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有條龍泉街

2020-12-13 龍泉新聞網

    今年初,我應邀赴中國臺灣進行龍泉寶劍文化交流活動,在先後訪問了高雄、臺中後,於1月4日中午抵達臺北市。負責接待我們的周先生,原籍湖南長沙,早年曾留學歐洲,擅長中亞遺珍伊斯蘭刀劍的研究,現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的古代兵器顧問。我們下榻的賓館,位於市中心的中華路長沙街,距著名的凱達格蘭大道僅一箭之遙。根據行程計劃,當天下午為自由活動,周先生特地為我們找來一張「臺北市遊旅圖」,並介紹了一些相關情況,以方便我們自行上街瀏覽市容。

    臺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是臺灣省最大城市。明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派兵到此開墾,清光緒元年設臺北府於此,始稱臺北。臺北市面積272平方公裡,人口為244萬。從地圖上看,臺北市的道路系統呈棋盤式的井字形,主幹道多為東西向或南北向。周先生指著地圖說,臺北的街道名,多有以內地的省、市、縣的名稱來命名,例如東西向的南京路、濟南路、西藏路、錦州路、貴陽街、潮州路和金華路等等;南北向的重慶路、杭州路、承德路、敦化路和松江路等等。這使我想起了大陸的一些城市,例如上海市,同樣也有著南京路、重慶路、杭州路這些耳熟能詳的路名,兩者何其相似。據周先生介紹,臺北市街道的這些名字,大多是在1945年「光復」(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命名的,這是特殊的歷史發展過程,給臺灣留下的特殊的標記,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海峽兩岸本是一家人的歷史文化淵源。作為來自祖國大陸的訪客,我們漫步在臺北的大街,遊覽龍山寺、中山紀念館等名勝古蹟,以及新光三越大型百貨商場,還有那有世界第一高樓之稱的「臺北101」,一切是那麼的新鮮;然而,當我們不時見到這些熟悉的街道名稱路牌時,一種親切感又不禁油然而生,恍如穿行在大陸的某個城市。

    周先生知道我們來自浙江龍泉,他說:「您們龍泉有寶劍青瓷兩大寶貝,名揚中外,真是了不得!在臺北市區有麗水街也有龍泉街,那裡是臺北十大夜市之一的『師大夜市』所在地,每天晚上熱鬧非凡,擠滿了慕名到此品嘗臺北特色小吃的遊客,因此龍泉街在臺北市也很有名哩!哈哈,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啊!」周先生風趣的介紹,更激起了我們的遊興,迫切地想一睹臺北龍泉街的真容。於是,不顧旅途勞累,決定去逛龍泉街,去師大夜市品嘗臺北特色風味小吃!

    龍泉街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我們在賓館附近的中華路乘1號公(交)車,只4、5站路,在和平東路一段師大站下車,很快就看到了龍泉街的路牌。如乘捷運(地鐵),則在臺電大樓站下車,也很方便。龍泉街東與泰順街、溫州街相鄰,南與雲和街相交,西面是師大路,北面隔和平東路,與麗水街、青田街相對,全長約1000米。在這一方不算大的街區裡,看到有這麼多的街名以浙南的縣(市)名命名,感到驚喜,令人親切,看來對我們麗水是情有獨鍾啊。所謂「師大」,即臺灣師範大學的簡稱,校本部在和平東路上。師大夜市因鄰近「師大」而得名,夜市的中心區域,就在師大路和龍泉街這一帶。臺北夜市以風味特色小吃聞名,有士林夜市、萬華夜市、通化夜市、景美夜市、師大夜市……等十大夜市,素有美食天堂之讚譽。而龍泉街的師大夜市,雖是不起眼的小店,沒有豪華的裝潢,以師大學生為主要客群,所以這裡的小吃物美價廉,聲名遠播,也吸引了許多外地慕名而來的遊客。時近傍晚,我們一眼望去,但見整條龍泉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龍泉街是美食之街,各種風味和特色的小吃店,一家接著一家,整條街飄散著誘人的香氣。每家小店多為專營一種小吃,專而精,許家生煎包、藥燉排骨,生炒花枝、廣東皮蛋粥、燒肉棕、潤餅卷、花枝羹……令人目不暇接。我們走進「龍延居雞膳食坊」,僅雞膳小吃就有麻油雞、人參雞、山葡萄雞、菜脯雞、鳳梨苦瓜雞等十幾個風味小吃。隔壁的「燈籠滷味店」,掛著大紅燈籠,生意特別好,等候購買滷味的顧客排著隊。店堂玻璃櫃內案板上的各式滷味,呈現著油亮的醬紅色,飄散出一種誘人的獨特香味,令人垂涎。原來這家店的滷味,是以獨特的中華藥材配方熬製的滷汁加工而成,不僅色香味獨特,還具有藥膳的保健功能,難怪引來這麼多顧客。因「師大」有不少外籍師生的緣故,因此龍泉街上的夜市也摻雜了異國的風味,諸如義大利料理、泰國料理、墨西哥料理、日式拉麵、韓國烤肉飯等,成為有趣的特色。這裡的風味小吃,無論是中華傳統小吃,或是異國風味小吃,每種每份的價格多在新臺幣200元上下。我們在一家名為「伊洛瓦底泰緬飲食店」的價目表上看到,打拋雞肉150元(新臺幣,下同)、酸炒馬鈴薯泥120元、涼拌海鮮250元,相當於人民幣40至60元不等。

    在龍泉街靠近師大路口,一塊「舊香居」的燈箱廣告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燈箱的下方,有2個大大的「BOOK」和「書」字,原來這是一家書店。走進「舊香居」,寬敞的店堂裡,四壁皆書,多為文學、歷史、藝術方面的書籍,也有一些古籍善本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圖書。其中尤以藝術類圖書最多,從傳統書畫到現代美術,一應俱全,成為書店的特色。店堂內設有座椅,案几上放置著精美的圖書、圖片,供顧客休憩、欣賞。書店的女主人得知我們來自浙江,高興地連聲說「稀客,稀客!」從交談中得知,店主父親是山東籍人士,自己愛好中華傳統文化,故書店名曰「舊香居」。她還興致勃勃的告訴我們說:「南懷謹先生也是您們浙江人,曾在龍泉街上住過多年哩!」南懷謹先生於1918年出生於浙江樂清的一個書香人家,1949年春從大陸來到臺灣,畢生從事教學工作,學問博大精深,一生著述等身,是海內外著名的「國學大師」,一度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近年來,南懷謹先生的許多著作在大陸出版,深受讀者歡迎。他熱愛家鄉,曾為金溫鐵路的建設出力,一時傳為佳話。女店主告訴我們,南懷謹先生剛到臺灣時,一家六口居住於龍泉街的一處菜市場中,當時的生活十分困頓清苦。雖身居陋室,還是先後完成了《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兩部傳世佛學專著,這也是他到臺灣後,鑽研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開山之作。因此,在南懷謹先生的回憶文章中,曾多次提到龍泉街。

    從舊香居出來,我們搭計程車回賓館。晚上8點鐘,正是夜市最熱鬧的時候。作為一名來自寶劍之鄉龍泉的訪客,這次的臺北龍泉街之行,雖是那麼匆促而短暫,但龍泉街的美食,舊香居的書香,都已化為一種濃濃的鄉情,深深地留在我美好的記憶中。

相關焦點

  • 行走中的攻略|大表哥帶你騎行遊臺北~
    臺北車站不僅僅是個交通樞紐,而且形成了以臺北車站為中心的商圈。兩年前第一次來臺北的時候,TT就曾一個人住在臺北車站附近。不得不感嘆臺北車站地理位置的優越,出門就有各種地道美味的小吃、餐廳,公共運輸極其便利,去哪都很方便,附近也有很多大型商場,其實臺北車站本身就算一個吧。
  • 臺北各式經典小吃
    )燒餅攤───臺北市金山南路1段129巷與臨沂巷口不一樣饅頭店───臺北市金山南路2段182號生炒花枝───臺北市師大路39巷(阿鑫面線對面)師大廣東粥───臺北市龍泉街17號許家生煎包───臺北市龍泉街24號前
  • 臺北有條「信陽街」
    在今天台灣省臺北市,有一條路名為信陽街。這個充溢著濃鬱地域色彩的路名,多少會讓不少信陽人感到親切。
  • 有一個夜市叫臺北
    師大有許多外籍學生,在許多巷弄間,還會有濃厚異國風味的咖啡館或小餐館,成為獨特的人文景觀,使師大夜市成為一個充滿多元面貌的地方。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師大路,龍泉街、泰順街、浦城街、雲和街捷運:臺電大樓站(新店線)特色小吃:紅孩兒紅油抄手、派克雞排夜市是臺灣特有的庶民文化
  • 光谷龍泉街「紅色跑樓團」無接觸幫居民送菜
    昨日,東湖高新區龍泉街「紅色跑樓團」成員餘雪帶著口罩,來到事先聯繫好的騰龍社區獨居老人鮑齊英家門外,敲門後把生活物資放在門口,還隔著門大聲叮囑老人這段時間儘量不出門,注意屋裡衛生。武漢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市民居家隔離成為阻斷病毒傳染的有效手段,由此也帶來生活物資補充方面的困擾。
  • 文青旅行嚴選 收集臺北四大特色書店
    旅人書房也有提供茶點、甜品與飲料,可以讓人在遊走文字之間的時候,配上一些點心添增享受度(圖片來源/旅人書房Zeelandia Travel & Books)  【資訊】  舊香居  師大店: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
  • 走進臺北「桃花源」
    永康青田龍泉街區 波希米亞的人文空間  「永康青田龍泉街區」顧名思義,是指永康街、青田街及龍泉街這三條街道框構出來的街區,也涵蓋信義路2段、麗水街、潮州街及金華街的巷弄在內,區內有師範大學、政治大學公企中心、淡江大學城區部及10多所中小學,有不少日治時代的建築,以及公家單位宿舍,是一般認定的文教區。
  • 全市唯一街道,龍泉街獲「全省擁軍優屬先進單位」
    近800人進駐辦公,聯影武漢總部基地項目一期投用華為宣布與武漢共建「武漢雲」小米等「第二總部」加速中高端人才回流中國光谷投稿郵箱:1070452594@qq.com出品 | 光谷融媒體中心來源| 東湖高新區龍泉街
  • 青春分享◇臺北有條「信陽街」
    上圖所拍攝的,是臺北市信陽街掠影。日據時期,臺灣是以「町目」來劃分區域管理,信陽街屬於明石町,位於臺北城內東北隅,據說其名是為紀念總督明石元二郎而命名。建築學者李幹朗表示,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第一件事就是將臺北街道名從日本名改為中國名。
  • 2012臺北詩歌節時間表
    2012臺北詩歌節於2012年10月20日-11月11日舉行。以「詩,無障礙」出發,透過大型詩演出、講座、展演、音樂會,還有2011年廣受好評的「詩的自動販售機」線上改良版,首度舉辦聲音詩得獎作品裝置展「聽詩的耳朵」,多樣與詩結合的跨領域藝術互動,呈現詩歌的豐富樣貌,感受詩的無障礙力量。
  • 永康街、青田街,大安區這幾條街才濃縮著臺北骨子裡的文藝氣息
    作為臺北的文教區,這裡不僅有著臺大和師大等全臺灣最一流的大學,各種宗教機構堂會也都在此聚集,臺北市中心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也在這裡,各種新奇創意與日常生活的碰撞,是大安區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面。
  • 臺北文藝之旅—美食篇
    臺灣美食融合閩南、潮州、客家和日本的煮食風格,單單是臺北,已有超過20條著名的小食街。一流的掃街小食如蚵仔煎、鹽酥雞、牛肉麵和滷肉飯等,深受全球遊客歡迎!來臺灣很多人的目的就是吃吃吃!那麼小編就來滿足一下你們的需求,介紹一些臺北比較受大眾喜愛的夜市和和小店。
  • 探訪臺北青田街 品嘗地道日本美食
    探訪臺北青田街 品嘗地道日本美食 2013年08月02日 11:3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青田街短短的,卻分出好多條巷子,樣子就像皮划艇兩側伸出一條條木槳。巷子裡的老屋是精華所在,其中有些很有名。
  • 臺灣新大陸 | 臺北師大夜市之10家必吃小店
    如果你臺灣的第一站是臺北,那我建議你可以先在師大夜市熱身,然後再到更大的夜市去,比如士林夜市、饒河夜市和西門町夜市。我更喜歡師大,因為它感覺更年輕,悠閒,不像是遊客常去的地方。師大夜市位於臺北市最時髦的社區之一,位於臺灣國立師範大學附近的一個大學區內。龍泉街和師大路是夜市的主要街道。
  • 臺北美食地圖
    臺北,以其不勝枚舉的格式佳餚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在這裡你能品嘗到最好的中國菜,包括中國各地域的特色烹飪和一些地道的家常菜。  因此,為在美食愛好者心中久負盛名的城市打造一份美食指南顯得很有必要。注意:心臟脆弱和胃小者免入!
  • 探訪臺北青田街 老建築「活化」煥發新活力
    老屋庭院幽幽   王 平攝   青田街短短的,卻分出好多條巷子,樣子就像皮划艇兩側伸出一條條木槳。   屋內陳設簡單,但一桌一椅都古樸有韻味,每面牆上掛著畫,皆是知名畫家原作。「讓作品說話」,敦煌畫廊的展覽企劃賴志明說,因為房子本身就是藝術品,所以無需太多修飾,只要重新注入靈魂。兩年前,敦煌畫廊接手老屋,花了14個月把它整飾成今天的茶室與畫廊。   青田茶館是臺大哲學系教授洪耀勳的故居。
  • 臺北書遊記:書店是臺北美學之旅不變的聲場
    應網易蝸牛讀書邀請,參與「一見臺灣」臺灣美學之旅來到臺北。借活動間隙,在臺北街頭巷尾偶遇各種獨立書店和舊書店。於我,臺北美學之旅中,最美的風景之一就是書店,主辦方在安排蔣勳、羅智成、張大春、阮義忠的交流活動時,也貼心安排在書店或閱讀空間裡,從中也能看出,書店是臺北美學和文學的重要現場。
  • 最臺北的味道!(文末送五星級臺北香格裡拉飯店住宿券)
    如果想了解真正的臺北,你絕對要去一趟老臺北漫步,跟著臺北發展的路途,走進老街城區,你會在歲月的建築痕跡中窺見歷史記憶;你也會與本地的傳統老店相遇,一探城市發展的產業推手;你亦能穿梭於披上文創新衣的老屋裡,品味融合當代臺北的生活氣質。
  • 臺北最美的一條街,一棟充滿故事的老房子|青田街
    那,就驗證下我的選擇性記憶,有用的記不住,沒用的老記著  2016年3月26號,我們從華山1914文創園坐直達公交過來,經過一間門前有大花魚雕塑的小學校,拐進了期盼已久的青田街。沒時間做攻略,臺北行程一直在改動,但是這裡是不能刪掉的。它比永康街少了商業的繁雜,多了生活的模樣。走著走著,像走進了《機器貓》的街巷。
  • 果斷收藏:臺灣逛吃攻略 以吃貨的名義逛臺北
    搶惠熱線022-58286577】 來臺北旅遊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以吃為坐標,逛遍大街小巷,領略文化氛圍。這個城市的文化有多麼的多元,它的美食就有多麼地豐富。<在叢紅>永康街47巷的,街頭拐角處的一家咖啡店裡Red on tree 臺北名氣很大的一家甜品店,因為是三個前途無量的男生辭去工作開的,對用料和烘焙都很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