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北嶽恆山

2020-12-20 超鍋PC104

2020年10月13日,我們來到了渾源縣城東南7公裡的恆山腳下。「山之尊者為嶽」,北嶽恆山的名號吸引我們來此一探究竟。

兩個小時的攀爬,終於到達主峰——天峰嶺。迎風遠眺,恆山的地勢、建築群和古松別具風採!

恆山主峰海拔2016米,山勢陡峭,谷大溝深,關隘險要,連綿數百裡,即是一壁河山的天然屏障,又是逐鹿中原的戰略要地。內長城在恆山山脈中蜿蜒,寧武、雁門、平型諸關相望,北屏雲燕,南藩三晉。恆山自古即為「中原鎖鑰」、「華夷之限」。

北魏道武帝在這裡劈山鑿道,作為進退中原的門戶。戰國的李牧,秦朝的蒙恬,兩漢的周勃、衛青、霍去病、李廣,唐朝的尉遲恭、薛仁貴,宋遼的楊家將、 肖太后,明代的徐達等,都曾在恆山腳下縱橫馳騁,建功立業。

恆山上的古建築群大多由道教建築組成,分布在山坳裡,峭壁下,懸崖上,樹叢中,因受地形限制而擺脫了廟宇宮殿中軸對稱的束縛,在布局造型上顯得頗為自由瀟灑,充滿生氣。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由人來構建的仙境鬼域實際上是人間生活的折射。北嶽恆山的主宰神靈不但有辦公的朝殿,休憩的寢宮,還有用於整理儀容的梳妝樓和會客的會仙府……。

朝殿始建於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入崇靈門覲見朝殿,須登陡峭險峻的103級臺階,正如徐霞客遊記:「登如緣壁行,以手足鋸地始上」。



寢宮俗稱「舊嶽廟」,最早建於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5年),是恆山古建築之祖。廟宇屢建屢毀,直至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再次擴建恆山宮觀,改為寢宮。寢宮是北嶽大帝及帝後的休憩之所,隱於幽龕,嵌入石窟,與處理朝政大事的朝殿相比,多了一份溫馨與靜謐。

恆山的古松風骨奇傲,或直立於丹崖上,或倒掛在絕壁間,如傘撐開,似鳥展翅,形成恆山的奇特景觀,仿佛是曾在此馳騁疆場勇士們的化身。



恆山群峰拱衛,氣勢非凡,被稱為「天下形勝處,兵家臥虎地」之「絕塞名山」。秦始皇親臨觀瞻,漢武帝來此祭祀,北魏太武帝曾蹬頂天峰嶺,唐玄宗封北嶽神為「安天王」。 聖祖康熙帝為恆山親筆御題「化垂悠久」匾額。「恆山之險,可折天下脊,得恆山者得天下」,也許這才是皇帝們拜謁恆山的緣由,或是恆山貴為「五嶽」之一的最佳註解吧。

相關焦點

  • 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為何古代北嶽卻在河北?
    要問中國五嶽是哪幾個,相信大家都知道,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相比聲名顯赫的泰山,北嶽恆山顯得有些低調,但不代表恆山沒有故事,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恆山。相比之下,北嶽恆山的名氣要小些。恆山之所以能成為五嶽之一,則在於它歷史地位。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恆山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海拔比泰山要高,在五嶽之中僅次於西嶽華山。恆山西起呂梁山脈的管涔山,東至太行山脈,沿西南東北走向,橫亙於山西境內,蜿蜒數百公裡。
  • 你知道嗎,清朝以前,北嶽恆山不在山西,而在河北!
    然而,在清朝以前,國家認定的 「北嶽恆山」,卻不是現在這一座;從漢宣帝神爵元年,到整個有明一代,一直被當作「北嶽恆山」祭祀的,乃是位於河北曲陽的大茂山(今屬河北唐縣)。據說,北嶽恆山,原本就是山西渾源的恆山。相傳舜去祭祀恆山,走到河北曲陽的大茂山,天降大雪,無法再向北行。又有石頭飛墮而下。
  • 大美山西 北嶽恆山
    該山為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人稱北嶽,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揚名海外。  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常山、恆宗、元嶽、紫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 北嶽恆山百年變遷,山西比河北棋高一籌,贏得天下五嶽尊位
    如此看來,北嶽恆山屬於山西大同的渾源縣,而且也沒有什麼爭議。明代以前歷代文獻中關於「北嶽恆山」的定義,從沒延長到山西和渾源一帶。直到《元史•地理志》大同府、大同路、渾源州,都隻字沒有提到與恆山有任何的關係。渾源恆山位於北緯39度,也不在北京之北,而在北京偏西。而渾源稱北嶽,只是州志碑文傳說,沒有任何正史經傳的依據。
  • 中華五嶽之北嶽,山西渾源的恆山是座絕塞歷史名山,號稱人天北柱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恆山是一座絕塞歷史名山,山上少有流泉飛瀑,卻隨處可見巨石奇峰、挺拔青松、崖壁廟宇,它們共同寫滿了恆山的粗獷豪放。
  • 大同之行(二)——北嶽恆山
    緊接上篇,說到去完懸空寺之後,當時已經是下午了,再爬恆山也來不及了,於是就打車返回了渾源縣,當天晚上住宿在渾源縣的賓館裡。作為五嶽中最北的北嶽恆山,出發之前先簡單的介紹一番:恆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
  • 北嶽恆山:越來越美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相比聲名顯赫的泰山,北嶽恆山顯得有些低調。明末清初時才被定為山西渾源天峰嶺(玄武山)。古籍記載一般為曲陽恆山(後行政區域變更,位於阜平縣、唐縣、淶源三縣交界處),曲陽恆山改稱大茂山,又稱神尖山,阜平人、淶源人稱之為神仙山。
  • 北嶽恆山在哪裡,山西大同與河北保定各自陳詞,真相卻是一聲嘆息
    如此看來,北嶽恆山屬於山西大同的渾源縣,而且也沒有什麼爭議。此時並非西魏遺少無事生非,而是歷史上「北嶽恆山」之名,曾指現在位於保定曲陽、唐縣和阜平三縣交界處的大茂山。大茂山古名恆山,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舜曾經到恆山祭祀。漢武帝時,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
  • 山西北嶽恆山因長期無序採石嚴重「破相」
    新華網太原8月13日專電(記者 葉健)北嶽恆山「破相」了!記者近日在山西省渾源縣採訪發現,由於長期無序、缺乏監管開採礦石,位於該縣的北嶽恆山風景區附近山體出現了較大面積的山體、生態環境的破壞現象。風景區四周群山中,有多處被大面積「開膛破肚」,形成令人觸目驚心的「白色瘡疤」。
  • 北嶽恆山遊
    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原北嶽祭祀地為河北曲陽。從明弘治六年(1493),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嶽恆山於山西渾源。
  • 「北嶽恆山」到底在山西省還是河北省?
    三山是指安徽省的黃山、江西省廬山、浙江省雁蕩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值得注意的是,五嶽中的各山有著明確而固定的對應:東嶽——山東省的泰山;西嶽——陝西省華山;南嶽——湖南省的衡山;中嶽——河南省的嵩山。而關於北嶽恆山的爭議卻很大,有說在河北,有說在山西。那麼,問題來了,北嶽恆山到底在哪裡呢?
  • 我國五嶽之一北嶽恆山
    山西作為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更是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的美譽。山西也是一個從來不缺景點的地方,平遙古城,五臺山,壺口瀑布這些景區在國內乃至國外知名度都是非常大的。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並不是它們,而是山西被忽視的景區。它就是恆山。
  • 中華五嶽的北嶽恆山竟然在大同?原來山西還有這樣一個風景名勝區
    這次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恆山吧。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4公裡處,大家應該都聽過「五嶽」吧,是的,沒錯了,恆山屬於五嶽中的北嶽。它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
  • 北嶽恆山旅遊攻略
    歡迎關注戶外旅行人淵龍博峰,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景點:中國山西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南路交通:各種交通到達中國山西大同唯一去過山西的就是五臺山,五臺山是佛教聖地,也是驢友嚮往的朝聖之旅,每年都有從各地匯集到這裡的驢友。恆山以及懸空寺是山西有名的景點之一。但是說實話這個沒啥難度,當然也就沒啥大的攻略。就一條線,順著往上走就可以了,不和華山以及泰山一樣,有多條登山口,恆山一般是在半山腰開始往上爬,體力好點的,可能上下也就三個多小時吧。下面是恆山的相關介紹。
  • 雲中勝跡,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從渾源古城南行數裡,兩峰拔地而起,莽莽蒼蒼,橫亙塞上,這便是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的北嶽恆山兩主峰貨郎亦坐化於還元洞口,成北嶽恆山的山神。據說,恆山坐北朝南,位居五嶽主位,但為了對兄弟嶽表示尊重,應五嶽之數,減去五階。又說,恆山一百零八峰,其中包括五臺山在內,五臺五峰正好位在恆山之南。因五臺闢為佛教聖地,由此減去五階。殿內正中,北嶽大帝正襟危坐,莊嚴肅穆。殿前碑石林立,最直觀的便是恆山真跡圖碑,將恆山十八景一一飛鐫其上,頗為珍貴。
  • 北嶽恆山——懸空之寺
    小編十年間去過三四次恆山景區。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大同客運中心和渾源客運站均有班車抵達景區。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 最缺少正統的北嶽恆山,歷史上數次搬遷,如何從河北到了山西
    五嶽中北嶽恆山地址的變遷過程最曲折,現在的爭論也是最大的,現在,人們普遍接受的恆山主峰天峰嶺位於山西渾源,河北曲陽有北嶽廟,古北嶽恆山主峰在唐縣、阜平和稟賦;源三角地帶的大茂山,這個地址的變遷是由古代帝王的封禪行為決定的。
  • 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位置竟然不對?
    山西渾源北嶽恆山——懸空寺眾所周知,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的大同市渾源縣,著名的懸空寺就坐落在這裡翻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描寫自己攀登北嶽恆山的一個細節:「坊右東向拾級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相傳真定府恆山從此飛去。……」難道真定府也有一個恆山?這個眾所周知的事情還有令人疑惑的地方?
  • 恆山白酒:源於北嶽恆山 光耀厚道渾源
    恆山白酒渾源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新石器時期這裡就有人類居住,繁衍生息。距今五千多年的李峪彩陶文化遺址、青銅器遺址見證了渾源的久遠和厚重。這裡有「人天北柱」之稱的北嶽恆山、和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為天下巨觀的懸空寺,有東晉時期就作為佛教道場、風景秀美的龍山,有作為北魏時期皇家溫泉的湯頭溫泉,有國家級溼地保護公園神溪溼地。這裡地處晉地,處處人文自然景觀像顆顆明珠鑲嵌在恆嶽大地;這裡黃土渾厚,長天高大;這裡民風淳樸,厚道。恆久北嶽,厚道渾源,鍾靈毓秀,人才輩出。
  • 真正的北嶽恆山位於河北,擁有北嶽之名長達上千年!
    北嶽恆山我們都知道,作為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然而可能有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這個恆山卻並不是一直以來的恆山,是在清朝時期改了名的。提起北嶽恆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渾源境內的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