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流浪貓扎堆只是鬆散的取暖小分隊

2020-12-24 李喜貓

前幾天在視頻裡搞了一個有獎問答,問題是貓咪屬不屬於群居動物,正確答案是貓咪不屬於群居動物,貓科動物中目前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這個答案出來後有些朋友表示不理解,明明經常看到流浪貓們聚集在一起曬太陽、吃飯,還互相舔毛;家裡養了很多隻貓的也都挺和諧,感覺貓咪就是群居動物啊,為什麼說它不是?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叫群居動物。群居動物又叫社會性群居動物,它們的特徵是:以群體為紐帶生活在一起,擁有群落首領,共同覓食、活動、遷徙,成員之間會在優先保全自己的情況下共同抵禦外敵,並且具有明顯的階級性。而獨居的野生動物會在繁殖期短暫地在一起,過了繁殖季節還是會各自單獨行動。

為什麼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呢?這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獅子主要生活在非洲的乾旱、半乾旱的草原和稀樹草原等地帶,這種地方很缺少掩體,視野範圍相當開闊,而且獅子體型健碩,力量強大但是速度和耐力很一般,它們結成團體進行群居生活,就可以利用團體優勢來圍捕大中型獵物,提高覓食的成功率和效率。

而且獅子生活的區域內還有一些比較強力的競爭對手,比如群居的斑鬣狗。斑鬣狗集體行動,除了自己捕獵之外還會依靠數量優勢去搶奪其他食肉動物已經抓到的獵物,而群居的話能夠最大程度保護自己的食物。獅子不像豹子那樣可以把吃剩的食物掛在樹上,也不像獵豹那樣吃得少,所以獅子在長期演化過程中選擇了群居。

獵豹生活的區域更靠近沙漠,很少與獅子、斑鬣狗的領地交匯,它們同樣生活在開闊地帶,但是獵豹進化出了極端的速度,可以靠奔跑追逐來獲取食物,而且它們選擇的食物大部分都是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不怎麼感興趣的瞪羚,所以自己單獨就能搞定,不需要群居。老虎、美洲豹和花豹大都生活在叢林中,有複雜和豐富的掩體,可以利用掩體對獵物進行埋伏,所以自己也能搞定,不需要群居。

小型的野生貓科也是獨居動物,它們的獵物主要是嚙齒類、鳥類、兩棲爬行類和節肢類動物,它們的體型都很小,也比較容易獲取,不需要群體圍捕就能完成,彼此之間也擁有競爭性,所以選擇獨居。但是某些小型貓科和較弱的中大體型貓科動物會選擇在非繁殖期進行短暫的群體活動,比如野生斑貓(家貓祖先)和獵豹。

獵豹由於在演化過程中特化了速度,因此失去了許多其他本領,所以在同體型食肉動物中屬於較弱的。在非繁殖季節,成年的雄性獵豹有時會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動(沒有雌性),但是這種團體十分鬆散,沒有首領,也沒有階級,遇到食物和危險會一鬨而散,如果食物很多的話也可以偶爾互相分享,但都是優先保證自己能吃飽。這種行為模式是不是很像我們見到的流浪貓扎堆呢?

在多貓家庭中,貓咪們之間有許多互動,會一起玩耍,一起進食,一起曬太陽,也能互相照顧對方的小孩;也有可能會打架、互相看不順眼。其實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家中,貓咪們仍然是個體與個體組成的團體,並不是說生活在一起就是群居動物,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階級,也不會團結起來對抗未知危險,家裡有陌生人一來就知道了,貓咪們會四散而逃自己躲自己的,有時甚至會為了同一個角落打起來:我要躲在這裡,你出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
  • 獅子: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群居性動物,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
    獅子簡稱獅,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狻猊(suān ní)。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形態特徵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有鬃毛,而雌獅沒有。獅子擁有貓科動物中最大的頭骨和肩高,雄獸普遍的要大於雌獸。相對非洲獅,亞洲雄獅的鬃毛比較少不是很濃密,在它的腹部和前肢肘部也有少量長毛,而它的尾端球狀毛也較大。
  • 世界上食肉動物大都以貓科犬科為主?貓科的體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尤其是在貓科豹亞科下的動物,只有雲豹的體型比北美灰狼小(平均體重30公斤左右),其他的豹亞科成員的體型均大於最大的犬科動物。沒有足夠強大的捕獵能力,想要生存就必須「抱團取暖」。但是,貓科動物則不同,它們有著強大的捕獵能力,有著足夠的食物作為支撐。而相對來說,群居的犬科在捕獵後,每一隻參與捕獵的成員能夠分到的肉就是有限的,但是大型貓科動物在捕獵後,通常吃飽喝足還能夠剩下。這就使得它們的體型差異化更加的明顯了。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獅子是大型貓科動物,不是照樣是群居動物嗎?
  • 同屬貓科動物,獅子和老虎單挑,孰強孰弱?
    說起非洲草原上兇猛的大獅子,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們是草原的霸主,然而就是這麼一種動物,它卻屬於貓科動物,沒錯,和許多朋友們家裡養的小貓咪同屬一類,是不是很驚訝?而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的,其他的貓科動物們例如老虎或者豹子之類都是單獨生活的動物,它們「孤身一人」捕獵、獨守自己辛苦打下的領地,一生也只有在發情期的時候才會去尋找自己的雌性同類,作為伴侶一起生活一段時間。而獅子向來是群居生活,那麼如果獅子也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單獨行動,它能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嗎?
  •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
    老虎,獅子和花豹,到底誰才是貓科動物中真正的「捕獵之王」?一說到貓科動物,人們首先會想想到獅子和老虎,非洲獅在草原上的絕對霸主地位,東北虎那震耳欲聾的呼嘯,都在述說著兩個王者的絕對地位,而關於獅子和老虎誰才算貓科動物之王辯論從未停歇過,然而在貓科動物中,還有一種動物比獅子和老虎更令人恐懼,這就是花豹,一種極度嗜血的貓科動物,那麼獅子,老虎和花豹,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呢?
  • 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非洲草原食物鏈的頂端
    非洲獅 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非洲草原食物鏈的頂端,雄獅一頭長長的鬃毛,頗有王者風範。成群的非洲獅甚至可以獵殺未成年的落單大象。,因為河馬大部分時間都悠閒的泡在水中,只有夜間才上岸吃草。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食肉動物主要是犬科和貓科?貓科比犬科體型都要大?
    因此,雖然從整體上看,大型的貓科動物比大型的犬科動物要大,但是,在貓科動物中也有比犬科動物小的。尤其是在貓科豹亞科下的動物,只有雲豹的體型比北美灰狼小(平均體重30公斤左右),其他的豹亞科成員的體型均大於最大的犬科動物。
  • 同為大型貓科,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老虎是獨居?
    大型貓科動物中,老虎和美洲虎、花豹等都是獨居,獅子卻是群居。群居大貓和獨居大貓社會生活的本質區別在哪裡,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通常獅子捕獵還沒完成,兀鷲就已經發現了,鬣狗也會在一天內趕到。只要獅子在場,哪怕只有一隻,就能震懾住絕大多數清道夫,然而獅子沒辦法一直看著獵物。老虎捕獲大型獵物有時能吃十幾天,獅子被眾多飢腸轆轆的清道夫包圍著,它沒時間慢慢吃。這個時候,群居就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了。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關於貓科動物獅子的7個冷知識,你了解多少?
    關於貓科動物獅子的7個冷知識,你了解多少?獅子是最有名的貓科動物之一,也是人們最常談論的貓科動物。但是,關於獅子,很多人還存在不少誤解。下面這7個關於獅子的冷知識,你了解多少呢?4.在非洲,超過四分之一的獅子幼崽會被「後爸」殺死。獅子過著群居生活,在獅群中,雄性首領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變化。當新首領通過戰鬥把原首領趕跑後,新首領會接管所有的母獅,同時會把前原首領留下的後代殺死,然後和母獅生下自己的孩子。動物學家認為雄獅這樣做可以促進獅子之間的基因交流,生出更健康的後代。
  • 最容易混淆的貓科動物分類:獅子屬於貓科,獵豹和雲豹不屬於豹屬
    貓科動物種類繁多,分為多個屬和大約40個種,其中貓科豹屬的動物都是大型貓科動物,它們體型較大,性情兇猛,還能發出吼聲。貓科豹屬共分5個種,但是很多人經常弄混淆,這其中有你嗎?1.虎。獅子是群居性貓科動物,分為非洲獅和亞洲獅兩個亞種,亞洲獅的獅群一般比非洲獅的獅群小。很多人對獅子的分類混淆,誤認為獅子屬於犬科而不屬於貓科,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獅子不僅屬於貓科,還屬於豹屬。美洲獅雖然名字帶「獅」字,但也不屬於豹屬。3.美洲虎。美洲虎主要分布在美洲,是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它的體型、力量、身上的花紋均比豹大。
  • 全球野生貓科動物分布概況,這兩個國家的貓科動物種類超過一個洲
    現存成員也是貓科動物中的佼佼者,有虎、獅、美洲豹、豹、雪豹、雲豹、馬來雲豹(巽他雲豹)。約940萬年前,貓亞科出現,最早是亞洲金貓譜系。在1000-800萬年前,原始貓科進入非洲,同時期,貓科動物擴散至整個亞歐大陸,並通過白令陸橋和巴拿馬陸橋擴散至美洲大陸。
  • 為什麼說流浪貓才是最兇殘的貓科動物?
    ,然後留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又扯到了可憐的流浪貓? 微博截圖 因為原博裡面提到了兔猻每年吃3億隻鳥,上一篇中我已經進行了說明,這是不可能的,確定能夠這麼大規模吃鳥的小型貓科動物是——貓。或者,更精確一些,流浪貓(含散養貓,以下都用流浪貓統稱)。
  •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戰鬥力強?
    假如西伯利亞虎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那麼狗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就要數北美灰狼了。假如是兩隻動物單打獨鬥,老虎無疑會碾壓灰狼。因為他們的體型差異非常巨大,老虎的大小至少有灰狼三到四倍。這就像你帶著棒球棒到幼兒園去打小朋友。沒有什麼可比性。整體而言,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比犬科動物強。其實貓科動物除了咬人外,也比犬科動物多了爪子來輔助。
  •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人們常說老虎身上有斑紋,而獅子身上比較「光滑」,沒有什麼斑點或者斑紋,類似的貓科動物還有美洲獅、細腰貓等。其實這句話也並不是那麼準確,無論是獅子還是美洲獅,當它們還是小獅子的時候,身上其實也長滿了斑點,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上的斑點逐漸淡化消失了。
  • 犬科動物裡面,哪些亞種有實力與大型貓科動物相比?
    導讀:犬科動物裡面,哪些亞種有實力與大型貓科動物相比?在大自然裡面,我們普遍認為貓科動物才是王者,比如公認的草原之王、森林之王,都是屬於貓科動物,而犬科動物裡面,比較知名的就屬北美灰狼,算是實力比較強悍的一種。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動物世界,貓科動物&犬科動物
    大家好,我是晨讀小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動物是千奇百怪的,尤其是那些大型的食肉動物,看就覺得毛骨悚然。那麼接下來我帶大家聊一聊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3.發達的環境敏感力,貓科屬於夜視動物,晚上也擁有良好的視覺,貓科的耳朵非常靈敏,超過人類好幾倍,並且可以旋轉,覆蓋360度,貓的腳上有肉墊,可以無聲接近獵物。犬科是中等體型的食肉動物,體形矯健,四肢細長,善跑,顏面部長,吻端突出,尾較粗長,尾毛一般濃密蓬鬆。
  • 原來美洲獅屬於貓科動物,你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慣嗎?
    原來美洲獅屬於貓科動物,你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慣嗎?眾所周知,獅子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很容易不敢靠近。上海動物園近期爆出的更多被獅子撕咬的新聞,更讓人震驚。每個人都覺得獅子不是溫順的動物。可是,小編了解後才發現,原來有一種獅子屬於貓類,這種獅子就是美洲獅。這種獅子分布得很廣,並非所有的美洲獅都生活在美洲地區,這只是被稱為美洲獅而已。美洲獅在不同的地區,其特徵當然略有不同。這隻美洲獅有棕色和灰色兩個系,它們的外形很相像,體毛都很短,整體看起來差不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