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舵右行和右舵左行習慣的歷史淵源

2020-12-11 局氣的老柳說車

所謂左舵車,指的是方向盤偏置於前排左側的車輛;右舵車則為方向盤偏置於前排右側的車輛。顧名思義,左舵車流行的國家,交通法規規定車輛靠右行駛;右舵車流行的國家,自然交通法規規定車輛靠左行駛。

1886年1月29日,德國人卡爾奔馳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那時,並沒有任何國家有關於汽車靠左還是靠右行駛的交通法規,無論是剛剛發明的汽車,還是之前的馬車駕馭者都是劇中駕駛的。之後,汽車的使用者和製造者漸漸認為,居中駕駛車輛其實並不安全,只有偏置一邊,更能保證良好的視線和更小的盲區,而且,只要是在相對應的交通法規的約束下,無論左舵還是右舵,安全性並沒有區別。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世界汽車區分為左舵和右舵兩大陣營呢?

一:右舵車流行的國家都是大英國協國家嗎?

英國,是最典型的右舵車國家。汽車發明的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勢力正如日中天,殖民地遍布全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因此很多人認為,但凡大英國協國家或曾經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國家,都一直遵循宗主國英國的習慣,成為右舵車流行的國家,交通法規規定車輛靠左行駛,因此,右舵車流行的國家都是大英國協國家。

從多數流行右舵的國家來看,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香港地區等的確悉數為大英國協國家(地區)。

但是現代的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日本卻是個例外,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近代工業化國家,並非英國殖民地,日本19世紀70年代民治維新的被迫對外開放,與美國的關係似乎更多一些,可這並不妨礙日本是一個實施靠左行駛交通法規的國家,所有日本自用的機動車都相應的是右舵。

其實,用地緣說來看待和區分實施靠左行駛或靠右行駛的國家和地區更貼切一些,簡單的說,典型的大陸性國家更多的流行靠右行駛的習慣,如美國、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巴西等比較典型;流行靠左行駛的國家,多半是島國、半島、次大陸國家,其中,英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

當然,大英國協國家遵從宗主國的主流習慣的因素也不能排除,同為曾經的大英國協國家,印度、澳大利亞則完全沿襲了右舵的習慣,加拿大則迥然不同,實施了左舵和靠左行駛的法規,與它的鄰國美國相同。

更有意思且鮮為人知的是:許多左舵和右舵的流行起源,竟然與所在國的歷史和文化有關。

二:左舵和右舵車的歷史淵源(一)之左

左舵車與右舵車的流行習慣,主要與這個國家與地區的民眾歷史上習慣於靠左行還是靠右行有關。

按照英國人的說法,他們靠左行可上溯到古羅馬帝國。而在中世紀的歐洲,到底靠左還是靠右,最先根據的是騎士們的習慣。一則,人們騎馬,習慣是左腳先上鐙,右腳再跨上,自然得是在路左上馬;再則,騎士的任務是經常為面子、美人策馬持矛決鬥,而騎士的標準戰鬥姿勢是右手持武器,左手挽盾持韁,要方便地刺殺對手,自然得靠在路左。——《聖戰騎士》裡的騎士決鬥統統靠右行,因為那是美國好萊塢的傑作。

日本靠左行的歷史緣由與武士道有關,古代騎士們的習慣。一則,人們騎馬,習慣是左腳先上鐙,右腳再跨上,自然得是在路左上馬;再則,騎士的任務是經常為面子、美人策馬持矛決鬥,而騎士的標準戰鬥姿勢是右手持武器,左手挽盾持韁,要方便地刺殺對手,自然得靠在路左。日本武士雖不為美人決鬥,但和歐洲的騎士一樣經常面臨決鬥。武士長刀在左側,便於右手拔劍,身體左邊是脆弱的空當,自然靠左行才能掩護空當便於攻擊防守,武士靠左走,老百姓不敢右行迎頭冒犯,所以全國都習慣靠左行動。

說來有趣,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靠右行駛的緣由還得扯上拿破崙。法國大革命前,法國貴族的馬車同樣也是習慣左行。在受盡壓迫的底層人民看來,「靠左行」意味著貴族與特權,而「靠右行」則帶有「革命」的意義。於是,法國大革命,連馬車都右行了。

拿破崙上臺後,發動了徵服歐洲的戰爭。法國佔領了哪裡,就把靠右行規則帶到哪裡。德國、俄國、義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等等。正是,自從有了拿破崙,歷史上一貫崇尚「左傾」的歐洲不再集體搞「左傾」,是拿破崙開創「右派」陣營,並影響到整個歐洲大陸的許多國家。

更有趣的是,開頭我提到的卡爾奔馳發明的那輛汽車,世界上第一輛實用性的「馬車型」的三輪汽車,是被法國人買去的,這輛開天闢地的汽車到了法國,自然是靠右行駛,在歐洲大陸上起到了很重要的示範作用。

英國歷史上時常奉行孤立主義,是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的宿敵,也是貴族與特權的守護者,迄今還保留著女王,堅持左傾是歷史的沿襲,而且在大英帝國最輝煌的時期,英國人的確將這種靠左行的規範一一帶到它廣闊的殖民地。像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澳大利亞、南非等等就堅定不移地走「左」的路線。

三:左舵和右舵車的歷史淵源(二)之右

美國也是曾經的英國海外殖民地,由於美國的獨立是經過與英國長年戰爭才獲得,且法國在美國獨立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即為法國所贈。為徹底與英國劃清界限,美國在建國伊始便由道路交通的「左派」轉為「右派」。

由戰爭原因改變「左右陣營」的不僅僅是美國,匈牙利、奧地利、捷克就是在二戰中被德國佔領才改為靠右行駛的。

當美國加入到「右傾」陣營後,「左右」的力量對比開始發生明顯改變。眾所周知,由於

汽車駕駛觀察路況的需要,靠右行駛和靠左行駛決定了「左駕車」和「右駕車」之別。美國是現代汽車工業(注意:是現代汽車工業生產線)的發祥地,美國的「左駕車」源源不斷地傾銷世界各地,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很多國家靠左走還是靠右走的問題。

中國便是典型,1945年以前,中國一律是靠左行駛的。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主要是英國勢力範圍,1840年伊始中國的國門最早就為英國炮艦所洞開,連海關總監都是英國人擔任,許多道路交通法規都是英租界巡捕房所制定。直到抗戰勝利後,英國實力衰退,美國汽車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左駕車」一舉佔了數量優勢,由是之故,國民政府下令從1946年1月1日開始,汽車一律靠右行。另外,美國也順便「左右」了加拿大。

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左右路線」改變都如加拿大和中國這般順利。在改變「左右路線」時,習俗給變革帶來很大阻力。例如瑞典,起初屬於「左派陣營」,但由於周圍的國家,如挪威、芬蘭等都是「右派」,這給瑞典的跨國交通帶來諸多的不便。

於是,瑞典為「左右」問題進行了公民投票。結果超過80%的國民不同意改革。不過,瑞典國會鐵了心要解決和鄰國之間的交通問題,甚至動用了軍隊來維持交通秩序。在這樣的強力推行下,瑞典終於改革成功。

試想一下,若非瑞典政府的「力排眾議」加入右派,興許就沒有沃爾沃、薩博汽車後期的發展和輝煌,畢竟,小國瑞典自身的汽車消費能力不足以消化兩大汽車公司的產能,要走向世界還是先與世界同步為好。

四:左舵和右舵車的歷史淵源(三)之左右為難

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靠左靠右行,以及關聯的左舵和右舵間搖擺遊移,左右為難。

1,中國的全天候好兄弟「巴鐵」就是一個特例:

巴基斯坦獨立之前,曾經也是英國殖民地,是印度的一部分,自然沿襲英國人右舵靠左行的習慣。20世紀6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終於下決心改革。但政府的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最大反對聲音居然是因為駱駝。——在巴基斯坦,有很多的駱駝車,而駱駝都有走老路的習慣,指望這些倔強的傢伙改變行路習慣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巴基斯坦政府只好向駱駝投降。

2,日屬衝繩,在左右間的遊移的經過

衝繩原是中國的屬國,世紀為日所佔後,駕駛習慣自然隨了右舵靠左行的日本。

但在二戰戰敗後,日本和強勢的美國籤訂了《舊金山和約》,將衝繩交由美國託管。由於美國的原因,衝繩的車輛一律靠右行。

1971年,美國將衝繩歸還給了日本。由於日本屬于堅定的「左派」陣營,衝繩的「右傾」問題一直是日本政府亟待解決的大事。但由於習俗的強大阻力,日本政府直到1978年,才徹底將衝繩交通「右傾」的問題解決。這時,日本將分裂了20年之久的「左右陣營」重新統一,再次做到了「車同軌」。

3,道路交通的「一國兩制」

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在英國人管理時期,在交通規則上屬於「左派」,而中國內地則是「右派」。於是,1997年香港回歸,在道路交通問題上,內地與香港也採取了「一國兩制」的解決辦法。內地車輛進香港,則遵循香港的靠左行駛。反之,香港車輛進內地,同樣也得入鄉隨俗。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諸多的不便。雖然在香港與內地的交界處立有明顯的界別標誌,但由於交通的繁忙,相對而來的兩列車隊很難在入境的同時,改變車行路線。於是,人們想出了這麼一個解決的辦法。即在深圳與香港的交界處修建了一座特殊的橋梁,入境的汽車只需要按照原有的路規行駛,經過橋梁的巧妙轉接後,「右傾」的汽車到了香港自然「左傾」,而「左傾」的則變為「右傾」。

即便如此,兩地司機置身異地後依然會覺得不適應。想想吧,當習慣了靠右行的您,到了香港突然改為靠左行,難道不時刻擔心迎面來車與您撞個滿懷嗎?因此,兩地的司機換身相處時,車速都開得相當緩慢,除非長時間的異地駕駛將這種習慣完全改變。

當然,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中央政府拿出相當的魄力來,畢竟香港已經回歸,日本人都可以從美國人手中強制改變衝繩的問題,中國不能長期「車不同軌」。

總結:

全世界60億人口中,和中美相同習慣的左舵靠右行的國家民眾約40億,習慣於右舵靠左行的國家民眾約20億。

右舵靠左行的國家有:

英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南非、孟加拉國、不丹、汶萊、東帝汶、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新加坡、斯裡蘭卡、泰國、中國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愛爾蘭、賽普勒斯、馬爾他、英國、波札那、肯亞、賴索托、馬拉威、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塞席爾、南非、史瓦帝尼、坦尚尼亞、烏幹達、尚比亞、辛巴威、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格瑞那達、蓋亞那、牙買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蘇利南、千里達及托巴哥、澳大利亞、斐濟、吉里巴斯、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湯加、吐瓦魯。

除上述國家外,其餘一百餘國均為左舵靠右行。

相關焦點

  • 99%的國家要麼左舵右行要麼右舵左行,這個奇葩國家偏右舵右行!
    左舵右行指機車方向盤在左邊的,靠右行駛;反之方向盤在右邊的,靠左行駛。世界上有75個國家和地區靠左行駛,165個國家和地區靠右行駛。右舵左行國家主要為島國英國、日本及曾經英屬聯邦國家和地區,如香港、澳大利亞等地。左舵右行國家多為大陸國家如美國、中國等。
  • 右舵車居然比左舵車更高級更安全?
    其實討論左舵和右舵車,倒不如轉換為道路的中的左行和右行原則。全球示意圖中紅色部分是採用靠右行駛(左舵)的右行原則,藍色部分則是採用靠左行駛(右舵)的左行原則。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都採用右行原則。而關於起源呢,可謂是版本眾多。
  • 左舵車和右舵車的區別在哪?為何香港、日本是右舵,這下漲知識了
    問題來了——為何香港和日本是右舵?而大陸採用的是左舵,終於有人解說清楚了。去過香港和日本的朋友會發現,兩地的車輛都是右舵靠左側行駛,你還別說,如果大陸朋友去開那樣的車還很不習慣。更讓人奇怪的是,其實多數國家採用的也是和大陸一樣的左舵,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 為什麼不同國家地區的汽車有左舵右舵之分?哪個好?
    在早先的西方封建社會,那時候騎士們會手掄長槍和敵人拼殺,靠左騎行明顯更利於他們向右側敵人發起進攻。而左舵車則恰恰相反,為了和中世紀的權貴和特權加以區分,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規定此後馬車靠右通行,而作為曾經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之一的美國,在美國獨立之後為了和宗主國英格蘭劃清界限,也形成了靠右行駛的習慣。 中國為什麼靠右行駛?
  • 為什麼不同國家地區的汽車還有左舵車和右舵車之分
    那麼你知道不同國家地區的汽車的左舵車和右舵車的由來嗎?「左派」和「右派」的分布道路通行方向可分為車輛靠道路左側行駛和靠道路右側行駛兩類。靠右行的「右派」約66%,多是典型大陸國家,如美國、中國、俄羅斯等;靠左行的「左派」約34%,多是典型島國和半島、次大陸國家。凡是英邦聯國家,或歷史上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或地區肯定是左行。
  • 國外為什麼會有右舵車這種形式?
    在相關的統計中,全世界的人口有3/2是採用左舵車,包括中國、美國、俄國和歐洲的主要大陸國家,而剩下的3/1則採用右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要從國外的歷史說起。由於人類大多數為右撇子,因此騎士上下馬時是用左腳踩馬鐙靠道路左側行走便於上下馬。
  • 右舵左行習慣難改 中國人自駕遊泰國險象環生
    (中國為左舵右行而泰國為右舵左行),由此引發了很多交通事故,而這也招致部分泰國當地居民的不滿。作為昆曼大通道的起點,近年來,雲南人赴泰自駕遊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出行前有多少老駕會主動做好更換駕駛習慣的準備工作?除了上網查泰國的交通信息外,還有哪些渠道可以了解更多信息?如果在泰國自駕遊期間發生交通事故,又該怎樣做?
  • 為什麼會有右舵車這種反人類的奇葩設計?真實原因嚇你一跳?
    [車友頭條-車友號-蝸牛車志]  經常出國,你會發現在不少國家,汽車和我們不一樣,駕駛位在右邊,也就是右舵車。為啥有這種區別?你可能猜到一點,但歷史原因未必知道。 比如左舵支持派,認真操作變速杆更方便,而右舵派則認為用右手操作方向盤更靈活等等。但其實這都不是各國家選擇哪種車的根本原因。真實的原因估計你也猜了,主要是根據各國交通習慣是靠左行還是右行決定的。
  • 中國二手車出口,到底主打左舵車還是右舵車?
    現階段,全球汽車由於方向盤位置不同,可以分為左舵車和右舵車,左舵車,方向盤在車的左邊,右舵車,方向盤在車的右邊。那麼,中國好車二手車出口,到底主打左舵車還是右舵車?當然是主打左舵車,因為中國汽車屬於左舵車,靠右行駛,汽車出口擁有天然的市場優勢。
  • 世界上汽車左行還是右行的多?國內為什麼右行?
    日本靠左行的歷史緣由與此類似,武士雖不為美人決鬥,但和歐洲的騎士一樣經常面臨決鬥。武士長刀在左側,便於右手拔劍,身體左邊是脆弱的空當,自然靠左行才能掩護空當便於攻擊防守。   眾所周知,由於汽車駕駛觀察路況的需要,靠右行駛和靠左行駛決定了「左駕車」和「右駕車」之別。美國是現代汽車工業的發祥地,美國的「左駕車」源源不斷地傾銷世界各地,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很多國家靠左走還是靠右走的問題。
  • 右舵車比左舵車出身高級?新手初次駕駛右舵車被安排得很明白!
    在歐美電影、好萊塢大片、日劇港劇中經常出現右舵車型,與左舵車相比右舵車是否像坊間說得那樣「高級」?新手駕駛右舵車需要注意哪些?這種車型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今天我們聊個盡興。採用右舵,靠左行駛的國家主要是大英國協國家,也就是原來受英國的影響比較大的國家,較大的國家有英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南非、小了說有馬爾地夫、尼泊爾、泰國、中國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除此之外的國家都是採用左舵,靠右行駛。包括中國、美國、法國、德國等。
  • 為什麼日本等國家開右舵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開右舵車和左舵車有什麼不一樣? 其實右舵車與左舵車主要彆扭之處就是方向燈和雨刮器控制杆,跟我們在國內使用的剛好相反,開始開右舵車打方向燈時,會弄錯成雨刮器。但現在日本產的右舵車有供租車公司使用的特別版本,就是方向燈和雨刮器控制杆跟我們在國內使用的剛好方向一致,如果你是向租車公司租車時,可以在備註中提出要求,專門要這種右舵車。
  • 右舵車是封建貴族的糟粕,左舵車則是「革命」的象徵?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頗為有趣的話題——為什麼有的國家是左舵,有的國家是右舵?在很久很久以前,汽車剛剛問世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左舵右舵之分,因為那時候的汽車統統都是中舵。也就是說,最初的汽車方向盤是被放在正中間的。至於說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那時候的道路也沒有左行右行之分,再加上當時社會對對稱美學的推崇,方向盤放在中間的中置駕駛位顯然是最符合時代潮流的。
  • 為什麼只有日本、英國、香港等發達國家或地區使用右舵車?
    原來我忘了香港是右舵車的天下。短短30分鐘的行程,我坐在內地車輛的「駕駛位」上,一直好奇地盯著司機操控這輛跑了超過200萬公裡的右舵版手動擋老皇冠,並用普通話夾雜著英語,和這位國語極不標準的香港本地TAXI司機進行「靈魂交流」。在下車的前幾分鐘,我終於搞明白了右舵車相比左舵車的幾個主要區別,且聽我慢慢道來。
  • 英國和日本的右舵車到底怎麼來的?
    目前,全球市場右舵車市場,基本就是以英國為首的大英國協國家,然後再加上一個日本,而大多數其他國家,還是和咱們中國大陸一樣採用左舵車。從下圖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左舵車依舊是主流。要說到右舵車的來源,這還得從歐洲的騎士說起。
  • 左舵車和右舵車有什麼區別
    【太平洋汽車網】如果從駕駛員開車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那無論是油門、剎車位置,還是擋位順序排布,亦或者是轉向燈及雨刷位置,右舵車和左舵車幾乎一致,僅僅是方向盤位置換了。但從製造角度看,左右舵車型的不同,會涉及內部構造的一些變化。比如轉向機構、操縱機構、液壓油路系統、電路等布局的重新設計。同時考慮到駕駛員的安全性,車身的支撐鈑金件、氣囊位置等也會作出調整。
  • 為什麼有的車方向盤在右邊,在右舵國家開車需要注意什麼介紹
    目前世界上有兩種通行的制度,一種是靠右邊行駛,一種靠左邊行駛,全世界大概有90%的國家在實行右行,剩下的就是靠左邊行駛的啦。起初在卡爾奔馳發明汽車之初,汽車方向盤是居中的。但是依據人體工程學原理,90%以上的人習慣使用右手,為準確安全地使用排檔和剎車,設計師自然將駕駛座設定在右邊。而早自馬車時代,歐洲的人、車都有右行的習慣。
  • 科學解析:左舵&右舵,汽車方向盤位置為何分為兩種?
    分析左舵與右舵車的差異,需要基於以下四個關鍵詞。文化差異靠右行駛靠左行駛左右半腦右舵車多見於大英國協國家與日本,說穿了就是英國和日本普及了右舵車。島嶼國家的特點是資源匱乏而促進了航海技術的發展,縱觀歷史可以說兩個國家詮釋了什麼是「皇家海盜」。不過這點並不是關於右舵車分析基礎,其重點是傳播的舵盤偏於右側,機械設計養成的習慣自然會體現於汽車。除工業設計的「慣性作用」以外,英國的騎士文化與日本的武士刀文化對右舵車同樣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