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婆婆的一勺一匙
便是江湖
/
在武漢你有沒有留意過這樣一些店,沒有時尚裝飾,沒有爆款小食,但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會覺得很安心。
幾十年如一日,風味與人情依舊,還有一位幹練的武漢太婆,一匙一勺調出武漢人最熟悉的味道。
湯頭餡料迷了幾代人
婆婆們的板眼學不來
|熊太婆原湯水餃|
·地址:糧道街與胭脂路交匯處/瑞安街松濤苑小區
·營業時間:6:30-21:00
武漢人愛煨湯,筒子骨、排骨,加蓮藕或者蘿蔔丟進銚子小火慢燉,一點點浸出來的香味能飄滿一棟樓。
位於糧道街的熊太婆的水餃店,招牌原湯水餃,就是用筒子骨煨出來的高湯做底,煮一碗現包現做的水餃。
從喝第一口湯開始,小時候在外婆家玩耍的記憶也跟著浮現出來。
熊太婆水餃的味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熊太婆的父親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水餃開始。
到七十年代,熊太婆繼承了水餃手藝,在大成路老菜場旁開了一家名叫「三合」的水餃店,水餃鮮美,每天四方食客排著長隊只為一碗水餃。
到現在,熊太婆水餃已經傳承到了第四代,但用的還是幾十年前的用料配方,來吃水餃的人依舊要早早來排隊。
後廚裡,一位阿姨有條不紊地包著水餃,不一會便是滿滿一簸箕,一天要包多少她也不知道,但每一位食客吃的一定是現做的水餃。
筒子骨湯聞著就很香,加了蝦米、榨菜碎調味後更鮮美,勁道的餃子皮一吃就知道是手工擀的。
不是給人以驚喜的味道,反倒是熟悉的安心感。
阿姨問我們覺得味道怎麼樣,得到肯定後,眼裡滿滿都是自豪,給我們講每天如何準備食材、熬湯,從水餃聊到工作又嘮到家常。
有時候我們想念一家老店,不僅是因為味道,也是因為它的溫度。
打包也要量足料全
武漢婆婆就怕你冇吃好
|蔣婆抄手|
·地址:中山大道蘭陵路口
·營業時間:6:30-21:30
在蘭陵路,也有一家開了二三十年的抄手老店——蔣婆抄手。
說實話我一直分不清抄手、水餃、餛飩、包面的區別,但不慌,蔣婆幫你們已經總結好了。
當天擀的方形餃子皮,三兩下就成了一個小元寶,煮熟後抄手微微變黃了點,包裹著豐實的肉餡,麵食撲鼻香氣撩撥著味覺。
創始人蔣婆原來是漢口芙蓉酒樓抄手櫃的老師傅,退休後才在蘭陵路搭起了小攤子,隨著人氣積累,逐漸成為了今天的小店。
和武漢水餃講求原湯原味不同,蔣婆抄手最拿手的是帶著川味的酸辣抄手,酸酸辣辣很是過癮。
為了口味地道,以前辣椒和肉餡都是蔣婆親自挑選,抄手也都是現包,現在不常在店裡看到她,但選料還是沿用她定下的標準。
胃口不大的人建議點小份就足夠了,連湯帶抄手能吃到撐,另外店裡現炸的春卷也很好吃哦。
即使過了飯點,來買抄手的人依舊絡繹不絕,不少還要打包一份生抄手回家,外地朋友甚至買了5、6份趕火車。
生抄手和堂食一樣的分量,還要備上全套調料,蔥花、蝦米、榨菜一樣也不少,生怕你在家沒吃到好味道。
阿姨打包的時候不忘囑咐,不吃的時候要把餃子放冰箱,才去忙碌下一單打包。
好不好吃要你自己覺得
「狠」婆婆其實蠻溫柔
|塗太婆滷菜店|
·地址:唐家墩路103號馬場后街
·營業時間:16:30-21:00
之前就聽說過塗太婆,滷菜好吃但是婆婆蠻狠,進店一眼就看到婆婆了,高冷不講話,自帶氣場兩米八。
問婆婆有什麼推薦菜,淡淡地回答:「好不好吃不要聽別個說。」
滷藕切好上桌前,塗太婆加了一勺秘制的辣味醬料,味道也跟著上了一個層次,辣到嘴巴紅也忍不住繼續吃。
婆婆自己滷的瓦溝配白蘿蔔慢燉,牛肉鮮香沁進蘿蔔,湯汁帶著滷香和蘿蔔的微甜,很過癮。
當然最有名的是滷豬蹄,軟糯入味,一盤吃不夠,很多熟客甚至簡稱這家店為「婆婆腳」。
慢慢熟悉後,婆婆也和我們說起往事。
1983年退休後的塗太婆開了這家滷菜店,從滷水調配、拌菜選料以及滷製工序都是她一人操辦,慢慢總結經驗,用她的話說,好不好吃要自己試過才知道。
三四十年過去,直到現在塗太婆還堅守在廚房,拌菜、調料兩道關鍵工序還是自己來做,很多人來喜歡太婆的滷菜,就是愛那上桌前最後一勺秘制辣汁。
下午四點半剛開門還不忙,婆婆就坐在廚房,擺弄著計算器聽音樂。
這也是她一天難得的空閒時間,畢竟每天一早,婆婆就要開始準備一天的滷味,滷好再攤涼,也因為數量有限,有時晚上7點不到就被「搶」光了。
來買滷菜的人漸漸多起來,婆婆也不主動招呼,但每位客人進店,婆婆都是第一個起身開始忙碌。
「伢今天從外地回來,特意跟我說想吃您家的滷菜」,聽了這話,婆婆終於笑起來,問她孩子多大了,又嘮了幾句家常。
30多年裡,塗太婆滷菜店搬了幾次家,但印象裡的老顧客一直都在,三兩盤滷菜一點小酒,和朋友在路邊咵著天,迷戀香辣的味道,迷戀這片江湖。
幾十年的光陰,武漢嫂子變成武漢婆婆,但不變的是口味如初。
旁人總說武漢女人是潑辣、是精明,但她們或許早就把溫柔藏在酸甜苦辣鹹裡,成為一代代人最懷念的武漢味道。
編輯ˇ一木
攝影ˇ小正怪
武漢愛黑馬文化傳媒出品
iWuHan原創發布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