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天、12174公裡,2018自駕「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第1站!

2020-12-21 我行我述我自駕

【第一站:福建龍巖長汀中復村】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的中復村,是我今年「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的第一站!

之所以選擇中福村作為我今年重走紅軍長徵路的起點,是因為:

中央紅軍是從福建長汀、寧化和江西瑞金、於都等地出發,向紅二、六軍團所在地的湘西進軍,開始長徵。

四支紅軍隊伍長徵路線的地理最東端點,就在中復村。

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也記述長徵了是「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長汀縣鍾屋村)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陝西北道路的盡頭(吳旗縣吳起鎮)為止」。

中復村,原名鍾屋村、中屋村,1929年紅軍攻佔長汀城,改村名為紅屋村,這裡亦被稱為「紅軍長徵第一村」。

紅色的「紅軍第一村」碑,豎立在村口!

沿著村中的主街道,我首先來到了觀壽公祠,這是村中的紅軍長徵陳列館。

紅一方面軍九軍團從這裡出發開始長徵,紅一方面軍九軍團、紅一軍團和二十四師共2萬多人在村旁邊的松毛嶺進行的松毛嶺保衛戰,這兩件與長徵有關的重大事件都和中復村有關。

觀壽公祠前的「紅九軍團長徵二萬五千裡零公裡處」石碑,告訴了我們:紅九軍團是長徵中走的最遠的軍團。

今年,我的重走紅軍長徵路,也是從這裡正式開始!

(觀壽公祠的背後就是松毛嶺)。

1934年9月中旬,國民黨為「圍剿」中央蘇區,以數倍於紅軍的兵力,向蘇區的東大門松毛嶺發起猛烈攻擊,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近萬名地方武裝為保衛蘇區、掩護紅軍主力轉移,浴血奮戰在松毛嶺上,松毛嶺戰鬥指揮部就設在中復村觀壽公祠。

9月30日,紅九軍團撤離陣地,在觀壽公祠門前的大草坪舉行了誓師大會,告別鄉親,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因此,紅九軍團長徵出發地是福建長汀鍾屋村,也就是今天的中復村,集結地是長汀古城,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的出發地是江西會昌。

成立於1933年10月28日的紅九軍團,是由紅三、紅十四師和獨立第一、二團組成,隸屬於紅一方面軍,這是一支「邁出中央紅軍長徵第一步」的英雄部隊。

紅九軍團成立之初,羅炳輝為軍團長、蔡樹藩為政治委員、張翼為參謀長(後由郭天民接任),李濤為政治部主任。1935年2月,由何長工接任政治委員。

走出觀壽公祠,我來到了紅軍橋,這是一座始建於明朝的廊橋,長12.1米、寬7.1米,俗稱接龍橋。

這座不大的橋,記載了厚重的紅軍歷史,眾多的開國元勳曾經從此橋上走過。它還先後承載了紅一、三、五、九軍團和紅軍東方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二十四師、蘇區福建軍區部隊等10萬多人南下、北上的腳步。

紅軍在這座橋上為百姓義務治病,分發打土豪繳獲的物品和救命糧、救命鹽。

當年這座橋前橋的四根木柱上,分別刻有一條量身高的標線,它和帶刺刀的槍一樣高,意味著身高達到標線的青年就可以參軍了,也意味著這是一條生命的等高線。從這座橋上穿上紅軍軍裝走上革命道路的當地青年有兩、三千人之多!

在松毛嶺戰鬥期間,也是在這座橋上設立了紅軍徵兵處。當年的鐘屋村,在這座橋上上演的是: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爭當紅軍的一幕幕動人場面!

和紅軍橋相連的是村子裡的一條老街:紅軍街。

我從上海出發,自駕到第一站的沿途的路線、路況、景點等即時遊記信息,請點擊↓

第一天:中國·行丨2018再次出發,我和「團長」帶著大家的夢想啟程!

第二天:中國·行丨第2天:風雨兼程行路,龍虎山宛如雨後彩虹,美極了!

第三天:中國·行丨第3天,紅色後龔村,重溫誓言!永遠不忘初心!

第四天:中國-行丨第4天,到達長汀!有意義的節日、有意義地過!

相關焦點

  • 重走長徵路|No16: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一路走來,去過的地方真是不少,有的已經忘記,有的還在眼前,有的恍如隔世,有的恍如昨日,而對於一個本碩都是學習歷史專業的我來說,重走長徵路顯得尤為意義非凡,尤為值得紀念,尤為需要回味。可惜的是,前半程因為出差沒趕上,所以對我來說,是重走了半程長徵路。
  • 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第二十一天 平涼—吳起
    勝利結束我們的長徵路!今天是我們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最後一天,早晨我們先去了崆峒山,12點半我們向吳起出發。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進駐陝甘革命根據地吳起鎮。隨後又同十五軍團勝利會師。至此,中央紅軍勝利地完成了歷時一年,縱橫11個省,行程2.5萬裡的長徵。黨中央和中央紅軍主力終於找到了長徵立足點,抵達最後的目的地,勝利地實現了歷史性的戰略轉移。下午5點多我們到了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已經下班了,碰巧還有工作人員在,說明情況後我們進去了,允許我們6點出來,太幸運了,因為明天是全國統一的閉館日。披著晚霞我們遊覽了紀念園。
  • 重走長徵路 騎行第3天
    7月25日 晴 鐵山壠鎮路線:於都-利村鄉-禾豐鎮-鐵山壠鎮今日只有40km23日,嚴重低估了長徵路線的複雜性,搞到筋疲力盡、膝蓋都痛了,長此以往必不可長久,重走長徵路,考驗的並非一時的速度,而是耐心持久。若是把身體累垮,半月板損傷、乃至廢膝蓋,那是得不償失的。
  • 成都:「紅軍小戰士」重走長徵路 傳承紅色精神
    成都市大邑縣晉原初中已連續開展三年重走長徵路活動。  今年是紅軍長徵85周年,為了讓廣大未成年人牢記歷史、飲水思源、不忘初心,傳承和發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近日,成都市大邑縣晉原初中開展第三屆「穿越橫山崗,重走長徵路」教育實踐活動。活動以「弘揚長徵精神,爭當時代先鋒」為主題,在廣大中學生中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愛國主義精神。
  • 為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 宿遷三驢友自駕重走長徵路
    宿遷網訊(記者 孫軍賢 實習生 張希明) 國慶長假期間,宿遷市有這麼三位驢友,為了過一個別樣的國慶假期,他們駕車外出並非純粹旅遊,而是追尋先輩足跡,歷時6天多時間,行程萬裡,重走長徵路,體驗當年紅軍萬裡長徵的偉大與艱辛,接受一次革命傳統教育的洗禮。
  • 贛南記者帶你32天重走長徵路
    贛南記者帶你32天重走長徵路 2020-10-17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走中央紅軍長徵路第一天 瑞金—於都—郴州
    1934年10月10日紅軍開始長徵,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 1934年10月18日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在於都渡河。早飯後參觀中華蘇維埃紀念園和瑞金革命烈士紀念園。,一個小時後來到於都,於都是紅軍長徵集結地,中央紅軍8萬多人集結到於都河邊,從這裡渡過於都河開始了漫漫徵途。
  • 五省區自駕隊伍重走長徵路
    現場上演《長徵·永不褪色的豐碑》主題詩歌音樂會,以「江河萬古流」「忠誠的豐碑」「照亮新徵程」三個篇章展現湘江戰役和陳樹湘「斷腸明志」故事等發生在長徵路上的史實。道縣作為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的集結地、決策地和命令發布地、陳樹湘「斷腸明志」犧牲地,又是「重走長徵路國家紅色旅遊精品路線重點縣」、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的重要節點,紅色資源豐富。
  • 自駕遊重走長徵路
    本報訊 (記者 郭紅文 實習生王龍李小將)為紀念長徵勝利70周年,三秦都市報和全國知名媒體及單位將於8月1日—9月1日推出「重走長徵路 喜願傳中國--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大型紅色自駕之旅」活動,將沿著紅軍的足跡,重訪老區,展現老區的新面貌、新變化。
  • 餘姚兩位老人自駕房車重走長徵路 34天經14省
    10月9日上午,錢志強和沈福昌津津有味地向記者介紹了不久前剛結束的重走長徵路的經歷。兩位鬢髮已經斑白的老人,沒有做過多的攻略,憑著對長徵精神的熱愛和對紅軍長徵的崇拜,開著房車自駕34天,經過14個省,以平均每天275千米的路程重走了長徵路。
  • 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重走長徵路
    重走長徵路12省自駕行活動啟動儀式在上杭古田舉行。活動以福建省龍巖市古田鎮為集結出發地,沿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路線,以現代自駕旅行的方式重走長徵路。客家人鄒志勤教現場人員唱客家山歌頌紅軍 闕小琴攝據悉,本次活動全程6200公裡,聯合了來自福建、廣東、江西、湖南、廣西
  • 重走長徵路
    重點工作段落: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長徵路線,與四川、雲南境內的長徵線路相連接;紅二方面軍烏蒙迴旋戰長徵路線。重點工作內容:重點開展紅二、六軍團轉戰滇黔邊特別是烏蒙迴旋戰的歷史遺存補充調查;加強中央紅軍系列會議、四渡赤水相關舊址和紀念館的合作交流,與四川、雲南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完整的故事線。
  • 記紅軍後代「重走長徵路,體驗遠徵難」紅色自駕遊活動
    2018年5月18日至31日,紅軍開國將軍後代楊至成之子楊珠江、陳再道之女陳江平、石志本之子石磊光、李中權之子李洋、李人林之子李小林、邊疆之子邊小兵等六人進行了「重走長徵路,體驗遠徵難」紅色自駕遊活動。
  • 【分享】「重走長徵路」自駕隊伍走進貴州遵義
    原標題:【分享】「重走長徵路」自駕隊伍走進貴州遵義遵義「遵義,位於貴州省北部,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召開,今日,我們車隊一行走進了這座城…遵義會議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
  • 重走長徵路|湖南宜章縣2018.11.2-3湘南起義紀念館
    2018.11.2第33天,宜章縣城33km 陰轉晴關於徒步的思考早上7點多,我與小陳從赤石鄉曹田村加油站出發,下午6點半到宜章縣城。一路上,我都在思考關於徒步的問題。後來加上小陳的腳一直不好,導致行程太慢,叫他去看醫生他也不聽,我開始著急,在大坪休息了3天,後面4天每天只能走20公裡左右,這已經嚴重影響行程了。如果我開始不是抱著讀書學習的心態來的話,早就一個人走了。一直在思考怎麼平衡走路行程與學習讀書之間的時間精力分配,我想多留點時間和精力讀書,小陳因為腳受傷,綜合考慮後我們想到宜章後一起買自行車試驗一下騎行。
  • 重走長徵路
    重點工作段落: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長徵路線,與四川、雲南境內的長徵線路相連接;紅二方面軍烏蒙迴旋戰長徵路線。重點工作內容:重點開展紅二、六軍團轉戰滇黔邊特別是烏蒙迴旋戰的歷史遺存補充調查;加強中央紅軍系列會議、四渡赤水相關舊址和紀念館的合作交流,與四川、雲南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形成完整的故事線。
  • 重走長徵路 騎行第17天 【湖南永州】
    8月17日 晴 寧遠路線:藍山縣-祠堂圩鎮-寧遠縣 41公裡1、昨晚在藍山縣酒店休息的時候,居然有人從門縫下塞傳單進來,我天。。。 3、今日行程只有41公裡,全程以平路和小上下坡為主,需要下來推坡不過2次,不到11點就已經抵達寧遠縣了,很輕鬆就完成騎行任務了,像這種路的話,是比較好緩解我多日來的身體不適的
  • 加起來已138歲的老哥倆 決定瘋一把:重走長徵路
    10月13日下午,接受記者採訪時,老哥倆對於這趟旅程,津津樂道。  【退休後的生活】  不會打麻將,不抽菸不喝酒  老哥倆結伴重走長徵路  錢志強,今年66歲,沈福昌,72歲,兩人都是餘姚河姆渡人,關係甚好。
  • 重走長徵路記者的見聞與感悟:有一種力量叫信仰
    重走長徵路,是追尋,是追憶,更是追隨——在追隨中砥礪奮進。   心中永遠的豐碑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老話說,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紅軍長徵的苦和累,或許只有重新走過長徵路才能體會到。
  • 《重走長徵路第112天》2019.1.20遵義市泗渡鎮32km
    今天是我到達遵義休整12天後,重新出發的第一天,早上8點和楊貞凱到遵義紅軍烈士陵園和大部隊匯合。365重走長徵路總部先鋒隊與全國紅色景區信息採集辦公室副主任王湔鉼同志、貴陽親友團、遵義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學院助力隊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