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區劃 強化系統保護 江蘇:首創環資審判「9+1」機制 護航...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打破行政區劃 強化系統保護 江蘇:首創環資審判「9+1」機制 護航美麗長江

2020-12-06 18:58:37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2020年12月06日 18:58 來源:中國江蘇網

參與互動

  打破行政區劃 強化系統保護 江蘇:首創環資審判「9+1」機制 護航美麗長江

  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跨區域、系統性的特點,在司法審判實踐中,法院「同案不同判」、碎片化保護等現象時有發生。為了充分發揮好環境司法保護功能,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保護、一體保護,江蘇法院在全國首創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守護一江清水。《改革拓新路 發展開新局》系列報導,看看江蘇版的「9+1」機制是如何護航美麗長江的。

  12月4日,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審理了一起長江流域非法採礦案:2015年至2018年期間,被告王某某在南京浦口區老山林場附近非法開採約16萬噸泥灰巖、泥頁巖,造成周邊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與以往不同的是,法院不僅判決被告承擔山體破壞的損失,還結合長江流域周邊生態環境系統治理修復,判決其承擔植被破壞、生物多樣性修復等損害賠償責任。讓法院作出這一判決的,正是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所帶來的司法理念變化。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庭長陳迎介紹,「9+1」改革的著眼點就是提醒要系統保護、一體保護,要從整個生態功能區的生物、生態環境的系統保護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的改革也促使從高度、角度有更多的思考。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長江江蘇段流經南京、揚州、南通等8個設區市,傳統的以行政區域確定管轄範圍的環境審判方式,很容易產生區域局限、裁判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去年7月1日,江蘇高院啟動運行環境資源「9+1」審判機制——以江河湖海為脈絡,設立九個生態功能區環境資源法庭以及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對全省環境資源案件實行跨區域集中管轄、專業化審判。

  為了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江蘇法院還根據不同區域的環境特點,在全省配套建立了20多個生態環境損害司法修復基地。在南京新濟洲島國家公園,南京環資法庭與當地合作共建的司法修復基地已經基本建成,通過異地補綠、增殖放流等方式,曾經長江畔的「荒灘地」變成了「生態綠洲」。

  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明輝說:「目前司法修復基地已建成一期總面積838畝,栽植了大規格的喬木林木有6000餘株。司法修復基地建設,也為長江提供更加多樣性的生物資源,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洲灘修復工作方面,具有典型、創新和示範的作用。」

  為了統一環境汙染刑事案件裁判標準,省高院還發布《環境汙染刑事案件審理指南》《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刑事案件審理指南》,加大對水汙染、固體廢物汙染、非法捕撈等犯罪行為的刑事制裁力度。通過恢復性司法、異地補綠、全鏈條打擊等一系列舉措,環資審判「9+1」機制運行以來,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和各生態功能區法庭共受理案件2191件,審結1590件。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一級巡視員劉亞平表示,下一步江蘇法院系統將進一步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總書記賦予江蘇的新使命、新任務,進一步深化環境司法「9+1」新機制體制改革,對非法捕撈、非法排汙、非法採砂的損害長江環境類型的案件加大審判力度,嚴格依法審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整體性保護,更好地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爾希 高涵 章斌煒 周雷 編輯/胡超)

相關焦點

  • 無錫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趙建聰赴江陰法院調研環資審判工作
    江陰法院王新達副院長匯報了長江一庭自成立以來的工作情況,以及江陰法院落實省院環資審判「9+1」機制改革要求,構建新型環資審判體系的工作措施。趙建聰副院長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後指出,省法院將長江一庭設在江陰法院,既是對無錫、江陰兩級法院多年來環資審判工作所取得成績的認可,也是對今後更好發揮審判職能,服務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殷切希望。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綜述
    激濁揚清,依法懲處環境犯罪  行政區劃界限與流域生態系統相割裂的現實,令環境資源審判中的「主客場問題」愈發突顯。  為適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環境介質的流動性和自然資源的公共性,沿江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積極探索構建以流域、湖域等生態功能區,或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為單位的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制度——  江蘇探索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9個基層法院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全省基層法院第一審的環境資源案件,並由南京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上訴案件
  • 打破行政區劃 江蘇以生態功能區設立9家環境資源法庭
    新華社南京2月28日電(記者朱筱、朱國亮)記者從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為不斷提升環境資源案件專業化審判水平,江蘇在全省範圍內以生態功能區為單位,設立長江流域(南、北片)、太湖流域、洪澤湖流域、駱馬湖流域等9家環境資源法庭,集中管轄由全省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環境資源案件。
  • 上海首個環資庭成長記:護航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4年
    原標題:上海首個環資庭成長記:護航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4年 2016年,在上海率先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2017年,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2018年,建立環境資源審判諮詢專家庫,聘請8名全國知名專家;2019年,設立駐區河長辦、駐區生態環境局環境資源審判法官工作室,遴選6名具有環資技術背景的專家陪審員;2020年9
  • 江蘇環境司法:全力服務保障 推動長江大保護戰略
    此後,一些中級法院、基層法院相繼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或專門的環境資源合議庭,並將涉及環境保護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集中到一個審判庭審理,由此建立「三合一」集中審判機制。江蘇環境司法兩個「五年」的探索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提升了江蘇環境司法的能力水平。
  • 西鐵中院:打造環資審判品牌 攜手共建綠水青山
    ,提升社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意識,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司法保障氛圍。  5月30日,西鐵中院副院長古曉帶領環境資源庭法官到金鉬集團採礦場、淋溶水(排水車間班組涉及環保改造)、尾礦庫查看現場;並從環境保護形勢、環境保護相關法律規定、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實務、非法礦山環境保護風險點、環境保護案例解析等方面進行環境保護法專題培訓,提升幹部職工環境保護意識。
  • 踐行「兩山」理念 護航美麗濱海
    踐 行 「 兩 山 」 理 念護 航 美 麗 濱 海9月10日,為部署落實全國法院深入貫徹「兩山」理念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座談會會議精神,中新生態城環境資源中心法庭召開
  • 淥口法院開展「環資審判鞏固年」宣傳暨鳳凰山林場登山活動
    淥口法院開展「環資審判鞏固年」宣傳暨鳳凰山林場登山活動 為深入推進「環資審判鞏固年」活動的開展
  • 用司法利劍守護青山綠水 宣漢法院一案件入選全國環資審判十大典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加強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力度,審理破壞環境資源的濫伐(盜伐)林木、非法捕撈水產品、失火等犯罪案件11件,判處罪犯12人。」12月25日上午,宣漢縣人民法院舉行刑事審判工作新聞發布會,該院副院長王曉曦通報了依法懲治各類犯罪的情況。特別在打擊環境資源類犯罪方面,該院堅持用司法利劍守護青山綠水,並積極探索實施生態恢復司法理念,落實生態損害賠償和補償機制。審判的白某某失火案還入選了全國環資審判十大典型案例。
  • 資環學院黨委建立「一人一冊」黨員檔案管理工作機制
    為強化黨員日常教育管理監督,嚴格發展黨員程序,規範黨員檔案,資環學院黨委充分利用防控疫情特殊時期,做好學院黨員檔案整理工作,建立「一人一冊」黨員檔案管理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同時,利用黨員管理信息系統做好黨員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拍攝檔案整理視頻教程用於黨員檔案管理培訓。學生評價更科學。黨員檔案是培養、發展、吸收、審批黨員的全過程資料,更是基層黨組織為學生黨員撰寫思想品德鑑定、開展政治審查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
  • 最高法環資庭成立五年 各級法院審案逾百萬件
    中國環境報記者王瑋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環境資源審判庭成立五周年新聞發布會,通報環資庭成立以來最高法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五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環境資源一審案件1081111件,審結1031443件。
  • 宋代刑事審判監督制約機制述論
    在州一級的審判機關內部,實行審和判分離的「鞫讞分司」制度,即州的錄事參軍、司理參軍(在開封府則為司錄參軍)負責確定事實及案件的具體審理工作,而州的司法參軍(在開封府為法曹參軍)負責「檢法斷刑」,即根據已定事實確定應適用的法律條文,最後由知州作出判決。  宋代在州之上的路級行政區劃中,設提點刑獄司,專門負責審查監督地方案件。
  • 蘇州法院共籤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協議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健全完善大運河(蘇州段)司法保護與司法協作機制,12月1日上午,大運河(蘇州段)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司法協作籤約儀式暨大運河保護法制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蘇州大運河遺產展示館舉行
  • 江蘇向生態環境汙染宣戰!丨黃金時間
    4月28日,江蘇公共·新聞頻道20:05,江蘇省委改革辦和江蘇廣電總臺聯合策劃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讀節目《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關注「創新環資審判機制 守護綠水青山」!你見過這種漁網嗎?△圖自江蘇高院這是江蘇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正式運行後,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受理並開庭審理的第一起案件。這也是自2016年1月國家調整長江流域禁漁期以來,全國首例從捕撈、收購到販賣鰻魚苗「全鏈條」打擊的案件。
  • 《江蘇法院涉外商事審判(2014-2019)》白皮書
    (三)創新審判工作機制,提升涉外商事審判司法公信力江蘇法院結合涉外商事審判工作實際,加強涉外商事司法能力現代化建設。一是積極拓展外國法的查明途徑。(四)依法支持仲裁,建立仲裁司法審查案件歸口審理機制2015年2月,江蘇法院就開始探索建立仲裁司法審查案件歸口審理機制,將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統一歸口到涉外商事審判庭審理,優化審判資源配置,統一司法尺度。江蘇法院的仲裁司法審查案件歸口審理機制有以下特點:一是建立最為完整的歸口審理機制。
  • 延林篇:踐行「兩山」理念,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專業丨成立環資審判專業團隊為進一步推進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建設,尤其是針對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
  • 雲南法院跨行政區劃「三合一」機制 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
    據悉,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雲南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聯合下發文件,規定自2017年7月1日開始,在全省實行智慧財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跨行政區劃「三合一」審判,將全省劃分為四個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片區
  • 守護匠心 | 護航「老字號」智慧財產權保護
    守護匠心 | 護航「老字號」智慧財產權保護 2020-07-21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法治公開課」這樣講_新華報業網
    在該案審判長、南京環資法庭庭長陳迎看來,比審案更重要的,是通過依法審理讓被破壞的環境得到更好修復。  「環境司法的職能就在於通過依法審理案件,引導公眾自覺遵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引導已經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或個人主動修復遭受損害的生態環境。」陳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