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紅2、紅6軍團長徵出發地——湖南省桑植縣劉家坪一景(資料照片)
這是紅軍曾經爬過的大雪山(資料照片)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人們為什麼熱衷於重走長徵路
賀斌、關冷
「人類歷史上的壯舉」「聞所未聞的故事」。人們從不吝惜用各種動人的詞彙讚美和謳歌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而長徵經歷的苦難及其開創的精神,卻難以用言語窮盡。這幾萬裡漫漫徵途和那些衣衫襤褸的紅軍將士們創造的英雄傳奇,始終像謎一樣充滿著魔力,吸引著無數後來人。幾十年來,一批又一批人重走長徵路,一遍遍追根溯源,探尋究竟,仿佛只有親身經歷一次,才能真正體驗長徵,領悟長徵精神的真諦。
在重走長徵路的人當中,既有耄耋之年重走當年路的老紅軍,又有致力於修史立著的專家學者;既有追尋父輩足跡的紅軍後代,又有汲取創作靈感的文藝工作者;既有接受教育錘鍊的青年學生,又有沉浸於戶外探險體驗的國內外驢友。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將重走長徵路當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朝聖和解謎之旅。
重溫歷史,尋緬往事。對於當年的親歷者們而言,長徵是一幅底色凝重的畫卷,當年他們跋山涉水、出生入死行進其間,多少戰友倒下就不再起來。許多老紅軍陸續重返長徵路,尋找徵戰痕跡,追憶崢嶸歲月,是希望人們能夠記住早已散去的硝煙和戰火,記住那些為了革命勝利獻出了生命的先烈。
還原歷史、搶救史料。一些記者和史學工作者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重走長徵路,他們尋訪紅軍當年的足跡,尋找長徵的親歷者或當事人,收集資料,對這一段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記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以76歲高齡重走長徵路,遍訪在世的老紅軍,寫下了《長徵——前所未聞的故事》。該書以獨特的角度描述了中國革命和長徵,在美國出版以來,讀者眾多,並在歐洲、亞洲多個國家翻印出版。
感悟歷史、追根溯源。今天,長徵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徵和符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身臨其境地體驗長徵、感悟長徵。他們通過重走長徵路,體驗當年惡劣的自然地理條件,重溫徵途的艱難險阻,追憶紅軍指戰員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雖然,今天重新走在長徵路上,人們交通便捷、衣食無憂、性命無虞,所遇到的困難也許不及當年紅軍長徵時的萬分之一,但是,通過重走長徵路,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洗禮,意志和體魄經受磨礪和鍛鍊,精神和鬥志受到振奮和鼓舞。重走長徵路,是對歷史的銘記,是對中國革命的回顧,也是向革命先烈致敬的崇高方式。
幾十年來,一代代、一批批的人們熱衷重走長徵路。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有著什麼想法,但當他們走過了長徵路,他們的心靈會得到淨化,境界會得到提升,心態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這條路上,他們真正認識了中國共產黨,認識了人民軍隊。
偉大的長徵既是輝煌的勝利之路,又是苦難曲折的艱辛歷程,它是中國革命由瀕臨失敗的關頭走向勝利的歷史轉折點。今天,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徵路上,同樣面臨各種困難與挑戰,前進的道路依然不會平坦。為此,我們要繼承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匯聚起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為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而努力奮鬥,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
點擊查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