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源頭,水秀山青。邱江南記者肖榮禎攝
-鄉村名片:
中壩村位於信豐縣正平鎮西部,有33個自然村1198戶4770人。該村距正平鎮政府22公裡,緊鄰廣東南雄,整體屬丘陵地帶,四面環山,是國家重點公益林林區、北江源頭。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是廣東省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源頭位於正平鎮中壩村木公寨,在信豐境內稱為中壩河。一直以來,中壩村在縣、鎮兩級的大力支持下,傾心護好北江源頭,讓汩汩清泉流進廣東。
昔日,村民精心護林
中壩村的石碣水庫是北江的源頭,也是信豐縣九渡片區供水主要水庫之一。今年60歲的梁永生是北江水源地林區的護林員,他每天的任務就是起早貪黑翻山越嶺七八個小時,巡山防火、撿拾垃圾,保護水源地。「如果按平均一天走10公裡山路計算,一年365天,堅守12年的梁永生走過的山路將近5萬公裡,相當於走完了兩個二萬五千裡長徵。」近日,聊起村民對北江源頭的保護,中壩村黨支部書記王捍明告訴記者。每天走10公裡山路,基本上全年午休,每天都在防火的路上,梁永生一年就要穿破五六雙膠鞋。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是梁永生最忙的時候,秋冬季節天氣乾燥,防火任務重。在巡山時,梁永生多次發現山火,因為及時報警,才沒有釀成重大的損失。
清理水源上的生活垃圾和漂浮物,是梁永生的另一個固定任務。穿上防水褲、帶上工具,蹚水走過堰壩,守護水源的乾淨。「四年沒有去過信豐縣城了。平時每隔幾個月去一趟鎮上,買齊生活用品就回來。因為每個巡視點只有一個人,我必須堅守,不能隨意離崗。」梁永生說。能為保護綠水青山做點有意義的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中壩村還有許多像梁永生一樣的守護者,默默地守護著北江源。該村成立了保護北江源頭理事會,由德高望重的「五老」組建起來,以老帶新,帶領村裡年輕人開展北江源的宣傳、保護等活動,引導教育村民們身體力行增強保護意識。
當前,全村攻堅整治
為建設「村容整潔、水源清潔、環境優美、生態文明」的北江源頭,今年以來,正平鎮提出「打好村莊整治攻堅戰,建設人間仙境北江源」目標,7月31日啟動北江源九渡片區村莊整治工作,對九渡片區11個村居164個小組,實施包括危舊空心房、公路沿線環境、垃圾、「兩違」、豬場等五項整治活動。為此,正平還成立了北江源九渡片區村莊整治「攻堅月」指揮部,對北江源村莊整治推進開展攻堅月活動。如今,北江源頭各個村莊生態更美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自2005年11月8日中壩河正式納入珠江流域漁業管理委員會管理以來,我們縣就高度重視對北江水源地的保護,十幾年來做了大量工作。」正平鎮黨委書記肖芳麟說,「2011年,我縣就成立了『信豐縣北江源頭水源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了對北江源頭管理縣、鎮、村、組四級網絡,保證了優質的水源順著湞江、北江匯入珠江,確保了北江中下遊水生態穩定和廣東地區的飲用水安全。」時下,中壩村正義不容辭地打好村莊整治攻堅戰,建設人間仙境北江源。
明天,打響北江源頭品牌
寒冬時節走進中壩村,村內大片銀杏樹林把村落裝扮得大有「滿『村』盡帶黃金甲」的意境。
「飲水思源,其實我們這裡還是經常有廣東那邊過來的人來探源、旅遊和觀光。」王捍明說,「尤其是今年7月29日,縣委書記劉勇在實施『走遍信豐』督查以脫貧攻堅為統領的農業農村工作時,特意為保護北江源頭,打響北江源頭品牌現場辦公,要求林業局支持我們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發展銀杏產業,支持我們村打造銀杏大道,現在林業局已經來了規劃;要求交通局對中壩村公路實施拓寬,現在已經在動工;要求農工部、水利局等部門要對完善路燈照明設施、水利設施上高度重視,尤其要在環境整治上下大工夫,要加大河堤垃圾治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眾所周知,贛江源和東江源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兩大品牌和旅遊亮點,因生態環境保護得好,在市內外都頗有知名度。」信豐縣委宣傳部部長黃一新說。近年來,信豐縣也在積極努力,爭取上級把北江源和贛江源、東江源一道,作為我市的三大源頭一起進行宣傳和支持,不斷爭取我省、廣東省以及國家層面的相關政策、資金和項目,打響北江源品牌。(劉濱、奚璐、記者曹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