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協議籤了什麼內容?這篇文章說明白了……附:劉鶴就中美籤署第...

2020-12-11 共青團中央

共青團中央

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杜海濤 吳秋餘 劉志強 王珂;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站

導讀

財政部發布公告:美東時間2020年1月15日,中美雙方在美國華盛頓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現發布《協議》中英文籤字文本。

當地時間1月15日,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中美雙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協議文本包括序言、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同時,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協議文本主要內容是什麼?該如何解讀?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雙方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內容總體是平衡的

中美雙方就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進行了深入討論,在商業秘密保護、與藥品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專利有效期延長、地理標誌、打擊電子商務平臺上存在的盜版和假冒、打擊盜版和假冒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打擊商標惡意註冊,以及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執行和程序等方面達成共識。

「協議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內容,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雙方相向而行所達成的共識,符合中方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改革方向,有利於保護創新,有利於國外智慧財產權更多地進入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企業。

比如,關於加強一般專利和商標保護。很多中國知名企業也會碰到商標「被搶註」的現象;有些個人為了謀取利益,甚至一次惡意註冊幾百個商標。而建立打擊惡意註冊商標的制度,有利於更好地保護中國市場上所有企業的合法權益。

再如,關於加強保護企業商業秘密、打擊侵權假冒。高凌雲認為,這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創新,激發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從協議文本看,雙方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內容總體是平衡的。高凌雲說,在智慧財產權方面,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對等的、互惠互利的,既保護美國企業,也保護中國企業,既保護美國企業到中國的投資,也保護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把智慧財產權保護好,也有利於更多國外智慧財產權和外資進入中國。

進一步完善在技術轉讓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開放方向。雙方在技術轉讓方面權利義務對等

在技術轉讓方面,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協議強調,雙方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對方市場,並且進行公開、自由的運營;技術轉讓和技術許可按照市場原則自願進行,政府不支持、指導自然人或者企業開展扭曲競爭的,以獲取技術為目的的對外投資。

「事實上,中國從來沒有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的政策。保障企業基於自願原則和商業規則開展技術合作,有利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有利於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有利於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符合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向。」高凌雲說。

高凌雲說,值得注意的是,在技術轉讓這一章節,雙方達成的所有協議都是權利義務對等的。比如,雙方收購、設立合資企業時,不得強制對方轉讓技術;不能通過行政管理、行政許可等要求,強制對方轉讓技術;雙方不得將轉讓技術或者使用對方技術作為市場準入的條件;雙方保持行政管理、行政許可透明,在行政監管審查過程中對企業敏感技術信息保密;雙方保證對對方企業的執法透明、公平等。「這份雙方平衡的協議,有利於保障我國企業在美國更加公平地開展業務。」高凌雲說。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積極履行在技術轉讓方面的承諾。「進一步完善在技術轉讓方面的制度,完全符合中方改革開放方向,有利於推動政府職能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創造更加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型國家發展的更大動力。」高凌雲說。

增加中美農業合作有利於滿足我國消費需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根據協議,中美將加強和促進雙方農業領域合作。「總體看,農業協議是平等互利的,我國農民和農業發展將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院、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說。

協議提出,中方將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完善小麥、玉米、大米關稅配額管理辦法。程大為表示,按照配額管理,中國一年將進口總量2000多萬噸的穀物,佔全年糧食消費量的比例不過3.4%,即便全部用完配額,對國內市場影響也很小,「中國人的飯碗依然端得穩,飯碗裡裝的主要仍是中國糧。」程大為說。

在經貿磋商期間,美國已發布最終規則,承認中國鯰魚監管體系與美國等效,允許中國的熟制禽肉輸美。協議規定,美國將允許中國產香梨、柑橘、鮮棗等農產品出口美國。美方作出的這些承諾將帶給中國農業企業和農民更多市場機會。

根據協議,中方將增加對美國乳品、牛肉、大豆、水產品、水果、飼料、寵物食品等農產品進口,今後兩年平均進口規模為400億美元。在程大為看來,中美雙方農業互補性很強,是天然的農業合作夥伴,擴大自美農產品進口有利於滿足我國消費需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2018年,我國大豆消費量為1.05億噸,國內產量僅1600萬噸,缺口十分明顯。擴大進口美國大豆,將有效緩解國內緊缺,滿足國內飼料蛋白需求。此外,我國農產品消費結構正在升級,擴大進口有利於優化食品結構、豐富百姓餐桌、更好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於節約資源,推動國內農業加快創新步伐、提高生產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增加自美進口農產品,要基於市場原則,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美國農產品的價格應當有競爭力,必須符合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這就意味著,美國企業想在中國市場上獲得份額,必須提高競爭力,讓中國企業和消費者自願購買,這也避免了部分美國供應商『坐地起價』的可能。」程大為說。

金融服務開放對雙方都是利好,相關承諾與近年來中國自主、有序推動的金融業開放是一致的

根據協議,中美雙方將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子支付等領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視的市場準入待遇。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豔認為,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以來的既定方針。近年來,中國自主推動了新一輪金融業開放,大幅放寬了外資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涵蓋了協議中關於金融服務的內容,並對所有國家的金融機構都一視同仁。

「金融服務開放對雙方都是利好,協議中既有中方的承諾,也有美方的承諾,將有利於中國金融企業更好走出去,到美國開展業務。」東豔說。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金融服務開放後,更多外資企業可能進入中國,是否會對金融安全產生不利影響?

「擴大金融服務開放更多體現為商業領域合作,與資本帳戶等方面的開放是兩回事,不會對國家金融安全帶來不利影響。」東豔表示,從協議內容和近年來的金融開放實踐看,中國的金融業開放並非一放了之、放任自流,金融監管部門還將持續完善監管體系,使監管水平與開放程度相適應,進一步保證國家金融安全。

東豔認為,我國已經成為銀行業總資產規模全球第一、保費收入全球第二的金融大國,中國金融企業完全有能力與國際金融巨頭同臺競技,並在你追我趕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雙方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協議相關內容絕非《廣場協議》的翻版

中美經貿摩擦中,匯率問題一度是爭議焦點之一。此次籤署的協議中,雙方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並明確了匯率問題上兩國都要平等對待,權利和義務要平等,雙方都要尊重對方貨幣政策自主權等重要原則。

東豔表示,中美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和SDR籃子貨幣國家,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既有利於兩國增進互信、協商解決分歧,也有利於全球外匯市場的有序運行,為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歷史上,美國曾通過《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大幅升值,以此來削弱日本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一些人擔心,協議相關內容是不是《廣場協議》的翻版?會不會對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協議相關內容絕非《廣場協議》的翻版。」東豔表示,此次協議中有關匯率的內容,體現出平等互利和尊重對方貨幣政策自主權的原則,包括不搞競爭性貶值、不將匯率用於競爭性目的,這從根本上保障了我國匯率政策自主權,不會帶來像《廣場協議》那樣的不利後果。

此次協議中雙方均認可,匯率問題與匯率評估本質上是一個多邊問題,任何一方不能單獨做判斷。這將有助於妥善解決美方一些人亂貼「匯率操縱國」標籤等問題,減少中美在匯率問題上的爭議和分歧,保持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擴大自美進口規模符合我國既定方針和現實所需,將由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根據市場原則自願購買,政府不會為實現這一規模而採取行政指令、財政補貼等方式

協議提出,中方將擴大自美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製成品、服務產品進口,未來兩年的進口規模,要在2017年基數上增加不少於2000億美元。對此,程大為認為,「中美雙邊貿易具有很強互補性。擴大進口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適應消費需求、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程大為表示,中方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始終追求自由貿易,堅持通過擴大進口實現外貿平衡發展。連續兩年舉辦進博會、大幅度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稅已經充分說明,擴大進口是中方的既定方針和一貫的工作方向。

擴大進口符合經濟規律。與美國相比,中國在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尚有差距,擴大自美進口有利於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國內企業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自美能源進口,將有助於我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而且雙方將基於市場價格和商業考慮開展採購活動。

擴大進口會不會衝擊中國產業?程大為認為,短期看,擴大進口可能會影響部分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但看大局、看長遠,技術進口的溢出效應、先進管理理念和機制的引入以及外部壓力和良性競爭的倒逼都將有利於我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未來兩年自美進口增加不少於2000億美元能否實現?程大為認為,首先,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和4億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穩定增長要有足夠信心。其次,不少於2000億美元的商品將由中國企業和消費者根據市場原則自願購買,「政府不會為實現這一規模而採取行政指令、財政補貼等方式。」此外,為實現這一規模,美方也要創造有利條件,應確保採取適當舉措以便有足夠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供中國採購和進口。這還將推進美國將一些中國企業移出「實體清單」,「如果中國企業因為『實體清單』限制而在經營上受到影響、採購能力打折,無法進口足夠的產品和服務,那麼責任就完全在美方。」程大為說。

擴大自美進口,會不會影響其他貿易夥伴的利益?程大為認為,「中國市場空間巨大,也始終歡迎各國供應商平等競爭,只要各國的產品和服務足夠優質,就不愁在中國市場找不到空間。」

在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中,中美雙方權利義務完全對等,它決不是美國監督中國的單邊機制

協議按照對等原則,明確了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對此,復旦大學網絡空間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認為,這是全球化背景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創新。

這一機制是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之外,為中美兩國解決貿易糾紛增加了一種新渠道。沈逸認為,「這一機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堅持了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基本原則,雙方將保留各自在WTO項下的基本權利。在此基礎上,雙方能夠及時就重大貿易問題開展雙邊磋商,能夠有效避免貿易衝突升級,維護貿易關係穩定發展。」

「在這個機制中,中美雙方權利義務完全對等,它決不是美國監督中國的單邊機制。不僅允許美方就擴大商品進出口發起磋商,中方同樣也可以就擴大進出口發起磋商。」沈逸說,如果中國願意進口美國某種商品,而事實上存在進口難度,即所謂「想買,買不到」,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主動發起雙邊磋商,邀請美方到談判桌上談一談,這就為我進口美國限制性商品搭建了「梯子」。

「比如,以前美方在一些高科技領域對我實行出口管制,連談判的可能都沒有。如今,有了這個磋商機制,我們就能夠就擴大美高科技產品進口發起磋商,這就為我進口相關高技術產品提供了可能。」沈逸說。

中國國經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是經過中方艱苦談判取得的。這是一個比較平衡、比較公平的機制,體現了對等原則。這一機制與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不是取代關係,而是一種補充和創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制度創新。

「現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推進,經貿發展日新月異,多邊規則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在WTO加快改革的背景下,中美雙方通過協議明確了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為多邊機制改革進行了探索,對其他相關國家妥善解決貿易爭端也具有借鑑意義。」張燕生說。

關稅退坡符合第一階段談判預期,為下一步談判爭取了主動

協議推動美方實現對華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折,包括暫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徵的關稅,並將去年9月1日生效的對華加徵關稅稅率從15%降至7.5%。對此,沈逸認為,目前中美之間達成的是第一階段協議,關稅退坡也是階段性的,符合預期。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方一些人近兩年頻頻舞動關稅大棒後,第一次對有關貿易相關方做出關稅退讓,充分證明中方談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沈逸認為,談判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目前,相當一部分商品在關稅退讓後,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是能夠對衝和消化的,也為下一步談判爭取了主動。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治理能力建設加快成熟和完善。經過經貿摩擦洗禮,中國企業將更加強大。」沈逸表示。

張燕生認為,在目前階段,7.5%的關稅額度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隨著下一階段中美經貿談判的深入推進,中方完全有信心、有辦法、有能力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推進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經過近兩年的艱苦談判,中美雙方最終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原則,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世界,能夠有效穩定市場、穩定預期,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中國全方位擴大開放的大格局。協議的達成,推動中美經貿關係重回正軌,為世界各國處理經貿摩擦提供了典範。

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經貿關係不斷發展,貿易和投資等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同時也應看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貿易大國,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而且經貿交往規模龐大、內涵豐富、覆蓋面廣、涉及主體多元、利益深度交融,產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難免,解決中美經貿問題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

中國始終堅持,分歧和摩擦最終需要通過對話和磋商來解決。協議的籤署,意味著對話磋商取得了初步進展,但這也只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部分。對此,我們需要保持平常心,繼續以理性和建設性的態度解決問題,堅持採取合作的方式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當然,在朝著更好方向努力的同時,我國也具備強大的能力、做好了紮實的準備,足以應對各種挑戰與壓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下一步,中國將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既定方向和節奏,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創造世界經濟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本周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針對「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國發布限制人工智慧軟體出口條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培育」「中央儲備肉投放」等熱點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逐一進行了回應。  雙方正就具體安排密切溝通  據新華社2019年12月13日報導,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
  • 2020年1月16日 見證中美關係歷史的一天
    16日晚7時,在萬家等候的中國央視《新聞聯播》前,主播對全球一連播報了三篇報導: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這個協議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原則,是一份能夠穩定預期、增強信心、創造機遇、促進繁榮的協議;另外,就在今天出版的今年第2期《求是》雜誌上,刊登了題為《為什麼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的署名文章。
  • ...中美即將籤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人民幣暴漲重回6.8,中國資產要嗨?
    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3號,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兩天之後,中美高級貿易談判代表將籤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率團正式赴美,與美方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自2019年12月以來持續走高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周一(1月13日)再創階段新高,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調升88個基點,報6.9263。
  • 中美籤署第一階段協議,美豆承壓;伊朗限氣究竟影響甲醇...
    2、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經濟與貿易分設對話機制,他國應獲中美協議同等待遇。  3、世界經濟論壇15日在倫敦發布《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呼籲各國儘快協同合作,降低可能加劇的經濟政治風險,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長期挑戰。
  • 操盤必讀|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新文化與李佳琦戰略合作;俄...
    財經要聞》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當地時間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儀式在美國白宮東廳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籤署協議文本並致辭教育部發布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 華爾街日報稱中美談判衝刺,兩國官方都未對報導進行置評
    華爾街日報19日稱,美中談判代表計劃在北京和華盛頓舉行新一輪高級別貿易磋商,萊特希澤和姆努欽計劃下周飛往北京,劉鶴將率團在隨後一周飛赴華盛頓。到本報發此社評之時,中美官方都未對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進行置評。
  • 美國總統川普會見劉鶴
    新華社華盛頓1月31日電(記者 周效政 胡友松)當地時間1月31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來美進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劉鶴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致川普總統的口信。習近平在口信中指出,當前,中美關係處在一個重要關鍵階段。
  • 朱光耀介紹中美元首會晤經濟成果 披露多項具體內容
    11月10日,據國新發布消息,在川普總統訪華期間,兩國籤署了總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吹風會。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介紹了兩國元首北京會晤在經濟領域達成共識的有關具體內容。
  • 一周頭條: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華凱創意收購深圳易佰或遭擱置
    跨境電商所得稅核定徵收程序曝光,國家稅務總局表態「既往不咎」 此前,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跨境電商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辦法從2020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一消息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 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美國東部時間1月15日午時左右,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儀式在華盛頓白宮東廳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籤署協議文本並致辭。
  • 中美馬上新一輪磋商,有三個不同尋常!
    在此之前會有2月19日開始的副部長級會議,由美國副貿易代表格裡什領銜……  算起來,這是中美第七輪高級別磋商了。  在牛彈琴(bullpiano)看來,三個不同尋常:  什麼意思?  也體現了美方特別的重視,對這次磋商的特別期待。  另外,很有意思的,上一輪中美高級別磋商,是在2月14日和15日。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節。在北京,很多美國官員是和中國官員一起度過的,而且是一個通宵達旦。  2月19日,是中國的元宵節。
  • ...在通話中雙方談到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問題,有關的情況...
    【外交部:中美正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署具體安排保持密切溝通】12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美國總統川普稱中美即將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一事提問。耿爽表示,上周中美兩國元首通了電話,在通話中雙方談到了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問題,有關的情況我們已經發了消息稿,你可以查閱。
  • 中美就集成電路增值稅問題達成諒解
    在線國際商報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7月9日稱,2004年7月1日至2日,中美關於美向WTO訴中國集成電路增值稅案的第四輪磋商在北京舉行。通過四輪磋商,中美雙方於7月2日晚就集成電路增值稅問題達成諒解,近期將正式籤署諒解備忘錄。具體時間雙方正在商議。美方將在諒解備忘錄籤署後撤回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訴訟。
  • 中美最新消息!美國企業敦促中國明年1月啟動第二階段貿易協議
    王毅則回應表示,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仍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來掌握,但並沒有具體說明是否會響應立即採取行動的決定。艾倫認為中國目前根據第一階段購買美國商品的進度落後,中央社引述路透社所指出,統計顯示截至10月為止,中國根據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所購買的美國商品總金額為755億美元,然而根據協議的兩年有效期比例來計算,中國目前僅達到總金額的差不多50%水平。
  •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之前多次介紹了有關中美經貿磋商下一步安排...
    【中國外交部回應劉鶴副總理將於1月30日至31日赴美進行中美經貿磋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之前多次介紹了有關中美經貿磋商下一步安排。目前雙方正在保持密切聯繫。有一點很清楚,就是雙方都在積極落實兩國元首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為推動通過經貿磋商達成互利共贏的協議作出積極努力。
  • 《南華早報》中美貿易談判代表 傳8月會面
    香港《南華早報》25日引述一名匿名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貿易談判團隊負責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方團隊共同領導人、貿易代表賴海哲可望在8月舉行正式會談,評估雙方履行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情況。報導說,雖然中國過去幾個月已大幅提高採購美國農產品數量,但因新冠病毒疫情等因素,中方採購量距離貿易協議中承諾的數量仍有一段距離。分析家說,近來美中相互關閉對方領事館,加上其他爭端,可能破壞雙方在貿易方面的任何進展。
  • 海關公布2019年貿易數據,中美貿易戰影響有多大?
    美國財政部在最新匯率報告中稱,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國已經對避免人民幣競爭性貶值做出了可以執行的承諾,並同意公布相關的匯率和對外收支數據。據路透社報導,熟悉磋商的人士稱,雖然對中國匯率操縱國的認定對中國政府來說沒有實際影響,但取消這一認定是釋出善意的重要象徵。
  • 第2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聯合成果清單
    籤證:雙方同意通過中美領事磋商等渠道繼續就各類籤證互惠安排保持磋商,進一步便利雙方人員往來。  技術本地化:中美雙方承諾,確保對國外獲得和開發的智慧財產權與國內獲得和開發的智慧財產權一視同仁。企業可以基於商業和市場的考慮,自由地作出技術轉讓的決定,自由談判和決定是否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將智慧財產權分配或許可給一個附屬或非附屬的企業。
  • 中美元首會晤:為兩國關係定向把舵
    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於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川普就事關中美關係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當前中美經貿摩擦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下階段兩國關係發展定向把舵,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具體談了些什麼,一起來看看↓
  • 社評:經貿團隊給中美動蕩關係壓了壓艙
    劉鶴應約與萊特希澤和姆努欽北京時間星期二上午通電話,雙方各自發表的公告都對通話給予了積極描述。美方雖然像以往的公告一樣更多觸及了它關心的問題,但美方公告實際證實了雙方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處在執行中,而且落實得基本平穩,美方希望協議取得成功。雙方的公告都沒有對對方使用批評性語言。
  • 東航、達美全面戰略合作 首創中美航空業「資本聯盟」
    繼7月28日公告達美航空擬4.5億美元認購東方航空4.66億H股後,東方航空與美國達美航空9月1日正式籤署《關於達美航空戰略入股東航認股協議確認書》和《市場協議》。這標誌著全球排名前十強的兩大航空公司的戰略合作關係全面升級,同時也宣告了中美航空業在資本層面的首次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