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甩賣、碎嘴導購、疫情,誰革了李嘉誠零售帝國屈臣氏的命?

2020-12-23 騰訊網

文 | 華商韜略 維多利娜

清倉、甩貨、打折、促銷、撤店……

這成為曾經的零售業王者——屈臣氏和萬寧的現狀。

近期,北京地區多家萬寧傳來了大規模撤店消息,不僅商品清倉甩賣,就連印表機、保險柜等商家固定資產都貼上了出售的標籤。

但這不只是疫情影響所致:

單店營收逐年下降,流失份額被電商拿走……社交媒體的興起,搶了渠道的份額,渠道對於品牌的背書能力開始減弱,更多理智的消費者更願意在社交媒體上在線選擇品牌,而不是僅僅相信化妝品店導購員的話。

【1】

作為李嘉誠零售帝國中重要部分,屈臣氏成了疫情下虧損較為嚴重的企業。

數據顯示,屈臣氏的中國市場2020年上半年收益總額88.05億港幣,下降30%,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總額9.27億港幣,同比減少62%,以當地貨幣計算,則減少60%,縮水一半以上,損失極為慘重。

但回望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開出首家門店,迅速將個護、美健集合店模式帶入內地,還快速發展成為行業奇蹟。

自身賺個盆滿缽滿不說,就連那些美即、裡美等一眾品牌都是藉助屈臣氏的加持而功成名就。

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在過去的十多年都是渠道為王的時代,只要能搞定渠道,就能在相應品類獲得成功。

但如今盛況不再,相比電商的崛起,屈臣氏萬寧等傳統實體店王者的沒落,背後是渠道為王時代輝煌不再的窘迫。

2017年,已經感受行業風向的屈臣氏開始調整,並加速落地下沉市場,從2018年上半年的3377家門店,擴展到了2019年末的3947家門店,幾乎是以一天一家店的速度在進行擴張。

然而,實體店越開越多卻依舊無法掩飾單店營收逐年下降的事實,多年前一度出現的排隊結帳的盛況難以再現,開得越多近乎等於賠得越多,很多門店都是導購多於顧客。

值得注意的是,屈臣氏那些錯誤的導購方式也令顧客產生了厭煩心理。

就在2020年8月7日新周刊公眾號曾發表一篇名為《屈臣氏的碎嘴導購,終於把顧客趕走了》一文,點讚最高的留言就是「早就不敢往他家走了,害怕」。

事實上屈臣氏內部對於導購有著嚴格的要求,每月有限定的推銷業績,因此才會出現hard sell(強硬推銷)。

但在購物時,屈臣氏導購那步步緊逼的尾隨姿態,魔音灌耳的賣貨話術,只會讓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反感甚至拒絕到屈臣氏進行購物。

渠道沒落對屈臣氏的打壓之所以是致命的,這還得分析屈臣氏的利潤來源。

屈臣氏利潤主要來自三部分,供應鏈採購優勢帶來的價格差;自主品牌銷售利潤和後臺利潤。其中後臺利潤就是進場費、條碼費、促銷推廣費等合同費用。

由於屈臣氏的後臺利潤佔據了所有利潤的大頭,因此那些將屈臣氏作為銷售渠道的品牌所獲取的利潤其實十分有限。

那為什麼品牌還要受這個委屈呢?因為彼時,屈臣氏對市場銷售有著巨大影響!

然而就在2015年後,市場出現新的轉機,電商與網購的興起,線下的主要渠道開始衰退,各種平臺電商、跨境電商可以方便地找任何一款在社交媒體上口碑不錯的產品,海量商品甚至價格比線下更加便宜。

既然有了如此方便的方式,那顧客為何還要不辭辛勞地到門店中購買,而對品牌商來說,電商模式直線減少大筆渠道費用,通過電商直接賣給消費者,無需屈臣氏來賺差價,直接獲利何樂而不為呢。

屈臣氏的自主品牌實際上只是對外促銷的一種手段,並無任何競爭優勢。

屈臣氏的一貫策略就是看到一個品牌推出一款新型的商品並且評價不錯,迅速跟進模仿,但實際的使用效果卻不像廣告宣傳中的那樣好用,反而給顧客留下來壞的印象。

【2】

但可惜的是,屈臣氏的現狀是整個行業的痛點,如今開滿大街的萬寧也未曾倖免於難。

萬寧是亞洲最大的零售集團牛奶公司在中國大陸全資擁有的健與美連鎖企業,一度成為香港美健產品零售業的翹楚。但相比屈臣氏,萬寧晚進入內地15年,起點低的萬寧相比屈臣氏顧客認知度低,反映在門店數上就是近四千家與兩百多家的差距。

雖然此前萬寧一直在嘗試差異化路線,但在這片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加上電商渠道的崛起,萬寧想闖出一片天地也著實不易。

拋開屈臣氏、萬寧這些往日的巨頭們,一些更小的品牌實體店,日子更是不好過,其實他們有一個通病:花了大價錢在鋪渠道,卻沒有成功的自主品牌。

原本,自家品牌是這些零售實體店巨頭能崛起的關鍵,但縱觀屈臣氏萬寧的自有品牌,一味模仿缺乏自身優勢,也難以在市場成為常青樹。

不過好消息是,屈臣氏也在大刀闊斧地改革,從2017年高宏達接棒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以來,屈臣氏也在不斷發力線上渠道,此外,還對門店進行了全面形象升級。

但身處這片市場裡的玩家絕不是吃素的,昔日巨頭努力翻身,後浪們不斷湧現,想在這裡分一杯羹還得靠自身的硬實力。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何曾經風光的屈臣氏,如今冷冷清清?碎嘴的導購將客戶嚇跑
    眾所周知,在2020年我國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多個行業出現經濟危機,很多小企業面臨倒閉。2020年的開局非常難,然而讓所有人都萬萬沒想到的是中間過程也非常難。在這期間最慘的就是我國的實體零售行業,即使零售行業的巨頭也依然不好過。
  • 銷售額大跌,李嘉誠的屈臣氏怎麼了?
    文 | 華商韜略 維多利娜清倉、甩貨、打折、促銷、撤店……這成為曾經的零售業王者——屈臣氏和萬寧的現狀。近期,北京地區多家萬寧傳來了大規模撤店消息,不僅商品清倉甩賣,就連印表機、保險柜等商家固定資產都貼上了出售的標籤。
  • 屈臣氏業績持續下跌,網友吐槽:讓人受不了的不僅是「碎嘴」導購
    02說起屈臣氏,大家首先想起來的肯定是那些門店裡的「碎嘴」導購:無論你走到哪裡,她們就跟到哪裡,並且孜孜不倦地向你推薦不同的產品。筆者其實是個不愛購物的「鋼鐵直男」,屈臣氏對於我來說更是毫無吸引力,但有時出門在外急需購買某些產品時,又不得不進去消費一番。
  • 屈臣氏熱情的碎嘴導購,終於把顧客都趕走了!
    你想買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屈臣氏導購想賣給你什麼! 2020年,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各行各業的日子都不是太好過,比如餐飲業、旅遊業以及電影業就損失慘重。其實,除了上述這3個行業之外,實體零售行業同樣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
  • 屈臣氏困境: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到底做得怎樣?
    屈臣氏困境: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到底做得怎樣?這份回應特地提到,「在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13,000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加至今天2300間,增幅為77%,擴展步伐迅速。」 那麼,問題來了,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到底做得怎樣? 李嘉誠及長和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主要集中在屈臣氏集團。
  • 屈臣氏陷困境: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做得怎樣?
    兩個月的沉默換不回輿論平靜,前亞洲首富李嘉誠及長和集團在9月29日終於做出回應。這份回應特地提到,「在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13,000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加至今天2300間,增幅為77%,擴展步伐迅速。」  那麼,問題來了,李嘉誠在中國的零售業到底做得怎樣?  李嘉誠及長和集團旗下的零售業務,主要集中在屈臣氏集團。
  • 「賤賣」屈臣氏,可能是李嘉誠最憋屈的一筆生意了
    李嘉誠以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基建5大板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零售業的平均毛利不到15%,淨利潤不到3%,但卻有著舉足輕重的「現金牛」作用,為商業帝國的穩步擴張,提供了穩定而充足的彈藥。李嘉誠曾說過:「公司有了Profit(利潤),但沒有Cashflow(現金流)時,業務大多會撞板。」
  • 日賺3億的零售巨頭,全球門店超1.2萬家,背後老闆竟還是李嘉誠
    李嘉誠的資產分五大行業:房地產、零售、能源、通信和基礎設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其中,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屈臣氏也是歸屬於和記黃埔的零售集團。每年,屈臣氏創造的收入高達數千億美元,甚至屈臣氏還被外界比喻是李家的「現金奶牛」。女生都喜歡到屈臣氏買東西,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家全球知名連鎖企業,也是李嘉誠名下資產。
  • 李嘉誠旗下的零售巨頭,平均每天入帳4億,阿里騰訊都爭搶其股份
    一旦蘇寧的轉型在未來成功,該公司可能會超過阿里巴巴,成為中國新的零售巨頭。事實上,近年來,包括大潤發、永輝集團等在內的本土零售企業在國內市場發展良好。目前,他們正在擴大各自的零售規模。但也有一家規模一樣很強大的零售企業,在國內零售業一直是尤為低調。而這家企業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屈臣氏。
  • 淡馬錫擬售10%的屈臣氏股權:這筆生意 李嘉誠不甘心
    李嘉誠以地產、零售、能源、通訊、基建5大板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零售業的平均毛利不到15%,淨利潤不到3%,但卻有著舉足輕重的「現金牛」作用,為商業帝國的穩步擴張,提供了穩定而充足的彈藥。李嘉誠曾說過:「公司有了Profit(利潤),但沒有Cashflow(現金流)時,業務大多會撞板。」
  • 90歲李嘉誠退休,屈臣氏「大老闆」創下了哪些商業傳奇?
    昨天(3月16日),「超人」宣布正式退休,其商業帝國將有長子李澤鉅接棒。  CBO記者 張釗 3月16日,長和集團發布公告稱,年屆90歲的香港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即日起卸任董事會主席一職,由長子李澤鉅接棒。
  • 李嘉誠拋售中國大陸和香港資產 商業帝國轉向
    李嘉誠西進的步伐與他多年苦心經營的「東方」正漸行漸遠。這位已年屆85歲的老人統率下的商業帝國,此去經年,還有回來的那一天嗎?  移動中的零售帝國  梳理屈臣氏集團(以屈臣氏和百佳為主)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和歷程,可以清晰地展現出李嘉誠的商業思維。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李嘉誠家族為何要讓商業帝國轉向?
  • 屈臣氏導購不會告訴你的事,這5種護膚品很雞肋,打折也不要買
    在護膚品的品牌中,有一個屈臣氏,這也是我們經常會去的一個護膚品店,在這裡護膚品的種類是非常多的,而且裡面導購會給你推薦一些化妝品,屈臣氏導購不會告訴你的事,這5種護膚品很雞肋,打折也不要買。1.自營彩妝每次去屈臣氏的時候,都會被推薦屈臣氏自營的一些彩妝,可是這些彩妝真的很不好用,比如說粉底液、睫毛膏,屈臣氏有一款蘭瑟的睫毛膏是非常容易暈染的。2.
  • 新型美妝店扎堆出世,屈臣氏遭遇「老年危機」
    原創 粵商君 天下粵商12月8日,李嘉誠及其家族企業中的零售帝國重要成員——屈臣氏集團迎來了第180周年的周年慶,亦同時慶祝線上及線下店鋪數目突破16000家,邁進又一重要裡程碑。
  • 百佳超市停售與屈臣氏的上市:李嘉誠玩轉吸金術
    百佳超市的停售與屈臣氏的上市李嘉誠玩轉吸金術市場廣為流傳的和黃 (013)出售百佳超市一案被突然叫停,改為考慮將屈臣氏零售業務連同百佳,整體或部分分拆上市。消息人士指出,屈臣氏連同百佳超市,或可能於中國香港及倫敦兩地上市,集資額或者高達780億港元。
  • 屈臣氏的七大巨坑,被導購坑的淚,和依萍借錢那天雨一樣大!
    ~Ps:單純的避雷吐槽文,不是說屈臣氏的東西都差啊!3、骨膠原系列屈臣氏的骨膠原系列除了護手霜,其他都超級雞肋的,但經常打折,礙於導購的嘴可能分分鐘就湊了個單~水乳油的不像話,適合乾性肌膚,但是大量的防腐劑和香精,乾性也會變敏感的啦~4、屈臣氏燕窩面膜這應該是屈臣氏的面膜之星了,每次實體店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 同樣是嘴碎,屈臣氏導購為什麼會輸給李佳琦?
    我們莫得辦法否認的是,現在很多人去海底撈是因為他們的服務,不去屈臣氏也是因為他們的服務。屈臣氏擅長「趕客」服務如果要想在屈臣氏全身而退的話,要訣是:和導購的目光無交流,腳步迅速去到商品貨架,全程用點頭和搖頭來做出反應。一旦猶豫,就會敗北!屈臣氏的傳統導購服務中,有一個非常完整的流程,每一環都能讓人氣不打一處來。
  • 李嘉誠放棄出售百佳超市 改為業務與屈臣氏捆綁
    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近日宣布擱置出售百佳超市計劃,改為百佳業務仍與屈臣氏捆綁,並研究將屈臣氏整體零售業務打包上市。
  • 李嘉誠暫不賣百佳 或與屈臣氏打包上市
    原標題:李嘉誠暫不賣百佳 或與屈臣氏打包上市  業內認為因買家出價不及心理預期 有「一石二鳥」之效  日前,和黃髮布公告稱決定「不會於此刻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其百佳業務」,並且將擴大策略性評估範圍至屈臣氏有限公司所有零售業務,務求涵蓋可為公司帶來最高價值及未來增長潛力之所有選擇,包括於適當市場就所有或部分業務公開招股的可能性
  • 銀泰百貨擴大新零售導購招聘 已有大學生拿到offer
    1998年出生、愛跳舞的女孩章章是應屆師範大學畢業生,她對即將到來的新零售導購的工作充滿期待。4月15日,銀泰百貨啟動擴大新零售導購招聘計劃,一周時間,銀泰百貨已成功完成了200多名新零售導購的招聘。前來求職的人群中超半數是應屆大學生。章章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