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9旬老人身體和60歲一樣好,40年喜歡吃一樣東西,看是啥

2020-12-18 黃河鄉土故事

夏日的一個周六,攝影師一人行道過山西省芮城縣陌南鎮農村,因為臨時基建道路受阻,我們便在村中巷道裡繞道,路遇一位老人家我們向他詢問路徑,他熱情的給我們說明方向,影友很禮貌的感謝過老人家,並且和他聊了起來,得知大爺今年已經90高齡,看他步履矯健樣子,讓人十分吃驚,隨後決定向老人家求教長壽之道。

老人家說他叫張光子,老伴已經去世20多年了,他們生有3兒2女5個孩子,現在3個兒子輪流養活著自己,每家1個月,這個月輪到三兒子管,所以住在了三兒子的家,兒子在運城市一個單位退了休,以前跟著他在市裡生活,今年自己覺得年紀大不方便,就不想去市裡了,兒子決定回農村照顧他一個月,剛剛一起在街道上吃過飯,現在回家休息一會。我們在老人家門前看到了一個「光榮之家」的牌子就此又打開了話題。

張爺爺說這是自己的榮譽,聽到這話我們大吃一驚,莫非老爺爺是個老革命?果然不出我們的所料,老人家坐在小椅子上給我們講起了他的人生故事。他說很小的時候父親參加了八路軍,跟著陳賡將軍打日本,10多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家中留下他和弟弟無法生活,他把弟弟託付給親戚,然後一個人去晉中投奔父親,因為抗戰時期部隊行蹤不定,很難尋到,16歲那年輾轉多地後他參加了八路軍。

到了部隊上張爺爺還是四處打聽父親的下落,解放戰爭開始後他跟隨彭總的部隊到了大西北,4年後一次戰鬥中他受傷住進了醫院,在傷病員中遇到了父親的一位戰友,他說抗日戰爭中曾和父親在八路軍部隊醫院養過傷,出院後再無他父親消息,多半是父親犧牲了,張爺爺出院以後身體受了很大的傷害,受累就吐血,首長們考慮到他的情況,批准他復原回到了家鄉。

老爺爺說尋找父親從此再無消息,他復員後回到了陌南農村,後來聽說自己的部隊跟著彭總赴朝參加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後悔,自己沒有機會去繼續報效國家。上個世紀80年代老人家還曾去西安市找過父親的戰友,想讓他證明父親是為國家犧牲的,但是人家說只能證明和他父親是戰友,不能證明父親是抗日犧牲的,這是他一輩子最大的遺憾。

老人家說回到農村經人介紹,自己找到了對象,結婚成了家,本本分分的在農村當了一輩子的農民,種了一輩子莊稼地,從來沒有因為父親的事情上訪要求國家照顧,更沒有因為自己參加過抗戰而提出非分要求,作為一名八路軍老戰士,始終要以人民利益為重,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

張爺爺說復原回家的幾十年來,國家對自己一直很照顧,以前在人民公社年代一月補助3斤肉,後來每月補助6元錢,慢慢增加到了現在每月1000多元錢,逢年過節民政部門還帶著禮物登門慰問,國家沒有忘記他們這些個抗戰老兵,自己打心眼裡高興,他非常滿足,和自己犧牲了的父親還有那些個戰友相比,他感覺到自己很幸福。

老爺爺說自己健康長壽也沒有啥秘訣,就是心情好,遇事不鑽牛角尖,幾十年堅持在部隊養成的好習慣,每天早上都要鍛鍊身體,吃喝不講究,都是農村的家常飯,有啥吃啥,半輩子只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吃羊肉,40多年一直是這樣,以前自己買,現在是孩子買或者帶著自己去街上吃。

老人家說現在社會好,國家富強,兒女孝順,自己活的也高興。每天早上起床先要去野外走上三五裡路,然後回家吃飯,中午再午休一會,下午在巷道裡聊天,生活很規律。3個兒子3家人輪換著照顧自己生活挺好的,這樣彼此都輕鬆,還沒有啥意見。圖為小兒子專門給老人房間裝上的空調。

張爺爺的一家四代人都是軍人,父親當年和他參加過八路軍,為國家抗戰流血犧牲,小兒子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孫子也在部隊服役,去年退伍復員,說到這裡老人家非常驕傲。

老人家說現在祖國強大了,我們從來不欺負任何人,但別人也別再想欺負我們,我和村子裡的年輕人說過,如果有戰爭只要國家召喚我還能參戰,雖說不會操作現代化武器,但是出謀劃策還是很有戰鬥經驗的,看看我現在的身體就和60歲的人一樣好,如果上了戰場年輕人三四個不一定是我的對手。

臨走的時候老爺爺告誡我們,要想長壽就要保持樂觀心態,其次邁開步子,管住肚子,不要喝酒不要抽菸,多吃羊肉。紅紅的對聯,紅紅的光榮牌 ,紅紅的大門裡坐著一位紅色老戰士。我們祝福老人家健康長壽,安度晚年。【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晉南農村,9旬老夫妻,相伴70年,長壽之道和別人不一樣
    近日和影友相約來到這裡採風,聽小山村裡的人說,村裡隱居著一對9旬老人,被人稱為「長壽夫妻」,他們都身體健康,相伴走過了70多個年頭,一生有著一個共同愛好,可能與長壽有極大的關係,這個愛好聽起來很有意思。
  • 山西8旬老人獨居風水寶地,痴迷周易45年參悟天機,現在啥樣了?
    今天我們說說以為山西年過八旬的老人,這位老人姓張,全名叫張宏錄,我們叫他張爺爺。雖然年紀已過8旬,但是身體健康,腿腳靈活。他銀白色的鬍鬚很有特點,他說自己現在身體很健康就像60歲的人一樣,這和他45年的修行以及飲食有關係。
  • 農村獨生子女父母滿60歲之後,養老金和普通老人一樣嗎?答案來了
    於是,在「男孩女孩都一樣」和「只生一個孩子好」的號召下,很多家庭只生了一個孩子,所以,現在很多的八零後都是80年代計劃生育的「產物」。為了獎勵這些家庭,國家給他們頒發了獨生子女光榮證。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光榮證就是他們的勳章。
  • 農村200年老宅,暑天不用空調一樣涼爽,看7旬老人道出啥秘密
    周日的一天,攝影師一行人來到陝西省渭南農村採風,儘管剛剛下過雨,悶熱的天氣氣溫還是高達32度,影友張老師是個大胖子,受不得一點熱,無奈之下我們選擇了就近走進古村老宅,巷道裡一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裡跑出了一個活潑的小女孩。
  • 2020年農村80歲老人說養老錢夠用了,多少錢?農村養老金怎麼漲?
    近日去扶貧的路上,遇過二位80歲以上安徽農村老人,老奶奶拐著拐杖,老爺爺在小凳子彎坐著,摘著不知名野菜,看起來老人們身體還算健康,經詢問老人子女住在縣城,老人在城裡住不習慣,又不願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農村。我問老人「你們有養老金嗎?」
  • 農村60、70歲的老人,這三個地方最好別去,別不當一回事
    導讀農村60、70歲的老人,這三個地方最好別去,別不當一回事隨著壽命的延長,我國也逐漸步入老齡化,過去被稱作人到70古來稀,現如今五六十歲還被稱為中年人,70歲之後才算真正的步入老年,在農村生活的老人,生態環境優越,日常飲食規律。
  • 山西農村78歲老人生吃「土鱉蟲」26年,看他如今生活成啥樣
    圖片上這位老人叫孫軍玲,今年78歲,他是山西省廟上鄉的一位農民。老人家現在紅光滿面,身體健康,還能幹農活,他有一個嗜好就是喜歡吃「土鱉蟲」,已經堅持了26年時間了,今天我們看看他的故事。孫大爺說自己52歲那年由於幹體力活過重,突發腿疼的毛病,一時間都不能走路,躺倒在炕上,看了幾天醫生也沒有效果,後來媽媽給他說了偏方,就是抓「土鱉蟲」吃,每天3個,分3次食用,他堅持吃了2年徹底治好了自己腿疼的毛病。老人所說的「土鱉蟲」學名叫做「土元」當地農民把它叫做「土簸箕」,攝影師問了一下度娘,釋文說土元有續筋接骨,能活血消腫止痛。圖為孫大爺中午在地裡幹農活。
  • 山西農村60年樹王長出龍形,77歲老人守護不願離開,看是啥樣子
    圖片上這位樂呵呵的老人姓丁,今年77歲了,他家住山西省晉南農村,大叔的家是個地坑院子,這些年當地新農村建設步伐很快,很多地坑院子已經淘汰,但是他堅守在這裡就是不願意離開,村民們傳說丁大叔是為了看護他家藏秘密,有一條「龍脈」,我們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 農村60歲的老人,滿足這些條件可以領到三項補貼,每月不低五百
    現在國家給農村修了路,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路對人們的生活太重要了。國家除了對農村的面貌和居住環境重視以外,還對農民的生活非常重視,現在農村老人只要到了60歲,滿足條件後就能得到補貼,這三項補貼加起來每月至少有500元。
  • 農村地坑院下雨天農民足不出戶,看他們生活是啥樣
    在我國北方地區的農村有一種獨特的民居建築形式叫做地坑院,也被稱為地窨院,地窯。據有關資料記載地坑院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是人類從山洞轉向平原生活穴居的有力證據。目前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陝西省的農村還有少量保留,我們今天看看地坑院子是怎樣排水的,生活在裡邊的農民又是啥生活狀態。
  • 8旬老夫妻住山溝,1間小屋生活60年,過得咋樣
    老爺爺姓薛,今年80歲了,奶奶也姓薛,今年78歲,他們和影友L老師是老熟人,彼此相當的熟悉,大家自然也不必過多的客氣。來到老人的小屋裡,他們問吃問喝,倒開水拿蘋果,讓大家覺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雖然小屋裡沒有啟動取暖的設施,可是感覺一樣溫暖。
  •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
    山西8旬老人痴迷陰陽八卦,獨居「風水寶地」,看現在活成啥樣?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
  • 農村60歲以上老人一月發1000可行不
    給60歲以上的農民發1000塊退休金,目前不太現實,未來有可能,眼下延遲退休已經逐步開始推進,說明未來老齡化和養老負擔會逐漸顯現,因此加強全局性統籌養老方案會提上日程,逐步完善。2019年前三個季度職業農民人均收入為4307元,一個月將近500塊錢,加上養老保險100多塊錢,再加上家庭成員贍養費比如500塊錢,一個月拿到手將近1200塊錢,這對於60歲以上老人來講在農村足夠用了。
  • 晉南農村,8旬老兩口住黃土溝邊老房子,相伴60年還和黃河作伴
    老大爺姓薛,今年80歲了,大娘也姓薛,今年78歲,因經常來和老人家是老熟人,彼此相當的熟悉,大爺趕忙把我們招呼到屋裡。來到老人的小屋裡,他們問吃問喝,倒熱茶、拿蘋果,讓影友們覺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雖然小屋裡沒有生爐子,可是感覺還是比較暖和的。
  • 農村7旬老人跟團花300元去北京玩4天,買了1件東西有1個遺憾事
    近日,攝影師在一個周日來到山西省晉南農村採風,在一戶人家的土窯洞前見到了正在做午飯的老人,老人家同我們打過招呼,她一邊做著午飯一邊和我們聊著天,並為我們講述了自己用300元錢隨團遊北京的故事,這讓攝影師驚訝,300元錢路費夠不夠?
  • 7旬老人開早餐店,現如今已經賣30多年,現在的心態和年輕人一樣
    在9月16號,在河南開封縣城的一個街道裡邊,我和攝影師看到了一家賣早餐的老人,此時在老人的家門口,已經擠滿了很多很多人,飽受不住飢餓的我只好選擇用早餐來填報肚子。等到我和攝影師走近一些才發現,原因這家早餐店主核心是一位7旬老人,隨後老人就把我們接待到一個角落裡邊,抽出了寶貴的時間和我們談起了她的經歷。
  • 2020年,農村60歲以上老人有這幾項補貼,家裡有老人的請收藏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農村的經濟水平也不斷提高,農村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改善。在高質量的生活保障下,現在的農村老人基本上都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而且也越來越長壽。 大家都知道,城裡的老人到了五六十歲就可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了,他們在退休之後每月都有一筆可觀的退休金可以領取。
  • 農村老人年滿60歲後,為何還要四處打工?3個過來人道出了心酸
    導語:60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一旦年滿60歲,就代表你真正進入了老年階段。所謂「安享晚年」,指的就是年過60歲後,就該告別工作,頤養天年了。其實,如今60來歲的年紀,在農村真的不算太老,而且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了,只要老人身體健康,出去找點事做,反而挺好的。忙碌了大半輩子,突然清閒下來,很多老人一時都無法習慣的。況且讓老人什麼都不做,這在另一方面,也就是在否定老人的人生價值,這對他們來說,是莫大的打擊。
  • 2020年60歲農村老人補貼一覽表!
    從2020年開始 我國養老金將上漲 但漲了多少跟你繳納的費用有關 這對老人來說 是個好消息,此外 滿了60歲的老人還可獲得其他的補助
  • 農村奶奶喝蜂蜜吃蜂蛹30多年,如今96歲身體健康,看看啥樣
    張奶奶的名字叫張茅庵,她告訴我們父母文化不高,所以給她起了這個很土的名字,還有乳名叫張庵女,今年虛歲97歲了,按照當地農村人的習慣說法實歲是96歲。老奶奶共生有子女7個,大兒子今年也是古稀之人了,她說孩子們現在都有自己的一家人,在農村當農民種莊稼不容易,她不忍心給大家添麻煩就堅持一個人住在土窯洞裡快40年了,以前自己腿腳利索,做飯幹活不在話下,每年的吃喝都是孩子們管,他們從來沒有讓自己在這方面操過心,近2年自己體力不好了,大兒子離的近,就每天下來給自己做飯,陪著自己生活。圖為大兒子早上給老奶奶做的早餐,5個菜擺了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