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節假期,全省氣候溫和、陽光明媚,各地節日文化旅遊活動有序開展,遊客出遊熱情高漲,到廣東過大年成為南粵大地新景象。為做好假日文化和旅遊工作,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按照李希書記、馬興瑞省長、傅華常委、許瑞生副省長等省領導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豐富假日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完善假日文旅公共服務,為全省人民提供精彩紛呈的文旅盛宴,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反向春運打響主客共享的「廣東過大年」品牌
與往年相比,2019年春節「反向春運」客流明顯增加。「回家過年」的傳統悄然轉變,許多外來務工人員選擇將家中老人、子女接到廣東過年。攜程大數據顯示,廣州、深圳位居全國「反向春運」熱門目的地前五位。
據初步統計,2019年春節假期,全省共接待遊客6330.3萬人次、同比增長13.8%(按可比口徑,下同),其中接待省內遊客5583.9萬人次、佔比88.2%,省外遊客640.3萬人次、佔比10.1%,入境遊客106.1萬人次、佔比1.7%;過夜遊客人數1531.3萬人次,佔比24.2%。
省外遊客客源地主要為廣東周邊省份,並進一步向長三角等遠距離省份拓展,湖南、廣西、浙江分別佔比9.1%、9.0%、7.4%。境外遊客客源地主要為港澳臺及美國、馬來西亞,分別佔比87.9%、1.6%、1.0%。廣東居民出遊則穩步增長,假期7天,廣東常駐居民出遊遊客7601.4萬人次,同比增長9.8%。
▲省外遊客來源省TOP10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境外遊客來源地TOP10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廣東各市接待遊客數排名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文旅融合發展是最大亮點,文化場館、文化遺產、民俗展演是旅遊行程安排的「必選項」
順應文旅融合發展的潮流,全省各地廣泛開展讀書健身等活動,各類文化場館推出獨居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春節文化旅遊更加本土化、市民化。
春節假期進博物館、圖書館成為春節休閒新時尚,省博物館、省立中山圖書館僅年初一就接待共1.3萬人次;各地市共組織群眾性體育活動500多場,成為春節假期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博物館推出各類文化活動@廣東省博物館
與此同時,各地的節日旅遊活動持續升溫,深圳歡樂谷開展了「炫彩光樂園,繽紛中國年」為主題的炫彩跨年季活動;汕頭市由市博物館、蔡楚生暨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等16個展館組成「小公園博物館群」,將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遊覽和博物館參觀有機結合;陽江市「南海1號」博物館遊人如織,以大宋文化為主題的海陵島谷寮村文化藝術度假區成為春節假期旅遊新亮點。
▲遊客參觀汕頭蔡楚生紀念館@南粵古驛道網
全省各地以舉辦「廣東過大年」新春活動為契機,推動文化和旅遊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提升各地民眾對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
據統計,今年春節期間,全省共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文化和旅遊特色活動3000多項,其中各地級以上市春節重點文化和旅遊活動209項,省直公共文化場館、藝術院團69項,內容包括劇院專業文藝演出、大型美術展覽、群眾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各類文物博物活動、旅遊、體育活動推介等。
廣州市以「花開廣州,春暖羊城」為主題,在廣州大劇院、星海音樂廳、友誼劇院等呈現多場惠民演出,在全市博物館開展百場主題展覽和迎春活動,以舉辦第25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廣府廟會、迎春花市引領開展新春花燈會、桃花節、萬人爬山等系列活動;
▲廣州園林博覽會(來源於穗林園宣,攝影/尹金山)
肇慶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光影藝術節」, 以生態文明旅遊作為主線,舉辦光影秀、樂跑活動、非遺展示、灣區食街、童謠大賽、跨年演唱會、豬年迎春花燈等系列活動;佛山舉辦的第十屆佛山(禪城)嶺南年俗歡樂節則包含了首屆民俗風車節系列活動、新春京劇演唱會等48 項精彩活動,深受廣大遊客喜愛。
▲2019年第七屆CCTV賀歲杯獅王爭霸賽暨迎新春全民健身嘉年華
南粵古驛道是文化振興新陣地,促進歷史文化遺存的活化利用和紅色旅遊發展
春節前夕,省文化和旅遊廳大力推動省內重要歷史文化遺存的活化利用,發布了「廣東文物建築旅遊尋寶地圖」,圖文並茂向社會各界推介36處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古驛道相關點12處、古建築11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8處,邀請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外地遊客積極參與「尋寶」,探尋廣東故事,領略嶺南文化。
「
春節期間,古驛道觀光遊覽、文化體驗等文化旅遊產品持續升溫,南粵古驛道以其獨特的人文魅力、良好的生態環境、精彩的鄉村民俗活動、豐富的農副產品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
」
▲極具特色的潮汕美食吸引著廣大遊客@南粵古驛道網
潮州市以保護古驛道、弘揚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為主題帶動鄉村旅遊熱點,帶旺周邊村民商業銷售市場;汕頭市在中共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陳列館舉辦紅色交通線紀實展覽,以展覽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汕尾市以打造海豐縣紅色旅遊一條街為總攬,提升紅宮紅場·彭湃故居舊址紅色經典景區,推出農會舊址、社前廣場、赤衛隊隊部舊址等項目,形成古色、紅色、生態旅遊熱潮。
「
據初步統計,7天假期,納入監測的14段南粵古驛道重點區域共接待遊客441.2萬人次,同比增長8.2%,收入31.1億元,增長11.3%。納入監測的13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共接待遊客127.6萬人次,同比增長5.4%。
」
▲古驛道接待遊客數排名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港珠澳大橋是著名「網紅打卡地」,
「一程多站」式旅遊產品紅遍粵港澳大灣區
得益於2018年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兩大交通動脈相繼開通,粵港澳三地遊客來往更加緊密,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熱門目的地。
春節期間,全省旅遊企業持續推出豐富多樣的大灣區旅遊精品線路產品,推出能分別體驗香港國際都會、澳門葡國風情、廣東嶺南文化的「一程多站」灣區旅遊產品,受到遊客熱捧,不少外省遊客選擇坐高鐵沿途遊玩珠三角後,再通過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到香港澳門遊玩。港澳兩地春節假期酒店房價同比上漲5成,部分熱門酒店「一房難求」。
據初步統計,春節期間,珠三角9市遊客接待總量為4846.6萬人次,佔總接待量76.6%,港珠澳大橋春節期間遊客通行量達60萬人次,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新的生力軍。
▲粵港澳廣東珠三角9市遊客接待量排名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主題公園是廣東旅遊「流量擔當」,
獨特文旅IP帶人們走向「詩和遠方」
文旅融合時代,單純的遊覽和購物已經無法滿足遊客對高質量旅遊的追求,越來越多遊客選擇體驗可產生情感共鳴的文旅IP項目。能體驗傳統過年風俗、兼具文化歷史元素的主題公園和景區景點,成為最熱門的出遊流向。
湛江鼎龍灣景區舉行第四屆粵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暨年例文化節、廣州灣民俗文化節、安鋪特色美食文化節,促進民俗文化和旅遊相結合;河源巴伐利亞莊園舉辦新春廟會迎賓客、客家大廚工作坊、非遺文化體驗展等主題活動,深受遊客喜愛;梅州雁南飛景區組織山歌藝術團,每天在圍龍食府上演多場客家歌舞表演;潮州古城推出節慶民俗遊、一江兩岸夜景遊、鄉村生態遊線路,「潮味」文化氣息濃鬱,廣濟橋、開元寺、古城牆、韓文公祠等文物保護單位人氣大增;汕頭活化利用歷史建築,復活舊城歷史街區,蔡楚生紀念館成文旅新熱點。
據初步統計,全省納入監測的百家重點景區共接待遊客1428.3萬人次,同比增長7.2%;全省最熱門10家主題公園接待遊客321.2萬人次,同比增長3.4%。
▲最熱門主題公園TOP10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全域旅遊建設成效凸顯,
特色民宿助力粵東西北鄉村振興
去年以來,全省各地加快全域旅遊發展,大力推動文旅產品研發、品牌培育、業態創新,文化體驗、鄉村民宿、森林生態、康養體育、房車營地、研學旅遊等新業態層出不窮。
▲鄉村旅遊受青睞@佛山旅遊
春節期間,廣東旅遊產品供給豐富,群眾的優質旅遊意識進一步加強,在傳統的主題公園和景區景點持續火爆的同時,鄉村民宿、特色小鎮、研學旅遊等備受青睞,「休閒自駕、上山下海」成為春節旅遊的新風尚。各類高端度假型、景區依託型、休閒養生型、生態風光型和戶外運動型的鄉村特色民宿產品深受遊客喜愛,節日期間一房難求。
▲廣東特色民宿@韶關旅遊
民宿既是旅遊新業態,也是鄉村文化符號,民宿發展帶動了美麗文明村居建設,促進了鄉村旅遊市場。據初步統計,假期7天,全省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3591萬人次,佔全省遊客總量的56.7%。
▲各市熱門溫泉/休閒度假酒店&熱門民宿/新業態產品
*數據來源:攜程大數據、廣東旅遊產業大數據平臺
中青年是旅遊的主力,
消費新主張呼喚智慧旅遊
數據顯示,18歲至45歲人群佔據我省遊客的69.8%,從遊客畫像看,「90後」甚至「00後」新生代是春節旅遊消費的生力軍。這部分人群更會玩、更敢花、更率性,周邊遊、碎片化、社交化是其出遊的重要特徵,查攻略、看點評、做選擇、定出行,個性鮮明、追求時尚、消費獨立,常常是「一機在手、說走就走」。
旅遊消費新群體的崛起,倒逼著智慧旅遊體系建設,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大數據大量應用,顛覆性地改變了原文旅產業的呈現方式和體驗模式。如深圳華強方特,通過運用虛擬交互娛樂裝備,開發了全息AR劇場《千古蝶戀》《女媧補天》等文旅項目,讓遊客在虛實結合的場景中獲得更好的體驗感;驢跡科技將景區智慧導覽建設在小程序上,提供預訂酒店、景區購票、入園、遊覽等基於具體場景的一站式服務,還推出個性化手繪地圖等。
▲接待遊客年齡佔比
▲接待遊客性別佔比
*數據來源:廣東移動蜂巢大數據
旅遊收入大幅增長,
旅遊消費更趨務實
春節假期,全省旅遊收入大幅增長,旅遊總收入494.6億元,同比增長16.9%。根據銀聯大數據顯示,來粵遊客中,刷卡消費人次佔比26.4%,掃碼消費人次佔比73.6%,遊客消費金額的行業貢獻度達28.57%。除了都市旅遊,「上山下海·廣東人遊鄉村」也成為了旅遊消費熱潮,龐大的遊客群體不僅直接給省內各景區帶來收入,還刺激了景區周邊餐飲業、住宿業等關聯產業的消費。
「
旅遊消費則更趨務實,人均消費781.3元,同比增長2.8%。從住宿消費看,高中低檔住宿分布相對均衡,中檔住宿佔一半強;餐飲則大部分選擇中端消費,佔比6成,「高端」受冷,僅佔11%。
」
▲遊客消費特徵
*數據來源:廣州銀聯網絡大數據
文明旅遊是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假期旅遊市場總體平穩有序
省文化和旅遊廳會同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在各景區、展覽館推出「不留白色汙染的旅程」活動,增強不留白色汙染意識,推動遊客強化文明旅遊意識,提升文明道德素質,引導遊客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環保生活新方式。
「
全省各地文化和旅遊部門認真做好春節假日旅遊工作,深入組織開展旅遊安全大檢查,積極利用政務網、微信微博、應急管理APP、廣播電視等多渠道引導群眾合理規劃旅遊線路,加強風險評估,謹慎參與戶外探險活動。
」
節日期間,省文化和旅遊廳領導帶頭值班值守,實地抽查旅遊市場秩序;各地組織旅遊志願者赴各大景區、機場、口岸等提供志願服務,維持現場秩序,促進旅遊經營者、本地市民和外來遊客良性互動。
@白雲機場發布
春節期間,全省開展旅遊市場檢查371次,出動檢查人員789人次,檢查涉旅企業619家,檢查團隊導遊311人次;全省共受理旅遊投訴15件,其中旅行社4件,在線旅遊4件,旅遊景區6件,其他1件。全省無重大旅遊服務質量投訴,未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件,假期旅遊市場總體平穩有序,「安全出行、文明旅遊、理性消費、依法維權」成為廣東旅遊的新風尚。
今日話題:這個春節你最難忘的回憶是什麼?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