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來了兩隻小刺蝟?專家提醒,要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

2020-12-25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 「小區裡竟然有刺蝟。」16日,家住億力未來城小區的金女士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專家提醒,刺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儘量不要驚擾它們。

金女士稱,她前一天晚上出門遛狗,在小區綠化帶的草叢中發現兩團灰色的東西正在蠕動,湊近一看竟是兩隻刺蝟。「這還是第一次在小區裡發現刺蝟呢,過去只聽說刺蝟生活在野外,所以感到很驚奇。」金女士告訴記者,她問了小區裡的鄰居,也有人說看到過。

記者來到該小區,就此事詢問了小區裡的幾位保安人員。保安陳師傅說,他有天晚上在小區南門附近也看到過刺蝟活動,是一隻特別肥大的刺蝟,當時他擔心有人會捕捉傷害刺蝟,準備將其帶走放生到野外,但被一名老奶奶勸阻了,所以他懷疑這隻刺蝟是被放生到小區裡的寵物刺蝟。

市林業站站長、高級工程師薛同良介紹,刺蝟是淮安本地常見的野生物種,該小區綠化環境好,又靠近運河邊,如果說有野生刺蝟活動也不奇怪。建議市民見到刺蝟後和它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去驚擾它們,更不要去捕捉它們,刺蝟身上帶有大量蟎蟲和細菌,被刺傷後有可能傳染疾病。此外,刺蝟是本地物種,少量放生幾隻對環境並無明顯影響,但如果放生的野生動物不是本地物種,或是數量較大,應當主動聯繫和徵得林業部門的同意,防止對野生動物種群產生不良影響。

■融媒體記者 傅停停

相關焦點

  • 小刺蝟「大鬧」新建小區 有業主想抓來當成寵物養
    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半個多月前的一個傍晚,她曾在小區的10號樓和11號樓之間模模糊糊地看到一隻灰色的小東西藏在草叢中,正準備仔細看時,這隻小東西突然溜走了,從形態上看是一隻刺蝟。    在搜房網業主論壇上,小區內出現刺蝟的事情被炒得議論紛紛。有人說刺蝟是有益的動物,吃蟲子、小老鼠、小蛇之類,長相可愛,呼籲大家一定要保護好,不要幹擾刺蝟在小區裡的生活。
  • 寵物刺蝟引來四隻野生刺蝟 合肥野生動物園專家:最好放生大蜀山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卞修景也沒想到他們一家會與五隻刺蝟結下不解之緣。近日,市民卞修景撥打電話求助,本來給女兒養的一隻寵物刺蝟,竟陸陸續續吸引來了四隻刺蝟。這讓他犯了難,希望把刺蝟捐給合肥野生動物園,為它們尋個好歸宿。》》》推薦閱讀:合肥有兩名女子偷孩子?
  • 杭州大伯晨練,在小區裡發現了一隻刺蝟!這些年,來小區「做客」的...
    何大伯說,當時,他已經準備去拿工具來滅鼠了。但是,當他走近一看才發現,這團黑乎乎的東西,渾身長滿了刺。「原來是只刺蝟。」「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辦,但總覺得不能放著不管,就把小傢伙帶回了家。」何大伯說,這是他第一次在小區裡看到刺蝟,挺可愛的,要放生,還有點捨不得。「但是,回歸自然才是對它最好的愛護嘛。」何大伯笑著說。今天中午,這隻刺蝟已經被何大伯放生了。2015年3月,網友「泥娃娃」也曾打進快報85100000熱線,說他在地下室發現了一刺蝟,不吃也不喝,不知道怎麼辦。
  • 管理定律之「刺蝟法則」:與下屬保持適當距離,切不可無原則親近
    為了研究刺蝟在天氣寒冷的冬季的生活習性,一位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兩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兩隻刺蝟因為寒冷而擠在一起,卻互相刺得對方不舒服;離得太遠,又因為太冷而受不了。就這樣,翻來覆去地嘗試了很多次後,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取暖,又不會被刺。做生意當老闆,和下屬打交道的道理也是如此,與下屬要保持適當距離,切不可無原則親近。
  • 野生動物在城市的冒險之旅|百家故事
    如果認真尋找的話,黃鼠狼和刺蝟將會出現在城市的大部分小區,巖松鼠和金花鼠的分布也將會大規模擴張。不斷增加的森林和溼地將為它們營造舒適的家。在上海,野生動物們已經開始了他們的都市冒險之旅。王放發現,黃鼠狼每天也會定點來視察垃圾桶,「我懷疑它是來看看垃圾桶周圍是不是有昆蟲,或者是不是有小老鼠這樣的東西可以抓一下。」有一天傍晚,王放在自家的小區散步,小區裡有個挺漂亮的小池塘,他碰巧看到一隻正在池塘邊找青蛙吃的黃鼠狼,他們相互對視,王放以為就像在荒野做調查時一樣,這隻黃鼠狼也會「撒丫子就逃」,但此時對方僅僅是把頭別過去,繼續覓食。
  • 北京,野生動物如何在人群中穿梭?
    你也許沒意識到,有數量極其可觀的野生動物,和人類共同構成了城市的居民。主筆/丘濂在城市裡能夠發現的哺乳動物:刺蝟並不遙遠的動物在人口超過2100萬的北京,野生動物與人的距離並不遙遠。鳥類是在城市中最常相遇的動物。觀鳥愛好者劉威剛有一年多的觀鳥經驗。
  • 提醒!請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松江3家「室內動物園」已暫停營業
    提醒!請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松江3家「室內動物園」已暫停營業 2020-01-27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街頭發現野生刺蝟已放歸溼地 警方提醒:「三有動物」不得私自捕捉...
    深夜,一隻野生刺蝟不知從何處爬到了街頭,所幸,被熱心市民發現後及時報警,最終,刺蝟被玉泉區森林公安局民警放歸溼地。警方提醒:刺蝟系「三有動物」,不得私自捕捉、飼養,發現受傷的「三有動物」應當及時報警,對於具備生存能力的,可以自行放生。
  • 上海140個小區出現貉?還有螢火蟲狗獾刺蝟…野生動物進城生活得好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上海城市地區陸續出現螢火蟲、狗獾、貉、刺蝟等野生動物,這被認為是城市生態恢復的表徵,卻也暴露出人類與自然相處時的無所適從。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看似一對矛盾,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的博弈、共生,能不能找到一條合理的出路?上海正在探索。
  • 鄭州又放生一批被救護的野生動物
    「被救護的野生動物不適合長時間人工飼養,要不然它們會逐漸喪失野性,一旦具備放歸條件要及時讓它們回歸自然。」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董朝偉說。5月19日傍晚6時許,在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旁邊的小樹林和河邊,救護人員將近一個月(4月21日至5月18日)中救護的一批野生動物重新放歸大自然。此次放歸的野生動物有17個品種共62隻,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雀鷹、紅角鴞、縱紋腹小鴞等小型猛禽,還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喜鵲、鷺鳥、斑鳩、刺蝟等等。
  • 「佛山」野生動物造訪民居被妥善救護
    刺蝟闖入民居 群眾出手救助「我當時剛好在樓下散步,遠遠看到一團白色的東西縮在牆角,而且還會動,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小刺蝟。」12月2日14時許,發現該情況的市民陳先生表示,當時並不清楚它從哪裡來的,是不是野生保護動物。穩妥起見,陳先生特意找來了一個塑料泡沫箱,小心把刺蝟放進去,隨後便將其帶到了轄區派出所。
  • 野生動物在城市的冒險之旅
    如果認真尋找的話,黃鼠狼和刺蝟將會出現在城市的大部分小區,巖松鼠和金花鼠的分布也將會大規模擴張。不斷增加的森林和溼地將為它們營造舒適的家。在上海,野生動物們已經開始了他們的都市冒險之旅。王放發現,黃鼠狼每天也會定點來視察垃圾桶,「我懷疑它是來看看垃圾桶周圍是不是有昆蟲,或者是不是有小老鼠這樣的東西可以抓一下。」 有一天傍晚,王放在自家的小區散步,小區裡有個挺漂亮的小池塘,他碰巧看到一隻正在池塘邊找青蛙吃的黃鼠狼,他們相互對視,王放以為就像在荒野做調查時一樣,這隻黃鼠狼也會「撒丫子就逃」,但此時對方僅僅是把頭別過去,繼續覓食。
  • 19種野生動物允許非食用目的養殖,專家提醒謹防「洗白」漏洞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國家林草局近日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其中,竹鼠、果子狸、豪豬等45種野生動物,今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刺蝟、豚鼠、眼鏡蛇等19種野生動物,允許非食用目的的養殖。記者注意到,這是自今年2月份全國人大出臺禁食野生動物相關決定以來,國家主管部門首次明確劃出禁養的野生動物物種範圍。
  • 小區裡來了野生白頭翁,但後來的事卻讓人氣憤……
    小區內飛來了野生白頭翁,這讓朝陽區澳洲康都小區的居民十分開心,有的居民準備了鳥食,還有的居民為白頭翁搭了新窩。然而好景不長,幾天之後這個新窩被破壞了,裡面的白頭翁也不知所蹤。對此野保專家表示,野生白頭翁是城市常見鳥類,以害蟲為食,市民遇到後應注意保護。
  • 「書房10」蔣藍的閱讀之眼:從古代野生動物地理分布到叔本華「刺蝟...
    蔣藍蔣藍喜歡動物,也喜歡閱讀、研究、寫作的對象。在家中客廳茶几上,隨手擺放著他近期閱讀的《古代野生動物地理分布》,厚厚一本。他出版過《極端動物筆記》《豹典》等隨筆作品,將動物美學、詩學、哲學剖析得淋漓盡致。隨著對動物研究的深入,蔣藍從內心驚嘆一些動物的生存智慧。
  • 北京,野生動物如何在人群中穿梭?
    你也許沒意識到,有數量極其可觀的野生動物,和人類共同構成了城市的居民。主筆/丘濂在城市裡能夠發現的哺乳動物:刺蝟並不遙遠的動物在人口超過2100萬的北京,野生動物與人的距離並不遙遠。鳥類是在城市中最常相遇的動物。觀鳥愛好者劉威剛有一年多的觀鳥經驗。
  • 果子狸、刺蝟等64種野生動物
    竹鼠、果子狸、豪豬等45種野生動物今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刺蝟、豚鼠、眼鏡蛇等19種野生動物通知明確,其所指的禁食野生動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前養殖食用、不屬於畜禽範圍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包括水生野生動物和以保護繁育
  • 朋友之間保持刺蝟的距離,親戚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
    丞相是嫌這門開得太大了,要改小一點。」這麼聰明的楊修,死就死在沒有分寸感,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有時候顯示聰明就是一種愚蠢。說話做事,首先,你要知道你是誰;其次,在別人心中你是誰;最後,你才能決定,你可以做什麼和說什麼。
  • 我們與動物的距離
    此前,人們對於與動物的距離常常存在誤解,有時草木皆兵,有時又熟視無睹。當看到毛絨絨的哺乳動物,我們總想上去親親抱抱,尤其水泥城市裡偶然出現刺蝟、小松鼠,人們看見便心生歡喜,忍不住親近一番。但很多野生動物身上常存在蜱蟲,一不留神就為害人類。
  • 上海140個小區出現貉?還有螢火蟲狗獾刺蝟…野生動物進城生活得好嗎?
    近年來,人們發現上海城市地區陸續出現螢火蟲、狗獾、貉、刺蝟等野生動物,這被認為是城市生態恢復的表徵,卻也暴露出人類與自然相處時的無所適從。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看似一對矛盾,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的博弈、共生,能不能找到一條合理的出路?上海正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