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開始為期兩周的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10月1日已率先享受到「起徵點上調」減稅紅利基礎上,公眾未來還將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個稅減免的政策是有利於居民消費的額利好政策,家庭購車應該與購房享受同樣的免個稅政策。比如每個家庭三年內有一次購車免稅機會,購車可免除5000元個稅,從繳納車購稅後的分5個月抵衝5000元個稅,這樣既能促進消費,也平衡私人車輛掛靠公司抵稅的不公平稅收問題,能促進稅收公平。
1、豪華車暴增是因為抵稅
豪華車高增長的近期明顯特徵是單位用戶增多,導致單位成本下降。尤其是2017年以來的豪車表現突出,豪車佔比持續提升,其中重要因素是個體私營老闆的單位購車抵稅。
目前法規是不影響私車掛靠公司抵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以及第二十四條「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對機動車登記僅具有公示及對抗效力而非物權效力的規定,應當認定在掛靠經營車輛登記所有權人與實際出資人不相符時,實際出資人方為掛靠經營車輛的所有權人。因此,該車輛仍屬於個人。
因此目前的豪華車高增長,私人老闆購車抵稅現象未來難以改變。
2、私人購車也應該抵個稅
對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給出了更為具體的規定。實行專項附加扣除是個稅制度的又一裡程碑,對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具有積極作用。
私人購車時,跟單位或公司購車取得的發票是一樣的,都是機動車輛銷售統一發票,都拿著發票聯和抵扣聯,但由於私人不能抵扣稅款無須將抵扣聯去認證,所以這張抵扣聯是沒有什麼作用的,只能是個人留存而已。
目前私人個人所得稅調整,增加免稅扣除項,應該把家庭車輛購買納入抵稅範圍。否則車輛都掛到單位名下,虛增財務成本,形成稅收推動的消費畸形問題。
由於新車購車有購置稅等納稅信息,因此很容易聯網確認。因此納稅的影響不大。
3、購車消費需要強化信心
買車消費浪費錢,尤其是目前掙錢越來越難,私人消費信心不足的情況下,給消費者一個購車信心實際很重要。
前期的車購稅減半到5%的政策效果極其良好,尤其是年末稅收減免政策到期前的搶購效應太強了,害的今年超低增長。
過去幾年購置稅政策超強效果的原因也是消費者需要一個購買理由,國家應該鼓勵消費升級,給消費者一個購車理由。
而每3年購買一次新車能給免稅5000元,這也是相對住房免稅的幅度相對合理的。3年的周期也是防止部分人故意購車抵稅再轉手給他人,搞亂市場。
總之,我建議對居民購買家庭用車的應該免稅,實現私人購車和單位購車的同樣抵稅的公平稅負,關鍵是給消費者一個購車理由,提升消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