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新商業要參[ID:xisnhangye2016],作者丨黃曉軍
一年新增企業2萬多家,虧損率達到90%,奶茶加盟的韭菜局已在數據面前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雞排又跟上了。
36Kr報導顯示,路邊炸雞排的小店中,一個叫做正新雞排的品牌於年中達到22030家。門店數量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
而在全國,數以萬計個不知名的品牌商正以每小時開1家店的速度擴張,它們一年內賣出的產品可繞地球N圈。
雞排店的再度走俏。
吃炸雞、喝啤酒,請回答2013
2013年,韓國SBS水木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據收視率調查機構尼爾遜(Nielsen Korea)統計,該劇最高收視率達到了28.1%,在韓劇收視排行榜中僅次於《請回答,1988》。
而在現象級電視劇中,女主角「初雪的時候,要吃炸雞、喝啤酒」的臺詞,成為了所有觀眾模仿的對象。
初雪之後的第一塊炸雞,當時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估計還要火——街邊的雞排店順勢崛起。
這其中,網紅「雞排哥」開出的第1佳大雞排增長快速。
雞排受熱捧後,第1佳大雞排邀請《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杜海濤代言,「雞排哥」也一路贊助並出演了超級IP《萬萬沒想到2》,參加芒果TV《完美假期》錄製等。
到2016年,第1佳大雞排門店數量超過3000家店。當時有數據顯示,該品牌門店每天的銷量達500份以上,單日營業額在5000-7000元,月營業額能達到20萬左右。
比第1佳大雞排發跡更早的,就是而今聞名全國的正新雞排。
2000年,代理速凍產品的陳傳武被下遊拖欠貨款,周轉緊張。出於回籠資金,陳傳武在溫州瑞安區開出了正新第一家店。
此後13年裡,正新雞排通過直營的模式,在全國只開了接近1000家小吃店。
也正是2013年,這個品牌一改以往13年的直營模式,開始通過加盟體系帶動,逐漸進入品牌擴張期。
那一段時間,全國各地都是雞排店爆款項目的招商廣告。
據一位餐飲行業資深從業者表示,一種為加盟主提供一籃子加盟選項的快招公司便是在這期間出現。但是所提供的加盟選項中,充斥著大量虛假項目,騙取加盟費後便不管不顧。
36Kr曾報導,全國各地快招公司一度猖獗,甚至依地域分派系,在秦皇島、濟南、天津、廣州、杭州等地均有「地頭蛇」。
但這依舊沒有擋住正新雞排的擴張之路。2013-2015年間,正新雞排單年籤約加盟門店分別為85家、249家、890家。直到2015年,正新雞排的門店達到了3000家。
這期間,大臉雞排、動力雞車、豪大大、皇家雞排、雞排超人等新型品牌也紛紛登場。當時一家叫做OUMUNI的炸雞品牌,僅靠20家門店就實現了年營收3500萬。
「辭職回家做炸雞,年入100萬不是夢」,一度和開家奶茶店、咖啡館一樣,誘惑著忙碌於996的白領社畜們。
抄底疫情,2020年的雞排高潮
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店品牌,正新雞排短短幾年發展出了2萬家門店,這樣的速度比作假狂奔的瑞幸咖啡還可怕。
正新雞排最大的做法就是抄底疫情。
2013年3月,國內其實不少地方發生了H7N9型禽流感。這導致,以雞鴨產品作為主打菜系的餐飲企業受損嚴重。
按36Kr文章表示,消費者就餐人數平均下滑 50%以上 ,比較嚴重餐飲企業顧客流失率達到70%以上,部分地區甚至開始限制採購禽類原材。
而這段時間,正新雞排並沒有停下擴張,而是借著流感期間的價格窪地,進行抄底模式。這才有了2015年達到3000家門店的數據。
2020年新冠疫情亦是如此。今年3月份,正新雞排就基本實現了100%的復工。而在4月份,正新雞排接近600家新開門店也逐一面市。
期間,正新雞排的加盟費用也有所變動。加盟一家8-12平方米的門店,加盟商需要支付加盟費、保證金(合同解約可退)、店面設計費等共6.32萬,加上包括裝修、租金、首批食材鋪貨和設備費等後期投入,總投資費用約10-11萬左右。
到2020年,正新雞排門店突破2萬家,被評為了「下沉市場連鎖餐飲NO.1」。
不止正新雞排,抓住疫情機遇抄底的雞排品牌一擁而上。
界面新聞也曾報導,阿香米線姊妹品牌「激力雞排」,也發布了全國擴張戰略。據稱,激力雞排9月甚至不收加盟費,加家12-15平方米的激力雞排店總投資大概在10-12萬元。
藉助直營+加盟模式,激力雞排目前已開業、設計中和已有加盟籤意向門店達到了110餘家。按其創始人何勇的預估,希望年底這個數字能達到180–200家。
此外,宣稱日銷10萬份的口水雞排,2020年以來全國新增了300多家門店,擴店速度是去年同期的150%。
打著「24小時營業超級檔口」名號的動力雞車,也在其官微上表示,2020年門店數量超過了2500家。
雞排加盟商,賺錢嗎?
疫情之後,方便食物、外賣以及包括雞排在內即買即走小吃品類得以增長。
加之,疫情帶來的降級消費,相較牛肉、羊肉,人們更願意選擇便宜的雞肉。目前市場上的雞排品牌以平價路線為主,目標群體均是15元-20元的消費人群。
在各種綜合因素的推動下,雞排門店每天都在刷新總量紀錄,而與之對應的加盟商群體越來越得到外界的關注。
雞排加盟商,到底有多賺錢呢?
小吃行業一位老闆曾表示,由於雞排店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單店的競爭壓力其實很大。
以正新雞排為例,在高密度的小吃、茶飲等門店中間,這個品牌以單店10萬元/月投資、每塊雞排賣10元錢來計算,意味著每家店每天要賣出超過300片雞排才可能賺錢。
知乎上也有匿名網友表示,一個獨立經營的門店,如果雞排賣13元,毛利能達到65%左右;而正新賣10元左右還搭一杯飲料,毛利保持在50%左右。
但「生存率能有二分之一就不錯了。競爭太大,『小白』經營不善很容易虧損,總部並不會給太多支持。」
反觀品牌方,《商界評論》曾報導,從加盟商加入正新雞排開始,按面積等因素需要繳納15.8萬元~111.3萬元費用,此後每年再向總部繳納1.08萬元的品牌使用費,每3年交一筆加盟費。
而除了收取加盟費,正新出售產品的利潤相當可觀。
以雞排為例,雞排成本很低,用料180克的散裝雞排每片壓倒2.2-2.5元。同樣的原料,加盟商若去外面拿貨可能只要5 000元,但是在正新拿貨要8000元。
如果換作小吃,品牌商的利潤會更高。
儘管陳傳武表示,即便發展到今天,正新只是「賺一個雞排的差價」,但相比於加盟商在毫釐之間求生存,真正的贏家還是品牌商。
到底誰又是韭菜?
自從半佛老師一篇《韭菜簡史:快招加盟的致富騙局》之後,加盟商們也開始自己反省,規避被割韭菜。但1/2的生存率下,韭菜的誕生是時代的選擇。
加盟正新這種知名品牌,所謂的被割韭菜,可能是鑑於選址或個人運營導致的加盟商虧損。但從整個行業來看,這根本不算是韭菜悲劇。
①品牌割加盟商。
比如因黃渤想賣正新雞排,卻被導到了自稱要找徐崢代言的新品牌。
商業街探案就曾報導,一位90後創業者本想加盟正新雞排,並在百度上尋找聯繫方式。在找到一個加盟網頁後,這位創業者輸入了姓名和電話號碼,不到半個小時就自稱正新雞排工作人員的人撥通了他的手機。
但最後,這個人卻勸他加盟一個新炸雞品牌。通過一系列的加盟流程,工作人員一路對標正新雞排,還要請徐崢代言。
這位創業者為此先後投資了數十萬,但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前期承諾的傳播不到位,公司採購的物料還超級多……到最後,生意不好,物料只能賣到閒魚。
一個消化品牌商物料的韭菜誕生。
②加盟商割消費者。
割消費者韭菜的炸雞店,我們在文章《食材過期、雞肉發臭、14天換一次油,再也不敢吃快餐了》提過:
為節約成本,許多快餐店同一批油會持續高溫油炸,4-7天不會更換新油,一些快餐店一鍋油甚至連續用上14天。
此外,還有一群人,憑藉著對地理位置的信心,用混裝原料成品將成本降到2元以下。還有加盟商開兩家店,一家店掛著正新的招牌,引進原料等,生意做得差一點;另一家自己經營,引進劣質肉再搭配正新調料,提高經營利潤。
行業火爆甚至出現亂象,「即使不加盟,個體戶想自己做生意,在市場上找肉品供應商的比比皆是。其他的原料採購也不難,甚至有人在網上『招生』,教授雞排的製作方法。」業內人士稱。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這樣幾條街道,街道上有這樣幾個門店,賣過一陣掉渣餡餅,接著就賣糖炒板慄,有一段時間似乎賣的是臺灣無骨雞柳,接著就在做無水蜂蜜蛋糕,「買兩斤送一斤」的大紅色橫幅掛在門口,開業頭幾天,總是排著長隊。
他們可能也賣過雞排。
這種快閃式開店加盟,與品牌而言,是快速擴大規模的途徑,但也將自己的商業模式擱置在危卵之上。
可是這樣下來,被一陣風颳來的雞排店,不知什麼時候,就可能被下一陣風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