多了。  「香菇栽培讓我一家過上了不錯的生活,所以我內心充滿了感恩,知道吳三公就是發明香菇栽種技術的人後,我特意來參加吳三公朝聖活動。」
  • 臺灣菇農:我要把慶元香菇文化帶到臺灣去
    他告訴記者,他來自臺灣臺中市,從10歲開始種香菇,到今年已經有32年了。臺灣也有很多人以種植香菇為生,僅在臺中市,就有至少500多戶菇農,算上南投、屏東、臺南等地,那就更多了。  「香菇栽培讓我一家過上了不錯的生活,所以我內心充滿了感恩,知道吳三公就是發明香菇栽種技術的人後,我特意來參加吳三公朝聖活動。」
  • 「筷子兄弟」分道揚鑣,誰還記得《老男孩》那句歌詞?一語成讖!
    據悉,上海筷子兄弟文化創意工作室從今年9月份開始,經營狀態已經是「註銷」了,這意味著,筷子兄弟解散,,作為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網絡大電影,《老男孩》能夠引起觀眾們的共鳴,觸動觀眾心底深處最柔軟的那部分,實屬不易。
  • 海南咖啡,中國本土咖啡文化的縮影
    咖啡來到中國卻不到200年,史書最早有咖啡記載的便是1884年中國首棵咖啡樹在臺灣種植。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英國「德記洋行」發現臺灣的氣候與中南美洲十分相似,應該會是個適合種植咖啡的好地理。於是,英國「德記洋行」從馬尼拉成功引進了一百株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樹到臺灣種植於現今新北市的海山地區與臺北市的文山區,從而揭開了中國咖啡種植業的序幕。
  • 臺灣南投縣社區文創發展協會赴麗水參訪交流
    臺灣南投縣社區文創發展協會赴麗水參訪交流 2019年03月18日 09: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南投縣社區文創發展協會赴麗水參訪交流。(圖片來源:麗水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18日麗水訊 為深化兩地社區基層交流,臺灣南投縣社區文創發展協會一行24人近日應邀赴麗水參訪交流。
  • 麗水必去的高顏值咖啡廳,不僅咖啡好喝,室內室外拍照更好看
    每一個咖啡館都融合著城市的調性,認真仔細地攪拌一杯咖啡,經過專業的品鑑之後細細品味。不辭繁瑣,一心做好咖啡,這是麗水。小紅書@小雪吃水餃作為著名的「僑鄉」,僅青田一個縣城就擁有三百多家咖啡館,咖啡這種舶來品也早已在這裡紮根,生出了屬於麗水自己的咖啡滋味來。
  • 【I LOVE COFFEE 】咖啡 . 文化
    咖啡進入中國據史料記載,1884年咖啡在臺灣首次種植成功,從而揭開了咖啡在中國發展的序幕。大陸地區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實在二十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在以後的近百年裡,咖啡種植、消費在幅員遼闊的中國生根發展。
  • 咖啡館之旅|臺灣 · 臺北 咖啡慢生活
    如果不是剛好住在附近的Hostel,又剛好被帶到這裡買一杯咖啡,我應該就會錯過這家咖啡館了。老闆是個充滿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已經進入咖啡行業好幾年,非常好聊。一人打理這家小小的咖啡館,有一隻貓和一隻狗,雖然布置很簡單,但咖啡真的不錯。
  • 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在浙江麗水舉行:連結文化記憶,兩岸...
    活動由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指導,長壽之鄉綠色發展區域合作聯盟主辦,《包裝&設計》雜誌社、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臺灣包裝設計協會、臺灣高雄文化設計發展協會、臺灣臺南市美術設計協會、中華農旅文創融合發展協會和「麗水山耕」品牌研習協會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