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抱團股瓦解?多個指數估值堪比2015年,全球流動性拐點來了?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EMBA微金

上周還抱怨「賺了指數不賺錢」,現在,連指數都賺不到了。

1月11日,伴隨著A股多個機構抱團板塊和個股大幅調整,A股也迎來2021開年以來的首次「規模化」下跌,兩市超過600隻個股跌幅超5%。

「抱團」之下 滬深300、上證50創近13年新高

在近期機構抱團股的連續上漲之下,A股市場多個重要指數已悄然突破2015年槓桿牛市的高點,創出2008年以來的最近13年新高。 這裡面最為突出的是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

行情數據顯示,滬深300指數近期持續上攻,已於近日悄然突破2015年的大牛市高點。2015年6月9日,滬深300指數一度達到5380.43點,至此成此後5年多該指數的「天花板」,直到最近悄然突破。周一該指數一度繼續上攻,盤中最高至5555.69點。

上證50指數也於近日突破2015年高點,創出近13年新高。

多個指數估值逼近甚至超越2015年

從數據上,部分大盤指數估值已明顯超過近些年均值,呈現「過熱」狀態。

Wind數據顯示,代表大藍籌的滬深300目前市盈率為16.87倍,超過最近10年12.09倍的平均水平以及12.05倍的中位數水平,處在近10年高「水位」,已和2015年的牛市頂峰接近。

同樣地,上證50指數目前市盈率為14.67倍,也大幅超過最近10年9.96倍的平均水平以及9.92倍的中位數水平,並已超過2015年的牛市頂峰估值。

海康威視再創歷史新高

驚現16筆大宗交易

部分龍頭股出現機構大幅拋售跡象。1月11日,海康威視股價再創歷史新高,最高觸及61.31元/股。股價繼2020年大漲51.40%之後,2021年前6個交易日漲幅就達到21.62%,總市值更是飆升至5500億元。

盤後大宗交易數據卻顯示,海康威視11日出現了16筆零折價大宗交易,成交金額與收盤價相同,均為59元/股,成交總額為14.98億元,大宗交易成交金額佔當日成交金額19.17%,賣方均為機構席位,應為同一個股東賣出套現或者減持。

大宗交易的買方則以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營業部和機構專用為主。其中,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營業部為主要接盤方,接盤金額超過11億元,大概率也是機構接盤,而賣出方能在如此高位完成零折價大宗交易,顯示出市場對海康威視相當看好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康威視的大漲,股東們的減持動作頻頻。

其中,2020年,龔虹嘉多次大舉減持海康威視。Wind數據顯示,龔虹嘉最新一次減持發生在2020年12月30日,即不到2周前,龔虹嘉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3419萬股,成交均價為44.27元,成交金額達到15.14億元。

即2020年全年,龔虹嘉累計套現達85億元,上市以來累計套現超過200億元,不知此番高位套現的大宗交易賣方是不是龔虹嘉所為?截至目前,海康威視尚無此次大宗交易涉及股東減持的具體公告。

此外,近期減持海康的股東還有浙江東方金融控股集團。1月4日,浙江東方於11月6日至12月31日減持海康威視943.9萬股,交易均價為48.91元,

抱團股還能不能跟?

機構抱團以公募基金為主。不過,一旦基金抱團的公司股價漲幅不及預期,反饋到基金上,就是基金淨值的大幅縮水,進而導致投資者贖回,高估值的機構抱團股股價也勢必會逐步回落至合理區間內。

部分悲觀的投資者認為,抱團股是當前市場最大的灰犀牛或黑天鵝,機構過度抱團投資,不是一個正常投資者應有的投資行為,其中容易滋生金融風險。抱團股經過長期上漲,股價漲幅巨大,安全邊際快速縮小,一些消費股市盈率高達四五十倍甚至上百倍,雖然個股業績比較穩健,但業績增長卻有限,未來業績增長也缺乏想像空間。

這種觀點遭到很多業內人士反對,機構抱團或出現鬆動,但不會輕易瓦解,資金將在抱團板塊和超跌板塊中反覆切換,直至市場走出新主線。從基本面來看,抱團板塊的估值過高已是公認,投資者也認同需要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消化估值。

還有更激進的觀點表示,雖暫時遭遇打壓,機構抱團股卻會越來越強,因為其業績增長的確定性是市場中最大的稀缺性,確定性和安全性正是機構追求的最大指標之一。

超3000億元資金「借基入市」

1月11日,「基金」一詞再度登上熱搜,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基金」首次光臨熱搜榜單。特別是從去年末以來,整個公募行業取得了較為豐厚的收益,「基金」一詞頻繁登上熱搜榜單。

據渠道方面11日下午5點左右傳來消息,南方阿爾法認購金額超400億元,富國價值創造認購金額超300億,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認購金額超過150億,易方達戰略新興產業和博時匯興回報的認購金額均超百億。上述幾家公司均已發布提前結募公告。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開年以來的6個交易日,至少有14隻「日光基」,僅1月11日單日5隻爆款產品吸金即超千億,資金借「基」入市熱情不減。而今年一季度還有超300隻基金獲批待發行。

公募基金連續兩年的賺錢效應已在市場中顯示出超強的「吸金能力」,2021年一季度無疑是公募基金又一發行高峰。Wind數據顯示,1季度共有395隻(僅統計新發產品)基金需完成募集,若平均發行規模與2020年4季度相同,為27億份,以此粗略推算一季度合計募集將達到1.07萬億份。

四大指標亮黃燈

其實市場對於抱團板塊的估值和泡沫化趨勢的擔心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但由於機構資金年初的配置需求,加上槓桿資金推波助瀾,抱團板塊年初有了一段亮眼表現。但近幾個交易日,全球流動性拐點出現了一些預警信號。

首先是美元,處於下行通道當中的美元指數近期突然連拉三根陽線。美元走勢向來是流動性轉向的一個重要指標。近期,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Patrick Harker表示,美國央行可能最快在今年年底開始縮減其債券購買計劃。

其次,在過去的幾個交易日,貴金屬價格突然狂跌。1月8日,COMEX黃金大跌3.33%,白銀當天大跌超過6%。

第三,比特幣狂跌。這一波A股市場的抱團資產起漲時點幾乎跟比特幣一樣。該投資品種,從12月12日左右突然爆發,從18000美元左右水平,一路狂飆至40000美元以上水平。而在此期間,A股市場的抱團股也開始持續走強。但近幾個交易日,比特幣開始持續殺跌,截至發稿時間,跌幅接近16%。

第四,標普500指數上周五亦發出技術上的警示。當天該指數形成了一根上吊線。英為財經的技術專家認為,如果周一的收盤價低於周五蠟燭的實體,那將確認該形態的看跌性質。這種形態表明,在周五的反彈中買入的交易員「被晾」在高點了,這意味著他們買在高位,遭受了虧損。如果他們在周一賣出,將增加市場的壓力,並有可能引發拋售。

此外,比較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這一波市場持續放量上漲,但券商股的表現並不強勢。在經過六個交易日持續成交破萬億之後,今天券商股也大幅殺跌,且跌幅超過各大指數。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當然,全球流動性也還存在一個變數。上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承諾推出數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包括失業保險和房租寬限。如果水足夠大,放水的時間足夠長,那麼資產價格還會漲,抱團也可能還會持續。屆時,市場可能會換龍頭,但較難換風格。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

相關焦點

  • A股創開年最大跌幅:多個指數估值堪比2015年 火線解讀來了
    多個指數估值堪比2015年,A股創開年最大跌幅,抱團卻更向龍頭集中…火線解讀來了爭議了一段時間的機構「抱團」現象在周一有了鬆動。1月11日,伴隨著A股多個機構抱團板塊和個股大幅調整,A股也迎來2021開年以來的首次「規模化」下跌,兩市超過600隻個股跌幅超5%。截至收盤,滬指下跌1.08%,深證成指跌1.33%,創業板指數跌1.84%。
  • 散戶必知的真相 白酒 新能源機構抱團股瓦解後 誰會接棒?
    大盤一口氣站上近幾年難得一見的3500點,且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站上3500點,量能也連續三天破萬億,在連續上漲中,機構抱團股功不可沒,市場行情兩邊倒,冰火兩重天,隨著抱團股的大幅上漲,許多個股已累積了不小的漲幅,估值也不斷的抬高,市場難免會擔心,一旦籌碼鬆動,機構抱團行情將難以為繼,於是,市場有人提前開溜,機構抱團資金開始鬆動,周三資金率先從機構抱團最集中的白酒板塊開始瓦解
  • 抱團股突然大跌一批明星基金經理大幅調倉了
    根據此前研究劃分,每次「抱團」持續時間約為2-3年,頭三次「抱團」板塊分別為金融、消費及TMT板塊。其表示,收益上看,機構「抱團」結束對主動公募基金表現影響相對有限:三次機構「抱團」結束前一段時間,對應板塊指數及市場指數表現弱勢,具體第一次「抱團」結束前一個月行業指數及市場指數基本橫盤;第二次及第三次「抱團」結束前數月,行業指數及市場指數均出現一定程度下跌。
  • 跨年行情到尾聲、抱團股要瓦解?10大券商研判
    由是,資本市場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正向循環:抱團的機構投資者不停地賺錢、跑贏市場上其他絕大多數沒有被抱團持有的股票,買入這些基金的投資者賺了很多錢,上市公司也樂見其成地看著股價上漲。這樣的行情能不能繼續持續?還是要準備瓦解?來看看周末發生了哪些大事,以及券商研報的最新看法。
  • 富時中國A50指數漲1%
    富時中國A50指數漲1%。對於A股後市走勢,機構紛紛發表觀點。最後,臨近年末機構產品排名競爭依舊焦灼,短期內博弈或將加劇,白酒、醫藥、新能源、消費電子中機構重倉股抱團進一步強化,非抱團股可能出現一定波動,但博弈的心態和交易行為在跨年後預計將趨於緩和。A股仍處於跨年輪動慢漲期,基本面預期逐步改善抬升市場底線,增量資金緩慢入場,短期因市場波動被擾亂的預期預計會重聚共識,因此建議堅守順周期主線跨年,以應對年末博弈心態和行為加劇的市場。
  • 創業板指暴漲站上5年新高,「鋰茅」市值逼近8000億...
    截至發稿,上證指數漲0.87%,深證成指漲1.51%、創業板指數漲3.12%。北上資金也大舉淨流入,上午淨買入超55億元。而更細分的概念板塊中,黃酒、鋰礦、動力電池、鈷礦等概念板塊漲幅居前。創業板指數上午一路拉升,盤中站上2900點,創出2015年11月27日以來,1861個自然日新高,1242個交易日新高。午後進一步上漲,最高漲近3.5%。
  • 拐點將至?全球股市估值超巴菲特警戒線 美股高估創極值!A股咋樣了
    摘要 【拐點將至?全球股市估值超巴菲特警戒線 美股高估創極值!A股咋樣了】股神巴菲特青睞的股市指標觸及30個月高點,顯示全球股市估值過高,可能即將出現回調。
  • 抱團股扭打一團,稍事休息還是噩夢開始?
    ----上周末財經圈內的博主對抱團股是否要崩盤眾說紛紜,有的人說2021抱團股必然重蹈2018年白馬股覆轍崩盤,而也有的人說當下與2018年不可同日而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選擇站隊,然後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就好了。就好比大多數家長都會覺得自己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但最終總會有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泯然眾人矣,向現實低頭。
  • A股:實錘了,機構正在調倉!或有三個機會
    最近A股市場上議論較多的是機構「抱團」的瓦解。這件事情為什麼能夠成為市場的焦點呢?一是「抱團」瓦解意味著風險。尤其是「抱團」大盤藍籌(行業龍頭),如果資金大規模且快速從中撤離,不僅會導致個股股價的崩潰,更可能給指數帶來比較明顯的傷害。
  • 目前機構抱團到什麼程度了?一圖看懂機構抱團股次年表現
    可以發現,自2017年以來,機構抱團度呈現逐步抬升的趨勢,2020年3季度末,該指標值為2.43,其含義為機構重倉個股的數量僅佔當時全部A股的約41%(即對2.43求倒數),而最高時,佔比曾超過65%(2016年3季度末)。
  • A股仍處於跨年輪動慢漲期,堅守順周期主線跨年,券商觀點來了
    財聯社12月13日訊,上周五,指數全天震蕩走弱,尾盤有所回升,個股普跌,市場行情表現低迷,資金觀望情緒濃厚。周末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首提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後市市場如何演繹?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匯總。
  • 9點啟示耐人尋味 真正瓦解前都有1...
    我們找到一篇2012年2季度的一篇媒體報導:然而2012年7月12日卻是消費指數的高點,當中證消費指數再一次突破這個高點,已經要到2015年牛市最快速上漲的一個階段了。其實事後從估值上看,這個位置消費並不貴,2012年7月12日,中證消費指數估值為26倍。由於業績優秀,即便股價在持續上漲,但是估值並沒有進一步的提升。
  • 八大機構論市:牛市格局沒變、春季行情在途機構牛、結構牛強化
    我們匯總了各大機構的最新投資策略,供投資者參考。國盛策略:機構優勢持續凸顯 機構牛、結構牛強化2021年,隨著疫情衝擊平復,無論是經濟基本面、還是市場流動性均將回歸到宏觀向微觀下沉的趨勢。機構優勢持續凸顯,互相成就、強化機構牛、結構牛。
  • 張憶東:海外流動性有望迎來二階導數的拐點
    6月2日,「贏在未來——興業證券2020年中期投資策略會」召開,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經濟與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海外研究中心總經理張憶東做了主題為《贏在未來》的主題演講。
  • 滬指攀上3600點,白酒、新能源爭議漸多,機構抱團取暖還能多久?
    抱團將在何時瓦解?「哪一天出現什麼意外事件之後,可能抱團就破滅了。抱團不是常態,一兩百倍估值也不是常態。」一位公募基金投資總監對《財經》記者表示。抱團行情仍在延續2021年開年,A股指數節節攀升,以白酒、新能源為代表的行業龍頭越漲越高,繼續上演少部分公司的牛市,而大部分公司只能無奈下跌。網友戲稱,A股近期漲出了股災的感覺。
  • 「抱團」瓦解?國泰君安黃燕銘:風只吹在藍籌股
    「抱團」是否面臨瓦解?1月18日,在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蘇州分公司成立大會上,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表示,元旦之前的行情主要歸因於預期的變動,元旦之後的行情將主要歸因於交易的變動。在他看來,短期內「抱團」難瓦解,藍籌股行情還將繼續,市場風格不會出現大小股票的切換,疊加流動性預期的邊際改善,風只吹在藍籌股,而白酒恰恰是全市場風險度最低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