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流浪貓才是最兇殘的貓科動物?

2020-12-13 騰訊網

書接上回,上一篇談了

【從兔猻說起】兔猻一年到底能吃多少鳥?

,然後留下一個問題:為什麼又扯到了可憐的流浪貓?

微博截圖

因為原博裡面提到了兔猻每年吃3億隻鳥,上一篇中我已經進行了說明,這是不可能的,確定能夠這麼大規模吃鳥的小型貓科動物是——貓。或者,更精確一些,流浪貓(含散養貓,以下都用流浪貓統稱)。

一、貓吃鳥嗎?

這個不是開玩笑的,因為在微博上真的有網友給我關於流浪動物的科普留言,說她曾經很仔細的連續觀察一隻流浪貓一個月,沒有看到過一次它捕食野生動物,不抓老鼠,也不抓鳥。因此,她覺得我說流浪貓威脅野生動物不可信。

或許她觀察的時候貓發現了所以沒有捕捉,或許那隻貓比較特殊的確很少捕捉,或許她所謂的「很仔細的觀察」只是每天看幾次而已,雖然不知道真實情況,但是很難想像一個人像紅外攝像頭一樣24小時監控一隻流浪貓。

不管真假,但是大範圍的觀察和統計結論遠比一個人對一隻貓的觀察結論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有研究證實,流浪貓的食譜中,平均有60%左右的哺乳動物和25%左右的鳥類(二者相加不是100%,因為可能還有少量魚類、兩棲類、爬行類以及垃圾或者投餵的食物)。雖然不同國家、不同區域、不同生活條件下的貓食譜有差異,但是足以證明流浪貓會捕食鳥類。

在西寧野生動物園捕食喜鵲的流浪貓

二、貓會吃很多鳥嗎?

很多人不相信看起來可憐兮兮的流浪貓會是兇殘的鳥類殺手,它們看起來柔弱無力,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根本不像是能夠捕捉野生鳥類的動物。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2017年,在《生物保育》(BiologicalConservation)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學者們通過對之前93例研究鳥類在澳大利亞貓食譜中所佔比例的報導,和對於該國流浪貓數量的最新估計,估算出澳大利亞全國每年有3.77億只鳥類被流浪貓獵殺。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6320717302719】

2013年《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提到,在美國本土,每年散生貓殺死14-37億只鳥類,以及69-207億隻哺乳類。

【http://abcbirds.org/wp-content/uploads/2015/07/Loss-et-al.-2013-Impact-of-free-ranging-domestic-cats-on-wildlife-in-U.S..pdf】

很多人不相信這些數據的真實性,甚至懷疑是我瞎編的,還好我都找到了網上的連結。我相信這些基於大樣本的觀測和評估,遠比某一個人對一隻貓的觀察得出的結論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

這只是兩個國家的數據,還有很多很多國家(比如中國)缺乏這樣的數據,但是我相信全世界的貓每年捕殺百億級別數量的鳥類是毫無問題的,甚至有可能更多。

三、憑什麼兔猻吃鳥沒事,貓吃鳥就是兇殘?

這個問題也是非常常見的,畢竟知道兔猻的人很少,而喜好貓的人很多,如果有一隻鳥要被貓科動物吃掉,他們更希望是給「可憐的流浪貓」。

網友拍攝的孫小滿和孫思邈吃鴿子,感謝鴿子

兔猻和流浪貓在生物學上都是小型貓科動物,對於大自然而言並沒有本質差別,但是對於人而言它們的身份大有不同:兔猻是野生動物,而流浪貓是外來入侵物種

兔猻自古以來生活在大自然中,從未被人類馴化為寵物而脫離自然界,始終是大自然食物鏈中的一環。它們的一生註定會吃鼠兔,會吃鳥類,也會被狼和棕熊吃掉。在大自然無意識地調節下,各種動物種群數量一直維持著動態的平衡,直到環境改變引起物種滅絕。

家貓則是由貓科貓屬中的不同野生物種馴化、雜交而來,它們已經完全脫離了自然界而寵物人類的寵物。當它們再次回到原本不包括家貓這個物種的自然界的時候,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身份——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進化形成的,系統中的物種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競爭、排斥、適應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現在相互依賴又互相制約的密切關係。一個外來物種引入後,有可能因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它的生物,這個引進種可能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

兔猻每年也能吃不少的鳥類,但是與它們時代生活在同一片天地的鳥類們早已適應了它們的存在,通常只會有少量個體被兔猻捕食,不會死絕。其他吃鳥的動物——藏狐和赤狐也不會因為兔猻吃鳥而餓肚子。總之,兔猻吃鳥,連鳥和藏狐都沒意見,關你屁事?

兔猻的死敵——藏狐·大方臉

貓則不然,它吃掉原本不應該被吃掉的數量的鳥類,可能讓昆蟲數量增加,破壞植被;可能讓原本以鳥為食的野生豹貓吃不到足夠的食物而種群數量下降;甚至,它們可能直接把一個物種吃滅絕。比如:史蒂芬島異鷯Xenicus lyalli這個物種從發現到被貓捕殺絕滅不過十幾年,而這期間島上所有的貓都很可能是燈塔看守的一隻懷孕母貓的後代。

以上圖為例,可能一個健康的生態系包括植物;以植物為食的昆蟲;以植物和昆蟲為食的小型鳥類和鼠類、野兔等小型哺乳動物;以及貓頭鷹、獵隼等猛禽和赤狐之類的中型獸類。

它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網狀進食關係,植物增加了,昆蟲食物多了,數量會隨之增加;以昆蟲為食的小型鳥類食物多了數量也會增長;而吃鳥的猛禽同樣也會過得更滋潤,育活更多的後代。

當然,猛禽多了,捕食的小型鳥類就會增加,會抑制它們的數量。同樣的,大量昆蟲被小型鳥類捕捉,數量減少後,鳥類也會因為食物不足導致數量減少。各個物種數量有增有減,但是大體數量和比例會維持在一定範圍內,使得生態系統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那麼,如果突然有貓加入,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結構會發生什麼呢?貓會通過高超的捕獵技巧和閒得蛋疼的玩心,把一切能捕食到的小型鳥類和哺乳動物捕食殆盡,一方面使得整個系統對昆蟲的限制能力減弱,另一方面使得同樣以小型動物為食的猛禽和中型獸類缺乏食物,選擇離開或者接受死亡。

當然,時間長了之後,可能也會形成新的生態系統,一個以貓為核心的生態系統。就像下面這樣:

除了本身基數大、繁殖率高的一些老鼠,可能其他野生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貓和貓不感興趣的昆蟲。一個健康而負責的生態系統變得簡單而脆弱。

這就是兔猻和流浪貓的不同,兔猻吃鳥不會影響生態平衡,流浪貓吃鳥會。而且,它們吃得非常多,這對於生態安全是個不小的挑戰,這種風險是人類所不能接受,這種風險無論是兔猻,還是虎豹都不曾給人類帶來,所以說:「流浪貓才是最兇殘的貓科動物」。

四、為什麼我們寧可選擇老鼠和蛇,也不要流浪貓

就算是簡單而脆弱的生態環境,只要有人呵護,不一樣很美好嗎?用農藥控制昆蟲,讓我們和流浪貓共享這個世界,不好嗎?至於那些噁心的蛇啊、刺蝟啊、蜘蛛啊、蚊子啊,讓它們去死,為什麼不可以?這是很多貓粉跟我說過的,他們真心覺得那些亂七八糟的野生動物遠不如貓咪可愛,遠不如貓咪值得被關注和保護。

而另一部分人雖然不覺得貓「高人一等」,卻也覺得貓代替兔猻沒問題,之前的生態系統是生態系統,之後的生態系統也是生態系統,並沒有不同,流浪貓和野生動物有平等的資格享用這個世界,適者生存,各憑本事。

今天時間不夠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從兔猻說起3】為什麼我們寧可選擇老鼠和蛇,也不要流浪貓?》

相關焦點

  • 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流浪貓扎堆只是鬆散的取暖小分隊
    前幾天在視頻裡搞了一個有獎問答,問題是貓咪屬不屬於群居動物,正確答案是貓咪不屬於群居動物,貓科動物中目前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這個答案出來後有些朋友表示不理解,明明經常看到流浪貓們聚集在一起曬太陽、吃飯,還互相舔毛;家裡養了很多隻貓的也都挺和諧,感覺貓咪就是群居動物啊,為什麼說它不是?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叫群居動物。
  • 集美麗和兇殘於一身的貓科動物,到底養活了多少生物?
    集美麗和兇殘於一身的貓科動物,到底養活了多少生物?在我們的印象中,貓科動物是一類集美麗和兇殘於一身的動物。它們擁有一張迷人的面孔,以及一身柔軟又好看的皮毛,但同時它們又是優秀的獵手,天生以捕食其他動物為生,很多動物都喪命於它們鋒利的爪牙之下。那麼,為何說貓科動物又養活了很多生物呢?本文從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貓科動物尤其是大型貓科動物的獵殺習性給其他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 兇殘貓科動物成寵物,澳洲:中國人要重視了
    在澳洲有著一個在他們當地十分兇殘的貓科動物。澳洲的野貓十分的泛濫,威脅性已經大大的超過了老虎、獅子這些大型動物。貓科動物是從最早的古食肉類的貓形類進化而來,最終分出了真貓、恐貓、真劍齒虎三大類別,有兩者在冰河時期已經滅亡,後來的真貓也就演變成了貓和豹兩個大類。很多人眼裡的貓貓都是柔順的毛,可愛的喵叫聲,有的貓咪也十分的聽話,但是有的貓咪也是十分的活潑。
  • 全球野生貓科動物分布概況,這兩個國家的貓科動物種類超過一個洲
    貓科動物可以說是最迷人的猛獸,相比身材肥胖的熊科,尖嘴細腿的犬科來說,貓科動物的體型最為勻稱協調,氣質上自然更勝一籌。不過正因為貓科動物的這些優點,使它們成為最瀕危的野生動物群體。貓科動物毛皮豔麗,慘遭大量獵殺;它們性格桀驁,時常與人類爆發衝突,在以前被認為是「害獸」;它們食性挑剔,無肉不歡,使它們難以適應環境變化。
  • 闢謠,流浪貓是城市鳥類滅絕的元兇?正相反,貓咪保護著生態平衡
    貓科動物是自然界的頂級獵食者,大型貓科動物的食譜很複雜,有的獵物比自己的體型更大,而有時候貓科動物甚至會少量食草。而貓更是貓科動物的代表性傑作,明明為食肉動物,但是貓咪的實際食譜卻能複雜到接近人類。眾多的研究者一直在觀測著流浪貓對城市生態的關係,這和貓咪的複雜食譜也有關係。
  • 為什麼許多人說獵豹是「貓科動物之恥」?
    為什麼有人說獵豹是貓科動物之恥?說這個話的人一般是認為在大型的貓科動物之中,獵豹的戰鬥力相對是較弱的,因為它在非洲大草原上甚至連鬣狗都打不過。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那支「糖漿」的廣告嗎?那個追著要糖漿的就是獵豹。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自然界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卻因家貓帶來的「基因汙染」瀕臨滅絕
    自然界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卻因家貓帶來的「基因汙染」瀕臨滅絕如果問哪種貓科動物最致命,恐怕回答是獅子、老虎或豹子的人居多。然而,很多科普網站沒有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的頭銜給獅子、老虎等任何一種大型貓科動物,而是給了這種貓科動物中的小不點——黑足貓。黑足貓和鏽斑豹貓並列為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它們的體重不過1.6公斤左右,還不及半歲的家貓大。黑足貓生活在非洲,身體小,頭大,臉蛋圓,眼睛大,足底為黑色,身上有豹斑,辨識度很高。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為什麼貓科動物打不過棕熊?
    棕熊體重達到了135-545千克,科迪亞克棕熊甚至達到了驚人的700千克,在陸地食肉動物之中,體型非常大,即使是體重最重貓科動物東北虎(體重348公斤左右)都不是它們的對手。棕熊在自然界中,貓科、犬科、熊科動物佔據著食肉動物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是貓科動物中的獅子、老虎。既然所有的貓科動物都不是棕熊的對手,那我們為什麼很少聽到棕熊的名聲呢?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熊竟然是犬科動物,鬣狗是貓科動物?那為何說貓科體型比犬科大?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犬科和熊科都屬於犬型亞目,但有一點請大家記住,它並不屬於犬科。又比如非洲鬣狗,它是屬於貓型亞目,但它並不屬於貓科。這裡稍微跑題一下,介紹一下鬣狗。鬣狗雖然名字上有個狗,但是其實他是屬於貓型亞目,從動物譜系這個學科來看呢,更接近於貓科和靈貓科,但是從形態和習性上,就更接近於犬科。
  • 貓科裡面的雜食性動物:逮誰吃誰是它的天性,兇猛程度堪比猞猁
    導讀:貓科裡面的雜食性動物:逮誰吃誰是它的天性,兇猛程度堪比猞猁一般來說,野生的貓科動物基本上都是純肉食性的,比如獅子老虎之類的猛獸,就是吃肉,只有極少數的情況下會吃一些草,這點在生物上可以用自我療傷來形容,比如養過貓狗的人都知道,狗狗有時候會吃草
  • 貓科動物對新冠病毒敏感,美國連老虎和獅子都中招了!
    前兩天中國P4實驗室發布了一個消息:貓對新冠病毒易感,狗、豬、鳥類等動物則不易感。當時有不少人還不太相信這個結論,而爪爪還在感嘆,接下來流浪貓們不會被大面積撲殺吧……結果就看到了美國紐約一間動物園的報告:四頭老虎和三頭非洲獅都出現了症狀,檢測以後發現新冠病毒呈現陽性。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  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
  • 從蘇格蘭野貓看中國小型貓科動物保育
    , 其中小型貓科動物有雲貓, 森林貓, 叢林貓, 兔猻, 荒漠貓, 亞洲野貓和豹貓七種。然而中國貓科動物的基礎研究數據匱乏, 在不關注不了解的情況下很難談論和開展保護工作。中國的寵物管理並不像歐洲國家一樣受到法律的嚴格規定, 流浪貓已經成為嚴重的城市問題, 數量龐大的流浪貓群體不僅是嚴重的健康隱患, 也會和野生貓科動物產生競爭關係。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龐大的人力財力, 需要學習歐盟國家, 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法律, 對家養寵物進行登記或者晶片植入, 有效防止遺棄並且有助於動物健康管理。
  • 中國最神秘的貓科動物:40多年前才被發現,國內動物園沒有一隻
    中國最神秘的貓科動物:40多年前才被發現,國內動物園沒有一隻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十多種美麗的貓科動物,如體型龐大的老虎,性情兇猛的豹子,性格高冷的雪豹,目光狡猾的猞猁,表情搞怪的兔猻,身體靈活的豹貓,中國獨有的荒漠貓等等
  • 盛產寵物貓的歐洲,野生貓科動物僅存4種,體型最大的不足10隻
    目前陸地上最成功的三大食肉動物就是貓科、犬科、熊科。其中只有貓科動物是純食肉的,犬科和熊科為了適應環境而擁有了消化植物的腸胃功能,食性偏雜食,但仍不影響它們食肉動物的歸類。歐洲野貓(非流浪貓),和亞洲野貓和非洲野貓是近親,在歐洲分布極廣,但純種的野貓數量越來越少。
  • 同樣是肉食性動物,貓科動物體型普遍比犬科動物大,為什麼呢?
    在我們的印象裡,自然界中的猛獸主要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其中貓科動物以老虎為代表,犬科動物以狼為代表,它們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都是食物鏈的頂級殺手。不知道你是否有觀察過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體型,貓科動物的體型似乎要比犬科動物要大一些。
  • 同樣屬於貓科,雪豹的尾巴長度卻是這種貓科動物的20倍
    同樣屬於貓科,雪豹的尾巴長度卻是這種貓科動物的20倍雪豹是一種非常可愛的貓科動物,我國人民對它的喜愛程度甚至不亞於大熊貓。它長著一身濃密的灰白色的皮毛,皮毛上有著不規則的黑色斑點。雪豹可以在高寒缺氧的地區生活,生命力十分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