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新進展:量子創新研究院1號樓年底交付

2020-12-17 樓盤點

記者近日從市發改委獲悉,當前,我市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基礎上,正有序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項目相關工作。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在進行幕牆安裝等作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等在建重點項目均已復工。

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加速推進

「各位工友,現在我們開始進行入場防疫培訓,要注意勤洗手多通風,施工時不要聚集……」3月初,在位於望江西路與石蓮南路交口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項目的安全教育活動室內,施工人員正在接受防疫安全教育。今年春節,項目也未曾停工,200多名建設者放棄同家人團聚的機會,加班加點攻克工程建設的關鍵節點。

「針對疫情防控工作,項目部採購了防疫物資,滿足復工時的防疫需求。同時,還對工人食堂、宿舍、辦公區等公共場所進行全面消毒。」中建八局項目負責人張登文介紹,對即將返崗的工人,先期進行摸排,結合實名制全面統計,登記在冊。在施工過程中,組織工人分時段有序進場,分散作業,將佩戴口罩納入安全防控體系中。

大批工人的返崗,推動工程建設全面提速。張登文表示,目前項目正在進行外立面幕牆、機電安裝和室內粗裝修施工,按照返崗情況,月底前施工人員可以全部到位。在建設者們加班加點的努力下,預計年底1號科研樓可以實現交付計劃。

各項重點工作已全面開展

不僅是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目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項目相關工作已全面開展,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中國科大高新園區、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等在建重點項目已全部復工,合肥先進光源通過網絡視頻會議形式組織召開了用戶需求與線站規劃研討會,能源研究院及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在開展相關規章制度制定工作,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等項目科研工作有序推進。

此外,為大力提升生命健康領域科研水平及產業化能力,省市發改部門還組織召開了工作推進會,加快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組建相關工作。

我省改革舉措入選全國推廣的「全創改」經驗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第三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決定在全國8個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內推廣第三批20項改革舉措。其中,我省「地方深度參與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機制」改革舉措將在全國推廣。

地方深度參與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機制,主要是我省在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過程中,從項目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引進和土地保障4個方面,積極探索構建地方政府參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政策體系。

據介紹,我市建立了「領導小組→專設機構→專項工作推進組」的市級組織架構,成立量子創新院暨中科大高新園區建設公司、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公司,以及量子創新院、離子醫學中心等專項工作組,為科學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抓手。同時,我市就科學中心重點項目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約120億元,並為後續項目建設預留充足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大力集聚高水平高校院所,已合作共建一批高質量合作平臺。通過市校合作共建、股份制公司運營、市校合作開發區承接等模式,與中國科大、清華、北航、哈工大等21家高校院所共建了26個創新平臺,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此外,我市還積極探索,形成「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新興產業」全鏈條式創新體系。

相關焦點

  • 合肥科學中心在量子、核聚變領域全球領跑
    回望 " 十三五 ",合肥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全省科技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件大事,2017 年以來,我省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上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在此次發布會上,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天培對此也進行了解讀。
  • 廬陽區領導赴科學島拜訪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
    7月21日上午,中共合肥市廬陽區委書記單虎率隊赴科學島拜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長李建剛,加強交流互動,推進項目合作。中共合肥市廬陽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餘波,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範進及區發改委、區經信局、區投資促進中心、三十崗鄉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
  • 委以重任 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作為啟動區配套建築的綜合研究院,主體建築在9月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   這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最新進展。方案》指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的能力建設。
  • 合肥為何躋身四大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行列?這個數據真的很牛!
    前不久科技部等五部委下文,明確深圳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建設成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北京懷柔,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只有一所985大學的合肥,為何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合肥:崛起的「創新之都」
    合肥是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擁有中國科大等高校61所,中央駐肥科研機構8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與高校院所共建協同創新平臺26個……依靠科技與產業創新,合肥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中佔得先機,昔日「霸都」轉眼已崛起為引領全國、劍指世界的「創新之都」。
  • 將建設全國第四家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憑什麼?
    創新資源多、條件好、潛力大「深圳多年來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意見》明確提出的「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讓不少深圳科技界人士發出上述感慨。
  •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
    「十三五」時期,合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自覺融入、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支撐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國家發展貢獻日益澎湃的科技動力。
  • 合肥少荃湖隧道已基本完工正在驗收收尾 預計本月可放行通車
    「五一」假期,全市各項重點工程不停工,數以萬計的建設者堅守崗位,用辛勤汗水搶抓施工進度,推動合肥各類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項目衝刺施工作為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項目建設正快馬加鞭。
  • 「十三五」時期合肥創新驅動發展 綜合創新實力邁向一流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曉峰) 創新是合肥最堅定的發展理念,最鮮明的城市氣質。12月23日,記者從「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合肥市自覺融入、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下好創新「先手棋」,支撐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國家發展貢獻日益澎湃的科技動力。
  • 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之後 下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會在哪裡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位於華北、華東以及華南地區。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
  •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深圳,給坪山帶來什麼?
    來源: 南方網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上海、粵港澳科技創新中心和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
  • 爭創國家量子大科學中心 小清河復航工程年內開工
    報告中提出:「濟南萊蕪區劃調整獲得國家批覆同意,全省要素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創新力、競爭力得到提升」。其中,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首批建設的24棟建築將於今年8月交付使用,今年9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就會迎來第一批新生。已在去年9月開工的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存儲中心項目,今年年底將實現主體工程封頂。  和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一樣,濟南區域性產業金融中心近年來也多次在省政府工作報告裡體現。2017年,濟南產業金融中心建設就相繼寫入了省黨代會報告和省政府工作報告。
  • 西安、成都、武漢、南京瞄準綜合性科學中心第五城,誰更有勝算?
    科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者,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軍事、人民生活水平等諸多方面都有著深遠影響。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我國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 中科大高新校區新進展,標誌性建築全面曝光
    中國科大高新校區(一期)項目正在緊張的建設中,在建的圖書教育中心、體育館、食堂、師生活動中心、學生公寓等8棟單體預計2020年年底建成交付。其中,由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的圖書教育中心是高新校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將於近日主體結構完工,開始牆面裝飾。圖書教育中心以主塔和裙房為基礎,由公共中心、學習中心、圖書閱覽中心、信息中心、教學中心、交流中心等六大功能中心構成,與先研院遙遙相對,是高新校區最高的單體建築。
  • 【走進安徽國家級開發區】 合肥高新區:打造五大高地 樹起創新驅動...
    此外,創新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方向民表示,合肥高新區將在現有「新基建」項目清單基礎上,建立「新基建」項目儲備庫,並依託高新區企業和項目資源,從「新基建」產業鏈上尋找突破口,對項目庫不斷充實和完善。
  • 合肥16317元/㎡、蕪湖12282元/㎡!
    合肥1、全球最大量子信息實驗室建設年底或完成 根據計劃,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1號科研樓將於2020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屆時,將成為國家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計算能力,推動量子信息科技革命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核心關鍵技術,打造國際一流的量子技術研發與轉化基地,對提升安徽科技實力、擴大合肥國際影響力有重要意義。
  • 央媒頭版齊齊聚焦合肥高新區!這才是真正的頭條!
    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為載體,合肥積極爭創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目前,研究院1號科研樓主體結構已順利封頂;安徽與中科院正式籤署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及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建協議,積極謀劃能源國家實驗室和人工智慧國家實驗室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項目落戶合肥,園區工程加快建設;合肥先進光源和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預研進展順利,在中科院組織的
  • 創:委以重任,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優生態、厚基礎、聚人才、活市場、促開放,深圳科技創新的2020不斷開新局,夯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基礎。 3月3日,由科技部等部委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深圳被委以重任,由此躋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行列!
  • 合肥列出2018大建設「菜單」:啟動地鐵6號線一期建設
    2018年合肥大建設計劃共分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提升建設、城市特色化品質化建設、城市「雙修」工程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建設、城市運營安全保障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八大類。
  • 合肥濱湖科學城正式揭牌 規劃面積491平方公裡
    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下好創新先手棋」、激發創新第一動力的重大舉措,是全面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整體布局、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大支撐,是集聚安徽高端創新資源、推進「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一室一中心」建設、打造創新型省份的重大抓手。要深化認識、提高站位,抓住機遇、集中力量,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