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讓恆山黃芪成為「中華之寶」

2020-12-10 中國食品報社融媒體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孟小平 崔立新 馬靜波)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恆山黃芪的關注度驟然提升。在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裡,含有黃芪成分的「益氣祛毒顆粒」「補肺健脾顆粒」等位列其中,一時間,從中藥企業到南北藥商,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百姓,紛紛把目光聚焦深藏北嶽恆山的奇珍,訂貨電話、購買諮詢接二連三。

面對市場急需,作為道地黃芪原產地的渾源各部門緊急行動,保障供給。這份底氣緣自近年來全縣對黃芪產業的堅守與壯大。通過固守傳統、擴大種植、強化品質、科學管理,渾源縣不斷在黃芪產業化的道路上交出亮眼成績單,一步步推進恆山黃芪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之寶」。

人種天養 廣育「百本草」

春分前後,天氣尚有寒意,但恆山南麓不少陽坡草已泛青。和煦的陽光灑滿山路,趙貴富面帶笑容,作為渾源縣一名黃芪經紀人,他要去走訪農戶,商談今年「刨黃芪」的事。「咱這都是6年生的,品質絕對保證。」常年與藥商打交道,趙貴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很豐富。他說,黃芪被稱作「補藥之長』」,已有2000餘年的入藥史,民間有「百本草」之稱。渾源縣被譽為「中國黃芪之鄉」,恆山黃芪從明代大面積栽培,清代成為皇家直供藥材,守護了無數人的健康。如今,它仍被廣泛應用在藥用保健領域,現有200餘個製劑中含有黃芪藥材。

需求刺激產出。目前,國內種植黃芪的地方較多,甘肅隴南、山東、河北、四川等地均有,但科學研究表明,論品種與品質,恆山黃芪屬一流。渾源縣中小藥材管理中心主任張久英介紹,黃芪是典型的「人種天養」型藥材,對土壤、地形、氣象等條件要求嚴苛,渾源的地理條件、自然稟賦恰恰接近滿分,給予恆山黃芪成為國寶的天生資質。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恆山黃芪可施行仿野生種植,採刨期均在6年以上。從2016年起,全縣擴大種植面積,本著宜種皆種的原則,集中聯片打造精品黃芪產地,其中南山重點的5個鄉鎮,黃芪種植面積約21萬畝。

種在宜播地,熟在足年期,保證恆山黃芪成為同類中的上品。如今恆山黃芪遠銷東南亞、日本、韓國、加拿大、英國、美國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東麗珠集團、天津賽諾等知名藥企常年訂貨;通過國家中藥材協會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優質道地藥材基地認證,通過國家級中藥材GAP認證;2014年「恆山黃芪」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7 年4月渾源「國家黃芪種植和加工標準化示範區」被正式列入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這些都是恆山黃芪的金色名片,彰顯出它獨一無二的地位與價值。」張久英說。

統管立規 種出真品質

登臨恆山主鋒,南望群山莽莽,如行如奔,景色蔚為壯觀。外地遊人沉浸無限壯美風光時,不會想到這片群山便是恆山黃芪的主產區。

「截至2019年底,全縣黃芪種植面積28萬畝,其中規範仿野生種植面積16萬畝,野生撫育面積12萬畝,主要分布在恆山山脈的官兒、千佛嶺、青磁窯、東坊城、裴村、大磁窯、黃花灘、大仁莊、沙圪坨,王莊堡十個鄉鎮,近100個自然村,年產黃芪140萬公斤。」近幾年,隨著省、市中藥材崛起項目的實施和政策性資金的注入,黃芪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後的黃芪產量還將進一步加大。渾源縣農業農村局 承擔全縣黃芪種植的推廣與管理工作,局長張瑰暉對相關數字稔熟於心。

種植量逐年擴大,保品質成為重中之重。渾源縣的做法是「標準先行、管建結合」。為避免芪農受經濟利益左右,在種植方面「縮水」,縣裡專門成立了渾源縣中小藥材發展中心、渾源縣黃芪合作協會、國家資源中藥材檢測中心渾源站,共同承擔黃芪產業的技術、管理服務,並先後與山西大學中醫藥現代研究中心、山西中醫學院、山西農業大學等十一家確立長期合作關係,共同制定了《恆山黃芪地方標準》,從耕作、養護、收穫等各個環節,細化考量指標,確保恆山黃芪品質始終如一。幾年間,由專家和技術員組織的黃芪流動課堂走遍各種植鄉鎮的田間地頭,手把手示範,面對面監管。

「育出優質黃芪,種子最關鍵。」張瑰暉介紹,在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縣裡實施了道地黃芪良種選育繁育及種子種苗基地建設工程,在官兒、千佛嶺、青磁窯3個鄉鎮,發展黃芪良種繁育與優質種子種苗供給基地3000畝以上,保證黃芪等中藥材生產種源純正、品質優良。同時,還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山西農業大學等院校的藥學、農學專家合作,組建「恆山黃芪」種子種苗技術攻關團隊,進一步以野生撫育的模式培育特優等級的大黃芪。

數字最有說服力。2019年,渾源全縣黃芪產業總產值已達1.8億元,佔農業產值的5%,這背後是對黃芪品質不懈的堅守。

一廣一高 培植厚產業

2015年夏,央視《遠方的家》「長城內外」攝製組來到渾源,記錄恆山的物華天寶。以黃芪下腳料為主生產的北芪菇、北芪耳走進鏡頭的同時,黃芪產業多元化發展的信號也在悄然釋放。

「條長而順,皮光色亮,粉性大,空心小」,每當遇到新客戶,趙貴富總以這句話開場,語氣裡有難掩的驕傲。渾源黃芪生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目前有衝正芪、炮臺芪、紅藍芪、正白芪、付白芪等多個品種,主產原芪和飲片,截至2019年底,已有黃芪加工企業24家,產品種類達50種。

「成績是喜人的,但如果放在『中國黃芪之鄉』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不足。」張久英坦言,從2019年起,全縣在「高」「廣」兩方面謀突破,做強做厚黃芪產業。

遵循食藥同源之理,一批衍生產品出爐,黃芪粉、黃芪蜜、黃芪羊肉、黃芪雞蛋、黃芪葉茶、黃芪花茶、黃芪普洱茶、黃芪枸杞茶、黃芪紅棗茶、黃芪酒等紛紛上市或試投產,受到消費者的好評。一批新型研發課題立項,對黃芪現代科學藥理研究持續展開,保護心肌細胞,保護神經細胞,改善人體血液微循環,調節人體免功能,延緩人體衰老……圍繞研究新成果,當地企業正加大生產投入,進行黃芪的精、深加工,搶佔黃芪中醫藥產業的「新高地」。

「發展催生活力,實幹凝聚自信。為把恆山黃芪打造成名聞海內外的『中華之寶』,我們的努力一直是加速度。」渾源縣政府主要負責人說。2019年5月,渾源黃芪產業園啟動建設,預計到今年10月完成,建成後將成為集種植、育種、加工、科研、營銷為一體的高質量綠色生態產業基地,「恆山黃芪」將呈現更加振奮人心的新景象。

興農富民 振興新力量

只有不遺餘力,才能行穩致遠。為保障黃芪產業向著高端化、規模化邁進,當地陸續出臺《渾源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渾源縣金融服務「三個發展計劃」實施方案》《渾源縣建設「優質中藥材產業縣」實施方案》《渾源縣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補助標準》《渾源縣中藥材產業技術人才管理辦法》等,為發展提供資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保障。

今天,黃芪已不單純是渾源的特色產業,而是發展縣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新力量。據介紹,到2019年底,全縣從事黃芪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企業共424個,三分之一的農戶從產業發展中受益。2287戶貧困戶種植黃芪面積3.2萬餘畝,5200餘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入股分紅等實現增收。

「去年,俺村又新種黃芪300多畝,村民們一致舉手同意。為啥,見到效益了。」渾源縣沙圪坨鎮亂嶺關村黨支部書記兼中太黃芪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中太的帳本上透著喜悅,不久前賣黃芪籽,共收入6萬元。前幾年種下的黃芪也快到採收期了,每畝純收入達8000元左右,趕上好行情,每畝純收入可達1.3萬元。

今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種植戶、合作社「歇工不歇人」, 在家中學習種芪知識,有的村民還開起網店,他們說,要讓更多人了解恆山黃芪,感受「中華之寶」的美好。

相關焦點

  • 黃芪藥茶出恆山
    他說,「黃芪被稱作『補藥之長』,已有2000餘年的入藥史,在民間有『百本草』之稱。渾源縣被譽為『中國黃芪之鄉』,恆山黃芪從明代大面積栽培,清代成為皇家直供藥材,以產地北嶽恆山取名北芪,守護了無數人的健康。如今,它仍被廣泛應用在藥用保健領域,現有200餘個製劑中含有黃芪藥材。」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恆山黃芪可施行仿野生種植,採刨期均在6年以上。
  • 山西恆山為什麼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恆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恆山,即所謂「北嶽恆山」,亦名「太恆山」,主峰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自古即為中國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和重要的道教發祥地之一。
  • 中華五嶽的北嶽恆山竟然在大同?原來山西還有這樣一個風景名勝區
    這次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恆山吧。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4公裡處,大家應該都聽過「五嶽」吧,是的,沒錯了,恆山屬於五嶽中的北嶽。它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
  • 山西省大同——這一站大同,有雲岡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熱門景點
    戰國時期,大同屬於趙國雁門郡,秦漢時期,設平城縣,公元398年,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族拓跋珪,將都城由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遷至平城(今大同),歷經7帝96年。遼金兩代把大同作為陪都「西京」達20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第13子代王朱桂到大同城鎮守。大同是萬裡長城九邊重鎮之一,是國家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中華五嶽之北嶽,山西渾源的恆山是座絕塞歷史名山,號稱人天北柱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恆山是一座絕塞歷史名山,山上少有流泉飛瀑,卻隨處可見巨石奇峰、挺拔青松、崖壁廟宇,它們共同寫滿了恆山的粗獷豪放。
  • 山西大同除了雲岡石窟之外,還有哪些美景美食不可負?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裡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雲岡石窟存有主要洞窟45個,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華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公元5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開鑿於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之後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聖地,歷時近70年完成。
  • 走進山西大同,遊覽恆山歷史文化古蹟,欣賞秀麗的北國風光
    在山西大同,有一座風光秀美,還擁有人文魅力的名山,提到這座山,估計很多人還沒聽說過,北嶽恆山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和重要的道教發祥地,是中華錦繡河山的傑出代表,雖然沒有像泰山或華山那樣突出性的標誌山峰,對恆山在歷史上作為邊界關隘的作用有所了解,並在登覽山景途中各處留心的話,恆山還是很值得一遊的。
  • 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為何古代北嶽卻在河北?
    泰山雖然海拔只有1545米,卻是五嶽之首,被稱為「五嶽獨尊」,緣於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尊崇地位,因歷代天子將泰山作為祭天、封禪之地。相比之下,北嶽恆山的名氣要小些。恆山之所以能成為五嶽之一,則在於它歷史地位。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恆山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海拔比泰山要高,在五嶽之中僅次於西嶽華山。
  • 北嶽恆山在哪裡,山西大同與河北保定各自陳詞,真相卻是一聲嘆息
    如此看來,北嶽恆山屬於山西大同的渾源縣,而且也沒有什麼爭議。此時並非西魏遺少無事生非,而是歷史上「北嶽恆山」之名,曾指現在位於保定曲陽、唐縣和阜平三縣交界處的大茂山。大茂山古名恆山,據《史記·封禪書》記載,舜曾經到恆山祭祀。漢武帝時,在河北曲陽設立北嶽祠祭祀。
  • 「其貌不揚」的山西大同的恆山,憑啥被尊為北嶽?它原來不簡單
    接著分享我的山西大同恆山行,我國的五嶽中,只餘北嶽恆山尚不曾遊歷,此番終於得償所願了。一個問題在困惑著我,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 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名山,但說實話,北嶽恆山給遊人的第一感覺並不驚豔,甚至有種「其貌不揚」之感。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在祖國眾多名山大川中,恆山被尊為五嶽之一呢?
  • 忙裡偷閒,周末遊大同之北嶽恆山
    出發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距離北京350公裡,普通火車6小時,高鐵2小時20分鐘,我去的時候高鐵還沒開通,選擇了普通火車,夕發朝至,早晨6點多到達大同。準備兩天之內走完恆山、懸空寺、雲岡石窟,時間比較緊,就選擇了租車,兩天下來全部費用380元,比公共運輸要節省不少時間。
  • 大不同之大同-登恆山
    庚子年大同之旅第八站,登上五嶽之北嶽恆山。也算登了恆山,但還是想進入恆山景區,在山下一覽最佳山姿,在山上一覽眾山小。 介紹說「恆山東跨河北,南屏三晉,西銜雁門,北臨燕雲,108峰延綿數百裡」,我們沒有登臨海拔2017米恆頂天峰嶺,而是從魁星閣,沿石階下行,下山則是走走停停,遠山近景盡收眼底,移步易景,九天宮、鬥姆閣、財神廟、人天北柱、鱷魚石、虎風口、真武廟一個個景點,虎風口這裡一定要停下來,虎風不知是否能聽到,景色確實很好。
  • 山西唯一的「二線城市」――大同
    山西,位於我國華北地區,西與陝西相連,北與內蒙古為鄰,東與河北接壤,南與河南毗鄰。山西土地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下轄11個地級市,在山西的11市中,知名度較高、發展得較好的當數太原、大同。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綜合實力雖與太原有較大差距,但同樣大幅領先除太原外的其他城市,堪稱山西省內唯一的「二線城市」。
  • 山西大同旅遊——北嶽恆山風景區
    恆山之美,有一種陽剛的氣魄,一石激起千層浪,似乎都有不凡的正氣。恆山與泰山、衡山、華山、満山並稱五嶽,位於大同的渾源縣,名副其實。史上有記載,四百多年前,舜帝北巡,見恆山奇峰聳立,山勢險峻,遂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王。恆山108峰,綿延數百裡,奔騰起伏,橫貫塞上。西邊是雁門關,南面是三晉,北面是燕雲,其怪石幽洞被稱為「十八絕」。恆山古剎,山川秀麗,大字灣刻有「恆宗」二字高達13米,會仙崖上摩崖題句琳琅滿目,果老嶺上仙驢蹄印傳為美談。
  • 地上文物看山西,大美風光在大同,但見古朝遺風
    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山西在春秋戰國時為晉國屬地,故此現在也簡稱為「晉」,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無數的文物,尤其是「地上」文物的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全國之首。山西複雜多變的自然地形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晉北、晉中和晉南的風土人情和文物建築便各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 大同最值得旅遊的景點,不去一定會後悔,不是恆山也不是九龍壁
    大同最值得旅遊的景點,不去一定會後悔,不是恆山也不是九龍壁山西大同,位於山西最北端,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首批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免大門票 五臺山 雁門關 雲岡石窟 大同古城 大同土林 恆山6日遊
    人說山西好風光,這句話在晉北連綿大山深處展現的淋漓盡致,這裡不僅有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雲岡石窟,還有被譽為中華第一關的雁門關,中國五嶽名山之一的恆山,更有集佛道儒三教為一體被稱為天下奇觀懸空寺。
  • 北京周邊自駕遊好選擇,小長假遊大同,看石窟爬恆山探古寺
    在地理位置上,大同處於燕山、太行、陰山、呂梁四大山脈交匯之處,境內七成為山地和丘陵,平原只佔三成。交通從北京到大同,交通非常便利,自駕車300多公裡,全程高速,由京藏轉京大高速,約4小時抵達。旅遊景點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得益於黃土高原特有的乾燥氣候,山西境內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築,悠久的歷史加上獨特的地理地貌,為大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著名的雲岡石窟、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建築奇蹟懸空寺,都在大同地區,無論從自然風光還是文化歷史價值衡量
  • 走進山西,大同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大同刀削麵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尤以大同刀削麵最為出名,可稱為「麵食王中王」。很多到過大同的遊客,在品嘗過後,都讚不絕口。相傳,元朝的蒙古韃靼,為防止漢人造反,規定每十戶用一把廚刀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完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大同的一戶人家已將面和成麵團,準備做麵條,家中老漢去借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了。
  • 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遊人祈福方式太奇葩,錢是怎麼放進去的?
    接著分享我的山西大同恆山行,這是一個跟團遊的行程,把恆山、懸空寺和雲岡石窟串聯起來,這是大同的精華一日遊,省時省力,而又毫不敷衍。恆山,人稱北嶽,為中國五大名嶽之一。恆山位居北方,古人認為是萬物所伏,為恆常之所,這就是恆山如此大氣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