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營奢侈品著稱的成都西武百貨似乎正遭遇水土不服的經營難題。進入蓉城3年以來,成都西武百貨共計虧損2000餘萬元。據了解,西武百貨目前正與成都一家企業洽談合作事宜,整個賣場面臨重大調整。
現場
部分樓層貨櫃撤離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總府路的成都西武百貨。儘管西武百貨的兩大金字招牌LV和DIOR依然耀眼,進入賣場後,記者發現,從2樓開始,很多品牌都打出了讓利促銷的招牌,部分服飾的折後價低至100多元一件。
當記者走上4樓時,發現有近半層的營業面積空置著,部分品牌在撤離後甚至還沒來得及取下招牌。而5樓的家居生活用品賣場也只有一半的面積在營業。莫非西武百貨要撤離成都市場?對於記者的疑問,一名內部員工肯定地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正常,只是面臨一些品牌調整。
對此,記者試圖聯繫香港西武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劉順兒,但其秘書陳小姐表示劉順兒一整天都在開會,不便接受採訪。
分析
水土不服導致經營不善
記者從相關資料中獲悉,成都西武百貨是由四川迪生蓉興百貨有限公司(下稱迪生蓉興)投資的。而迪生蓉興成立於2005年6月,由香港紹威有限公司(下稱香港紹威)投資成立。香港紹威為香港上市公司迪生創建的下屬子公司,而迪生創建的老闆正是大名鼎鼎的「名牌王」潘迪生。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2006年4月成都西武百貨開業後,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約為5475.17萬元,淨利潤約為虧損1404.69萬元。2007年,經營局面大為改觀,淨利潤約為281.87萬元。不過,2008年,業績又開始下滑,儘管主營業務收入約為9425.6萬元,但淨利潤卻是虧損約888.82萬元。
「像成都西武百貨這樣第一年虧,第二年賺,第三年又虧的情況的確有點反常。」昨日,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其水土不服,經營不善。該人士同時透露,從成都西武首任掌舵者劉莉算起,3年時間已經更換過5任管理者了,而上一任市場總監沙志帆於今年6月離開後,成都西武目前暫時沒有掌門人,正在挑選合適的新任管理者。
調整
物業方欲參與經營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當年進入成都市場時,香港紹威是和四川風行西嶺百貨有限公司(下稱風行西嶺)籤署的租賃合同。依據租賃合同,風行西嶺公司將成都市總府路31號商業樓負一樓到5樓的樓層租賃給迪生蓉興開設成都西武百貨,租賃建築面積10791平方米,租期16年,從2005年7月到2021年6月30日止。根據合約,16年下來,扣除減免部分,迪生蓉興支付租金總額約為2.82億元。
「從去年起,我們就開始嘗試和西武百貨談深度合作了。」昨日,風行西嶺董事長楊曉對記者表示。目前,西武百貨面臨著一次比較重大的戰略調整,不過具體如何調整,目前尚未最終確定,估計到9月底調整方向才會最終明確。楊曉同時透露,此前風行西嶺只是物業方,但是現在,公司希望能加入成都西武管理團隊,和迪生蓉興一起把成都西武打造得更好。
記者分析
西武硬傷:不適應內地百貨生存法則
迪生創建能在香港把西武百貨經營得風生水起,為何到了成都會遭遇如此多的難題呢?昨日,一名接近成都西武百貨高層的人士透露,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出了問題。潘迪生從經營名牌起家,獲得了很多一線品牌的特許經營權,但是做百貨和代理名牌是兩個概念。3年來,迪生創建派出的管理團隊並沒有適應內地百貨業態的生存法則,出現水土不服是必然現象。比如,內地各大商場都搞送券活動,但成都西武百貨最多也只是打折,很難吸引顧客。同時,一樓商品和二樓以上商品的層次落差太大。
當然,成都西武百貨的硬體也有問題。該人士稱,很多逛過西武百貨的人會發現,西武樓層層高太低,2樓到5樓讓人感到壓抑。由於樓層設計不合理,導致高檔品牌給人的感覺不豐富。
「做百貨最重要的是定位而不是管理,所以高檔品牌這一定位不會變,只是在調整過程中,使得高檔品牌更適合消費者。」對於如何調整成都西武百貨,楊曉表示,在著力發展一線品牌的同時,西武也會做些中低檔品牌,再融入超市、餐飲等業態,形成一個大型複合型高端百貨賣場。目前這只是一個構想,一切還需要和迪生蓉興商量後才能定奪。
(來源:成都商報 記者張亦帆 實習生李彩豔)