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 晴 鐵山壠鎮
路線:於都-利村鄉-禾豐鎮-鐵山壠鎮
今日只有40km
23日,嚴重低估了長徵路線的複雜性,搞到筋疲力盡、膝蓋都痛了,長此以往必不可長久,重走長徵路,考驗的並非一時的速度,而是耐心持久。
若是把身體累垮,半月板損傷、乃至廢膝蓋,那是得不償失的。
由此,決定把前兩個月的行程調整到40公裡左右/天,讓身體和體能經過一個適應期,再加量會比較科學合理。
騎行心情指數:微笑臉
早上徑直奔往第一目標:長徵渡口,這個被自己視為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第一步的渡口。
前天騎經過於都河,今天又到當年紅軍長徵第一現場長徵渡口,讓人心潮澎湃、猶有萬傾波濤拍岸之感。
於都河 、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到在哪?
貢水從于都縣城流過,它也被當地人稱作:於都河。
於都河,並不是什麼小河流,它可是貢水流經縣城,寬的地方目測有500米,看地圖窄處也有400米左右。
走在渡江大道上,讓人很是慨嘆,1934年中央紅軍正是從於都河突圍,突圍在當時是秘密行動,時間是1934年10月16日傍晚時分。
中央紅軍的另一路是從福建長汀出發。
因此,中央紅軍出發地實際是兩個,一個是江西於都,另一個是福建長汀。
何去何從,目的地是哪裡?誰也不知,只是接到中央命令迅速從此地突圍轉移。
今天的我也是如此,也不知道未來要何去何從,只知道騎行重走長徵路,是自己兩年前就想好的一件事,時間到了就出發。
當年中央機關、紅軍將士們知道要即將長徵嗎?
當年以王明、博古為首的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使得中央蘇區很快被毀於一旦。
瑞金的群眾基礎,是多麼的好,24萬人口的瑞金,參軍達到11w人參加紅軍,最後還是不得不從瑞金離開,從於都河突圍的紅軍有8.6w,瑞金2.4w紅軍估計就在其中吧!
這次轉移在當時,是由中央3人團做決定的,也就是博古、李德、周恩來同志,並沒有經過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毛主席當時都不清楚,即便開會毛當時也沒有資格參加了,從第四次反圍剿開始,他就已經在軍隊裡沒有任何職務了,戰爭年代沒有軍職,相當於沒有任何實權。
當時轉移去留的人員安排,基本都是由博古和李德決定,周恩來都沒有決策權,當時政治是博古負責、軍事是李德,周恩來只負責組織軍事計劃實施。
蘇區中央紅軍的去留
左傾領導,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把一些跟自己意見相左的人都留下來了,
陳毅是在轉移前負傷,主動選擇留下打遊擊;朱德同志也是最後幾天才接到轉移的決定。
尤其毛主席。這還是恩來同志的反覆堅持,才讓他們在最後同意讓毛主席也參加轉移,但還是有不少領導被留下來了,比如:陳毅、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何叔衡。
留的留,走的走,留下來的和走的,往往就是永別。
看歷史資料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個:
一個是毛主席弟和毛澤覃,毛澤覃是被留在蘇區繼續堅持遊擊,率部轉戰於閩贛邊界的崇山峻岭,之後1935年4月就在瑞金紅樹林,為掩護遊擊隊員脫險而犧牲,年僅29歲。
另一個是何叔衡和林伯渠(延安五老、開國大典由他主持),林當時離開的時候,何與林徹夜長談,當時也沒什麼別的東西相送,最後是把自己穿的毛衣送給50歲的林伯渠,1935年2月在長汀突圍時犧牲,時年59歲。
這樣的因為去留不同決策,導致天人相隔的故事,枚不勝舉,之所以對這兩個故事記得很清楚,是因為這兩位都是湖南老鄉
騎行分享:
1,今天的40公裡,路面其實非常好騎,90%路段是跟高速一樣的瀝青路面,騎起來是蠻舒服的。
不過爬坡就像永遠都免不了似的,爬完一個又有一個等著你,經過前兩天的適應期,現在對於爬坡開始進入麻木期,遇到它,心裡只有一句「來吧」!
2,比較危險的是,今天的省道s218和縣道x450僅是兩車道,沒有非機動車道,等於跟右邊的車輛「搶」路。
大貨車們總是絡繹不絕,我們跟車輛的距離,只有1米左右,近的讓人髮指。可又不好亂改長徵路線,我們要完全按照紅軍長徵所經的村鎮來走,所以,只能想辦法多加注意來往車輛,儘可能的靠邊行駛。
大車交匯的時候,我會選擇停下來,雖然費時間但安全。
3,一路都算比較順利,上午看完長徵渡口已經7點半,之後經利村、禾豐鎮,11點多,抵達鐵山壠鎮;跟前面2天騎行比起來,算比較
4,於都人民看起來比瑞金人民更加輕鬆灑脫,很多人早起鍛鍊、老人家還在江邊能夠跳起華爾茲舞
路線詳細情況:
於都-利村鄉 15.7km
利村鄉,紅軍長徵經過的時候叫黎村,後來68年改的名叫做「利村」。
從於都出來,不久就上了省道S218,沿著它騎行將近10公裡,就到達了。
這一路車多、大貨車也多,雖然是省道,但是只有兩條車道,完全沒有非機動車道,騎行經過這條道的話,加倍小心。
爬坡比較多,若非昨天休整一天,這個十多公裡肯定也是非常耗費體能的。
禾豐鎮 12.1公裡
紅軍長徵過黎村後,就是到禾鬥鄉,現在已經找不到禾鬥鄉了,百度是直接給這個禾豐鎮,查了下歷史資料,從紅軍路線推測,應該是今天的禾豐鎮 ,不會有大錯。
這一路上坡路更多,沿著x450一路10多公裡直接到了,爬坡總是最累人的,還好漸漸進入適應期了。
鐵山攏鎮 10.8km
這一路相對前面兩段,算是比較少爬坡了,基本爬一個坡,就給你「回報」一個下坡,算是打平了。
中午在這裡午餐,並找好住宿的地方,買個冰西瓜到酒店,下午午休片刻,就開始正常辦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