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恩師高元鈞——原淄博市魔術曲藝團團長李忠俊耄耋之年憶恩師

2020-12-25 大眾網

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李忠俊

  山東快書是曲藝苑中的一枝奇葩,它發源於山東,流傳全國,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藝術。我的祖父李同和是淄博當地的評書藝人,善說聊齋。我自幼跟隨爺爺和其好友劉榮長學習評書,他們見我平時喜歡山東快書,於是在保師劉榮長的引薦下,1954年正式拜在了著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高元鈞大師的門下,藝名鳴新,成為了一名高派快書弟子。

  李忠俊與師父高元鈞

  師父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但如今回想起來很多記憶仍然歷歷在目,讓我難以忘懷。今天就通過一個片段,來和大家回憶一下我的恩師高元鈞大師。

  山東快書大師高元鈞

  1989年4月,為加速曲藝人材的培養,拓寬藝術教育的途徑,促進山東快書藝術發展,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由中國北方曲藝學校、中華山東快書研究會、山東省淄博市曲藝家協會在淄博聯合舉辦了「全國首屆山東快書演唱藝術講習班」。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業餘演員近五十名參加講習班學習,充分顯示了山東快書藝術繁榮昌盛、後繼有人的喜人景象。

  在文藝改革大潮的衝擊下,講習班在藝術教育改革上進行了一些探索,採用了課堂教學同舞臺演出相結合、學員的實習表演和講師的示範演唱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將學習成果搬上舞臺,面對觀眾,這樣學員不僅學習了理論知識,並在舞臺上表演、塑造人物,各位講師和學員多方位交流。白天教室聽講師講課,晚上在劇場、廠礦俱樂部,師生同臺演出,貫穿了教學全過程。

  當時的講師有我的恩師——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藝術指導、著名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髙元鈞大師;北京部隊戰友歌舞團編導、中華山東快書研究會會長、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劉洪濱;海軍政治部歌舞團編導、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華山東快書研究會理事、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李洪基;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曲藝隊隊長、中國曲藝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中華山東快書研究會理事、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孫鎮業。傳授的課程是山東快書經典書目《武松打虎》、《武松趕會》、《武松打店》、《石家莊》、《鬧南監》、《魯達除霸》和一些幽默快書小段。

  白天講師在講臺講課,晚上到劇場,講師上臺作示範表演,優秀學員也輪流登臺。為提髙上坐率和豐富節目內容,利用我們淄博市魔術曲藝團的演員優勢,又增加了相聲、小品、歌舞、魔術、口技等。

  李忠俊表演山東快書

  先後到淄川、博山等地,講、學、演相接合,講習班得到了全國曲藝界和山東省曲協、淄博市黨、政、軍和宣傳、文化、新聞部門和企事業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

  淄博曲協的同志們分工聯繫場地、食宿安排、交通車輛、票務發售、舞臺設施等一切事物。由於來到了淄博,我則負責恩師的起居生活,每天伺候陪伴著師父。

  師父一日三餐和大家一起吃,不要求有特殊安排照顧。住也和大家住在一起,我陪師父住一房間。師父白天講課,晚上一塊到劇場看演出。

  李忠俊與傅永昌

  回到酒店後我勸他早休息,他總是和我談過去山東老藝人的一些情況,如傅泰臣(評書泰鬥)、劉泰清(鼓曲泰鬥)、周同賓和傅永昌(山東快書前輩藝術家)等老前輩,解放前在青島、濟南、徐州等地演出交往的一些往事。他從來不直呼其名,都是泰臣先生、同賓哥、泰清哥、永昌叔。談的最多的還是我的引進師韓子康(相聲大家)他稱子康哥、保師劉榮長(評書大家潘成立弟子),他稱榮長哥。他提到「榮長哥九歲跟潘成立學說評書。子康哥既會說相聲,又會寫相聲,他的相聲以唱為主」。談起他們解放前後在濟南演出的往事。又談起韓子康先生弟子薛永年先生在武漢寫了一本回憶韓子康先生的書《從大清朝走來》,我恩師寫的序,其中一段我恩師這樣寫道:

  「特別是關於濟南、南京的記述,讓我也思緒萬千,不由自主地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心酸的年月,悽楚的故地,感同身受,慶幸大作問世之餘,也有不盡的惆悵。子康大哥是我生活及藝術上的良師益友,看了這本書的內容,昔日子康大哥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栩栩如生,睹文思人,無限追懷,歲月更迭,世事變化,思想起老友,怎不讓我淚如秋雨,難以揮去……」

  師徒三代情

  恩師還講到山東快書和相聲是姊妹藝術,他在表演山東快書的同時也愛上了相聲,耳濡目染學會了許多相聲段子,得到過周德山(周蛤蟆、)張杰堯(張傻子)等相聲前輩的精心指點,1950年在天津拜常連安先生為師進一步學習相聲。曾先後和韓子康、劉寶瑞、王世臣、張慶森、馮寶華、蘇文茂等搭擋合演過相聲。

  「我與子康哥第一次合作,是在山東濟南大觀園。當時我十九歲,子康大哥已四十多歲了,我們合演過《八扇屏》、《大相面》、《黃鶴樓》、《大保鏢》等段子。子康大哥多才多藝,對口相聲能捧善逗,單囗相聲、評書出口不凡、別具匠心,與眾不同。當年藝人們家境貧寒,多為幼兒失學,沒有文化,學藝全憑口傳心授。子康大哥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有文化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他博學廣聞,能編會寫,經常在表演中融進新的創作內容。1947年在南京,他受聘於『國立編譯館』,專門對相聲、鼓曲、評書和其他門類的曲藝形式常年搜集、挖堀、改編、整理、補遺進行了大量有益有效的研究和探索。」恩師說道。

  談到劉榮長先生他講「榮長哥受到潘成立先生真傳,『明英烈、嶽飛傳、三俠五義』的梁子獨樹一幟,榮長哥不僅評書說的好,還會彈三弦、唱西河,因為潘成立與西河大鼓趙玉峰是好友,後來讓他們雙方的弟子都稱『潘趙門』」。

  我說我在跟保師(劉榮長)學評書的同時也學三弦和唱西河,為了說好《鐵道遊擊隊》他說再給你拜個老師,1962年他介紹又拜了濟南的張立武先生為師學西河大鼓,在塘子街他家住,師爺傅泰臣住前院,我經常請教,一住就是半個月。

李忠俊與西河大鼓師父張立武

  我說我學了引師、保師、傅泰臣師爺很多東西,如堂臺子、殿筒子、披掛服、鍘刀贊、串子口等,像有一個大哥二哥麻子哥、張三李四羅老哥……我就用在了大鬧馬家店裡,我唱的是楊立德師叔修改過的版本,效果很好。80年我團在濟南大同劇場演出,他晚上看演出,白天到臺上給我輔導,團裡演員們也同時跟著學。

  恩師聽到這裡說:「在濟南演出時,我們經常在一起研究快書怎麼發展,子康哥、榮長哥也講給我很多東西,現在都丟失啦,你把鍘刀贊和大哥二哥的串子口再抄給我」。我說你睡吧我抄。

  幾天後楊立德師叔來看望師父,二人很親切的交談,我在一邊斟茶倒水,走時合影留念,我站在二老身後,留下了珍貴的一頁(照片在多次搬家中不慎丟失、甚為遺憾)。

  講習班在張店結束後,要到淄川、博山等地,大家商議恩師年事已高,怕他天天講課、輔導、接待,經常轉移太勞累,讓我陪著把他送回北京。

  我買了回北京的火車臥鋪票,上車後恰巧和凌子風導演同一室,二人又談笑風聲、長談闊論,談起電影,有些故事用民樂配音更有親和力,像《紅旗譜》加了段西河大鼓,效果突出,既豐富了電影,也弘場了曲藝。今後在農村故事電影中多加曲藝元素,更有民族化。二人親切的交談,直到過了滄州,在我的不斷勸說下才休息。

  回到北京在八大處家裡,休息了一頭午,過午領我去找魔術演員,因為我說過我們魔術曲藝團魔術老師年過古稀,缺少位30歲左右的女演員,恩師又幫忙聯絡關係。

  晚上回家又接著給我過活(傳授技藝)並聊了些「春點」的來歷。他告訴我淮備好紙筆,把一些傳統節目過給我,其中《武松打狼》就是這次傳授給我的。他說:「你師兄弟們多數都在部隊,很多節目他們說不合適,你在地方團體可以說,這是前輩們過給我的,你要學會傳下去。」恩師一句一句說,我趕緊抄,並告訴我這一段於傳斌(於小辨)怎麼說,這一段你師爺(戚永立)怎麼說,傅永昌怎麼說,這一段周同賓怎麼說,杜永順怎麼說……我邊抄邊領會,雖然以上老人我多數都認識,有的我也跟他們學過,可都是水過地皮溼,真正受益還是在恩師家裡他親自點撥,使我自覺著進步不小。

  李忠俊與徒孫路時川

  真是「若要藝學會,跟著師父睡」,恩師的崇高作風與諄諄教誨使我終生難忘。

  

相關焦點

  • 教師節,我在警營向恩師致敬
    老師,您辛苦了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身在警營的警察蜀黍們也想藉此機會向自己的恩師表達感謝感謝那些年恩師在講臺上毫無保留地傳授各種知識;感謝那些年恩師在課堂上對自己溜號
  • 佟葉美:源起——致敬恩師
    此篇文章起筆甚是倉促,卻是難再等待,只想將心中那翻滾的情緒傾注筆尖,卻也做好了文字難抒我懷的準備。文起,只因見到了恩師的一篇文章。可畢竟狼心狗肺的我與恩師已數年未聯繫,再看到那熟悉的名字時不禁微微心動,卻不敢確認。
  • 楊世華:弘道育人 大師風範——紀念恩師陳蓮笙道長誕辰100周年
    認識陳蓮笙道長是在31年前的1986年中國道協代表會議上,當時我在中國道教學院專修班上學,列席了那次代表會議。記得陳蓮笙道長雖然已年近古稀,但身體健朗,精神矍鑠,容顏慈祥。 1994年冬,中國道協應臺灣高雄文化院蔡文先生邀請,組團赴臺灣參訪交流。陳蓮笙道長為參訪團團長,我和武當山王光德會長為參訪團副秘書長,協助陳蓮笙道長。
  •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到濟南交流兩岸曲藝藝術
    華夏經緯網4月9日訊:3月中旬,臺北市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到山東省濟南市交流訪問,受到濟南市曲藝工作者的熱情接待濟南市文化局專門組織了市曲藝團老中青三代曲藝家代表與郭志傑團長在大觀茗曲閣茶樓進行了藝術交流。山東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劉延廣、姚忠賢等為臺灣客人演出了《義薄雲天》、《武松打虎》、《有心常做濟南人》、《親上親》等深具山東特色的傳統名曲和生活氣息濃厚的現代佳作。表演人員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藝和全身心投入的敬業精神受到了臺灣客人的推崇與讚揚。
  •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曲藝要爭取年輕觀眾
    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和夫人謝小玲表演相聲《二重唱》     華夏經緯網訊:6月25日、26日晚,臺北曲藝團與濟南市曲藝團在濟南山東劇院舉辦了「兩岸同曲齊魯情」專場曲藝晚會。演出期間,該團團長郭志傑介紹了曲藝藝術在臺灣發展情況。    郭志傑說,曲藝在臺灣空白了將近20多年,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除了少數人在說相聲,幾乎沒有人從事曲藝,也沒有任何資料,一些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是曲藝。所以當臺北曲藝團1993年組團時,一度不被看好,市場也不樂觀。    「曲藝空白本身是壞事,但有時也會變成好事。
  • 深情緬懷恩師文世滿先生
    我堅決要退還老師,文老師卻說:"你們現在還沒有工資,都是在家裡要錢吃飯。就算是對你的一點獎勵嗎!"我只好統在口袋裡。心中十分感激文老師的厚愛!我們從恩施回來,又研究決定由文世滿,楊長煥兩位老師和我三人到縣委會找原四清運動河溶社教分團團長,縣委副書記嚴克珍,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餘世榮調查關於原校長周棟雲同志處理結論。
  • 140秒丨濟南市曲藝團原團長郭文秋病逝 生前珍貴影像再現先生風採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2日訊 3月21日11時20分,濟南市曲藝團原團長、國家一級演員郭文秋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郭文秋先生出生於1935年,生前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濟南市曲藝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
  • 羅錦堂先生憶恩師臺靜農:身處艱難氣若虹
    但從未見他啟用過臺先生的章,甚是好奇,閒聊中忍不住探問,羅老無比自豪地說,我把它當文物鎖進保險箱了。 提及臺先生的印章,總勾起羅老對恩師綿綿不絕的回憶。自小研習工筆畫的錦堂先生,為表達對恩師臺先生的敬意,進入臺灣大學研究所學習期間,精心繪了一幅蝴蝶圖,並蓋上一枚 請人新刻的名章,興衝衝來到臺先生府上。
  • 曲藝牡丹獎合肥賽區開賽 合肥曲藝團團長上陣參演
    相聲、小品、曲藝大薈萃,26日起,來自全國近30個城市和地區的203名各路曲藝名家、大咖、新秀亮相合肥,角逐中國曲藝最高獎項——牡丹獎。  昨日,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合肥賽區)正式開賽,合肥賽區為今年牡丹獎相聲、小品、三書三類曲藝作品的比賽地,相聲表演藝術家石富寬,深受觀眾喜愛的著名相聲演員方清平、苗阜、王聲、劉穎,小品演員白凱南等先後「空降」合肥。  本次比賽,合肥共有三個作品入選。昨晚,反腐倡廉小品《幸運精靈》在三個節目中率先登臺,合肥曲藝團團長李翔親自上陣,帶領演員衝擊牡丹獎。
  • 「感謝恩師·你我同行」公益活動昨啟動
    昨日上午,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作為指導單位,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感謝恩師·你我同行」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舉行。啟動儀式上,來自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管理處、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裝備處、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北京布局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有關領導分別發言,並共同啟動2020-2021年度公益活動。
  • 講座—印盛法師主講"上本下煥恩師對我的三個囑咐"
    「上本下煥恩師上人離開我們兩年了,我一直覺得恩師上人他就在我的身邊。十二年的師徒情,十二年的親言傳,十二年的親身教,我耳濡目染地受到諸多薰習,沒齒難忘。」5月26日下午兩點半,讀書會開始,印盛法師才情四溢,她從自己的經歷開始談起,引領現場人士走進此次讀書會的主題。
  • 陶東風痛悼恩師童慶炳教授
    [摘要]昨天下午恩師童慶炳教授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驚聞噩耗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生命中的一角崩塌了。我不再是原來的我。老師,我還沒有準備好——痛悼恩師童慶炳教授童慶炳(圖片來源於網絡)昨天下午恩師童慶炳教授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驚聞噩耗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生命中的一角崩塌了。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 宋河酒業聯手二合館敬獻恩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朱金中牛潔文圖    又是一年教師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9月8日上午,宋河酒業聯合頤順軒二合館,遍邀美酒界、文學界、餐飲界等德高望重的老師,用一個溫馨的儀式,以美食和美酒敬獻恩師,表達對恩師發自肺腑的感謝。
  • 沙漠駱駝抄襲了誰的作品 與已故恩師的作品如出一轍
    沙漠駱駝抄襲了誰的作品 與已故恩師的作品如出一轍時間:2018-11-23 23: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沙漠駱駝抄襲了誰的作品 與已故恩師的作品如出一轍 沙漠駱駝抄襲了誰的作品?
  • 曲藝分團團長張徐:「家裡事」當然要全力做好
    市曲藝家協會會長、著名金錢板藝術家、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得主張徐是成都市文聯文藝志願服務團曲藝分團團長。在接過志願者服務大旗後,張徐連連對記者說了幾個「家裡事」表示自己對志願者活動的重視。
  • ...一面劍膽琴心的西湖 大型雜技魔術情景劇《憶江南》演繹「杭州...
    杭州日報訊 11月9日晚,在杭州雜技總團劇場的舞臺上,團長李潔帶著全體演員動情謝幕,向全場觀眾深深鞠躬。這是一群孜孜不倦堅守初心的杭州雜技人,這是屬於中國「千古絕技」的高光時刻。其中,年紀最大的演員53歲,年紀最小的只有11歲。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懷念我的恩師呂朋菊教授
    去年七月的一天晚上,大學同窗好友、在山科大工作的張學山教授電話裡告訴我:我們敬愛的大學老師——山東科技大學的老教授呂朋菊先生已經永遠地離開我們整整一年了。  這是一個遲到的消息。我和我的同學都是在他去世幾個月以後才陸續獲知。
  • 謝文淦緬懷五福老人吳吉祥老恩師
    昨日還在老人的子女發來的小視頻中看到了吳吉祥老恩師,當時恩師精神還很好,老師父還能下地走路,本以為老師父身體好了,沒先到居然沒有挺過這個冬天。老師父是一位修行很高的人,平日裡每天都會不間斷地誦讀傳統經典,內心清淨,無嗔惱之心。對人總會說好,從來不會說一句不好。
  • 2020年度「感謝恩師·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廣東茂名...
    12月20日,2020年度「感謝恩師·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走進南方油城廣東茂名,在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和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成功舉辦。啟動儀式上,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為民和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林業強代表東道主分别致歡迎辭。
  • 臺北曲藝團團長赴湖北神農架開展文化交流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神農架訊 5月12日至13日,臺灣臺北市曲藝團一行6人在臺北曲藝團團長郭志傑的帶領下赴湖北神農架進行了為期2天的參訪,並與神農架群藝館、文聯開展民間文化交流。  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張雲,神農架林區宣傳部、統戰部、文聯、臺辦等單位負責人陪同臺北曲藝團一行參觀了神農架傳奇印象中心,拜訪了長期在神農架從事民間藝術挖掘整理的老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