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2020-12-25 居家學一學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

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向家長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在家長十分關心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表達過自己的觀點。她表示:其實孩子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已經反映了自身的潛力,不用等長大就能看出。

家長們聽到這都炸開了鍋,有人相信,也自然有人不信。然而李玫瑾教授自然也不是信口雌黃,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大腦的黃金髮育期。不僅性格和習慣在這個時間段迅速成型,喜好和大腦潛能在這個時間段也能被迅速激發。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社交能力強

家長們都明白,現代社會社交能力幾乎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無論是功成名就的人士又或是我們身邊小有成就的老闆、同事等等,他們都擁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強人脈和好人緣。

因此從小就開朗活潑、喜歡交朋友的孩子社交能力也會相對更強,長大之後累積人脈自然是輕而易舉。

自律

港珠澳大橋的總工程師林銘在大橋開建時每天堅持十公裡晨跑,他說如果跑步都不能堅持,那世界級的工程又怎麼能堅持下來呢?

李嘉誠、馬雲等人無一不是自律的代表,因為自律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成功。可見自律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多麼重要。

因此孩子從小就有自律的習慣,或家長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對孩子日後的成功有深遠的影響。

能夠控制情緒

人是情感動物,擁有情緒幾乎無可避免。但要清楚的是,要讓人主導情緒,而非讓情緒左右。

被情緒操控的人容易產生過激行為,也容易陷入自己營造的情緒陷阱中不可抽身。

因此從小要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讓他們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情緒的奴隸。而從小就會控制情緒的孩子將來定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3-6歲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培養:

繪本是讓孩子養成習慣非常直接的方式,像我家裡就一直備著《兒童情緒與性格培養》這套繪本,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陪他一起閱讀。

幼兒園期間我家孩子一直表現優異,和其他小朋友沒有鬧過矛盾,還交了很多好朋友,其中的大部分功勞離不開這套繪本。

這套書不僅內容豐富,包含十大主題,而且每個主題都是用小動物的形象講故事,活潑形象,不愛看書的寶寶也很容易被吸引,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家長的前期教育非常重要,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和健全人格有深遠影響。

一套繪本不過69.9元,一本不到7元,但是對孩子來說受益無窮,能讓他未來道路走得更遠。

有出息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有遠見的父母,孩子的學前教育就從現在開始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情商低
    小磊的情況讓人聯想到,李教授曾經說過: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情商低。那麼究竟是哪些特徵暗示了小孩以後情商低呢?哪些特徵預示了孩子情商低。1、一個孩子很喜歡發脾氣。總喜歡抓住一點小事不放,一點點小事都可以被惹怒。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對於孩子來說簡單的抱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一直想你抱怨或者總埋怨別人的話,家長就要多多注意了,這正是情商低的表現,因為孩子將自己的錯誤都甩給了別人。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一定要積極引導孩子向陽光的思想發展,然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我的孩子就有這種情況,其他的小朋友不喜歡跟他玩,回家總向我抱怨,卻不找自己的原因。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制止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孩子平時有這三種表現,說明右腦很發達,長大後更容易出人頭地 心理學家霍德華·加德納曾經表示,「大腦是智慧的源頭,世界上取得成就的名人,既有強大的左腦思維,又有超級發達的右腦」。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李玫瑾教授直言:父母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會更陽光有擔當
    3-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也被稱之為幼年時期,在孩子幼年時期能得到怎樣的教育,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長大之後叛逆、不孝順、性格孤僻的孩子,多半都是幼年時期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就算是將一些外界的因素除開,孩子自身的專注力、學習耐力和空間想像力在學習中都是有十分重要的關係的,這三種能力也是被統稱為學習力的,學習力也是作為判斷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 ?」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3、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如果只是接受失敗,無動於衷,那就真的是「厚臉皮」了! 接受失敗之後,家長還要為他提供一些建議,教孩子找到問題所在並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能從失敗中有所收穫。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但到了80、90後這一代父母,已經升級到身心的全面教育上來了。50、60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簡單,不聽話?打,不好好學習?打,不吃飯?不存在的,因為根本就吃不飽!現在的成年人,小時候有幾個沒挨過打?針對這一情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個概念: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要不同,絕不能顛倒,總的來說,就是小時候鬥勇,大了就要鬥智。從小讓孩子有敬畏心何為敬畏?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李玫瑾教授身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三、總愛對家裡寵愛他的人發脾氣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因此孫子孫女一有啥不高興的,老人總會哄著給孩子買這買那。老人喜歡和孫子孫女待在一起,除了能排除自己孩子沒法帶來的陪伴,也想彌補之前對孩子的陪伴缺失。因此孫子孫女越來越囂張跋扈,對著老人指手畫腳,一個個被寵成小皇帝和小公主。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每次我在看李玫瑾教授講授時,我都會認真地做筆記。她講授的關於原生家庭、兒童教育、婚姻家庭的的觀點很令我佩服。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偷笑吧!哪三種特徵呢?讓我們來看看:1.
  • 「數學帝」葛軍坦言,從小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數學差不了
    葛軍表示,還是有很多學生不管多難的題目都能靈活應對,而這種孩子學習數學的「天賦」大部分從小就有顯現。葛軍在講座中提到,從小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以後數學差不了。思維靈活思維決定出路,這也就證明了思維的重要性。那什麼叫靈活思維呢?舉個小例子,在人面前放上一隻雞,思維單一的人就只單純覺得那是一隻雞,帶有紅紅的冠子和長長的爪子。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著名的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通過接觸大量案例,經過多年的偵查實踐發現: 人在成年後的行為和心理,都是過去經歷中的一個表現、一種折射,與幼時的家庭養育方式密切相關,「眼裡有什麼心裡就有什麼」。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
    從古至今,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有高尚的品德。父母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希望孩子成績好、智商高,但只培養這樣真的能保證孩子將來走得長遠嗎?音樂家貝多芬說過:把德行交給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
  • 能掙大錢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班主任強調:與學習好壞無關
    前段時間與我的小學班主任暢談了一番,聊到這麼多年他教過的學生,並且他總結了那些最終能掙大錢的孩子,在小時候大多有這3個特徵,而且強調道與學習好壞無關。這一番話,讓我很受啟發,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將來能掙大錢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一、膽子大,果斷行事班主任強調,有些孩子小時候就表現得膽子特別大,幹事兒非常果斷!
  • 李玫瑾:孩子被當成「軟柿子」捏,多半是因為父母常做這3件事
    而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多半都可以在家長身上找到原因,孩子如果性格軟弱,在學校經常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捏,那麼多半是因為父母常常對孩子做這三件事。讓孩子性格軟弱3件事一、對孩子「假意批評」從比例上講,對孩子更多地使用批評教育而不是鼓勵還是一種普遍的現狀,有相當多家長是聽不得孩子被表揚的:一旦帶著自家孩子遇到其他人,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很少有家長能夠坦然的接受對方的誇獎
  • 如何讓孩子早點學會擔當責任?李玫瑾的語錄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可見習慣養成,真的很可怕,特別是小時候,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糾正都很難,再加上孩子小,不懂事,要想糾正他的一個行為習慣,更難。可以說我們現代這一代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擔當責任,更不知道未來還要養家餬口,還要照顧自己爸媽,而很多爸媽都沒有指望自己孩子照顧自己,有養老金和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