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個人的成功,智商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情商的因素」。
情商,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的時候,情商甚至比智商更為重要。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在乎成績的高低。也要注重孩子的情商。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孩子情商低的6種表現
1、以自我為中心
不會反思、不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遇到所有的問題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完全不顧及其他人感受。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讓別人傷心,會失去交到朋友的很多機會。
2、情緒控制能力差
情緒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不顧環境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稍有不順心的情況出現就會又哭又鬧。
3、「童言無忌」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不會看人眼色,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完全不考慮或者考慮不到自己的話會不會讓對方不舒服甚至傷害到對方。
4、抱怨、推卸責任
經常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推卸責任的孩子,也比較難相處,屬於情商低。
5、不會傾聽
有些孩子只顧自己表達,不管對方是否說完就插嘴、打斷對方的話。不會傾聽的孩子,往往缺少耐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6、嘲笑別人
嘲笑別人的孩子,往往缺少包容心和同理心,也容易給人留下沒有教養的印象,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英國曾經做過一個關於情商的研究,這個研究持續了50年之久,最終發現:在持續跟蹤一群孩子的嬰兒期、童年期、成年期後,研究人員發現,在幼年時期有高情商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事業愛情雙豐收。
可見情商是要跟隨孩子一輩子的,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孩子的一些「低情商」表現,培養孩子的情商。
1、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北宋教育家、思想家張載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首先父母需要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待問題。引導孩子在考慮自己的時候也要注意別人的想法。
例如,吃飯時孩子喜歡的菜只剩最後一塊了時,孩子應該適當考慮一下其他人喜不喜歡這道菜。
2、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有各種情緒,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冷處理一些哭鬧、撒潑的情況,讓孩子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
其次,當孩子有其他情緒時,家長要引導孩子敞開心扉表達出來,別讓孩子將情緒憋在自己的心裡。
最後,父母應該提醒孩子,要以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來面對每一件事,這樣才能把所有困難給打敗,孩子的情商才會漸漸提高。
3、父母不要讓孩子亂開玩笑
父母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嘲笑別人或者拿別人的短處來開玩笑,當孩子說的話不恰當時,家長要及時制止並告訴孩子原因,教孩子說話要有分寸。
4、告訴孩子聽取不同意見
家長還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自然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應該要學會傾聽和尊重,不能一味只考慮自己,完全忽略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5、經常帶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
帶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一方面家長要教孩子遵守基本的規則和禮儀,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增加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更快的學會和陌生人相處、和人溝通,慢慢的孩子的情商自然會提升。
李玫瑾老師說過:「孩子的情商高與低,家庭和父母是脫不了干係的!」
每個孩子都是有著高情商的潛質,想要讓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很大部分取決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