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一個星期天,攝影師一行來到晉南中條山採風,開車路過一個小村莊,看到幾個身穿校服的孩子在路邊等車,旁邊是幾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送他們,地上放著幾個鼓鼓囊囊的書包和裝滿吃的的手提包。
這個村子的西邊緊靠黃河,東邊是高高的黃土塬,上前了解得知,村裡的學校已經撤併,這幾個孩子是在縣城上學,縣城裡村子有20公裡路程,每周日有專門的車來接孩子上學,這兩個孩子趁等車的空檔,拿著奶奶的手機玩一會遊戲。
這位老人姓賀,今年73歲,她家是鄰村的,今天是到女兒家來幫忙的,她說:「我是替女子熬活地,女兒和女婿帶她的小孫子看病去了,這個大的沒有人管了,我替她把這個大孫子送到接送車上。」
不大一會兒,接送的汽車就來了,賀奶奶站在跟前看著重孫子上了汽車才能放心,圖中這個高個子穿紅色校服的男孩子是賀奶奶重孫子,賀奶奶笑著說;「等他奶奶回來我要匯報的,要不他奶奶不放心,娃他爸爸媽媽都在外面打工,把娃交給爺爺奶奶看,爺爺奶奶責任重大啊。」
這位白頭髮的大娘姓朱,她是來送孫子的,她孫子和剛才走的那幾個孩子不是一個學校的,她們在繼續等,朱大娘說,她今年66歲,她有2個兒子,5個孫子,大孫子已經結婚了,這個是她最小的孫子,是個「巴窩子」(當地話,尾巴、最小的意思)。
朱大娘說,我們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面開飯店,賣扯麵和餃子,村裡都是老弱病殘出不了門的和幹不了活的,我兩個兒子和媳婦也都在外面開飯店,這個小孫子,今年9歲,叫博偉,上三年級。
朱大娘說,村裡的孩子大部分都在縣城上學,一星期回來一回,回來給他們洗洗衣服,做點好吃的改善改善,再讓他們和爸爸媽媽通通電話視頻視頻,常年不見爸爸媽媽,孩子還是會想他們的,不光需要吃穿,感情的交流也很重要。
我們這些老年人只能照顧他們吃喝,輔導不了他們的作業,所以把他們都送到縣城輔導部裡,每天上學、放學,輔導部有專門的老師接送,輔導部管吃管住,還負責輔導他們寫作業,一學期交3500塊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爸爸媽媽要出去打工掙錢養活他們。
小博偉很懂事,上了汽車還在窗戶上向外張望,一邊揮手一邊喊奶奶回去吧,讓奶奶放心吧,他會好好學習的。
北方的經濟不發達,農村種地只能夠吃喝,小縣城又沒有大型企業和產業,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只能背井離鄉,外出到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打工,這樣雖然能掙到了錢,可是農村產生了大量留守兒童,孩子的童年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朋友們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助一下留守的孩子們?歡迎留言。【黃河灣原創作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黃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