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早點學會擔當責任?李玫瑾的語錄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2020-12-23 啟路文學

現代的孩子,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難管教的一代了,為何呢?因為他們接觸知識面越來越廣,不用讀書,也能學到好些東西。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好事啊。但大家不知道,很多孩子學的東西,該學的不學,不該學的卻學得很熟練。

比如說跟父母頂嘴,或是說一些網絡流行詞,你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還在網上查一下才知道孩子是在罵自己。甚至有些小孩子學習玩遊戲,看視頻教學,玩得還比大人厲害,你說這樣的孩子什麼時候能學會擔當責任呢?

在很多孩子眼中,都沒有責任兩個字,腦海裡也不曾有過自己還要擔當什麼責任。成天只知道玩,一有空就玩。成績差就算了,卻讓人擔心他長大後會自己都難養活自己,自己都無法照顧自己的人,因為家裡的家務活,他基本是從來不幹,也不幫忙。

雖然說孩子小,但別人家的孩子為何卻洗衣做飯上街買菜啥都會,這或許就是區別吧,看到了區別才會擔心孩子。但很多時候父母醒悟都是比較晚,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突然對孩子約束,讓其不準玩,少玩,或是沒收手機,都沒有什麼用,孩子會以不吃飯來抵抗你,餓的吐黃水,發燒,都不吃,哪個父母當真還能把孩子餓死?

可見習慣養成,真的很可怕,特別是小時候,養成了不好的習慣,糾正都很難,再加上孩子小,不懂事,要想糾正他的一個行為習慣,更難。可以說我們現代這一代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擔當責任,更不知道未來還要養家餬口,還要照顧自己爸媽,而很多爸媽都沒有指望自己孩子照顧自己,有養老金和養老保險。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想知道如何讓孩子早點學會擔當責任?不妨跟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李玫瑾的語錄,她就給出了很好的建議!文字如下:

讓孩子參與家中大事不管他學習什麼狀態,讓他參與家中大事總是沒有壞處的,起碼錶明你把他當大人對待了,他就會擔起他的那一部分責任。——李玫瑾#李玫瑾語錄#

讀完李玫瑾的語錄,相信很多父母真的恍然大悟了,因為我們很多父母從來就沒有試著把孩子當大人對待,一直把他們當孩子對待,所以他們從小就不會學會擔當責任,始終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能擔當什麼責任呢?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李玫瑾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李玫瑾這樣的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讓孩子跟著自己去買菜,有什麼好處?

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每日吃的飯菜是花錢買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讓孩子知道自己喜歡吃的魚肉,都是很貴的。這樣孩子從小就有意識,自己每天吃的飯菜,都是父母花錢買來的。而魚肉為什麼不能天天吃,因為魚肉很貴。

更讓孩子看到自己跟菜市場的一些買菜討價還價,孩子就會感到真不容易,買菜還要跟別人討價還價,更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的菜賣得貴,有的人賣的菜便宜,為什麼有些人生意好,有些人生意差。

很多媽媽每次去菜場買菜,都是買一個星期的量,很多時候大包小包的,拎著很辛苦。孩子如果看到媽媽這麼辛苦,累得滿頭大汗,哪怕他拿不了多少東西,也會提出要求,要幫媽媽分擔一點,這樣就會看到孩子在心痛自己的媽媽,媽媽看到了也會感到很欣慰。

而天天宅在家裡當寶的孩子,就無法體會這些事,更不知道油鹽材米貴,更不知道媽媽當家的難處。相反宅在家裡,還能幹什麼?玩手機遊戲打發時間。

讓孩子看著自己做家務,或是跟著自己一起做,有什麼好處?

會讓孩子知道媽媽不容易,每天要拖地,擦桌子,忙得滿頭大汗。家裡那麼乾淨,那麼清潔,都是一點一滴做出來的,不是孩子每天早上睡醒,就能自然而然煥然一新的。孩子看到媽媽累得滿頭大汗,肯定也想動手幫忙。

哪怕你沒有叫孩子幫忙,孩子天生都願意幫媽媽分擔家務的。只是很多父母從來都不讓孩子做家務,心痛孩子,就連洗菜這樣的事,也不讓孩子參與,其實一直都是把孩子當寶養著。這樣孩子,自然就沒有什麼擔當能力。

其實農村裡的孩子,最容易讓孩子有擔當能力!

讓他們去菜地裡走走,去田地裡看看,看看父母們辛苦在勞作,他們就會想要幫忙,做不了農活,可以在家裡學做飯,來分擔父母的壓力,父母在田地裡勞作,農村很多孩子都能做到做飯送父母吃。

不僅如此,很多農村孩子都能下地幹活,特別是暑假,能幫父母插秧割谷,還能幫父母除草,種地等等。很多父母可能認為,讓孩子會做這些有什麼出息?其實這不是讓孩子要學會做這些,只是想讓孩子知道怎麼生活,最重要是活著要有擔當能力罷了。

擔當,不是孩子有出息,賺了很多錢,給很多錢父母花。這樣跟很多父母拼命在外面賺錢,請個保姆帶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之間沒有感情基礎,孩子從小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情,性格孤僻,難以管教。等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候,往往已經晚了。

所以說如何讓孩子早點學會擔當責任?李玫瑾的語錄給出了很好的建議!

你也想要達到成功目的地?不妨讀下李大釗的語錄,會讓你如願以償

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讀完李昌鈺的語錄,讓人如夢初醒,勝讀十年書

李敖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有一種人不適合做朋友,只適合做敵人!

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的人,不妨讀下雷鋒的語錄,便知道自己很弱小!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五歲時,家長要在誘惑訓練中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身體力行地示範給孩子如何與他人分享; 六歲時,孩子要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五歲時,家長要在誘惑訓練中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身體力行地示範給孩子如何與他人分享; 六歲時,孩子要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哪個家庭不想養出好孩子呢?性格好、品質好、有教養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當然最好學習也能好。但生活中「熊孩子」比比皆是,劃傷別人的車、用購物車撞人、欺負同學、不尊重老人、動不動用離家出走要挾父母,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如何才能管好孩子?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家長錯把愛和自由,才把孩子培養成為了人見人煩的熊孩子。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一個品質好的孩子應當作教育的頭等大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好品質、好性格,有教養的孩子呢?在聽過李玫瑾教授的一次演講後,我找到了答案。李玫瑾是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專攻兒童犯罪心理學,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深有研究。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在《圓桌派》節目中,李玫瑾、馬未都兩位老師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小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要知道「厚臉皮」這個詞的釋義一是厚顏無恥,二是不知羞恥,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貶義詞,但為什麼兩位老師都認為,孩子應該學會「厚臉皮」呢?
  • 李玫瑾教授直言:父母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會更陽光有擔當
    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聽說過吧?她是中國公安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在裡李玫瑾教授的一次講座中說過:「想要孩子更有出息,在孩子12歲之前,父母務必要遵循這4個原則,兒子才會更陽光有擔當。」
  •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12歲前,教會他「4個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驕傲,爸爸媽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是自己人生的缺憾都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從小就能優秀,為他們「圓夢」,不要走他們的老路。而李玫瑾教授曾說過,12歲以前應該更注重孩子性格、品行方面的培養,並且教會他們4種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 李玫瑾:怎麼養好一個孩子?小時候鬥勇,長大了鬥智
    父母不要擔心孩子太小不懂道理,其實小孩子是最講理的,只要你提前把規則告之,孩子都是願意遵守的。像動畫片看多久、幾點睡覺、吃完飯自己收碗等等,都可以定出具體的規則。李玫瑾教授提到了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管教孩子要從小循序漸進,懲戒和規則都不要放鬆,孩子習慣這種教育方式後,遇事就不容易出現偏激行為。
  • 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要教會他這3種本事,最好不要超過6歲
    所以家有男孩的父母,他們最為頭疼的就是教育問題,稍有不慎,孩子就可能成為調皮搗蛋的那個。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缺乏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這樣以後很可能會惹出麻煩。作為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教育男孩真的要趁早,尤其是六歲之前。
  • 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與旁人無關
    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家李玫瑾在一次節目訪談中就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不應當僅限於物質,更要注重精神撫養。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情商高低,主要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並非孩子自己本人的意願亦或者是他人影響。情商低的孩子父母往往也會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徵。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專家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向家長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在家長十分關心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也曾在講座上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 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李玫瑾教授還舉例了司馬光闡述如何用人時,將人分為四種類型的,聖人(德才兼備)、君子(有德無才)、小人(有才無德)、愚人(無德無才)。 聖人自然難求,在也無君子的情況下如何抉擇,司馬光給出的答案是寧可用愚人,也不可用小人。因為對於沒有德行的人來說,智力可能是壞事。
  • 李玫瑾:孩子有出息,離不開「懶」媽媽,3歲後牢記「狐狸法則」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孩子的早期教育一直每個家庭的重中之重。很多家長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幫助孩子成長,但是往往卻收效甚微。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都已經到了懂事的年紀了,卻還是少不經事的樣子,天真爛漫固然很好,但是家長們也知道孩子遲早要自己去面對外界的壓力和傷害,因此都在發愁為什麼孩子像是長不大一樣,如何才能讓孩子真正長大。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為人父母最成功的愛,不是把孩子捆綁在身邊,而是要學會及時放手。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的: 「孩子的胃口是餵出來的,孩子的脾氣是帶出來的,孩子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不肯放手的父母,永遠養不出獨立、優秀的孩子。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教,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並由此推導出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李玫瑾也是一位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在普通人的認知裡,會下意識地認為育兒專家的子女應該要取得很耀眼的成就,最起碼也要是一個領域裡的知名人物。
  • 李玫瑾:養兒有三忌,養女有五忌。一流父母的教育讓孩子少走彎路
    這不,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給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提了以下的這幾點建議,希望父母們能夠認真品一品,明白其中的內涵哦。一、養兒子的禁忌1.忌富養如果自家孩子是屬於男孩子,那麼是並不適合選擇富養的方式養孩子的。
  • 李玫瑾談育兒:孩子飯桌教育很重要!家長要注意這些細節
    來源於網絡李玫瑾教授在多次育兒節目上提到,孩子飯桌上的教育細節,家長要特別注意。這樣,讓孩子懂得一種規矩和禮貌,而這些也是教會孩子如何尊重長輩。特別是父母也這樣做時,給他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更加深了他對尊重的認知。二、讓孩子懂得分享懂得分享也是社會交往的一種重要技能,在一加一大於二的社會,分享是更多的獲得。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4、抱怨、推卸責任 經常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也比較難相處,屬於情商低。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首先父母需要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待問題。引導孩子在考慮自己的時候也要注意別人的想法。 例如,吃飯時孩子喜歡的菜只剩最後一塊了時,孩子應該適當考慮一下其他人喜不喜歡這道菜。
  • 孩子出生第一年有多重要?李玫瑾:十月懷胎加長大後撫養都比不上
    在父母的觀念中,三歲之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的,所以即便自己沒有親自帶孩子,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當李玫瑾教授卻表示,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十月懷胎加長大後撫養都比不上的。而且李玫瑾教授還強調到,如果想要將孩子交給其他人幫忙照看,也必須要在孩子一歲半之後,而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無論多麼的辛苦,父母是必須要親手去帶孩子。如果做不到這個要點的話,她建議父母那不要將孩子帶到這個家庭中。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孩子總是調皮喜歡頂嘴,對於家長的說教壓根不聽,甚至還有頂撞的意思。像以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父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自己降到了和孩子同樣的層次。孩子不成熟,家長也不成熟嗎?孩子需要教育,家長卻沒有正確的進行關鍵,反而是讓孩子學會了頂嘴。家長們不應該反思嗎?孩子為什麼喜歡「頂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