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臨長江望崑崙一站一風景 組圖

2020-12-12 華夏經緯網

    據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介紹,青藏鐵路1142公裡的格爾木至拉薩段共設45個車站,其中只有7個車站有人值守。「無人值守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這些地方環境惡劣;二是因為青藏鐵路的信息化程度很高,設置在格爾木、拉薩等地的程控室完全能夠掌握全段列車運行情況。」指揮部一位負責同志透露。

    有人說,格拉段沿線是「一站一風景」,果真如此嗎?本報特派記者踏訪其中幾大特色站點。

    1 望昆車站 巍巍崑崙近在眼前

    望昆車站是青藏鐵路出格爾木後第一個觀景車站,它位於海拔6500米的雪峰——玉虛峰下,距崑崙山脈主峰玉珠峰25公裡。

    都說「崑崙六月雪」是一道奇美壯觀的景致,6月22日,記者來到望昆車站的時候,正是雪後初霽,玉珠峰、玉虛峰以及周圍1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自東向西一字排開,仿佛「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用我們在內地經常看到的火車站標準來衡量望昆車站,就一個字:小。站房小,只有兩間平房,主要用來安放遠程控制儀器;月臺小,只有一根鐵路線穿過,東西長不過百餘步南北寬不過10步。但只要你往這小小的月臺一站,便會產生巍巍崑崙觸手可及的氣魄,因為,這裡離銀裝素裹的雪峰太近了。

    玉珠峰被當地人稱作「可可賽極門峰」,「可可賽極門」是蒙語,意為美麗而危險的少女。在望昆車站看崑崙諸峰,美麗十足卻不再危險。由於人跡罕至,月臺上積滿纖塵不染的白雪,我們忍不住抓起一把往嘴裡塞,一陣清涼透心,而這一天,上海的氣溫應該突破35℃了吧。

    2 沱沱河站 長江之水側身而過

    從格爾木至唐古拉山口的500多公裡旅途中,沱沱河站是最大的一座有人值守車站,同時也是青海境內最後一個可上下旅客的車站。

    青藏鐵路公司宣傳部副部長趙力偉告訴記者,為徵集格拉段沿線車站設計方案,公司曾組織了幾十名各地建築設計專家到青藏線採風,最後從160多幅作品中挑選了10多個。「我們挑選的標準首先是簡潔,青藏線條件艱苦,車站建築成本很高,不能為了好看多花冤枉錢。第二個標準是環保,少用建築材料,多用自然空間,這和整個青藏鐵路的建設理念是一致的。」

    在車站總控室,技術員謝興國正和幾個年輕同事調試設備。牆角架著幾張鋼絲床,床下是裝方便麵的箱子。「我原來是東線(西寧至格爾木段)的,來這兒一個多月了。我們的技術保障應該沒問題,試一下給你們看看。」說著,他撳下一個按鈕。候車室上方的大屏幕跳出一行字:沱沱河車站歡迎您。

    沱沱河站最特別的景致是在外面,離此不遠,長江源第一大橋橫跨沱沱河河面。寬闊的河床上,數十條大大小小的溪流逐漸匯聚成一條大河,自上而下,連綿不絕,真有「長江之水天上來」的意韻。

    3 那麴車站 藏式城堡別樣風情

    藍天白雲下,一座雄偉的藏式城堡閃著金光。城堡有3層樓高,外牆鋪滿綠色的玻璃,它折射出的光芒在幾公裡外都能看見。城堡頂部四周,裝飾性的圖案體現出濃鬱的藏族風格。

    那麴車站是格拉段全線最大的過路車站,配套相當完整:有3個窗口的售票處位於站廳右側,旁邊是行李房,後面是貴賓室。站廳左側,寬敞的候車室可容納二三百人。站廳進口處還特別鋪設了殘疾人通道。

    車站廣場還在抓緊建造,面積有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兩邊設計了平緩的行人坡道,可以減輕乘客行走耗費的力氣,畢竟,這裡的海拔超過4200米。廣場一側,幾幢玻璃盒子似的樓房已竣工,那是車站員工宿舍和貨運業務樓。

    4 當雄車站 雄鷹展翅託身草原

    當雄車站在設計風格上很有特色。遠遠望去,站廳樓寬大的頂棚像雄鷹展翅,走近一看,黃白相間的樓體又有點蒙古包的敦實。

    自元朝起,藏北草原曾被蒙古族人統治。離車站50公裡的著名聖湖納木錯,就有個蒙古名字:騰格里海;當雄賽馬節,也有著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影子。蒙古人崇拜鷹,藏族人敬畏鷹,當雄車站,便被設計成雄鷹的化身。

    4年前記者首次採訪青藏鐵路建設時,一個從未見過火車的當雄牧民曾問:「你說火車跑得過我們的駿馬不?」6月24日,當記者把這個花絮講給當地一位負責人聽後,他哈哈大笑:「現在我們藏族人都知道火車的厲害了,歡迎你秋天坐火車來試試我們賽馬的速度!」

    5 拉薩車站 人性化設計處處有

    海拔3641米的拉薩火車站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柳梧鄉。車站站廳採用主體傾斜的布達拉宮式建築風格;朱紅、明黃、純白,3種色彩相互映襯。穹頂上用漢文和藏文寫著3個金色大字「拉薩站」;建築主體向東西兩側展開,綿延百米。

    火車站共分3個區域,中間為候車大廳,左右兩邊的裙樓分別為售票大廳和出站口,整個車站能容納1萬人。車站內部分3層,地下1層,地上2層。共設7個站臺、10條軌道。

    拉薩站多處人性化設計。站廳裡只要是有上下的地方,都安裝了行人電梯。拉薩指揮部總工程師王維高說:「在這兒爬樓梯和在平原不一樣,從一樓到二樓就覺得氣喘。為減少乘客體力消耗,我們儘量多用電梯。」

    焦點連結

    青藏鐵路首發車票上午開售

    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試運營。今日上午8時,北京、成都、西寧三地同時發售去往拉薩的首發車車票。

    鐵道部門將在售出的所有首發車車票上加蓋紀念章,車站為保護車票的收藏價值將不剪票,出站也將不收票。

    去拉薩的車票與普通車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車票的背面將印有「高原旅行提示」,用漢藏兩種文字書寫,主要是提醒廣大旅客高原旅行的注意事項,以及什麼樣身體狀況和疾病不適合高原旅行,這是鐵路第一次在火車票上面印有旅行提示信息。此外,除了火車票上印有高原提示信息以外,所有購買去拉薩車票的乘客在購票的時候必須填寫健康登記卡。按照鐵道部要求每人每次最多只能購買3張車票。

    北京西藏火車十日遊5500元

    隨著青藏鐵路票價的最終揭曉,京城各旅行社從昨天開始,已在網上正式登出了西藏火車團發團廣告。從北京出發的西藏火車10日遊價格最終控制在5500元左右,多數旅行社為「臥去飛回」。據了解,7月初拉薩不少酒店將出現滿員情況,住宿價格成倍增長。為了制約旅行社大量發團,布達拉宮每天限售2000張門票。 (季穎 曹剛)

望昆車站

拉薩車站

沱沱河車站

那麴車站

當雄車站 彭幼龍 攝

來源:新民晚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青藏鐵路穿藏裝/組圖
    青藏鐵路穿藏裝/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1日 17:50 來源:新華網 專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 【科普】青藏——世界一流高原鐵路(一)
    青藏鐵路為國鐵I級,大部分路段為單線非電氣化鐵路,部分路段擴建為雙線鐵路,部分區間已經實現電氣化改造。青藏鐵路東起青海省會西寧,經格爾木、崑崙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經安多、當雄、羊八井,抵達終點拉薩。
  • 探訪青藏鐵路系列一 鐵路建設史上最偉大的穿越
    第1頁:青藏鐵路零公裡起點和湟源峽谷第2頁:青海湖、格爾木第3頁:南山口站、納赤臺無人站第4頁:三岔河大橋、崑崙山口站第5頁:可可西裡第6頁:風火山隧道、沱沱河長江源大橋、唐古拉山口觀光站臺第7頁:錯那湖車站       相關連結:  探訪青藏鐵路系列二 唐古拉山上的神聖守護者們
  • 揭秘青藏鐵路為什麼只修建單線
    青藏鐵路東起青海西寧,南至西藏拉薩,全長1956千米,被譽為天路。青藏鐵路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通車運營。東風柴油內燃機車美國通用NJ2型柴油內燃機車青藏鐵路途經崑崙山口、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很多人坐火車去拉薩時,會發現青藏鐵路最重要的格爾木到拉薩段,居然只是一條單線鐵路,而不是常見的雙線鐵路。鑑於目前我國主要鐵路幹線基本上都是複線,那麼既然青藏鐵路好不容易才通車,那麼為何不修雙線?
  • 天路——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鐵路
    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這條鐵路實際上就在天上飛馳,這對乘客生理和心理上的衝擊是史無前例的新奇和巨大,而這一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歷更令人永生難忘。青藏鐵路於2006年7月1日通車營運,開創了人類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空前絕後,被美譽為「天上的鐵路」,的確名不虛傳。即便是秘魯安第斯山上的「高空鐵路」也不能望其項背,至少比青藏鐵路的最高點5072米低200米。
  • 青藏鐵路正式通車
    [ 2006-07-01 20:56:50 ][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記者楊步月自「藏2」次列車報導,西藏日報原副總編緝桑珠說,青藏鐵路把青藏高原美麗的風景串聯起來了,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中外遊客來青藏高原旅遊觀光。 [ 2006-07-01 20:50:47 ][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記者南辰自「藏2」次列車報導,列車正駛向楚瑪爾河站。
  • 青藏鐵路格拉段沿線沙害治理初見成效(組圖)
    青藏鐵路格拉段沿線沙害治理初見成效(組圖)     青藏鐵路格圖為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沿線沙害治理工程。
  • 青藏鐵路行-西寧至拉薩
        美國旅行家保羅·泰魯在《遊歷中國》一書中曾說:「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泰魯的「詛咒」失靈了。工程界,對這條成功解決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穿越世界「第三極」的鐵路充滿讚譽。而我們,更對青藏鐵路沿途之絕美風光憧憬不已。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 青藏鐵路風景:中國最大"無人區"—可可西裡
    青藏鐵路穿越的我國最大「無人區」――可可西裡,位於青藏高原腹地,北有崑崙雪山,南接唐古拉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可可西裡蒙語意為「青色的山梁」,也被稱為「美麗的少女」。其中,一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就超過100個。這裡現代冰川分布廣泛,冰川面積達1800平方公裡。雪山,峽谷,石林,石環,鹽湖邊盛開的朵朵「鹽花」以及冰川下熱氣蒸騰的沸泉等,組成了特有的雪域景觀。  可可西裡素有青藏高原「動物王國」的美譽,動物資源的特點是種群大、數量多。這裡棲息著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雪豹、棕熊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
  • 八項世界紀錄的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全長1,956公裡(約1,215英裡),東起青海西寧,西至拉薩。隨著青藏鐵路的建成,中國改寫了世界鐵路建設的歷史。根據金氏世界紀錄提供的資料,青藏鐵路目前擁有不少於八項世界紀錄。一、世界最高鐵路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從西寧到拉薩的軌道大約有960公裡,海拔4000米以上。
  • 青藏鐵路採訪札記
    在為期15天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中央媒體蹲點調研採訪青藏鐵路行程中,我們下鐵路、進隧道,探國企、走基層……在與青藏鐵路職工和沿線居民深入交流中,我們真切感受到青藏鐵路所承載的汗水與歡笑、奮進與輝煌。  那些關於傳承的故事  西寧是我們此次行程的第一站。
  • 行跡丨行攝青藏鐵路:從西寧到拉薩
    (羅春曉/圖)美國旅行家保羅•泰魯在《遊歷中國》一書中曾說:「有崑崙山脈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建成通車,泰魯的「詛咒」失靈了。工程界,對這條成功解決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穿越世界「第三極」的鐵路充滿讚譽。而我們,更對青藏鐵路沿途之絕美風光憧憬不已。走訪靜橫臥在雪山秘境間的神奇天路,成為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 走一趟青藏鐵路是怎樣的體驗?
    圖/視覺中國為了避免惡劣環境危害施工人員安全,青藏線沿途建立了高壓氧艙,和17座制氧站。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但最令人腦殼痛的,還是多年凍土層。凍土遇熱融化下沉,遭冷凍結膨脹,會導致鐵軌變形。
  • 航拍可可西裡無人區,青藏鐵路與青藏公路並行,蒼茫高原無比壯觀
    蒼茫的大地,蜿蜒曲折的河流和遠處的雪山,組成一幅美麗壯觀的風景畫。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並行在一望無際的高原上,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令人嘆為觀止。無人機在300米高空俯視大地,高原上一個個小湖泊就像一顆顆綠寶石。
  • 青藏鐵路沿線有哪些旅遊看點
    新華社西寧6月14日專電(記者 王聖志、侯德強、拉巴)「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乘坐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高原列車,遊客不僅能飽覽青藏高原絢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品味充滿濃鬱宗教氣息的藏民族文化。    北山煙雨、鳳臺留雲、湟流春漲、奇峰突兀、金娥曉日、五峰飛瀑、虎臺雄踞、石峽清風是著名高原古城西寧的八大景觀。
  • 騎行青藏進入巍巍崑崙,萬山之祖中開始高海拔路程
    青旅住了位廣東來的騎行者,在格爾木一停就是半個月,到底還是時間多啊,哪個地方覺得還不錯就多住一段時間,悠哉。離開市區,又是一段戈壁路段,很多從格爾木開始騎青藏線的朋友在這裡大概能領略戈壁灘的風光,但我已經騎了好幾天戈壁,實在沒有新鮮感了,沒有拍照的欲望,只是一路向著前方的莽莽崑崙進發!
  • 青藏鐵路貨運繁忙
    青藏鐵路起於青海省西寧市,途經格爾木市、崑崙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進入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拉薩。全長1956千米,是重要的進藏路線,被譽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運營。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選amp;quot;全球百年工程amp;quot;,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青藏鐵路推動西藏進入鐵路時代,密切了西藏與祖國內地的時空聯繫,拉動了青藏帶的經濟發展。彭寰/攝
  • 中國為什麼一定要修建青藏鐵路
    青藏高原簡介: 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部,有巍巍崑崙,也有萬山之祖。我國兩大河系黃河與長江都從此發源,哺育著中下遊的萬千人民。
  • 青藏鐵路
    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認真貫徹國務院有關加強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精神,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愛護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護我們祖國的每一寸綠地。為搞好青藏鐵路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廣網北京5月2日消息青藏鐵路建設部門1日向記者介紹,經過青藏鐵路全體參建人員的共同努力,青藏鐵路全線所有站線、輔助線軌道已鋪設完畢。至此,青藏鐵路全線所有軌道鋪設全部完成。
  • 中國鐵路之夢——在青藏鐵路開工之際
    1955年10月,鐵道部西北設計分局(第一勘測設計院前身)派出曹汝貞等4人,用一臺吉普車,邁出了考察西藏鐵路的第一步。他們經西寧、格爾木,翻崑崙,上唐古拉,直抵拉薩。這是青藏公路的走向,也是後來確定的青藏鐵路的走向。  1951年到1954年,僅從青海入藏的大駝運,就動用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駱駝。每年都有不少駱駝和人喪生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