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農村:每到星期天村口都是等車的老人和孩子,看看啥情況

2020-12-12 黃河灣

12月的一個星期天,攝影師一行來到晉南中條山採風,開車路過一個小村莊,看到幾個身穿校服的孩子在路邊等車,旁邊是幾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送他們,地上放著幾個鼓鼓囊囊的書包和裝滿吃的的手提包。

這個村子的西邊緊靠黃河,東邊是高高的黃土塬,上前了解得知,村裡的學校已經撤併,這幾個孩子是在縣城上學,縣城裡村子有20公裡路程,每周日有專門的車來接孩子上學,這兩個孩子趁等車的空檔,拿著奶奶的手機玩一會遊戲。

這位老人姓賀,今年73歲,她家是鄰村的,今天是到女兒家來幫忙的,她說:「我是替女子熬活地,女兒和女婿帶她的小孫子看病去了,這個大的沒有人管了,我替她把這個大孫子送到接送車上。」

不大一會兒,接送的汽車就來了,賀奶奶站在跟前看著重孫子上了汽車才能放心,圖中這個高個子穿紅色校服的男孩子是賀奶奶重孫子,賀奶奶笑著說;「等他奶奶回來我要匯報的,要不他奶奶不放心,娃他爸爸媽媽都在外面打工,把娃交給爺爺奶奶看,爺爺奶奶責任重大啊。」

這位白頭髮的大娘姓朱,她是來送孫子的,她孫子和剛才走的那幾個孩子不是一個學校的,她們在繼續等,朱大娘說,她今年66歲,她有2個兒子,5個孫子,大孫子已經結婚了,這個是她最小的孫子,是個「巴窩子」(當地話,尾巴、最小的意思)。

朱大娘說,我們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面開飯店,賣扯麵和餃子,村裡都是老弱病殘出不了門的和幹不了活的,我兩個兒子和媳婦也都在外面開飯店,這個小孫子,今年9歲,叫博偉,上三年級。

朱大娘說,村裡的孩子大部分都在縣城上學,一星期回來一回,回來給他們洗洗衣服,做點好吃的改善改善,再讓他們和爸爸媽媽通通電話視頻視頻,常年不見爸爸媽媽,孩子還是會想他們的,不光需要吃穿,感情的交流也很重要。

我們這些老年人只能照顧他們吃喝,輔導不了他們的作業,所以把他們都送到縣城輔導部裡,每天上學、放學,輔導部有專門的老師接送,輔導部管吃管住,還負責輔導他們寫作業,一學期交3500塊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爸爸媽媽要出去打工掙錢養活他們。

小博偉很懂事,上了汽車還在窗戶上向外張望,一邊揮手一邊喊奶奶回去吧,讓奶奶放心吧,他會好好學習的。

北方的經濟不發達,農村種地只能夠吃喝,小縣城又沒有大型企業和產業,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只能背井離鄉,外出到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打工,這樣雖然能掙到了錢,可是農村產生了大量留守兒童,孩子的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朋友們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一下留守的孩子們?歡迎留言。【黃河灣原創作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黃河灣」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村發現1個舉人宅院,門樓石鼓20萬不賣,看看啥樣
    山西省晉南農村零星的散落著一些明清民居建築,規模不大,遠遠沒有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和皇城相府那樣豪華大氣,但是在當地農村已經不多見了,其造型獨特極具晉南民居的特色,特別是民居中的一些個裝飾的雕刻作品非常精美,留給我們的是無價財富和故事。攝影師在中條山區採風中就走進了這樣一戶人家的老宅院。
  • 晉南大爺離婚50年,如今70歲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看他活成啥樣子
    眼下正是踏春好時節,幾個好友相邀在山西晉南農村遊玩,在一個村口看到了一位老人家領著兩隻羊在路邊走走停停,老人家的兩隻羊很有特色,個頭一般大,一隻白色一隻黑色,就站在路口和老人家拉起了家常。老人姓梁,,我們問老人家,別人放羊都是成群的,你咋就放兩隻,兩隻羊的顏色還不一樣。
  • 農村91歲老人有8個子女,卻獨居地坑院,和家裡養的雞吃同種野菜
    老人的院子是晉南地區獨有的靠崖(這個崖字在晉南念lai)院,這類窯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朝南的土崖下修建,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十分適宜居住生活 。老奶奶說這座院子有四五十年了,是她和老伴帶著孩子們一起挖出來的。現在這院子屬於小兒子的,老人說小兒子在城裡打工,每天晚上都要回來一趟看看她。老奶奶背後和大門樓連在一起的毛坯磚房也有二十多年了。
  • 山西農村60年樹王長出龍形,77歲老人守護不願離開,看是啥樣子
    圖片上這位樂呵呵的老人姓丁,今年77歲了,他家住山西省晉南農村,大叔的家是個地坑院子,這些年當地新農村建設步伐很快,很多地坑院子已經淘汰,但是他堅守在這裡就是不願意離開,村民們傳說丁大叔是為了看護他家藏秘密,有一條「龍脈」,我們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 在農村,老人常說「五年六月」和「七日八時」,啥意思?
    春節眨眼間已經過去,農村此刻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依然不變的還是那些每天來到村口曬太陽的農村老人,這些長輩們每到中午時分就不約而同的來到此處,曬著太陽聊著生活中的各種瑣事,老人們在一起絮叨時,經常從他們口中感嘆到「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句老話。
  • 農村老夫妻隱居密林50年,培養出4個大學生,如今生活成啥樣
    山西省晉南中條山區雖算不上名山大川,但也是歷代隱士高人的棲身之地,佛家道家在此留下眾多廟宇道觀和無數民間傳說,河東人習慣把這裡稱為南山,隱居南山就更為神秘。今天我們不盤點歷史的天空過客,只看一位現代的農民老夫妻,他們隱居在山中密林50多年,生下5個兒女,培養出1個博士3個大學生,如今放棄城裡的好生活不享受卻堅守此地不離開,究竟是何原因,看看他們的生活是啥樣。
  • 農村老人常說「家裡有三相,做啥啥都旺」這話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今天帶閨女出去玩,剛走到村外,就聽見有人在後面說這閨女長得真白,也好看,當然了在農村裡自己家的孩子不能自己去誇,很多的老人都是說,孩子不能誇只能當小狗小貓的去養,這也是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人給孩子取名貓狗之類的,主要是好養活,你要是天天把孩子捧在手心上,那麼有老人就看不慣了,所以說孩子不能嬌生慣養
  • 農村奶奶喝蜂蜜吃蜂蛹30多年,如今96歲身體健康,看看啥樣
    近期,山西省晉南地區連續降大雨3天,攝影師冒雨走進了黃河岸邊中條山區農村,我們想看一看獨居在大山深處的96歲高齡老奶奶,車子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了1個多小時,我們來到山村東邊的一條黃土大溝裡,雨一直下著,順著溼滑的小道我們走到了張奶奶的家。
  • 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老人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為何這樣說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悠久,在農村有很多老話。這些老話代表著老祖宗的智慧,也能從中告訴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老話都是老祖宗根據自己身邊的日常,總結出來的親身經驗。
  • 看看農村的喜宴都吃啥,滿桌子的大魚大肉,這場面城裡孩子沒見過
    一到冬天結婚的就多了起來,這次老家有個堂弟要結婚,請了三天假,帶著小孩回來參加婚禮,結婚這天,半個村子都來吃酒席,加上女方娘家人,院子裡滿滿地到處都是人,毫不誇張的說院子外面的馬路上都擺了好幾桌,這是隔了十多年,有一次見到了這種熱鬧的場面,這種場合人們關心的都是酒席上吃的啥,好不好吃
  • 82歲農村老人獨居家中手工縫薄被子,她說要送給62歲兒子蓋
    圖片上這位老奶奶今年82歲,是陝西省合陽縣農村人,2018年5月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們在黃河岸邊一個小山村遇見了老人家,老奶奶一個人在家裡縫著著被褥,她說這是在趕製夏天蓋的薄被子,床上放著已經縫製好的2床薄被子了,手中的是第三件。
  • 農村能住12人的大火炕,家的味道濃烈,看看是個啥樣子
    近日,攝影師和影友來到陝西省澄城縣農村採風,在一條黃土大溝裡我們發現了一個小山村,這裡和目前大多數農村一樣,村子裡只能看見寥寥無幾的老人,一個很傳統的農家小院前,76歲的任大媽不緊不慢的掃著地。我們和老人家打過招呼後,她和客氣的請我們去她家坐一坐,老人家邊走邊為我們介紹著她的家庭,她說自己和老伴現在住在這裡,有2兒2女4個孩子,二兒子在縣城工作買下的大房子,去年把他和老伴接過去過了一個冬天,正月未出他們就鬧著回到了農村老家。
  • 農村7旬老人跟團花300元去北京玩4天,買了1件東西有1個遺憾事
    近日,攝影師在一個周日來到山西省晉南農村採風,在一戶人家的土窯洞前見到了正在做午飯的老人,老人家同我們打過招呼,她一邊做著午飯一邊和我們聊著天,並為我們講述了自己用300元錢隨團遊北京的故事,這讓攝影師驚訝,300元錢路費夠不夠?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最近這兩天的天氣也是比較寒冷,幾乎從小雪的節氣過後都是陰天,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冷,在農村裡,到了冬天之後,除了農民在家裡待著以外,多數都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畢竟在農村裡,很少有其他的娛樂活動,聚在一起聊天就成為了農村農閒時候的「標配」,要說農民在一起都聊些啥呢?
  • 農民大叔製造運輸神器木架車,用過30年,言說不會毀掉它
    很小的時候就聽老人們說過「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不最近攝影師就在山西晉南農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運輸神器「木架車」,印證了這句話,它的發明創造始於上個世紀的80年代初,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
  • 農村7旬老人不住兒子城市高樓,偷跑回家享清福,看生活成啥樣
    正月裡的一個周末,攝影師一行人在晉南農村採風,在黃河岸邊的一條黃土大溝裡發現了一戶人家,一位穿著紅衣服的大媽匆匆走進了小院,。她家別致的小土門樓和依崖而建的院落讓我們倍感親切,濃濃的鄉愁像一股暖流湧進我們的心田。
  • 農村能睡12人的大火炕,有濃濃家的味道,看看啥樣
    矮矮的黃土小門樓是上個世紀農村的建築形式,老式的木門,石頭門墩,紅紅的對聯和老人似乎很入鏡頭,影友請大娘坐下我們拍了一張照片,然後詢問老人家的家庭生活狀況。大娘說有2兒2女4個孩子,現在都已經成家,孩子們都在外工作,他們老兩口在農村養老。任大娘非常的熱情,一再請我們去家裡坐會,大家只好客隨主便。
  • 農村9旬老人身體和60歲一樣好,40年喜歡吃一樣東西,看是啥
    夏日的一個周六,攝影師一人行道過山西省芮城縣陌南鎮農村,因為臨時基建道路受阻,我們便在村中巷道裡繞道,路遇一位老人家我們向他詢問路徑,他熱情的給我們說明方向,影友很禮貌的感謝過老人家,並且和他聊了起來,得知大爺今年已經90高齡,看他步履矯健樣子,讓人十分吃驚,隨後決定向老人家求教長壽之道。
  • 黨課到村口
    本報記者 呂玉璽「我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6月27日,在餘干縣楓港鄉前灣村村前廣場,400餘名農村黨員集體宣誓,重溫入黨誓詞。「馬上就是黨的生日了,上黨課之前和大家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要喚起每一個黨員『最初的記憶』,我們要不忘初心,銘記黨旗下神聖莊嚴的宣誓。」黨課主講人,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佔建芳圍繞始終要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作為共產黨員要怎麼幹、共產黨是個什麼樣的黨三個方面講黨課。接地氣的話語讓黨課有了濃濃的鄉土味,將黨的政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到了田間地頭。
  • 秋收時刻,走進豫北農村去看村裡農民在想啥幹啥
    為拍攝農村的農民在首個農民豐收節期間情況,看看村裡的農民都在想啥幹啥,作者在中秋節小假期前夕,來到了豫北農村。當作者驅車來到黃河故道的溫莊村村口,看到一位年輕的小李姑娘正在忙忙碌碌晾曬剛剛拉回家的玉米。與小李攀談,她告訴作者,今年由於受颱風天竹登陸廣東沿海的影響,豫北前幾天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玉米地裡大量積水,導致已經在成熟期的玉米無法按時收割,使玉米收穫時間延遲了兩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