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蔡英文誇海口要自造戰機,局座笑稱其畫餅充飢!
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蔡英文近日出席籤約活動啟動臺灣「自造戰機」計劃,臺灣未來將生產66架新式高級教練機,計劃在2026年全數交機,以滿足「戰備訓練」需求。有臺媒稱蔡英文當局發展臺灣防務產業第一張支票正式上路,不過對於臺灣自造戰機計劃是否能突破技術難題,是否能負擔起高昂的成本島內充滿疑慮。
蔡英文啟動「自造戰機」計劃,自稱是為了臺軍發展制空戰力打基礎。制空就是奪取制空權,也就是說在一定範圍內我幹活的時候,別人都不能幹活。比如,臺灣控制周邊1000公裡作戰半徑,在這個範圍內大陸飛機不能夠闖入,飛彈來了就給你攔截回去。
專家張召忠評論稱,臺灣具備這個能力嗎,那永遠不可能的,但是發展這個戰機還是有它一定合理的地方。它的戰機,比方說F-16A/B升級到了三代的新型了,裝備了很多的儀器儀表、顯示器、武器都更新了,但是教練機仍然是原來的AT-3老的F-5E/F二代的,學員從初級教練到高級教練學的都是二代機,學完二代之後到部隊開的是三代機,就像學車學個手動擋的,結果買了一個蘭博基尼上來不知道哪兒是開關,所以從人員培訓上來說是需要的。再有就是臺灣想要保留人才,因為飛機製造也好,艦艇製造也好,沒有項目人才就會流失。
但不合理的是,臺灣現在要造66架,2020年首飛5年內就要批產。要知道搞這種三代機,印度「光輝」戰鬥機搞了30多年,現在都還不是很好。臺灣如今的計劃是這麼快就搞出來,背後就很有可能有問題,比方說它的圖紙可能有美國的參與,否則光畫圖就需要三四年。美國的F-16在過去40年生產了4500架,它的價格就會比較便宜,臺灣自己搞一個型號生產66架,這得花多少錢?再就是F-16今年會全面停產,生產線好多都浪費了,有可能裡面的一些東西會轉移到臺灣新的教練機上,反正扔了也是扔了,再加上歐巴馬已經有了2017年國防授權法案。
世界其它國家也有自造戰機,但通常情況下是先研製,成功之後才會大肆對外宣傳,現在臺灣的做法卻是本末倒置,八字還沒一撇已經搞的天下皆知。蔡英文現在基本上就是畫餅充飢,造飛機這個事情看起來簡單,實際不然。
原來印度引進俄羅斯的蘇-30的組裝線,俄羅斯的專家跟他們說,你們那個阿瓊坦克研究快30年了,都沒弄出來,你知道這個飛機跟坦克有什麼區別嗎?印度回說知道啊,飛機在天上飛,坦克在地上跑。俄羅斯專家說,阿瓊坦克搞不好頂多掉溝裡,飛機弄不好就得掉下來,印度航空專家回應明白這個道理,俄羅斯專家說,那你們就別組裝了,你搞不起的東西非要組裝。結果,弄了一條生產線摔了好幾十架了。
我們去年遼寧艦和轟-6配合,在臺灣以東海域和空域進行訓練,當時就有兩個結論,第一個就是第一島鏈從此不復存在了,第二臺灣過去幾十年以中央山脈以西構建所有的防禦體系基本上沒有什麼用。以前整個中央山脈以西都是抗登陸,奪取制空權、制海權,但是現在證明都沒有什麼用,是花了不少錢,用了不少年,但是沒有用啊。在這樣情況下,臺灣有點著急了,原來折騰了這麼多年都沒用啊,所以最近關於武器裝備更新其實是打一個強心劑這樣的一種狀態。
邱毅教授稱,在馬英九執政的時期,那時候臺灣就在談所謂的「戰機自造」,當時的馬英九講的「戰機自造」概念是,技術和零組件從美國和其他國家過來,然後在臺灣進行組裝。但是,即使如此仍然沒有辦法落實「戰機自造」的目標。而現在的蔡英文的「餅」畫的更大,她現在不是只有零組件進來以後在臺灣組裝,而是要自研自製,技術由臺灣的中山科學研究院來研發,零組件由臺灣的生產線構成產業鏈在臺灣生產,最後組裝成一個高級教練機。那自研自製憑著臺灣的技術有辦法完成嗎,憑著臺灣的人才有辦法達成嗎,這個在臺灣各界有很多質疑。
「經國」號戰機IDF,在蔣經國時期可以說是臺灣防務自主上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可是IDF「經國」號戰機的零組件臺灣自製率有多高,只有3.6%,也就是零組件仍然是大部分從外面進來的。今天台灣的條件比「經國」號蔣經國時期並沒有進步多少,你有能力自研自製嗎?事實上仍然只是在挑動民粹,仍然只是在吹大牛,真的落實仍然千頭萬緒、困難重重。(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